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提上来答observer先生:哈哈!请将不如激将,看来我是推不掉古密先生要我在此坛开逻辑讲座的提议了 |
 |
高寒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提上来,答observer先生:哈哈!真是请将不如激将,看来我是推不掉古密先生早先的要我在此坛开逻辑学讲座的提议了!
第一,类比推理既然是推理,其前提和结论就一定得有必然因果联系,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推理”。故先生谓“类比推理有其固有缺陷,这就是它无法在前提与结论间建立必然联系”不过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罢了。
第二,用“偷换概念”来反驳“类比推理”,本身就是驴唇不对马咀,鸡同鸭讲。而这,在逻辑学中叫做违反同一律,它在概念、判断、推理三个层次上往往分别表现为“偷换概念”、“偷换命题”与“偷换前提”。
第三、请看本人那一语破芦笛千言万语馊招之“破招帖”的前提与结论间的必然因果联系:
大前提:如果世上根本不会有“概率为零”的决策可能和实例,那么任何要求“概率为零”的决策命题便均为伪命题;
小前提:芦笛先生提出了一个要求“概率为零”的决策命题(请证明暴力革命诱发核内战的概率为零);
结论:芦笛先生提出了一个伪命题。
证毕。
***************************
附件一:
作者: observer 偷换命题 2002-6-14 12:46 [Click:45]
// 芦笛出招:请证明暴力革命诱发核内战的概率为零。
//
// 高寒破招:请芦笛先生举出世间任何所谓“概率为零”的决策实例,哪怕一例也行。破毕。
芦笛谈的是“诱发核内战”的风险,而不是高寒先生所言如“吃饭被噎死”之类的风险。
高寒先生破招,将“核内战”风险头换为“吃饭噎死”等一般风险,有偷换命题之嫌疑。
按高寒先生的破招法,真正不偷换命题的破招应当是:
// 请芦笛先生举出世间任何所谓“诱发核内战概率为零”的决策实例,哪怕一例也行。破毕。
不过,若高寒先生问出此破招,真伪立判,还用芦笛先生来回答吗?
依我看,高寒先生快换招法吧。此招不顶用的。
--------------------------------------------------------------------------------
所跟帖: 高寒 : 看来先生还得学学类比推理。 2002-6-14 16:01:20
--------------------------------------------------------------------------------
作者: observer 呵呵,类比推理有其固有缺陷 2002-6-14 18:14 [Click:25]
这就是,它无法在前提与结论间建立必然联系,
所以类比并不是一种科学上有效的证明或反驳方法。
一个习惯于用类比,
而不是用演绎逻辑来证明或反驳论点的人,
很容易陷入逻辑错误而不自知,
如高先生之偷换命题,即是一例。
--------------------------------------------------------------------------------
所跟帖: observer : 呵呵,类比推理有其固有缺陷 2002-6-14 18:14:14
--------------------------------------------------------------------------------
作者: 南峡 类比推理确实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但却可以是有效的 2002-6-14 21:12 [Click:6]
类比推理确实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否则就不叫类比了。但类比推理完全可以是有效的证明或反驳方法。为什么是有效的,建议您再复习一下您的逻辑教科书。您可以论证高寒是否类比不当,而不是简单指责偷换命题。
附件二:
自本人以一语破“芦扫帅”那千言万语“第一钢鞭招”后,芦笛先生怎么就只谈风月不论政事了?本人说四月“反扫荡”就四月如期交卷,怎么样,芦笛及其帐下的“扫将”们:你们那“钢鞭招”还“钢”不“钢”呀?请来点真家伙呀!银样蜡枪头是好看不中用的呀!难道真如张三老先生不幸言中?
*********************************
附件:
【反扫荡之一】我们的共识在哪里?我们的分歧在哪里?——兼破芦笛第一招(节选)
……以上且作开赛的引子。
(二)破招
下面破芦笛先生自认为的第一“钢鞭”招数:
芦笛出招:请证明暴力革命诱发核内战的概率为零。
高寒破招:请芦笛先生举出世间任何所谓“概率为零”的决策实例,哪怕一例也行。破毕。
说明:
此招就形式而言,并非一道数学题,而是一个决策题。它应当属于决策学中的风险决策范畴。
但就其内容而言,则纯系一道伪命题。因为世间任何风险决择都是在风险的大小中作选择而非在风险的有无间作选择。世上任何一桩具体的行为决择,大到国家、世界事务,小到个人日常生活选择,其风险都不可能是“概率为零”。譬如:当你想吃饭时,能够说你被噎死的可能性为零吗?当你欲上街时,能够说你出车祸的“概率为零”吗?反过来,为何人们并不因为某种行为的某类风险的“概率”不等于零而却要进行其行为呢?这是因为世上本无无风险的行为决策。也就是说,无行为无风险;任何行为都会有风险(“风险概率大于零”)。因此,从纯粹理论上,可以这样说:零风险只存在于零行为之中。而零行为亦即无行为。由此可见,芦笛先生此招内含了一个致命的悖论:要求用“无行为”来证明“有行为”。因此,这种前提和结论恰成悖论的命题压根儿就不可能成立,它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伪命题。这不仅如同要求别人用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以证明万有引力一样荒谬可笑,而且还因其过不了论题审查程序关,故连摆上台面进行正式论战的资格都没有。
想不到芦笛先生自以为的第一“钢鞭”题其“刚度”竟然连支蜡烛都不如!
2002年4月29日
http://chinaway.org >《中国之路》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