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请教老广与日本在住的朋友们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请教老广与日本在住的朋友们
最近写文章谈论诗词格律,想起一个一直疑惑不解的问题,特地在此请教本区众多的老广与日本在住的朋友们。
众所周知,毋庸置疑,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其实是“胡化”了的汉语。北方游牧民族移民到中原学说汉话,发音不准,最后这种发音不准的移民语言竟然成了汉语的主旋律。这些改变既表现在韵母上,又表现在音调上。前者如将“介、戒、界”等音的韵母由ai改为ie,“肉”的韵母由u改为ou,“恶、科、(快)乐、(音)乐”等音的韵母从o 改为e,“绿、驴”等字的韵母由u 变成ü,还使得io、iu(不念鱼而是iu的拼读)等韵母消失。而声调的变化便是入声字彻底消失了,分散在其他三声中(多为二声与四声)。
这就给使用北方语系的古典文学爱好者出了个难题:如何确定哪些字是入声?例如伪托岳飞的《满江红》,那本来押的是入声韵,但若用普通话念起来则完全读不出原来的悲壮感来(这是入声韵特殊的音乐效果),“歇”成了第一声,“雪”成了上声,而“烈、月、切、灭”等字却又成了去声。这些变化不但影响了读者的欣赏,更妨碍了他们的创作——若是以为“白”(普通话中为阳平)与“歇”(普通话为阴平)都是平声,填词作诗岂不要弄错?
我当年在《说道》玩时,交了位日本在住的好友。他是学国学的,可惜是北方人。他告诉我,他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用日本的汉字发音。若某字是平声,则日语中一定会念成双音节,否则就是单音节。精通80国文字的跛脚僧网友也曾这么说过。因此我一直认为这是确凿无疑的了。
但上次归国见到日本在住大侠冰冷雨天(俞天任)君。他说日语里无此现象,只是将入声字唸为短促的“促音”,他还说,韩语也有类似现象,例如朴正熙的朴字在汉语中是入声字(可惜普通话是二声),韩国人唸为park,那k其实并不发音,只是唸得比较短促,在ar唸出后立即收住,因此在韩语中称为“收音”。他怕吃不准,还在回国后特地向韩国朋友求证过,得到了证实。
这就奇怪了:两位懂日语的朋友告诉我入声字在日语中唸成双音节,而另一位懂日语的朋友却说仍然是单音节,只是发音短促。到底孰是孰非,还请日本在住的网友证实。当然,若诸位是北方人,则可能辨识入声字有问题,我在下面把几个入声韵从韵书上拷下来,选的都是常见字,估计日语中应该有吧:
屋木竹目服福禄谷熟肉族鹿腹菊陆轴逐苜牧伏夙读犊渎牍椟复粥肃碌育六缩哭幅戮仆畜蓄叔淑倏独卜馥沐速祝麓辘镞蹙筑穆睦秃辐瀑郁局袱
沃俗玉足曲粟烛属录辱狱绿毒局欲束鹄蜀促触续浴酷躅褥旭欲笃督赎渌瞩嘱
觉角岳乐(音乐)捉朔卓啄琢剥驳雹璞朴壳确浊幄握学龌龊槊镯
药薄恶作乐(快乐)落阁鹤爵弱约脚雀幕洛壑索郭错跃若酌托削铎凿箔鹊诺萼度钥着虐掠获泊搏嚼勺谑廓绰霍莫缚貉各略骆寞膜鄂博昨格拓烁灼疟芍却噱踱魄酪络烙膊簿漠摸涸郝垩谔鳄噩锷颚扩椁陌
这是要请教留日大贤的问题。想请教广东大贤们的问题是,广东话到底有无某些字以辅音结尾?
众所周知,毋庸置疑,汉语的特点是不兴用辅音结尾,所谓an, in, en, eng之类,其实并非严格的辅音,徒有其势而不发音。除了中国外,亚洲有的国家也有这特点。我遇到过一位泰国访问学者,她从来没本事唸work,总是要把它念成worker。
但几年前,我同一位去香港工作多年并学会了广东话的朋友聊天。他的广东话是后来学的,因此他对它与普通话的区别就非常敏感。他告诉我,广东话很奇怪,有的字兴以辅音结尾,例如“锅”就是这样,所以鬼子要把它拼成wok。
我牢牢记住了这话,觉得很新奇也很有趣,可惜我身边没什么老广,两位姻亲虽是广东人,讲的却是客家话,无法验证。最近才见到一位会说广东话的朋友,向之求证,他却矢口否认,说没有这回事。此后我又饭桌上遇到一位正宗香港人,再度向他求证,他也否认有这回事。我于是便举出“锅”的例子来,问他鬼子为何要把它拼为wok,他说那是鬼子胡来,没什么道理。我便请他发“锅”的音,发现他唸得非常短促。我于是想起了冰冷雨天的话,顿悟道:啊,我明白了,确有辅音存在,只是不念出来,成了个休止符。鬼子的耳朵对这种音素远比国人灵敏,于是便加了个k来准确表示。接着我随便找了篇文章,请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唸,发现有四五个字发音都非常短促。我请他故意长读,可他就是没那本事,无法把那些字唸长。
至此,我猜想那些字可能类似韩语里的“朴”,是所谓“收音”或日语里的“促音”,但问题是,锅并非入声字啊,分明是平声,为何也会念成“促音”?
在此敬请老广弟兄们把上面列出的入声字唸上一通,看看是否全是“促音”。若有可能,还请将所谓促音字悉数列出,让我看看它们是如韩语日语一般,只限于入声字,还是分布在四声之中。
我觉得这事很有趣。英语与汉语的一大区别,是前者的音素有音程的区别,例如某些元音音程较长(ar,oo, ea等)而有的元音音程较短(例如u, i , e)等。短元音就是想长唸也唸不长。而汉语就没有音程的区别,是长是短,完全由自已任意控制,不存在唸不长的问题。因为国语无此区别,于是咱们在学英语时未必会注意到元音的音程长短,而这就是咱们发音不准的原因之一。不意广东话居然也会有音程区别,真是非常有意思。
另外我还听说,广东话竟然有九个声调,那是怎么回事啊?他们的先祖肯定与中原的汉族不是同种人。须知即使是最古老的韵书,标注的音调也只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那是根据当时中原的汉族的发音来制定的。由此可见,从人种学的角度来说,老广可能不能算汉族,在古代被称为“南蛮鴃舌之人”,那意思就是讲鸟语者。所谓“鴃”是“伯劳鸟”,长得什么样我没见过,大概发音特别难听吧。当然我也说了,所谓“汉族”不过是个出于政治目的编造出来的神话,硬要说有,也只能是一种文化认同,与人种发生并无相干。
赶紧声明:所谓“鸟语”云云乃是善意嘲谑,并非地方主义,请勿误解喔。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