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请教老广与日本在住的朋友们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请教老广与日本在住的朋友们   
所跟贴 关于汉语方言中的情况,您说的应该是对的吧。同意您的看法,入声的消亡 -- spring - (170 Byte) 2011-1-12 周三, 下午4:44 (140 reads)
别提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9/28
文章: 383

经验值: 8706


文章标题: 我刚刚 (280 reads)      时间: 2011-1-13 周四, 上午10:31

作者:别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做完内蒙古河套语音调查。我调查的点是杭锦旗的独贵特拉镇。这里离汉代的朔方县很近,只有十几公里。这里北隔黄河,南阻沙漠,交通闭塞,应该是理想的古代语言的保存地。这里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词汇。入声字比我调查之前的估计要多很多。令人吃惊的是,入声字的消亡非常快。这证明了您的判断“放大到数十年、数百年的时空,其实变化是很惊人的”是对的。十几岁的孩子口里几乎听不到入声字。偶尔听到,你问他,你说什么?他再重复时,那个字却不念成入声字了。这就是说,在他的潜意识里,入声字不是正确的发音。我想,这主要原因是普通话教育,和电视普及造成的。不难预料,大约再过30年,一代讲入声字口音的人死光了,入声字也就消失了。
我也不同意北京话=胡语的说法。这种猜想完全不符合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常识。就一般心理而言,文化,文明的优越感,决定了人对语音,和词汇的选择取向。蒙古人进驻北京,和满人入关有极大的相似性。他们虽然取得了政权,但在与汉文化的文明对比上,他们绝对缺乏自信,而百姓对胡人却有很强烈的文化蔑视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胡语成为北京首都的语音缺乏最基本的条件。

作者:别提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别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0666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