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旧作]芦笛:漫话史学研究与科研的同与异 |
 |
所跟贴 |
[旧作]芦笛:漫话史学研究与科研的同与异 -- xilihutu - (4011 Byte) 2016-6-02 周四, 上午1:31 (617 reads)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记得自己读过这篇文章,当时的认识如何已经记不清了。下面谈谈我现在对老芦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的看法。
芦文这里将历史研究的事实挖掘分为硬、软、疑、合理推理等四种,我以为不合适。历史研究的问题与当下问题的研究的主要差别当然是历史研究的对象是过去时,但内容和当下研究的对象一样,但对象已不在世,所以差别在于求证的难度不同。就对象而言,有人的存在,事的存在,思想的存在共三种,其求证的难度又各有不同。
其中最难的是思想的存在,即便有文字的记录,也有一个真实与否的问题。而对于没有文字记录的思想,尤其是人的行为的动机,最忌推测,更忌在推测的基础上作道德判断。道德判断的害处在于它会堵塞与误导对于真相---尤其是真正的思想---的探寻,导出虚假结论。我以为这是中国历史研究所存在的大问题,一部史书就是好人与坏人的故事,真正的思想都被掩盖了。
人与事的存不是真正的难题,原来是可以通过实证来解决,难在当道德心过强时便在中国文化下面发生讳言现象或针砭现象,水货就会泛滥起来。这是一个可以建立科学思维来解决的问题。
中国历史的问题还有一个独特的问题是使用汉字产生的问题,因为表意而取消了抽象定义,又因为无法如同表音文字那样的有序分类,加上伪书的干扰,所以产生了胡适所说的“述学”之难,影响到后来的读书人的思想方法,最终形成一代代读书人的幼稚辩证法思维,只希望把话说圆,于是混淆了弄清事实与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区别,把后者放到了前面,于是调动事实来把话说圆。一旦发生不同意见,喜欢在辩论中加入情绪语言来加强自己的论证效果,因为国人的思维中本来就容易偏向善恶判断而产生情绪,所以这一招管用。
所以,我认为历史的研究就要像自然科学的研究那样,以事实说话(尽量考虑到不同论据),避免道德判断。能做到这样,历史研究才成为研究,和写故事分开了。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