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一平: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一平: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一)
所跟贴
一平: 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 (三)
--
Anonymous
- (4154 Byte) 2003-1-23 周四, 上午10:31
(62 reads)
zhuan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一平: 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 (四)
(61 reads)
时间:
2003-1-23 周四, 上午10:34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平: 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 (四)
四
瞿秋白在福建被俘后,他可以走顾顺章的道路,归顺求生。国民党政府专门派王
杰夫、陈建中来劝服他,但是瞿秋白没有接受。如果他接受,大概要有两个条件,
提供共产党秘密,或发表反共宣言。由瞿秋白的死,《多余的话》,及现有的材料
看,二者瞿秋白都没有做。这与其说是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如说是他人格的自
尊。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前者是出卖,后者是不一。在一个曾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
教育的君子,此辱难能接受。况且共产党之名在当时还有理想的光彩,并不像今天。
瞿秋白最后的人格选择,实际是中国传统士的精神。即人格的自尊高于生死;性情
的真实高于外在声名;诚以待人、诚以待事、诚以待史。他对共产党有很多的怨愤,
但他至死没有恶言。不在於共产党如何,而在是他选择了它。这和中国传统“一”
的
意识一致。君子绝交无恶言。他说:“虽然我现在很容易装腔作势慷慨激昂而死,
可是我不敢这样做。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该欺骗的。” “我不怕人家责备,归罪,
我倒怕人家‘钦佩’。但原以后的青年不要学习我的样子,不要以为我以前写的东
西是代表什么什么主义的;所以我原因趁这余剩的生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写一点
最坦白的话。” 53 “诚”与“实”最终高过了他的主义。
在《多余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三重状态:思想的、政治的、人格
的。他说:“同时要说我已经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也是不确的。” 这表示瞿秋白死
前他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但他的话却说得很勉强。不放弃并不是相信。他不放
弃,因为:“我的思路已经在青年时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无从改变;”而
且“我除了根据我那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以外,却又没有什么别的方法。” 如果
说瞿秋白早年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有着年轻人积极进取的浪漫;中途是“形格势
禁”,勉为其难;最后则是已就已就的颓废了。瞿秋白并非是思想者,也从来未清
楚马列主义。他的思想软弱、糊涂,顺着性情。他的不放弃,与其说是思想、主义
的,
不如说是人格和性情的。他需要保持自己的一致,维护他的自尊。至於其“主义”
本
身,却“不必枉然费力去思考了”,他宁愿保存一个其正确的幻想。由这点说,他
也还是浪漫的。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对自己政治生活的彻底否定,也是对此政治的一个背叛,这
也就是瞿秋白最终所要说的话--“最坦白的话”。共产党之几十年对《多余的话》
拒绝公开,其因由也正在此。“我早已说过,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
于动手去揭穿别人的痛快,就是对於被揭穿的也很痛快,尤其是自己能够揭穿。现
在,我丢掉了最后一层面具,你们应当祝贺我!我去休息了,永久去休息了,你们
更应该祝贺我!”“现在,我已经是国民党的俘虏,再来说这些,似乎多余了。但
是,其实不是一样吗?我自由不自由,同样是不能够继续斗争了。虽然我现在才快
要结束我的生命,可是,我早就结束了我的政治生活,严格的讲,不论我自由不自
由,你们早就有权利认为我是叛徒的一种...。”这些话是很有怨愤的。他是以他的
方式,做了最后最终的反抗。这是弱者的彻底、绝望、自杀性的反抗。他以死为代
价,以对自己的否定、批判为方式,而否定他的全部政治生活,颠覆此政治对他的
强制,对他真实的制约,也颠覆他长久对之的恐惧、虚假、压抑和忍耐。他以结束
生命来推翻这场游戏。好了吧,行了吧,见到了吧...?弱者以毁灭自己,来“报复”
强势的对方。因此,他感到解脱的轻松和“痛快”。瞿秋白最终所要求的是自身人
格的尊严和真实。如果他“慷慨而死”,此是不真;如果他求生归顺,此是不一不
仁。因此,他选择了死亡,以之为《多余的话》的代价。
瞿秋白投身政治,以求解决他存在的困境和出路,而政治正是高度集中的现实冲突
和角逐。他本是把政治作为解救、依靠、出路和幻想寄托的,但是他恰进入了残酷
杀戮的中心。在此旋涡中,这个文弱、浪漫的书生只能忍气吞声唯唯诺诺,要顺从
又要代人受过,他强迫自己以假面度日。瞿秋白的可贵是他最终做了的反抗,他没
有“装腔做事慷慨激昂”,“欺骗历史”。他诚实地告诉人们、历史,他不是“无
产阶级战士”--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而只是一个“雾里看花”“枉费一生”
的无用“文人”。正是由於他的诚实,由於他最后的政治反抗和叛逆,他解脱了政
治的制约,而恢复了自己。
《多余的话》使瞿秋白由一个被迫的革命领袖,回到自己--一个人情、温和、敏
感、悲哀、诚实、文质彬彬的中国传统文人。《多余的话》不是严谨的理性思考,
瞿秋白也不是经由理性思考而做出其生命最后的选择,他更多的倒是出於他的性情
--忠实于自己、他人、历史--而有了他选择、写了这篇文字。瞿秋白最终是以
他的性情和人格打败了政治和主义。而此正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由此,也
可以说瞿秋白最终是由共产党归附了中国传统文明,他最后是以这一姿态结束生命
的。他在狱中饮酒、赋诗、画画、交结各种朋友--无论敌友,“他前后刻送了四
百多个图章”54。他坦然承付他对历史、国家、共产党、国民党的责任。临刑时瞿
秋白“盘膝而坐”“神色无异”。他最后的诗:“廿载浮沉万事空,年华似水水流
东,
枉抛心力做英雄。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黄昏已迎夕阳红。”“夕阳
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同。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他清楚自己
的一生。悲哀自是悲哀,但瞿秋白最后的生命、精神、文字、心灵,乃至他的死都
是诚善、优美的。
虽然瞿秋白从容就死,但是他对生还是怀有莫大的留恋。 “这个世界对我仍然
是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
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似乎也比以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
美丽的世界!”“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世界第一”。55在《多余的话》中,
他有退出政治,以求余生的暗示。“假定我还保存这多余的生命若干时候,我另有
拒绝用脑的一个方法,我只做不用心裁的文字工作,‘以度余年’。”但是他并没
有对之抱有希望,“但是,趁早结束了吧。”可惜,政治、历史、命运没有给他这
个机会。瞿秋白最后退出了共产党之政治,恢复了他自己--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但
是国民党政府还是枪决了他。我们为他遗憾。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一平: 多余之余--再读瞿秋白 (五,六)
--
zhuan
- (10544 Byte) 2003-1-23 周四, 上午10:36
(96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262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