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一种危险的自由主义偏见(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一种危险的自由主义偏见(一)   
所跟贴 理性与非理性——一种危险的自由主义偏见(二) -- Anonymous - (5952 Byte) 2003-12-10 周三, 下午3:19 (95 reads)
阿诗玛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德国哲学传统与黑格尔——一种危险的自由主义偏见(三) (81 reads)      时间: 2003-12-10 周三, 下午3:2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三、德国哲学传统与黑格尔



  现在让我们进入作者反复提到的德国的哲学传统。但作者将德国哲学传统简单化为一种教条主义的观念主义,并指责说在德国知识分子身上“理想主义精神甚至可以说非常非常缺乏”。首先要说明的是,作者的这种说法极其武断,完全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笼而统之的全称判断将德国知识分子一网打尽,不知其用意何在。我们知道,至少有一个康德就能够推翻作者的这种论断了,更何况近代以来的胡塞尔、生命哲学家、狄尔泰等人,我们怎么能够相信作者的论断呢?实际上德国人的哲学传统是批判的。从莱布尼茨开始就不乏这样的杰出人物。当然德国哲学传统中也存在神秘主义的方面,这对近代的辩证法、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等等影响很大,但也不全是消极的影响。对此必需要具体分析才能有资格发言。



  接下来我们再进入作者一再提及的黑格尔。一般来说现在的人喜欢在没有认真研读黑格尔的情况下就对黑格尔评头论足,这尤其体现在许多不踏实的人身上。而作者显然属于这样的人。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对象,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内容,不可简单下结论。现在我们来看看当中有哪些重要的成分。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黑格尔思想的发展。黑格尔的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以《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曾说“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所在”(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判断得到了几乎所有的哲学史家一致认同。可见并不是乱说。在这本著作里,黑格尔将哲学史从而也是文明史糅合为一个追求真理的体系性表述,以逻辑方式来表现这一崇高的追求及其成果。但是其中包含了对近代、特别是启蒙以来的社会历史变迁的认真的思考和概括。另外,黑格曾经写过《耶稣传》表达了一种经过启蒙以后产生的对基督教精神的理解。仅凭这些就不能简单地说黑格尔是未经启蒙的"野蛮人"。



  在《神精现象学》中他使用了所谓的辩证法来概括这一精神主旨。而这一点除开对柏拉图主义的继承外,还有其神学-神秘主义的根源,这恰恰与德国的神秘主义传统有关系。据黑格尔传记的记述,青年黑格尔曾经有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沉浸在神秘主义的直觉生活中,他甚至模仿巴德尔、艾克哈特等德国著名的神秘主义大师,一度还尝试要通过制定一套符号化的图式来揭示存在的本质。当然后来他放弃了这种相当浅陋的尝试,但是这种包含有对存在内容的直觉则以深化了的方式溶入了他的辩证法中。因此,他的辩证法是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同一的东西,不存在恩格斯所谓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这才是黑格尔主义后来造成危害的根源所在。路易·阿尔都塞在其博士论文中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和辩证法之间的这种同一关系有精到的分析与说明。



  不过这种同一性并不是直接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黑格尔在青年时代曾经非常关注对近代兴起的现代社会的分析,这使他的哲学中引入了非常现代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对工业社会中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基本分析。这一分析体现出了对资本主义时代内在矛盾的洞察。开启这一分析的是席勒,他在《审美书简》中曾经将近代社会的内在矛盾定义为内容(人的自我实现)与形式(社会分工)的冲突。当然这是在美学层面上的抽象的分析。而黑格尔则批判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对其基本的“经济人”范畴进行了分析,指出作为私人的市场主体由于陷入了特殊性之维,从而导致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冲突,社会理性因此陷入不可解决的二律背反之中。这一危机是近代社会的内在矛盾,因此也可以说是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其本质就是理性在近代陷入了巨大的危机。再恢复过去的形式显然已经不可能,寻找新的理性形式就成为一个任务。近代以来的哲学形式及种种文化运动都与这个问题发生着深刻的关联。所以有人说,现代哲学的问题几乎都与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有关。基于以上理由,单地将黑格尔主义看作是反对启蒙反对现代性的哲学是错误的论断。



  但是黑格尔哲学的神秘形式和体系既拯救了理性又毁灭了理性。这就是黑格尔哲学中神秘主义-神学内容与形式(辩证法)同他的社会历史分析的同一性。这个同一性的核心就在于辩证法体系作为黑格尔哲学的内核是以本体论的地位被确认的。这个基本的范畴就是绝对精神--实体-主体这个范畴所表现的主客体绝对同一性。用简单一些的话来说,这个同一性范畴就是一种世界的内在意义的同一性。但黑格尔当然知道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提出的对一切客观唯心主义都是致命的那些疑难--共相对现实而言是孤立的存在还是与现实有关系?所以他在《小逻辑》中将首要的范畴规定为纯有,并紧跟着将其规定为向无的转化,也就是说,他知道本体论范畴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多复杂,不理解运动这个范畴就无法建立体系。他尽其所能地将这种复杂性纳入他的体系中去。于是他能够以一个体系来统摄世界现象。顺便提醒一句,这一方法最初是由《精神现象学》中的现象学方法而来的。



  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特点——体系越是发展范畴的内在性就越是积累起来并回复到绝对精神这个实体-主体的单纯本质中,并最后排除斥现象世界的多样性。路易·阿尔都塞非常明确地将这一特点规定为"表现因果性"。也就是说,黑格尔将复杂多样的世界现象规定为单一本质的表现。这实际上就出现了对科学性的对象性方法的排斥。注意,这里提到的科学性的对象性的方法不能简单等同于近代的二元论的科学方法,比如归纳主义之类的。



  而这一特点最后落实在了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中。黑格尔将漫长多样的文明史简化为内在性意义自我绽露的历史。于是导致了一种强调政治国家作用的意识形态和以此为历史的现实主体的虚假历史本体论。因此,一切都在历史的精神彼岸运动,历史是非人的绝对主体的自我展示和自我欣赏,黑格尔还曾在《历史哲学》中信心十足地宣称在德国历史和真理得到了最终的完成,但他没有想到在一副巨大的讽刺画在等着他。他对近代社会内在矛盾的分析因此被窒息了。这一结合着现实内容与绝对唯心主义的体系便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现在,我们发现,黑格尔体系的内在矛盾就不再是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实质上应该是社会历史的真实内容(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个对近代社会矛盾的分析)同辩证法-唯心主义本体论之间的张力。那么应该怎么突破这一虚假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呢?它会导致何种结果呢?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1845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