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给中医研究支一招:如何研究“切脉”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给中医研究支一招:如何研究“切脉”
所跟贴
谢老陈。看过了。没东西。连最基本的可以说明一点东西的结果都没看到。如果
--
河边
- (77 Byte) 2010-2-23 周二, 上午12:34
(209 reads)
小小衲
[
个人文集
]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7/08/18
文章: 6016
经验值: 188261
标题:
河老,我觉得中医诊断值得借鉴的并不是他的手段(那点东西比起西医来不值一提),而是他的思路。
(219 reads)
时间:
2010-2-23 周二, 上午2:01
作者:
小小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用少数几个参量,将大量的信息(西医意义上的)降维,在一个维数较低的病理空间内,描述疾病的状态(证),并且描述和预测疾病在这个空间中的传变(运动方程)。
这是以前写的帖子的一部分:
90年代,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几个人,做了这样一件研究。他们收集了800多个病人的17个生理指标,然后用主值分析等方法,把这17个指标压缩成了7个。在这个7维空间中,用几个区域来描述病人的状况。照我看来,这实际就是“证”的现代研究。因为所谓的证,就是在一个病理空间,用clusters来刻画病人的参数。只不过哈佛人的空间有7个维度,中医的空间有4个维度(八纲)。哈佛人用现代手段收集数据,并且用数学工具进行维度压缩(把17个指标降到了7个),而中医只是凭经验和猜测。这也就是直升机与竹蜻蜓的区别。
直升机还是可以借鉴竹蜻蜓的。中医中讲”六经传变“,也就是一个证可以变化到另一个证,在病理空间的clusters之间有动态的变化。哈佛人的研究,只是描述了那个7维空间中的clusters,而clusters之间的变化,证的动力学,他们还远未涉及到。
国内现在也有了这方面的研究,北京中医大学有人研究和脑部疾病有关的一个什么证,就采取了相同的方法。他们收集大量病人的400个病理指标,然后进行压缩,刻画病理空间,用现代的理论来讲述”证“是什么。
作者:
小小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我觉得问题不是如你描述的那样。
--
河边
- (386 Byte) 2010-2-23 周二, 上午4:30
(239 reads)
嗯,那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例子算不算您说的“辨伪”,然后“借鉴”呢?总要有人开始先做起来。另外,竹蜻蜓是比喻。不是蜻蜓。
--
小小衲
- (0 Byte) 2010-2-23 周二, 上午5:10
(204 reads)
抱歉,把竹蜻蜓搞错了!我觉得严格讲,北中医的做法可以算是辨伪,但是这是
--
河边
- (165 Byte) 2010-2-23 周二, 上午5:43
(227 reads)
我觉得(我支持)这是用现代的手段去辨伪,待等证实以后,再去promote这种由古代发展而来,现代化了诊断思路。但不明白
--
小小衲
- (23 Byte) 2010-2-23 周二, 上午5:50
(244 reads)
因为经验只要求结果,不要求理论;一粘上科学后,便成了既要求结果,又要求理论。
--
河边
- (90 Byte) 2010-2-23 周二, 下午11:19
(230 reads)
明白您的意思了,我原则上同意。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科学理论,都存在着不同学派的争论。复杂系统的自不待说
--
小小衲
- (217 Byte) 2010-2-24 周三, 上午1:24
(241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061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