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旧作:巴门尼德哲学观的启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旧作:巴门尼德哲学观的启示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文章标题: 旧作:巴门尼德哲学观的启示 (1402 reads)      时间: 2004-8-15 周日, 下午5:58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重贴按:


此作作为“石榴讲座”之一,原来贴在驴鸣镇,不幸毁于沉船之际。在此篇前,我还写了“再谈诡辩与悖论”之一、二、三,可惜没有留底,于是船沉了就永久丧失了。后来在网上说起此事,有位网友上贴说他把该讲座的所有文章都拷贝下来了,问我缺那些。我刚才查了一下,缺的就是“再谈诡辩与悖论”之一、二、三。能否请您贴出,让我回收?谢谢!

------------------------------


巴门尼德哲学观的启示

──再谈诡辩与悖论之四


芦笛


上篇谈的是第一种悖论,也就是陈述本身并无逻辑矛盾(用康德的话来说是“分析矛盾”),但和大众的既有观念相冲突,芝诺悖论就是典型例子。其实,从广义来说,国内政治课批的所谓“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全都是这种悖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立论严谨,逻辑严密,根本找不出逻辑破绽来,但得出来的结论却惊世骇俗,根本不能为大众接受。

上节介绍的巴门尼德的存在观就是个典型例子。任何具有成人常识的人,都不能接受他的一系列观点。记得当初和思云在隔壁罕见打擂,他说我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把中学政治那套背了出来,也就是“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眼光看世界”。

其实“形而上学”的概念很笼统,根本不是他从中学政治课听来的那一套东西。不过他说的这些,却正是老巴的世界观。

当初小芦上中学时也把这套玩意背得烂熟(因为记性好,我从来是高分通过政治考试),当时就觉得奇怪:这么荒唐的东西,怎么就会有人相信?唯心主义也是这样,如此荒唐的玩意,怎么到今天还不倒,还要我党发动大家来批?

文革后期我开始觉醒,最先看的、看得最多的书就是哲学。那说来也是马教毒害使然──以为哲学是“万王之王”,要批马列,先得批其哲学,于是便生方想法找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玩意来看,老巴的玩意就是那阵看的,想不到今天还会来谈这些名堂。“四十三年,梦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一开头当然也觉得荒唐,但因为对官方宣传的逆反心理,便努力从中找合理部份。不久我就发现,其实唯心主义远比唯物主义深刻,只有具有一定智力、知识水平和特殊气质的人,才会想到那些玄奥的名堂上去。未经教育的头脑简单者,天生有唯物主义倾向。记得我在《从奴才到反革命》中回忆道,一个文盲农民可能信神信鬼,但他本质是唯物主义的,决不会怀疑他使用的农具和家畜不过是一个幻觉,更不用说是他自身了。

这就是马教那套通俗名堂何以与中国民众一拍即合的根本原因:咱们这个民族,根本就没有形而上的思维能力。从“高知”到农民,思想都惊人的贫乏简单,只配领会极度简化了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

其实贝苏尼那篇文字就充份说明了这一点。她本人就根本没法理解那“飞箭不动”的深刻涵义,自己都觉得荒唐,但是因为人家是得到过柏拉图垂青的名人,不能不如《皇帝的新衣》上那些庸众一样,跟着人家喝彩,却又不放心地嘱咐众人:“芝诺的四个论证则表明,‘多’不论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分立)的同样违反感性经验事实。所以在讨论芝诺论证的时候千万不要弄反了,以为他想证明阿喀里斯追不上乌龟或者飞矢真的不动,而是想证明‘多’的理论的错误或荒谬。”可见连她自己都觉得那实在荒唐。

更可笑的是她还说什么:

“如果芝诺的论证能够成立,那么连续性的,不可分的只能是‘一’,不可
能是‘多’。‘多’则既不可能获得连续性,也不能无限可分,更永远不可
能涵盖时空上无限的‘一’。因此,关于‘多’的理论与‘真理’无涉,只
能算是‘意见’。不过,‘意见’却也不简单地等于‘谬误’,只要承认自
己不具备‘一’的性质尚可作为‘一’家之言,聊备‘一’格。这就是巴门
尼德论证了‘唯一不动的存在’这条‘通往真理的途径’之后,转而研究
‘意见’的原因。”

这里的哲学错误不胜枚举,要一一列举批判,非十万字莫办,与此文主旨无关,只好割爱。这里只想指出一点,如我前文所述,老巴认为“多”完全是一种主观幻觉,连“思想”都不能算,岂有什么“只能算‘意见’”一说,遑论“转而研究‘意见’”?这话就写在他的诗篇中,可不是我捏造出来的。

而且,据现代研究,老巴此作是针对毕达哥拉斯派写的,主张完全和后者相反。芝诺的悖论更是针锋相对的驳论,现代哲学家评论说,那是炸毁对方的“火药库”,何来什么“如果关于‘一’的‘真理’连始作俑者本人都不敢多做恋栈,忙不迭地跑开”的虚构图景?

编造这种虚构图景的心理原因,我想,还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理解人家那些表面极度荒唐的悖论的深刻涵义,当然只好虚幌一枪,“不敢多做恋栈,忙不迭地跑开”。要不哪位读者冒冒失失地问一声:“这世界观未免太荒唐了吧?谁说‘多’不存在?您上街买水果,人家少给您一个行么?再说,光我家里连老婆孩子就三人,您敢说他们都不存在么?”您说让“哲人”怎么回答?

那么,如此荒唐的说道,究竟有什么价值?

价值就是我抄的那段书说的:这些悖论,构成了对人类固有观念的哲学挑战。

咱们判断这些说道的唯一依据是什么?是咱们对存在的主观感知。您觉得这世界不是老巴说的那个实心大球,是因为您看见大街上万头攒动,光中国就13亿人,哪来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一不是多”的胡说八道?您相信苹果确实存在,是因为您能看见它、摸到它、闻到它、吃到它,离开了主观感知,您就再也无从判断这世界了。

问题是,这主观感知根本就靠不住。在“物”与“我”之中,没有一个交通两者的medium,向您证明您的感知到的那个世界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就是您想象的那个样子。当然,您和太太同时都看见街头的红灯转成了绿灯,她还提醒您赶快开车来着。但这并不等于那就是一种旁证,因为您太太的存在以及她发出的一切信息,仍然还是您的主观感知,连她是否真的存在都还是问题,岂能出来为客观世界的存在作证?

这就是古往今来困惑着一切敏感深思的人的永恒问题。古希腊之后,康德之前,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是法国的笛卡儿。他的著名“梦论”就是“我到底是在梦中还是醒着?”他认为,“没有什么确定的标准来区分‘做梦’和‘清醒’,因此,我相信自己现在正坐在壁炉边很可能是虚假的。”他甚至认为整个客观世界,包括天空、大地、颜色、形状、声音等等,都有可能是某个恶魔故意制造出来骗人的幻觉。(笛卡儿《沉思录》)

他最后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著名语录“我思故我在”,因为自己能感知到这世界,能思考问题,所以,这世界包括自己确实存在。这一条其实不是他的新发现,老巴在千多年前就说了,可想像的和能存在的其实是一回事。因此,兜来兜去,最后判断客观世界确实存在的唯一依据,还是哲人自己的主观感知。

无论中外,这永恒的困扰是共同的。庄子曾梦见他变成了逍遥的蝴蝶,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是那个忙碌的庄周,于是他便堕入了难解的困惑:到底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其实我本人也有几分这种气质。小学毕业体检,我第一次听说了“色盲”这档子事,非常惊讶地发现,有人看见的颜色竟然跟我不一样。从此我就一直在琢磨:会不会大家看见的颜色其实不一样,我看见的红色,其实在别人眼中是绿色,只是我能把不同颜色分辨清楚,对方也一样,所以大家看见“红色”都说是“红色”,“绿色”都说是“绿色”,但其实看见的颜色完全不一样?我当时也想到,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验证,因为你不可能去把人家的脑袋借来用一阵,跟自己的感觉对照一番。

这些问题,在艰苦朴素的工农大众中绝对不会发生。您要是去跟人家说这些屁话,即使不被人家视为疯子,也要被人看成是鬼大出来的高才本科生。

而这就是老巴给咱们的第一个启示。想想看:远在公元前六世纪,人类还处在幼稚状态,人家就发现判断客观世界的唯一依据是主观感知,而这感知并不是可靠的,更靠得住的还是理性,也就是当时的数学发展能够提供的严密逻辑推理,违反这理性标准的就是幻觉,连思想都不能算。

这种超越主观感知的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形而上的思维能力,实在是让人骇然。须知那时还根本没有科学,更没有所谓中世纪的“哥伯尼革命”、也没有20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人家就能靠纯粹的思辩能力,发现了主观感知的不可靠!而且,根据诗篇上女神称他为“青年”的话语来判断,老巴建立他的哲学体系时,还只是个青年!

现代人应该看到,面对复杂的大千世界,主观感知是何等的不可靠与无能为力。如果说16世纪哥伯尼的“日心说”在欧洲引起了天翻地覆的思想解放,那么,20世纪初物理学危机则让人类认识到宇宙决不是原来设想的那么简单。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的豪言壮语,不过反映了源于无知的无畏。

其实经典物理学就从来没能完美解决巴门尼德师徒提出的千古疑难,这我已经在前文中说过了。但不管怎样,对宏观世界来说,那“因果关系”是如此一目了然:无论是星体的运动还是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知道它们的初始状态,立刻就可以准确计算出它们在任一给定的时点的各种物理参数,包括位置与动量。或许就是这种刀砍斧凿般的“必然性”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使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信徒们深怀把握世界、放眼未来的科学教徒们的豪情。

但20世纪初物理学研究展示的微观世界,却让“真理”教徒们跌破了眼镜。德国科学家海森堡推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他发现,不可能同时测定某个粒子的位置与动量,因为测量本身会干扰粒子的物理状态。对其中一个参数测得越准,干扰也就越大,另一个参数就越无法准确测定。解决微观物理问题的量子力学不可能像经典力学那样,根据粒子现在的状态,准确预言其未来状态,只能给出一组宏观的可能发生结果,以及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而且,在这过程中,观测本身就会影响结果。

这里打个通俗的比方:研究弹子在桌面上运动,这就是经典力学范围。通过测定弹子的位置和速度,再把摩擦力等因素考虑进去,科学家们就能给出它的运动方程来,据以准确预言它在任一时点的位置和速度。但如果研究的是在某个封闭空间中运动的粒子,把那空间划成两半,您根本就没有那本事准确预言下一步该粒子究竟是在那“房间”的左半还是右半出现,只能给出个概率上的估计值来,预言“它出现在左半的可能性是多少”。而且,您的估计还会受到观测手段的干扰!

这就是说,在微观世界中,再也没有了19世纪科学教徒们那种充满“必然性”、“可预言性”的简单因果关系,这儿的因果关系是以“或然性”的方式存在的。咱们只能估计个大概其,而且竟然连观测本身也成了一种干扰因素,使得本来就复杂的状况更加头绪纷繁。

类似地,在宇宙中,时间、空间甚至物质都是无法明确确定的。难以准确测定宇宙现在的状态,自然也就无法准确预言它的未来。

而这一切,巴门尼德居然在公元前5世纪就朦胧地看到了。他的超人本事,是在毫无自然科学发现的支持下,居然就发现了主观感知的不可靠!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很简单:纯粹的思辩能力。《论自然》的残稿中有句话非常关键:“可想像的和能存在的其实是一回事。”这句话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对存在的主观理解中,只有符合逻辑推理的才是正确的。据此理解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否则就是主观幻觉。”换言之,不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理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就是根据这一点,他和门徒芝诺断然拒绝了直觉、经验、本能告诉他们的“真理”,认定了这些统统不过是错觉。那论证已经在《论自然》和芝诺悖论中展开得很充分了。师徒俩的思路都是一个:逻辑学上的“归谬法”,也就是数学中的“反证法”,即假定某命题成立,再推导出荒谬的结论来,以此证明该命题的反命题成立。

为证明存在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他们引入了一个“公理”作为前提:“有限的整体不能由无穷多的成份组成”。据此,任何主张多元世界的人如毕达哥拉斯派,必然要陷入“无限可分”的困境,因为认为世界不连续,也就是认为世界可分割,那就必然要遇到能否分割到底的问题。从数学上来说,无论对象多小都是无限可分的,这就必然违反“有限不能由无限组成”的预设公理,因此,“存在”只可能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密不透风、刀枪不入的实体。

证明存在是静止而不是运动的思路与此类似,在“飞箭不动”中得到了充份展开:“有限时间内,物体不可能通过无穷多位点”,“无穷多的静止的集合不可能是运动”,因此,存在只能是静止的。

证明存在是不变的则引入了另一“公理”作为前提:“不能无中生有。”如果假定存在能够变化发展,那么它必然有个起源问题,从原来不存在变成了存在,如同生命出世一般。但这就和“不能无中生有”的前提相矛盾,因此,存在不可能有什么发生和发展,必然是不变的。

令人骇然的是,这些都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巴氏门徒不但在人类的幼儿时代便对此作了深入的、逻辑上无懈可击的解答,而且竟然和后来的发现颇有暗合之处。

例如关于“可分性”问题。现代物理学发现,光量子就是不连续的、不可分的能量最小单位。有趣的是,作为一种粒子,它没有静止质量,但具有能量。

又如“不能无中生有”这个前提,其实现代解读是“质能守恒定律”。质量守恒这条大家在中学都学过,那就是“物质不灭定律”,用大白话来说也就是“不能‘无中生有’或‘有变成无’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也同样如此。这两条合在一起,就出来了爱因斯坦那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

由此可见理性思辩能给人类插上何等超越时代的双翅。“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确实是事实,靠的不是读圣贤书,而是严谨然而开放的逻辑思维。巴氏师徒在人类还毫无自然科学的幼稚时代就能如此深入地探讨世界的本质,靠的只不过是当时那点简单数学提供的逻辑思维。那点玩意,今天每个初中生都知道,但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人家的思路,更别说使用有限的知识做出开创性的突破了,由此可见建立正确思维方式的重要。

我想,这就是老巴哲学观留给后人的第二个启示:不但善于使用逻辑思维,而且坚信合理思维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哪怕得出表面极度荒唐的结论来,也有那学术勇气坚持到底。从这点上来说,巴氏师徒可谓哥伯尼、加利略、达尔文的先驱。

遗憾的是,我党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把全国人民教育成了坚信“实践出真知”的智力残废。在咱们眼中,一切科学研究的进展和社会进步,全都得靠“生产斗争”推动,似乎人类一切发现和发明都是应当时生产需要的要求而被动出现的。世上再没有比这貌似有理、然而超简化的说教更误导人的了。其实,哲学不必说,就连物理学的重大突破都可以是纯粹思辩的结果。

学物理的人都应该知道,量子力学的名义创建人是普朗克,其实是爱因斯坦。

众所周知,无庸置疑,爱因斯坦的手笨得要死,终生从未作过一场实验,然而人家的脑袋却让他远远超越了一切实验物理学家。

上世纪初,普朗克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时,首次猜测到量子存在,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说,认为,光波发射和吸收过程中,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能级只可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单位的整数倍。此后,他一直试图利用经典的连续概念来解释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却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

此时所有的物理学家中,只有名不见经传的专利局职员爱因斯坦,看出了他在推导中逻辑上的不一致性,发现能量的量子化假设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不相容,可普朗克却没意识到这一点,同时使用了两个理论来进行研究。于是小爱便大胆扬弃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只使用光量子假设和玻尔的定态跃迁假设,重新给出了普朗克辐射公式的纯量子推导,并把量子假说应用到多个物理学领域中,成了量子力学无可争辩的奠基者。

可悲的是,直到如今,还有大批的中国人丝毫不知道逻辑思考的重要性。贝苏尼以为“逻辑”就是“辩论术”一类玩意,可以“没有多少兴趣,凑合把话说清楚了就行”;马悲鸣则以他连起码的逻辑推理能力都没有而扬扬自得;无忌、加州烤肉、人之初等网友似乎也不以我强调正确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为然。用马悲鸣的话说,这些同志真是高出了我两千六百年,至今还活在前巴门尼德时代中。

巴门尼德哲学思想给我的第三个启示,是让我发现了其实一切学科都建立在无法验证的假设基础之上。在反复掂量思考老巴的存在观后,我悟出了“检验客观世界是否存在的唯一手段是主观感知”这个基本事实,由此悟出了“所谓唯物论和唯心论其实都是建立于不同假定的假说,其大前提根本就无法验证。因此,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这两派就必然要争论下去。哲学的根本问题类似宗教,其实是一种信仰问题,根本就无法达成共识。

所谓唯物论,其实出发点就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么一个基本假设。而所谓“主观唯心主义”如佛教大多数派别则认定:“客观世界根本不存在,一切不过是主观幻觉。”

这两派的分歧,根本就无法解决。如上所述,检验客观存在的唯一手段是人的主观感知,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无法冲出的悖论,务必形成庄子说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局面。

例如您说客观世界确实存在,请问如何证明?还不是只能靠您自己的主观感知?靠主观感知去证明客观世界确实存在而非幻觉,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逻辑上所谓的“循环论证”。

但您如果效佛教徒,认为“幻由心生”,大千世界不过是您的主观幻觉而已,其实根本不存在。那请问您如何能用主观感知来证明客观世界的虚幻?这本身也是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安知“客观世界不过是主观幻觉”的结论,正好是这种主观错觉的表现?

其实悟到这一步,我已经接近了康德的结论。到后来我看了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立刻发现其实他走的就是巴门尼德千多年前的那条路。所谓“二律背反”,本质上完全是巴氏师徒用的归谬法的路子,而就是这种逻辑思维的精彩发挥,使得康德建立了辩证法,成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老祖宗。详情请见下篇谈二律背反的文字。

当然,您要真想在现实世界中活下去,非得采用“客观世界确实存在”的假定不可。哪怕就是高僧,也不会不看红绿灯就愣闯过街去,权当那往来如梭的汽车不过是心造的幻影。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就更得采取尊重客观存在的基本态度,否则只可能去捏造实验结果,实行“理性为自然立法”。但您在这么做时,请千万记住那么两条:

第一,说到底,“客观世界确实存在”本质上是一种无法证明的公设(assumption),不要那么气壮如牛。

第二,所谓“理性”,其实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理解、解释、破译客观存在的唯一途径,这就是老巴说的“可想像的和能存在的其实是一回事”。因此,凡是逻辑上无懈可击的学说,无论结论看上去如何荒谬绝伦,多半都有点深刻道理,巴氏学说就是最好的证明;反过来,如果逻辑上有破绽,则无论那结论如何符合您的感觉,多半都有隐藏的矛盾在内,巴氏师徒对“运动”、“连续”、“多”的质疑就是最生动的证明。

记住了这两条,则咱们以后或许能学会西方人的容忍精神,少气壮如牛些,不至于在别人推出“民主恩赐论”那种骇人听闻的怪论时,使用嘲笑、侮辱、直到删帖的传统国术来解决争论。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0427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