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竭诚请教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竭诚请教网友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文章标题: 竭诚请教网友 (757 reads)      时间: 2010-5-06 周四, 上午8:28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竭诚请教网友


芦笛


我把《关于否定之否定的笑话》贴出来,目的就是利用网络,为我将来出书把关。我这人很要面子,生怕出丑,又有点perfectionist的倾向,因此每次出书前都累得要死。盖在网上胡说八道无妨,出了错总有修改机会,都是暂时的。一旦真的印成了书,若是闹了什么笑话,则就是永久性的了。我死后后人可能还要指着那些笑话笑骂,正如咱们今天指着恩老匹夫笑骂一般。

因此之故,光是个简体转繁体,就构成了我的绝大灾难,至今还成了我的心病。例如在《国共伪造的历史中》,电脑把“于学忠”转成了“於學忠”,我反复校对了多次都未发现,等我发现后发信去纠正时,书已经印出来了。不仅如此,前些天我才发现,原来我多次校对过的“嚴復”是“嚴複”。

这还都是小事,最大的问题是出书后,我才看到老干部的革命回忆录,发现在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大会上痛骂毛泽东的那个“军级干部”,不是我猜测的董振堂,而是罗炳辉。当然,不能排除董振堂也骂了毛,但毕竟他不是最活跃的反毛分子。当然,跳得最高的据说是何长工,但他不是徐向前说的“军级干部”。从那位老红军的回忆来看,罗炳辉更可能是徐帅说的那个人。

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出书后我才发现张国焘回忆录里有個重大失实之處。他自称他回国时,王明已经到莫斯科去了,但后来我排了两个人的行期,发现张回到上海时王明应该还在那儿。张为何要有意回避他与王明在上海的会面,我至今不知道缘故,知道的就是我沿用了张的说法(因为我看不出他在此事上撒谎有何意义),露了一大怯。

这些问题都是我格外提防的,也早就想到利用网络来预防此类毛病,把史论贴到《芦笛之声》,特地请赛昆为我挑错就是这个目的。有人以为我是毛泽东那种爱吹不爱批的同志,凡是观点与我不同者都要被我活褪毛鸡。这可就完全错了,谁要是真正指出了我的错误,我只会满怀感激,因为人家帮我预防了永久性出丑。例如我在旧作中把黑龙江中的七里沁岛误为黑瞎子岛,赛昆指出后我立即删去那篇文章,并满世界贴检讨书(本区也贴了一份,记得题目是《更正与道歉》),向可能被我误导的读者道歉,并对赛昆表示感谢。须知这赛昆可跟我算是老对头了,然而因为他喜欢历史,我便特意与他和解,还真起了作用了。就凭他为我指出了这个错误,那和解也是值得的。

如今我批共党的祖宗,当然必须慎之又慎,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还不是怕自己丢脸的事,而是万一我党组织“秀才”们反击,抓住其中的一个错误大做文章,就有可能抵消该文的杀伤力。我党可是这种“攻其一点否定全盘”的行家里手,我可太知道他们的本事了。因此,我必须做到点水不漏,让社科院那群御用“学者”们什么把柄都抓不到。

这就是我把《关于否定之否定的笑话》贴在本区的目的。我的数学不行,但本区内数理专家甚多,若有错误,人家定能看出来。我还准备写完后给师爷和一位数学教授寄去,请人家review,帮我把把关。这还不完全是把关问题,事实上,不同意见常能给我极大的启发。

例如上次师爷先生质疑我对“量变引起质变”的批判(那阵子他还在独评,没上这儿来,记得那帖子是网友转过来的),认为物理性质的改变也是质变。我这次修改旧作,特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发现哲学概念不能用于科学。例如“质”(quality)和“量”(quantity)都是亚里士多德总结的“范畴”(category,也就是外延最大、以致无法做出逻辑定义的概念)。无论在东西方,这两概念都早已成了日常生活用语。然而这种大而无当的概念只反映了远古人类的肤浅,如今已经失去了意义,盖你根本就不可能在不同学科运用同一个“量”或“质”的概念。在物理学里,所有的物理量都是物理性质的量度,因此,所谓“量变”也就是“质变”。而在化学中,所谓“化学量”则是amount of substance,不是mass,前者指的是参与反应的微粒的数目,计量单位是摩尔,而不是克。所以,同样是“量”这个概念,在物理学中与化学中实质完全不同,在物理学中它是物理性质的数据化表达(numerical description),而在化学中它指的是参与反应的微粒数,整个是两回事。

因此,我认为,在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极大地深化之后,还沿用古希腊人总结出来的模糊概念思考,完全是刻舟求剑的笑话。这是原始古人留给我们的沉重遗产,只该扔掉。世间没有一个各科通吃的普遍概念,没有放之宏微观而皆准、甚至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网打尽的“普遍规律”,此乃原始人的固有执着。他们那阵子只有感官和脑袋,既没有观测工具,又不知道实证的重要,当然只会“整体思维”,从“全局”和“实质”去“把握宇宙(Cosmos)”,发现“万物本原”,确立“存在实质”,乃至“事物的普遍发展规律”。这种轻狂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必然的。不幸的是,黑格尔不明白这是时代的缺陷,反倒在更大的规模上靠感官和脑袋胡思乱想,总结出个理论体系来,把全宇宙一股脑儿装进去,形成思想史上大规模的返祖现象,而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危害最大的末流罢了。

这一感悟我觉得非常重要,而且似乎是发人未发。但如不是师爷先生的质疑迫使我去仔细盘点“物理量”与“化学量”,我也不至于想到这个问题上去,而若不是“我要注册”网友上这儿来推销“宝库”,我也不可能把它想透彻。

因此,我竭诚欢迎网友砸砖。尤其是我的数学不行,特别需要大家为我把关,千万不要以为批驳和质疑是卸我的面子。我在这方面没什么面子可言。拜托,多谢!

下面回答一下网友对无穷小量的质疑。这可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我还以为大家对无穷小量的理解都跟我一样涅,殊不知大谬不然。理解如此多歧,岂非咄咄怪事?

我对无穷小量的理解已经在答网友的回帖里说了,所谓“无穷小量”,不是一个常量,而是“无穷变小”的量,正如无穷大是“无穷变大”一般,此乃我在高三就牢固建立了的观念。记得那书给出的定义是,无论你指定一个绝对值有多小的数,无穷小量的变化数列都能在某一时刻后变得比它还小。这和无穷大的定义方式相似,只是把“大小”颠倒一下罢了。后来学的大学用的高等数学教材也这么说。

很明显,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都不可能是常数,因为世上没有最大的常数,其绝对值可以大过人家给出的任何一个大正数,世上倒是有最小的常数,那就是零。无论你给出个绝对值多小的数来,它都比它小,完全满足无穷小量的定义,因此,它是常数,但也是无穷小量,但那不过是个唯一的特例。除了零之外,那就再也没有最小的常数了。

因此,一票友“仅比零大的一个正数”的独家定义似乎不能成立。第一,没有这种正数。无论你指定的正数有多小,总能找到比它更小的数。若在数轴上把零那个点掐掉,就成了个所谓“开区间”,开区间特点就是它是开放的,找不到一个末端,亦即最小的点,此乃“有限的无穷”,例如2<x<3这个开区间,其长度不超过1,但两端都没有末端,乃是无穷的。类似地,开区间0<x,这个开区间相当于把零从数轴上掐掉,它的一端是∞,没有最大值,一端则没有最小值。第二,所谓无穷小,说的是绝对值,可以是负数,例如-1/x和1/x符号相反,但都是无穷小,而且是同阶无穷小量,盖它们趋近于零的速度相同。第三,若是采用你独家定义,则不同阶的无穷小根本就无法区分,例如1/x, 1/x2 与a-x趋近于零的速度不一样,也就是不同阶。用你那定义该怎么区分这些无穷小量?

唐好色网友引维基百科说,无穷小量是60年代才确定的,what a surprise。这么说,我的理解过时了?微积分我是首次在高中学的,那是因为我们学校是重点中学,因此开设了一般高中不教的课程,使用的是50年代苏联中学教科书的翻译本,講的很淺。文革中我自学了苏联斯米尔诺夫的教材,那是40年代的版本,上大学用的统一教材是樊映川编的,但我免修。这些教材中,以斯米尔诺夫编的最好。我的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全是那儿来的。莫非后来又改变了定义?那我可就不知道了。新定义是什么?请介绍一下,谢谢。

我要请教的还是zzzz的质疑,我说:“当Δx无限趋近于零时,y的增量(Δy)也随之改变,但未必也趋近于零”,他认为:“也许需补充一下,此 点不可导,非初等表达式可以表达”,确乎如此,我只是朴素感觉,例如tanx在x=1/2π处,Δx无限趋近于零时,Δy未必趋近于零,但我无法导出一般的表达来——数学太差啊。有谁能指点这个问题?大谢!

看好牫东拉西扯,妙论层出不穷,如孙悟空的脑袋,砍了一个又出一个。我看见师爷出来评论,不禁连连跌足:我上次不是让您别管闲事么?您怎么就不听呢?这人可是惹不起的,他已经足足缠了我少说也有六七年了,您要是让他缠上了,恐怕也就没有清净日子过了。他根本不懂微积分,连最起码的概念都没有,无一语不是笑话,例如什么无穷小量是为了建立极限概念而提出来的,我说“无穷小量就是极限为零的变量”是倒过来说,又如什么“零级无穷小量”等等,有哪个懂点微积分的学生,高三学生也罢(现在微积分似乎下放到高三去了,当然讲得很浅)会说出这些昏话来?他不是要卖弄,他没有什么可卖弄的,他也知道自己根本不懂数学。他是故意来此恶心我,让我难受难受,盖看好戏是我最讨厌的人,他胡搅蛮缠的目的就是告诉我,我的数学水平比看好戏差到没法比,藉此让我难受难受。其实这是事实,怎么可能让我难受?我鄙视看好戏乃是因为他是网上混混,数学再好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看好牫真是个奇人,我混迹中文网10年,从未见过第二例,其特点有两条,第一、他是《镜花缘》上的两面国国王,那阴阳脸翻得无比之快,令人目瞪口呆。例如他在罕见可以破口大骂我,什么烂话都能骂出来,进了芦区便毕恭毕敬地一口一个“芦笛先生”,这种修为绝非一般人能做到。这其实也算不了什么,过去他给我发站内短信,肉麻到不堪入目。后来因为他侮辱您,我给他下了黄牌,他在罕见跳踉,说再不上芦区去了,我便回帖道:你不再缠着我,给我写肉麻效忠信了?(大意)他立即矢口否认,说我造谣,臭骂我一通,我也懒得理会就走了。过后他大概想想那信在我手里,抵赖不是办法,于是马上换个嘴脸,把原帖改为请罪帖,长声惨呼:芦笛先生,我错了,原谅我!这才引得您恻隐心动,盖您没来得及看见他原来的帖是什么。第二个特点是他特别善于“合法斗争”,能非常恶毒而巧妙地侮辱人,但表面上抓不到错处。例如他和加人打闹,在罕见什么都骂过来了,但在芦区却恭维加人是真正的“金融大鳄”,骨子里是非常阴毒的讽刺。我明知他的原意,但无法指责,甚至无法删帖,因为抓不到错处。您这次惹了他,他不学无术,无法在数学上驳倒您,但自有办法复仇,楼下他骂鲁迅的师爷功夫,我看就是利用您的网名作文章,但我毫无办法,因为表面上并不犯规。

所以啊,师爷先生,请听取我的劝告,切勿再管网上的闲事,不是所有的人来此都像唐好色、一票友、zzzz那样,是真诚地来表示他们的质疑的。这看好牫看来是阴魂不散地缠着此地了,而且他作案心思非常细密,使用不同化名时不但使用代理,而且有本事换一个化名便另开一个邮箱,一点都不嫌麻烦,以致我明明知道是他(不管他用什么化名,我一闻即知),却苦于没有证据。这芦区迟早要让他缠到鸟兽散,比成昆搞倒魔教还结棍(抱歉,想来您不看金庸,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大意是他不把这儿搅散死不瞑目)。

最后再次诚邀诸位砸砖,顿首百拜!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81441 seconds ] :: [ 21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