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与芦笛先生商榷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与芦笛先生商榷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转帖]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与芦笛先生商榷 (1738 reads)      时间: 2012-12-24 周一, 上午7:56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蘆按:

這是一位90後大一學生給我的來信,轉貼在此,歡迎有興趣者參加討論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

——与芦笛先生商榷

芦笛先生很久以前驳斥了徐先生关于汉语表意问题的文章,认为所有文字都是表音的,都是依靠声音思考的,而汉语难以使用拼音文字时期弊病。予实难恭维。

芦笛先生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推测,也许并非芦笛先生的本意:

甲·形象思维先于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比形象思维先进。

乙·形象思维使用形象符号,抽象思维无法使用形象符号。

丙·人类阅读思考使用抽象符号。无法使用形象符号。

丁·抽象符号的实质是声音符号,作为表意的汉语落后与拼音语音。

我认为以上的观点几乎都是错的,甲观点我比较赞同,但其他观点我是很反对的。


首先,符号本质上都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其目的在于加快思考速度。何以如是说?首先我们应当承认,人类之所以比动物聪明,就在于人类懂得理解“概念”。概念是思考的基础,例如“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个命题。要提出和理解这个命题,首先要明白“物体”,“重”,“快”这些概念。而这些概念人类虽能明白。但却是人脑的机能。为何?因为所谓“概念”,是用来指代具有某一属性的相似物的符号,例如“物体”用来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香蕉是物体,芦笛是物体,而光不是物体。再比如“苹果”。每一个苹果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人们都能分清苹果和香蕉的区别,知道何谓“苹果”。而这种在大千世界中找到相似属性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训练黑猩猩取水,结果当科学家在船上命令黑猩猩取水时,它并未直接从湖中取水,而是跳到岸上,在他们训练得水笼头中取水。这说明黑猩猩没有“水”这个概念。在动物眼里,事物并无本质区别,因为区别是相对于相似而存在的,要分清香蕉和苹果的区别,首先要被称为“香蕉”和“苹果”的事物有什麽共同之处;同样,动物眼里,万物处处都是差别,该因其无法总结相同之处。由此观之,根本就不存在形象符号和抽象符号之间的差别。一切符号,就其本质而言都是抽象概念的形象化。所有的概念都是抽象的,只是抽象度有所不同,有人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差别直接总结出的概念被称为“形象概念”,即人类对内在是无差别的总结。而通过几个形象概念推导出的概念,被称为抽象概念。即人类对几个形象概念所组成的总概念的总结。



芦笛先生说:“抽象思维则完全不同,它的内容是抽象而不是具体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涉及到的抽象概念只能用抽象符号来代表,谁也没本事用具体的图象来表达“偏微分”、“熵”、“加成反应”、“转座子”、“唯心主义”、“通货膨胀”、“民主法治”这些抽象概念,就连“抽象”这个概念本身,都无法用图画或其他造型符号来表示。”



然而芦笛先生根本就不知道,所谓“偏微分”、“熵”、“加成反应”、“转座子”、“唯心主义”、“通货膨胀”、“民主法治”这些“抽象符号”本质上是由形象符号组成的更高级的概念,没有形象符号作支撑,抽象符号根本没人能理解,妄谈创造出这些概念。例如“唯心主义是由一些理解力强的人创造出的哲学学说。”我可以将它表述为“认为精神派生出物质是有一些大脑接受不能直观感受的概念的力量强的人将之从无到有生出的原始的世界的总的看法的学科的学说。”(请恕我不自量力的这么表达)抽象概念并不是“无法用图画或其他造型符号来表示。”只不过要表示出来,恐怕十页纸才能说清,当然,最好的表示方法是让人去体验一下,例如“爱”。恐怕无论用什麽都很难说清,但你让他提体验一下被爱的感觉,一切都明白了,但是“体验”本身,就是形象的。其实任何一种概念都是如此,如果是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又没见过太阳的人,在第一次见到太阳后教他“日”字,恐怕他在学会此字某段时间之内,每看到此字都要先想象一下太阳的型状。然后才能建立条件反射,用“日”来代替太阳。



芦笛先生说:“有过思维经验的同志想来都能同意,无论是听课,是阅读,是交流,还是独自思考,都不是无声的。听课就不用说了,看书时读者也在心中念念有词。除非内容简单,若不把某段话在心里读出来,您就根本不会明白它的意思,越是艰深复杂时越如此,有时甚至要反复读上许多遍才能领会作者的意思,阅读康德的著作就是最好的例子。独自思索时也如此,例如思索比较“民主”、“专制”之优劣时,您的脑子里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什么具体图象,只会是“有声独白”,只是那声音信号停留在大脑里,没有发送到发声器官去“物化”而已。总而言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在思维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什么图象,而是声音。”



我认为自称讲逻辑芦笛先生的理论很不讲逻辑,人类之所以用声音思考,并不能证明思维是靠声音来运行的。现在大多数人用电脑写作,并不足证其不能用笔写作,人们用声音思考,既有可能是唯一解,又有可能是最优解,用声音思考证明不了任何东西。



在我看来,用声音思考不过是一个最优解,而且还得在某些条件之下才是最优解。例如在解数学题时作图思考就比声音思考好,而且,越是艰深复杂的理论,越是如此,而不是像陆芦笛先生想的那样正好相反。何以如是说?



人类创造出概念,一是对自然界相似事物的总结,再则是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提供方便。因为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基本概念做元子。而人类用各种手段是复杂的概念形象化,这些手段包括图像和声音。爲什麽要这么做?其目的是要利于思考,例如,“望梅止渴”这个词,我们可以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先用大脑想象一下“望”这个动作,然后在想象出“梅”的外貌和味道。再想想“渴”的感觉,最后用一个制止概念“止”表停顿。SVO语言是比较原始的语言,人们用手势比划交流时多喜欢先指主语和宾语,再做行为动作,其原因就在于名词比动词好理解。但是,如果这么思考的话实在是太慢了。我就曾这么做过。我读《法国革命史》时,就是一个词一个词读得,在读的时候想象场景,结果既累又慢,甚至我要屏住呼吸才能读下去,主要是害怕呼吸声打断了想象。但虽慢,理解力却又极大提高,印象深刻。人类爲了处理这个问题就通过语言来表达基本的概念,也就是在语言和基本概念之间建立条件反射。今天我们在看到“望梅止渴”这个词时不必再想象“望”这个动作,“梅”的外貌和味道,“渴”的感觉。就是因为我们在概念和语言之间建立了牢固的条件反射,我们不必通过想象来思考,而是直接用语言来思考,“梅”这个字直接代替我们脑中对梅的印象。这样的话,思考速度会极大提高。



芦笛先生说:“除非内容简单,若不把某段话在心里读出来,您就根本不会明白它的意思。”

“我家的书桌左边有一台笔记本计算机,计算机后面有一个小书厨,书厨右边是一盏台灯…”

以上这句话如果你不读出来恐怕无法通其意,但其实有一个比他更好的方法理解他



Image

直接看不就得了,连想象都省了。



芦笛先生似乎不知道,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以传递信息为目的。那段话所传的信息就是上面这张相片,不知着这张相片是否要“读”出来。语言不过是将这张赌片的信息简化表达出来。而知所以看图片不须想象,而看字符须想象。就在于字符是通过间接传达信息,字符本身无意义,但由于人脑和字符建立了一一对应的条件反射,我们才能通过字符了解信息,我们之所以要“读”出来,恰恰证明了人类并非直接靠声音思维,而是将声音翻译成影像来思维,图片直接传达信息,所以不用“翻译”。声音间接传达信息,所以要“翻译”。



以上例子可以证明语言的本质。如果人的脑电波可以交流的话,我完全可以将这张图片发到你的脑子里去,但人不能,所以人要用语言传递信息,然而语言是一种载体,并非信息本身,比如这张图片是用电脑二进制语言,但如果我把二进制码直接给你看,估计你也看不懂。但计算机能懂,就在于计算机可以翻译二进制码。

爲什麽计算机可以翻译二进制码。因为不同的二进制码对应着不同的信息。而人类不必翻译,直接通过计算机直观地看到它。芦笛先生认为人类思考是总是念念有词,于是便认为人类思考的最基本单位就是声音,未免失之武断。他只看到了人类用声音思考,但却不去研究人类爲什麽用声音思考,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粗浅理解。诚然,我们思考时确实是用声音思考,但是声音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没见过梅子,没吃过梅子,那么就算你听到了“望梅止渴”这个词,你也无法真正理解它,语言必须对应实体。否则无法思考,我们之所以不必边想象边思考,可以直接通过语言思考,只要原因在于我们通过语言学习已经在语言和概念之间建立了牢固的条件反射,已经学会使用词汇来代替想象中的概念,所以常人思考的基本单位就由印象转为词汇。可以说,用声音思考完全是人为训练的结果,芦笛先生却以为是自然的结果。用语言思考可以加快人的思维速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然而即便是通过语音来思考,也并不是没有翻译成形象的过程,而是过程极短罢了。



芦笛先生说:“有时甚至要反复读上许多遍才能领会作者的意思,阅读康德的著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恰恰说明,人是通过概念而非语言来思考的,“读”本身是一个翻译的过程读好几遍就是爲了充分理解这些原理。人之所以要读许多遍在于复杂的著作,无法通过语言(即牢固的条件反射)来思考,艰深著作的许多概念,并不是常人通常能够碰到的概念,所以人无法通过简单的条件反射直接理解,因为常人语言中没这些概念,所以需要读好几遍,在充分思考后才能理解这些概念,但一旦理解了这些概念,日后就不必读好几遍,读艰深的著作就像读小人书一样简单。这就像做数学题一样,数学题之所以难做,就在于他的思维弯弯曲曲。一道证明题所用到的概念也许是有许多小概念推出来的,所以一个数学基础不好的人,要先证小概念,再用小概念证中概念,最后用中概念证大概念。但一旦你理解了这些复杂的概念,就可以直接用中概念证明大概念。小人书不复杂,就在于小人书中的概念极其简单,可以直接用文字代替思维,这里并非没有翻译成形象,而是翻译的极短以至于察觉不到罢了。阅读艰深著作的本质就是通过简单的语言透视复杂的思维。



“苹果真好吃!”要比“二律背反是哲学上的革命!”易于理解,在于“苹果真好吃!”可以直接通过肤浅的字面意义来理解,因为它的概念简单,也就是说它离我们生活较近,条件反射是下意识的,不必通过想象来理解。但“二律背反是哲学上的革命”就难以理解了,要阅读好几遍才能理解,在于“二律背反”,“哲学”这些概念是离生活较远的,难以直接通过本能的条件反射理解,必须多读几遍才能通其意。



其实越是复杂的思维越难以用声音思考,例如数学题,在演算纸上写写画画比用声音思考容易得多。



综上所述,我以为,人类思考之所以是有声的,在于人类在概念和声符之间建立了牢固的条件反射,声符本无意义。出于思考方便的目的,人类学会用声音思考,用声符思考中的概念。但这种思考是肤浅字面的,所以越是艰深复杂的理论,越难以通过直接声符思考,所以要读好几遍以充分理解这些概念。



芦笛先生说:“从个体发生来看,语言乃是先天就有的能力。猴子再训练也不会说话看书,而人类不用专门训练,天生就会说话,后天决定的不过是使用何种语言而已。婴儿学说话根本不是什么有意识的学习,而是先天具有的官能因被外界环境触发而自然表达出来,如同他们天生就要长大一般,与成人学习外语完全是两回事。这现象表明人类大脑在进化中获得了能遗传的语言能力。”



以上说法尚不足被证实,但我想如果婴儿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爸爸说英语,妈妈说意大利语,管家说德语,厨子说法语,而他们照顾小孩的时间同样长,那么小孩是否会说话?他根本无法在语言和事物上建立条件反射!



芦笛先生说:“到智力发育到一定程度才明白那些早就学会的单词的意思。个体在获得思维能力之前就学会了语言,学会文字也必须依赖语言”



如果人类不懂得归纳概念,人类就无法学会语言,可见是思维先于语言,而非语言先于思维。只不过没有语言的思维是极其简单的,无法发展的。而且“到智力发育到一定程度才明白那些早就学会的单词的意思。”恰好证明了思维先于语言,最起码他不是通过语言来理解概念,而是通过概念来理解语言。



语言如同函数的数字表达式一样,是一种简便的表示概念的方法。是对概念的总结。



芦笛先生说:“如阿拉伯数字一样,可以脱离发音而存在。但这话的意思,是说那些符号代表的意义并不因发音方式改变而改变甚至丧失,并不是说它们可以变成无声的符号。”



这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辞了,如果“5”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那么他就不能脱离发音而存在。如果“5”不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那么他就可以变成无声的符号,那末究竟是否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



说到底,芦笛先生,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那就是牵强附会。将看似有关,但并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混为一谈。他并不晓得相关性和因果性是有区别的。wu,lu,five,funf,cinq和cinque与“5”的关系是相关性的而非因果性的,我们都知道,一段信息想要表示另一段信息,必须有一一对应度关系,一个自变量只能用一个映射。否则不能称之为有规律的函数。“5”如果具有表音功能,那它只能表一个音,否则他就不具备表音功能。“5”并不是wu,lu,five,funf,cinq,cinque的因,我们之所以可以用各国的语言读“5”,是因为“5”能表意。我们发“5”音的时候,是先判断“5”的意义,然后根据“5”的意义发出本国语的wu,lu,five,funf,cinq和cinque。根本上仍是表意的,就如同日本人呼“大和”为“yamato”。“yamato”与“大和”并无关系,这完全是先理解了“大和”之意然后以日本语呼之。

表音字符:字形→声音→意义

表意字符:字形→意义→声音



虽然字符和语音有必然联系,但是表音字符和表意字符的根本区别在于语音是否是字符的基础。这就是爲什麽表音字符民族性很强而表意字符具有跨民族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汉文,日本,朝鲜,安南用各自的语言读汉文而无碍。



而我们通常之所以感觉看字时需要“读”出来,是因为我们通常情况下使用语言交流和思考,所以我们很少有人愿意费功夫在字和概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在音和字之间建立联系。但如果就此认为音和字之间是因果性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一种语文如果学得好的话,表音与表意之间是很模糊的。关键在于文字如果学得好,或多或少都可以直接和概念建立联系。而不必通过语音。然而由于文字初创之时,一种文字的目的是用于表音还是表意就已经定好了,这必然导致表音文字的表意功能远弱于表意文字。当然,表意文字的表音功能亦远弱于表音文字。假如让中国,日本,朝鲜,安南用英文来表达本民族语,那就很困难了。我们要用teenager来替代本民族语的qingshaonian或其他语言的青少年,比用中文难,这完全是一个26进制密码。中国人英语学不好的一个重大原因在于中国人是在用表意文字的学习法学英文,学的不是英文而是一套26进制密码!彻底脱离英语无法学会英文但彻底脱离汉语却能学会汉文。究竟是一维的密码表意功能强还是二维的方块字表意功能强无须我多说吧。



芦笛先生说:“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区别,是它没有忠实记录并准确指示语音的功能,因而成了一种很笨拙的声符。”



这里芦笛先生体现了某些西方中心论者特有的傲慢,语言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语言的不同体现了不同民族对待世界不同的态度,也就是关注的事情不一样。汉语当然是一种笨重的声符。但它根本就不是用来表音的。前面说过,汉文中音是字的附属品,而英文中字是音的附属品。尽管两种文字中既有音又有字,但硬把汉字说成音符毫无道理。



世界上的文字有一维文字,二维文字和三维文字。一维文字如英文,English只有左右无上下;二维文字如汉文,比如“芦”,既有左右又有上下;三维文字如玛雅文,除了上下左右,还有远近。玛雅文的读法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近后远。这表达了各民族注重的方面不同。一维文字重视科学,二维文字重视历史传承,三维文字重视艺术。



汉文的特点就是重视传承,我们可以不费力的阅读公元前的作品,但你让英国人阅读公元前盎格鲁萨克森语写成的作品,根本就阅读不了。盖西文的时空穿透力没有汉文强。至于吸收外来语,越野蛮的民族吸收外来语的能力越强。英语中七个字母以上的词基本上是外来语。不是从拉丁语,就是从法语引入的。这仅能证明英文是野蛮人的语言,概念过少只能引入外来语。既然就是芦笛所说的“先进”?我只知道拉丁语和汉语一样多是组合词,比如mediterranean sea,你问一个英国人为何叫麦迪特瑞捏海,多数英国人只能说不知道。这个词原本是拉丁语词,medi是中间的意思,terranean是大陆的意思,所以它的意思就是地中海,文明越发达则组合词越多外来词越少,组合词使用简单的词来表达复杂的概念。比毫无意义需死记硬背的外来词不知还多少倍。芦笛确认为是落后的象征。



芦笛先生说:“此时思考者的脑袋里并不是如徐先生的想象一般,万籁俱寂,只见一群汉字列成方阵作哑舞。”

前面说了,人们看字之所以不是哑舞,是出于思考方便。不能证明汉字是指声的。汉字与概念直接产生联系,声音与概念直接产生联系。由于人们用语音思考更方便,故而汉字与声音也产生了联系。他们是并列而非附属关系。



芦笛先生说:“阅读确实是个翻译过程,但不是如他所说的把声符译为图象符号,而是把意符译为声音。如果不完成这翻译,读者就常常无法理解其意思。”

读者欲理解其意思,先须在声音和概念之间产生条件反射,否则更不可能理解。



芦笛先生说:“英文功力到了一定程度,您根本也就不会去逐词拼读,而是不假思索地把一个个单词翻译为声音信号,和阅读中文并没有什么差别。外国初学者还多了个将外语翻译为母语的过程,但那翻译其实是把一种声音信号译为另一种声音信号,并不是翻译为图象符号。”

母语是已和概念产生条件反射的语言,外语不是,所以学习外语时要将一种语言翻译成母语,再通过母语和概念产生联系。当外语功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直接和概念产生条件反射。故而可以不加思索。外语难学不在于外语,而在于你已会一种语言了,另一种语言就难以和直接和概念产生联系。



芦笛先生说:“汉字无法废除的原因我早就说过无数次了,乃是因为汉语是单音节语言,若使用拼音文字势必引起巨大混乱,无法再用作思想交流工具,这只说明汉语的弊病难以根治,岂能反倒视为其优越性的证明?”

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是弊病。



芦笛先生说:“如果汉字本身真对思维有直接影响,那似乎也是不利于思维速度与清晰度的。”

思维速度与清晰度是两回事,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英语的思维清晰度比汉语高。汉语是双音节语言,英语是多音节语言。汉语词的音节比英语少自然汉语使用者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同意汉语用较少的音节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导致汉语的清晰度比英语低。据说粤语使用者的思维速度比国语使用者高,但粤语音素比国语多。总之,把思维速度和清晰度混为一谈,岂不怪哉。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890332 seconds ] :: [ 3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