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一平: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一平: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一)
zhuan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一平: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一)
(172 reads)
时间:
2003-1-23 周四, 上午10:26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多余之余
一平
--再读瞿秋白
一
瞿秋白有一篇小文“那个城”1,发表时文前附有记者按:“这是象征小说,那个城
即是俄国大革命,大破坏的光景,那个小孩既是指中国。”《瞿秋白文集》文学一
卷,有注释说:此文“系节译高尔基作《意大利故事》第五章”,而文末瞿署有文
字:“读高尔基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此文当是译作,但瞿没有注明,
因此有版本将之作为瞿秋白的创作。是译作或创作不是我的关心。但这篇文字于确
有象征意义,只是那个小孩并不是中国(中国有其自身的劫难),而是当时中国的一
部分知识青年,甚至可以说近乎作(译)者本人。于文学,瞿秋白算有天赋,是译
也好,是写也好,这篇小文中显现了他自己,且预示了他的命运。“那个城躺在地
上,好大的建筑都横七竖八的互相枕籍着,仿佛呻吟,又象是挣扎。远远的看,似
乎
刚刚被火,-那血色的火苗还没有熄灭,一切亭台楼阁砖石瓦砾都煅的煊红。”
“黑云的边际也像着了火似的,灿烂的红点煊映着,那是是深深的创痕。他放着热
烈惨黯的烟苗,扫着将坏未坏的城角。那城啊-无限苦痛斗争,为幸福而斗争的地
方-流着鲜红---鲜红的血。”
一九一七年九月,瞿秋白之在北京进北洋政府俄文专修馆学俄文,俄文专修馆免学
费,毕业后亦有就业保障。他说:“治国平天下的大志都是没有的”,“当时并不
知道俄国已经革命,也不知道俄国文学的伟大意义,不过当作将来谋一碗饭吃的本
事罢了。”2 一九二零年八月,《晨报》请瞿秋白去俄国,是因为他会俄语。当然
他可以不去,他的堂哥瞿纯白“竭力反对我到俄国去,以为这是自趋绝地。”3 但
是他还是毅然地去了。作为一个有才华的青年,仅仅谋一碗饭是不够的。此去,他
大约有三重原因。一是困惑与求知,二是热情与理想,三是冒险与赌博。“我想看
一看那个‘新国家’,尤其是借此机会把俄国的文学好好研究一下。”4 求知、求
奇、求新,在青年乃是自然的事,尤其是那个时代。俄国革命毕竟是人类前所未有
的
新事,激进的欧洲知识阶级曾对之寄予莫大的希望。瞿秋白的求知不仅是进修他的
俄语,也包括对新思想、新世界的渴知。他说:“中国社会思想到如今,已是一大
变动的时候”,“从孔教问题,妇女问题一直到劳动问题,社会改造问题:从文字
上的文学问题一直到人生观的问题;都在这一时期兴起,萦绕着时代的中国社会思
想。”“思想不能尽是这样紊乱下去的。我们对社会虽无责任可负,对我们自己的
心灵的要求,是负绝对的责任的。---而认定‘思想之无私有’,我已经决定走的
了”。5 早期瞿秋白虽然不是大济天下的人,但在五四的潮流中,仍然怀有青年的
热情和希望。这也就是他到北京后,和朋友“组织《新社会》杂志”,组织同学五
四
游行,参加李大钊、张崧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原因。他并不是没有中国当时
知识青年救国救民的进步理想,这点不应忽视。“我有能力,还要求发展,四周环
境既然如此,我再追想追想他的道理。我要求改变环境:去发展个性,求一个‘中
国问题’的相当解决,--略尽一分引导中国社会新生的责任。”6话是青年学生的
话,但他具有那个时代救国救民的理想,。他说:“五四运动陡然爆发,我於是卷
入旋涡。孤寂的生活打破了。抱着不可思议的‘热烈’参与学生运动。我们处在社
会之中,还只知道社会中了无名的毒症,不知道怎么医治。”“帝国主义压迫的切
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的问题,工业先
进
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悠然一变而倾
向于社会主义。”7毛泽东有一段话与之相似:“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
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得很不少,但
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的全国规模的运动,
都失败了。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8因此,“俄国怎样没有吃,没有--
饥寒暂且不管,他始终是世界第一个社会革命的国家,世界革命的中心点,东西文
化的接触地。”9 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
是五四后,中国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由德赛二先生转向马列主义的原因。但是瞿秋
白的性格确不是革命者、勇士,他始终都是一个脆弱、不安、沉于幻想的诗人、书
生,
甚至他去俄国、参加共产党、鼓动暴动都带有一定的诗人的不安、浪漫和幻想。他
说:“一九一八年开始看了许多新杂志,思想上似乎有相当的进展,新的人生观正
在成熟。可是根据我的性格,所形成的与其说是革命思想,毋宁说是厌世主义的理
性化。--一个近乎托尔斯泰派的无政府主义者,而且根本上我不是一个政治动物。”
10 分析是中肯的。瞿秋白不该去俄国,起码他脆弱的体质不适合俄国的寒冷、动荡
和艰困。他的选择具有命运的冒险和赌博性。当然这可以说是他诗人的浪漫性格,
他说自己“我生来就是一个浪漫派,时时想超越范畴,突进猛出,有一番惊愕歌泣
之奇迹。”11 但是“浪漫”一语有些自我浪漫化,他的出行除浪漫外,更是出於生
命的危机--生存的脆弱、危难和绝望,此导致他孤注一掷。在焚烧的城和四周无尽
的黑暗之间,那个小孩子似乎别无选择,火光毕竟是光,他所不能忍受的是他的身
后和眼下。“阴沉沉、黑??,腥秽污湿的所在”,“我没有法想了。”“‘红色’
的色彩好不使人烦恼!我想比黑暗的‘黑’ 多少有些生意。”12 “在中国这样的
社会中既没有阔亲戚,又没有钻研的本领,况且中国畸形的社会生活使人失去一切
的可能。”13“‘阴影’领我去,我不得不去。你们罚我这个疯子,我不得不受罚。”
14“残酷的社会,好像严厉的算术教授给了我一道极难的天文学算题,闷闷的不能
解决,我牢锁在心灵的监狱里。‘内在的要求’驱使我,--悲惨的环境,几乎没
有把我变成冷酷不仁的‘畸零之人’,--我决然忍心舍弃老父及兄弟姊妹亲友而
西去了。”15瞿秋白这个江南才子,天性慧敏纤弱,家道破败,父亲弃家出走,母
亲
自尽,落魄困窘寄人篱下,况而当时中国是国残世乱,悲惨难睹。因此他便早早地
厌世。 “你不能不自杀,你应该自杀,你应该天天自杀,时时刻刻自杀。你要在旧
宗教、旧制度、旧思想的旧社会里杀出一条血路--。你随时随地的困难给你苦痛
受,你因此觉得不得不自杀;从今以后,你就要随时随地地感受着自杀的乐趣--
仍旧是随时随地地困难的苦痛”16 ,“一年、两年、三年,足足三年了,经过了多
少艰难、痛苦、谬误、堕落,如今呢,又是何等的沉寂、恐怖、凄凉、悲惨;还不
如--。”17这是他1919年的文字。由脆弱、困顿而绝望,由绝望而厌世,由厌世
而走向极端的叛逆和对抗,这是瞿秋白的内在生命情节。深入瞿秋白心理的这一层,
他对命运的冒险和赌博,及他以后革命,对社会极端化的批判和行为,也就是自然
而然的了。
瞿秋白去俄国的选择带有一定的自杀性--其实他以后的许多行为,包括他最后的
死都带有自杀性。这是一个脆弱诗人在命运危难的关头难以避免的抉择,像危境中
的小动物进攻拼命。除了脆弱,瞿秋白也有他早熟“少年老成”的一面。去俄国前,
他即看到了俄国革命的残酷和黑暗的一面,并不像另一部分激进青年那么理想乐观。
他感到危险,预感他不能经受俄国的饥饿、寒冷和战乱。但“‘阴影’领我去,我
不得不去”,因此他起程俄国的时心情很是黯淡悲哀,很是恐惧、绝望,甚至对之
诅咒。“红艳艳光明鲜丽的所在-是你们罚疯子的地方,这就当然是冰天雪窖饥寒
交迫的地方(却还不十分酷虐),我且叫它‘饿’乡。” 18 “青焰赤苗的火等着
它”,19“我却不是为生,乃是为死而走”。20
瞿秋白之去俄国,颇代表二十世纪前半叶许多中国知识青年、小知识分子选择共产
主义革命。中国新文化运动由德、赛二先生转向左倾,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国的民族
危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占和欺掠,使中国的民族意识与西方工业国家对抗,加
之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亦使新青年对西方国家丧失信心。辛亥革命后,孙中
山的政策转向联俄容共也是由於民族问题。不应忘记,五四的直接起因是反帝。在
中国的危亡末路中,十月革命给进步青年燃起“理想”之火,虽然那是焚毁之火,
但毕竟是火光,而青年在危亡和绝望中的选择也常常正是玉石俱碎的焚毁。再,由
十九世纪末到斯大林离世,世界左倾思想流行,在中国传统文明失败之后,其应和
中国的危机处境,应和民族的对抗意识,也应和青年的激烈幻想的反叛心态。中国
的
左倾倾向是世界左倾潮流的一部分。个人介入历史均有其个人的原因,个人的生存、
利益、欲望、性格、经历、机遇、心理情节等等。中国文明的失败和社会的破产,
把大量的青年抛掷于“栖栖惶惶”的生存和精神的危机中。他们无能解决的个人危
机,使他们铤而走险,而投身极端的共产革命,以求在此寻求生存的出路和精神的
慰籍。此为他们参加革命的直接原因和内动力。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一平: 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 (二)
--
zhuan
- (16638 Byte) 2003-1-23 周四, 上午10:29
(71 reads)
一平: 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 (三)
--
zhuan
- (4154 Byte) 2003-1-23 周四, 上午10:31
(63 reads)
一平: 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 (四)
--
zhuan
- (5546 Byte) 2003-1-23 周四, 上午10:34
(62 reads)
一平: 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 (五,六)
--
zhuan
- (10544 Byte) 2003-1-23 周四, 上午10:36
(9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79500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