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一种危险的自由主义偏见(一) |
 |
所跟贴 |
转: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一种危险的自由主义偏见(一) -- Anonymous - (4784 Byte) 2003-12-10 周三, 下午3:16 (271 reads) |
阿诗玛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二、理性与非理性
接下来我们谈谈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在此先作个声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将引导我们涉及黑格尔主义和近代哲学的地位与性质问题。
作者提到了所谓的启蒙理性,并且认为正是建立在前面我们已经批判过的二元论的主客对立的科学观念之上的“理性”才是真正的理性。
作者说:“在这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关于理性的看法。在中文世界中,当然在西方的一些没有经过近代科学思想、认识论反思的哲学流派中,例如传统德国哲学的继承者中,很多人攻击理性和科学。关于理性的认识实际上和笔者前述的对于“科学”问题的论述一样,Ration和德文的Vernunft,虽然对应的都是中文的理性,但是科学的理性是Ration。Ration是一种‘描述’客观现象的手段、方法,在康德,以及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看来,这是一种人的思维的先天的框架,一种想象,一种智力或思想的存在。所以波普说,‘世界不是理性的,但是科学的任务是把它理性化。社会不是理性的,但是,把它理性化是社会工程师的任务。’”
首先,在英文中ration的意思是"定量配给",什么时候又成了"理性"了??我估计作者想写的是rationality这个词吧。实际上,在德文中Vernunft恰好适配rationality。而且在英文中也存在一个与rationality不同的词understanding表示我们平常说的"理智",与这个词适配的德文词是Verstand。所以作者的文字游戏让人感到无法理解。估计是在故弄玄虚吧!
抛开语词上的故弄玄虚让我们进入问题当中来。作者提到了理性但却对启蒙理性理解得并不深刻。关于这一点需要我们回溯到那个近代科学问题。以数学为模型所进行的理念化过程导致的是将自然抽象化。这种抽象化的方式即区分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并用时间与空间为坐标来对对象世界进行计算和演绎,具体说就是被规定为第一性质的那些东西。而归入第二性质的那些东西则被排除在这一考量之外,被打入另册,作为纯粹的主观性的东西来打发掉。这意味着对世界的考察是从纯形式方面来进行的。而且这种形式方面的对象还只是被这种“理性”所能容纳的东西。因此实质上不需要对被排除在其外的“内容”加以考量。
由此,产生出来的启蒙理性的最极端的表现就是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对世界的可操作和计算性的思想最后落实在人身上来了以后,就导致了一个必然的机械化的世界观和人性观。这对于最初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来说不啻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而这恰恰是启蒙理性的内在矛盾。
德国兴起的浪漫主义尽管有种种毛病,但却指出了启蒙理性的这一毛病。这一毛病的根源就在于科学知识失去其内在意义——对世界的全面的描述或者说准确一些,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在古代希腊那里,正是这一探索才使科学与对世界的整体探索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其意义,既保证了知识的客观性意义又在解释世界的总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科学不是将世界狭隘地规定为对它所呈现的样子,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重构中构造对世界的系统全面的认识。否则世界将由此而被化为一个机械封闭的“世界”而使科学知识丧失其内在意义。显然决定科学的内在意义的正是这种探索的性质。我们不能不说在古代的认识活动中对科学的规定倒是颇为准确——单纯的经验当然是不能成为知识的,这一点在赫拉克利特之后就已经是公理了;而单纯的理性范畴也不能构成知识,这从亚理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事实所提示的乃是这样一件事情——科学探索具有综合的性质。在一性质中,我们所看到的乃是更为全面的理性,而非启蒙理性的片面的理性精神。
在胡塞尔的《欧洲科学危面和超验现象学》中对此有非常深刻的描述。他将近代欧洲科学的危机规定为片面的近代启蒙理性所造成的后果。无独有偶,在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核心论文《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也将近代哲学的内在矛盾规定为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好就是近代理性主义的片面性问题。而这两种说法却能够互通。
顺便说一句,科学之丧失意义是与科学总体上日益精细化的分工有关系的。越来越多的分科之后,对科学自身追问世界本质的原始含义反而越来越模糊起来。这是导致实证主义和主观主义分裂的另一个根源。
因此在了解了近代科学与理性的关系之后,我们再来看就会发现,以德国浪漫主义为开端的近代非理性主义思潮,是这种片面的启蒙理性的一个必然后果。如果我们要肯定启蒙理性中的合理的方面,那就势必对这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加以反思,而不是简单地认同,比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人们对人的认识进行理性的反思的时候,发现人的认识的最根本的深处是非理性的。”所以当作者一面鼓吹要以启蒙理性的时候,一面却又在宣称要接受一种未加反思和批判的非理性主义。可是他明明又在后面反对希特勒主义、斯大林主义,这样子的自相矛盾我们该怎么理解?
正是基于这一狭隘片面的理性观和科学观,作者提出了一种奇怪的知识分类主张。按照只有科学才是理性的,只有描述性的理性才是理性的观点,人文和社会科学就不能成其为科学了,而且这个领域本质上也是非理性的。由此我们可以毫不歪曲作者原意地得出一个结论——人文和社会领域不存在理性的东西,只有信仰,而信仰是不可辩驳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会导致何种结论。作者公然断言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不是科学,不具备科学性。我想这种片面的观点恰恰表明作者对科学的东西根本没有理解。如果这些东西都是非理性的信仰,那么马克思主义作为非自然科学的人文和社会学说就本质上是一种非理性的信仰,而信仰是不可辩驳的,因此,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就是错误的——因为按作者的逻辑,他根本没有资格来批判马克思主义。同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指责也是不成立的。这个指责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因为按照作者本人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必要成为科学。而作居然以科学来要求马克思主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因此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指责是自相矛盾的,从而也是不合法的。
但是作者的真正的危险还不在于此,因为全文所主张的乃是一种积极的推进民主与自由的观念,但是作者没有意识到正是他的这种理性观或者说非理性观在根底处颠覆着他的理念。
如果真是人文和社会领域是非理性的信仰的地盘,那么这就会导致一种流行的相对主义,而这样一来,民主与专制,自由与极权都会使用这种相对主义来为自己辩护。这样一来,民主与自由的理念又如何能说服别人相信呢?对专制和极权的批判又如何获得自己的根基呢?民主与自由的理念又如何能在中国生根呢?
现在来看看作者的说法与实际情况。按作者的观点,在中国提倡科学精神的顾准简直就不具备资格。因为他终其一生只是学过经济、哲学等社会和人文科学。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吧。按照作者的立场,这样一来,西方的政治科学简直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剩下个政治哲学就可以了。但是,观察一下历史就知道,只有西方才建立了一门用科学方法研究政治行为及其规律的政治科学。尽管它是实践性学科,但科学性正是它的真正独特的地方。而在中国、阿拉伯、印度等文明中是看不到“政治科学”这样一门学科的。如果连政治科学都要取消,那么我们用什么东西去推进中国的民主化?由此也可见出作者的出发点是何其荒谬。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