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首先是事实判断,其次才谈得上价值判断――就“劳动价值论”简答寒树、樊弓俩教授 |
 |
高寒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如果以为物品“有用”即谓“价值”,那么试问:空气、阳光和水,其效用可说与人的性命攸关,可它们却为何“卖不起价钱”?寒教授可否对这个人人熟视无睹的事例给予解释,不知您是否会在它面前感到“难堪”?
您有要将“劳动价值论”从兜底打翻的雄心壮志是一回事;但将这“谁谁谁”究竟是谁得先搞清楚则是另一回事。以为仅凭个人懵懵懂懂的感性推测,就可以来一番理论批判,这样的批判留在世间的,除了将被后人视为批判之“搞笑版”还能是什么呢?。一个建造在毫无事实支承基础上的批判大厦,其无论外表怎么绚丽,无论曾博得过多少票友的喝彩,最终均难逃崩塌的命运,“戏耍”者终被自己所戏耍。
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在任何公共图书馆的工具书中都能查阅到,其问世均与马克思主义无关。只有在对这些由前人所创造的基本概念有所理解,或最起码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去质疑先辈,批判先辈和超越先辈。否则,随手抓出一些感性事物来侃大山,十之八九都属牛头不对马嘴,不过是图个热闹而已,它与理论思维则是连边都是沾不上的。
最近寒树教授帖出http://www.hjclub.com/TextBody/92825.asp?od=3 > “令劳动价值论难堪的三个例子”;樊弓教授则帖出http://www.hjclub.com/TextBody/93102.asp?od=3 > “劳动价值论其实是‘燃素论’的翻版” 。此外,樊弓教授还帖出去年他对我“张冠李戴”一帖的http://www.hjclub.com/TextBody/91547.asp > 反驳。以下就是我对这三帖的综合简答。
【寒树】
劳动价值论可以被称为经济学界的地心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荒唐性愈加明显。然而,有人仍然死抱此谬论不放,并用亚当斯密也倡导劳动价值论来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高寒】
寒树教授为樊弓教授的《戏侃》辩护,可以理解,毕竟都同属洋学堂中的大教授嘛,应当惺惺相惜!但寒教授在写下上面这段话之前,不知是否已知如下两桩小小的事实:
1、在本人以跟帖形式指出“价值和价格是两码子事、是不同的概念”之前,樊教授一直是将二者混为一谈的。请见如下引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陷井就是,出于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价格来源于‘平均劳动时间’而不是供求。”
2、在本人以跟帖形式指出“劳动价值论本系亚当·斯密的发明”前,樊教授则一直是将其当作马克思的原创“谬论”来批的。请见如下引文:
“这玩意儿的理论基础叫‘劳动价值论’。说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而且仅仅是由劳动创造的。别的因素都不算。”
“根据马克思那搞笑版‘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理论跟马克思那嚼醋玄学不一般。其核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项愿打一个愿挨。买卖如果能成交,必是因为双方都觉得有油水可捞。”
其实,我的意见十分简单:
第一、价值论是可以批的,对“价值”也不是非要认同不可的,但将“价值”概念与“价格”概念混为一谈,尤其对自己的论敌原本是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这一点浑然不知,就敢信笔胡批,则是让人震惊的。
第二、马克思是可以批的,斯密也是可以批的,任何权威都是可以批的,但是将斯密的发明当作马克思的原创来批,更有甚者,自称是斯密的信徒却不知其宗师即所批“搞笑版劳动价值论”的发明者,如此对论敌之思想承继脉络不甚了了,就敢信笔胡批,则是十分可笑的。
请问寒教授:当你弄明白上述事实后,您还会觉得本人那要求批判者应当从本来意义上把握批判对象的起码要求,属于您文中指责的求助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吗?
其实,您的此文,与樊先生去年答我的那最后一篇帖子一样,都实际上是以不得不被迫承认我所指出的这一令人尴尬的事实为前提的:即当樊先生批马获得满堂彩时,他实际上不过是在那里辛辛苦苦地“张冠李戴”、辛辛苦苦地批亚当·斯密而已。尽管两位教授的承认都是那样的既吞吞吐吐又“理直气壮”。
【寒树】
我看,这无济于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人盛赞,但并不等于我们要把亚当斯密所说的话当圣经。亚当斯密不是神仙,他所处的时代与现在早已大不相同了。
【高寒】
完全同意!但这些话如同在此强调“太阳从东方升起”、“河水要流入大海”、“羊儿吃草”、“马儿要跑”等等、等等许多不言而喻的“真理”一样,统属无的放矢!
【寒树】
劳动价值论在亚当·斯密时代落后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其荒谬性还不易暴露,以至大师也被它蒙骗过去了。但在今天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尤其在美国,劳动价值论的漏洞很轻易地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高寒】
“蒙骗”?教授先生在谈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思想史时也未免太过轻率了。须知,这“劳动价值论”是整个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块理论基石,历经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这几代宗师才得以完成。试问,在整个17-18世纪,这世界上难道就没有古董收藏业?整个人类思想前沿就真的幼稚到硬是不懂得这“劳动价值论”会在这古董收藏商面前感到如寒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难堪”?!
【寒树】
例一:柏林墙砖块……;例二:创本垒打记录的棒球……;例三:明星签名……。请那些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朋友把这三个例子解释一下。
【高寒】
您在此实际上谈的不过是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而非价值的有或无。其并未超出http://www.hjclub.com/TextBody/91996.asp?od=3 >当年我与之商榷的王若水先生的例子。
此外,如果以为物品“有用”即谓“价值”,那么试问:空气、阳光和水,其效用可说与人的性命攸关,可它们却为何 “卖不起价钱”?寒教授可否对这个人人熟视无睹的事例给予解释,不知您是否会在它面前感到“难堪”?
【樊弓】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命根子。没有它,就没有“剩余价值”学说。没有“剩余价值”,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依据,就没有共产主义的必要。于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完蛋了。因此,高寒先生要捍卫马教。劳动价值谬论自然是要死守不放。
很高兴看到高先生在引用《国富论》(高寒注:指本人跟帖“张冠李戴批‘马’者戒” )。没错,亚当·斯密的确是认为劳动是交换的基础。不过高先生应该继续读下去,接着读几段就有:
But though labour be the real measure of the exchangeable value of all commodities, it is not that by which their value is commonly estimated.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ascertain the propor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labour. ... ... it is not easy to find any accurate measure either of hardship or ingenuity. In exchanging indeed the different productions of different sorts of labour for one another, some allowance is commonly made for both. It is adjusted, however, not by any accurate measure, but by the higgling and bargaining of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that sort of rough quality which, though not exact, is sufficient for carrying on the business of common life.
斯密的论点很明确:如果没有市场,则劳动是无法量度的。于是实际上不能用计算劳动量的办法去衡量商品的交换价值,而是通过自由交易的市场价格去实现对劳动量度和公平支付。斯密的理论恰好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的合理性。
斯密之伟大,在于他发现自由市场中产生的价格(不是“价值”),才是诱导协调亿万人的生产活动并造福社会的机制。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错就错在他企图用非市场的“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进而算出所谓“剩余价值”。还居然设计了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社会”,该社会的某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没有市场,这不同的“劳动”怎样量度呢?高先生敢替马克思回答吗?
马氏“劳动价值论”的荒谬,正是樊某要戏耍的东西。
【高寒】
终于不得不开始正视“劳动价值论”的发明者究竟是谁这个事实判断了,但紧接着又开始编制起新的“瞎侃”故事来。
我还是那句老话:首先是事实判断;其次才谈得上价值判断。
您有要将“劳动价值论”从兜底打翻的雄心壮志是一回事;但将这“谁谁谁”究竟是谁得先搞清楚则是另一回事。我去年问过:您那所谓“最不可思议”的马克思,在何年何月何书何页上说过“价格来源于平均劳动时间而不是供求。”这样的话或类似这样的话?!今天我还得要问:您那所谓“错误不胜枚举”的马克思,在何年何月何书何页上表达过“企图用非市场的‘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这样的意见或类似的意见?!
我们知道,当任何人在谈论某物为“商品”时,那么他同时也就不言而喻地是在谈论市场;因为当某物是被作为“非市场”物而谈论时,他所谈论的就绝非商品而系产品了。商品“价值”之全称叫作“交换价值”;凝固在价值中的“劳动”之全称叫作“社会必要劳动”。试想,离开了市场,何来交换?没有了市场,何来劳动必要/非必要之衡量?这些在马克思的著作里都早属于ABC,且有着大量的论断为证,怎么可以随便“编故事”瞎侃呢?
这里我随便翻书挑一段,就可以顷刻将樊教授那些个想当然的“戏侃”变成“瞎侃”:
“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通过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不只是单纯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交代役租的粮食,为神父生产纳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交代役租的粮食,还是纳什一税的粮食,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以上黑体处,为引者所强调)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章商品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据说,这个坛子上,高手如云,尤其是,为樊先生“戏侃”捧场的票友还不少。那么,我敬请所有的“戏侃”票友们,乃至全网的有心网友们,都来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出哪怕一例稍微支持一下樊先生所谓的马克思“企图用非市场的‘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的依据出来!
以为仅凭个人懵懵懂懂的感性推测,就可以来一番理论批判,这样的批判留在世间的,除了将被后人视为批判之“搞笑版”还能是什么呢?。一个建造在毫无事实支承基础上的批判大厦,其无论外表怎么绚丽,无论曾博得过多少票友的喝彩,最终均难逃崩塌的命运,“戏耍”者终被自己所戏耍。
【樊弓】
经济学早已放弃用劳动作为商品“价值”的依据。而《国富论》之伟大,并不因此降低分毫。高先生要想从亚当·斯密那里找救命稻草,实在是有点好玩。如果高寒认为亚当·斯密是正确的,那就应该批判马克思才对。
【高寒】
这里绝无教授先生可以“偷步”的余地:即使如您所说“经济学”界要放弃“劳动价值论”(实情未必如此),那也一定的是将老马、老斯的“价值论”一块儿放弃;而绝不可能只放弃您不喜欢的老马而保留您所喜欢的老斯;更不可能在言“放弃”之前,会如粗心的教授先生那般对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均浑然无知。
【樊弓】
高寒先生对樊某的所有挑战,没有具体论证或反驳任何一个具体的观点。对这类无实质内容的“质疑”,樊某将不再奉陪。
【高寒】
第一、 指出先生“张冠李戴”批马就不算是“具体论证或反驳”?
第二、 基本事实关都还没过,进入“具体的观点”的辩论就还远着呢!
第三、不厘清基本的事实前提和逻辑前提,如何去辩论“实质内容”?鸡同鸭讲、各说各话、驴唇不对马嘴,即使我们不嫌累,观众也会嫌累的。
【樊弓】
亚当·斯密的信徒好象没谁还抱着国富论中的劳动价值论。
我的印象中,老马并没有证明商品价值的存在性,斯密也没有。
【高寒】
您的“戏侃”之沦为“瞎侃”,我看问题就出在先生这仅凭“印象”、“好象”就敢披挂上阵这一点上!
【樊弓】
劳动价值论在国富论里面属于画蛇添足。把那几页纸撕掉没什么要紧。弗里德曼指出,国富论的最基本的假设简单得难以置信:一项交换只要是双方自愿的,则每一方都相信他从这笔买卖获益。要不然总有一方不干。
【高寒】
看不出老弗与老斯的理论有何矛盾,而且毋宁可将前者视为后者的前提。
【樊弓】
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就不一样了。 没有劳动价值论,就没有剩余价值学说。没有剩余价值学说,就没法挑拨阶级斗争,于是无产阶级革命也就免了。
【高寒】
第一、又是一段想当然的“印象”述说,与您想要批驳的“马克思主义”连边都沾不上!还是老古驳得好:试问,农民与地主,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就不算阶级斗争?而那时又何来马克思之“剩余价值论”的挑拨?
第二、您大概不知道,在您欲批判的论敌那里,这“剩余价值”说,是最符合您爱不释手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公式的;也是最符合您情有独钟的“双方自愿,各自获益”的市场法则的。
第三、,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的价值论,到1848年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形成标志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其间共有72年。这期间,至少发生了两次影响世界历史的阶级斗争或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请问,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所挑动的吗?还有之前的呢,斯巴达克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所“挑拨”的吗?
第四、看来,教授先生至今对“阶级斗争”理论的原创发明者是谁大概还处于不甚了了阶段。
【樊弓】
我的印象中,老马并没有证明商品价值的存在性,斯密也没有。 因此,二老都把商品有那么个"价值"当成是不需要问的问题,或者是当成隐含的公理。 事实上,一般人大多会不假思索地说:商品当然有价值啦,这还用问吗?
那么我们真的问一句:为什么商品有"价值"?怎么证明这个价值的存在性?那我们肯定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高寒】
教授的“印象”靠不住,与您的“印象”正好相反,老马、老斯对价值都有大量的证明。只是您不知道,并还将这种“无知”当作“不存在”解罢了。据说,有一种哲学称,“存在就是被感知”。依据这种哲学,现在我们的樊教授因为不知道对价值的证明,当然也就等于不存在这种证明了。
这里,我又随便挑两段(对枯燥理论不感兴趣的网友可略去不读),看樊教授作何解释:
以下是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四章和第五章中的“证明”片段: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但货币却就在这情况下,成为一切文明国商业上的通用媒介。通过这媒介,一切货物都能进行买卖,都能相互交换。
“我现在要讨论人们在以货币交换货物或只货物交换货物时所遵循的法则。这些法则决定所谓商品相对价值或交换价值。
“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金钢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为要探讨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我将努力阐明以下三点: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
“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换言之,使商品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共自然价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
“关于这三个问题,我将在以下三章 内尽力作出详细明了的说明。
“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
“但是,就本书说,有时也必须比较特定商品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方的不同真实价值,换言之,有时也必须比较特定商品在不同时期对其所有者
“所提供的不同的支配他人劳动的能力。这样,我们所要比较的,与其说是出售特定商品通常可得的不同银量,勿宁说是不同银量所能买得的不同劳动量。”
以下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第一节中的“证明”片段: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刚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的量的规定性为前提,如一打表,一码布,一吨铁等等。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像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现在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 量鞋油或y 量绸缎或Z 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 量鞋油、y 量绸缎、z 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么,X 量鞋油、y 量绸缎、z 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 夸特小麦=a英担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 夸特小麦和a 英担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的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可见,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质化在里面。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什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例如,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实际上,英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因此,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
【樊弓】
坚信"价值"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人类思维的一个误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人们看到市面上价格变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容易相信这个变幻的价格后面,有那么一个不变的东西,叫做价值。
人类进入这个误区远不是第一次。三百来年前,人们就相信木头之所以会燃烧,必有一种物质作为燃烧的原因,这种物质就是所谓"燃素"。这种思维非常符合唯物主义。
【高寒】
看了两位大教授对“价值论”的批判,使我在在感到,披挂上阵讨伐“价值论”者恐怕要事先弄明白如下几组概念作为其“上阵”的前提:
1、产品-商品;
2、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
3、价值-价格;
4、抽象劳动(一般劳动)-具体劳动;
5、必要劳动-个别劳动;
6、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7、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8、哲学-经济学
9、唯物论-唯心论
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在任何公共图书馆的工具书中都能查阅到,其问世均与马克思主义无关。只有在对这些由前人所创造的基本概念有所理解,或最起码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去质疑先辈,批判先辈和超越先辈。否则,随手抓出一些感性事物来侃大山,十之八九都属牛头不对马嘴,不过是图个热闹而已,它与理论思维则是连边都是沾不上的。
http://www.hjclub.com/TextBody/91408.asp?od=3 >去年就《戏侃》系列与樊教授过招的几帧跟帖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加把劲,快到黑的境界了,努力. -- 天一黑 - (0 Byte) 2002-10-27 周日, 上午4:20 (309 reads)
- 一句话,你同意劳动价值论吗? -- wm - (0 Byte) 2002-10-26 周六, 下午11:18 (359 reads)
- 不能同意 -- RE - (106 Byte) 2002-10-27 周日, 上午1:25 (388 reads)
- hands -- wm - (0 Byte) 2002-10-27 周日, 上午1:46 (317 reads)
- 我爱看樊弓文章. 不爱看 高寒文章. -- 加人 - (260 Byte) 2002-10-26 周六, 下午10:20 (454 reads)
- 高寒先生的分析、辩论丝丝入扣。希望网上能多有这类的理性辩论。在下就劳动的概念想请教各位。 -- 南峡 - (1196 Byte) 2002-10-26 周六, 下午9:56 (454 reads)
- 外行插句嘴 -- yqy - (972 Byte) 2002-10-27 周日, 上午5:46 (347 reads)
- 翻译家贝贝请进. -- 加人 - (456 Byte) 2002-10-26 周六, 下午9:10 (475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