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80后不再反抗----中国老中青三代大团结万万岁! |
 |
钟会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6/05 文章: 2149
经验值: 61917
|
|
|
作者:钟会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你说上周这老中青三代大混战,到底算个什么事啊!不过俩夫妻都有个互相不顺眼的时候,何况咱们也没什么深仇大恨!所以闹也闹过了,吵也吵过了,能相濡以沫的,以后咱还是自家兄弟!我还得叫各位一声哥哥!以后我的那些小的们有敢对哥哥们不敬的,我立马朝这些龟孙子孤拐上每人20下!当然要彼此相忘于江湖的,咱也来个君子协定,您们继续琴棋书画,咱们仍旧吃喝玩乐,那些个陈芝麻烂谷子谁都别再拿出来晒了!回过头来看看,惭愧无比!你说21世纪都过了快10个年头了,连咱们这些新新人类,后起之秀都还是一副文革作派,当真是丢脸!代表全体80后自掌100下,啪啪啪啪!
有老哥过奖了,使北京土话我连二把刀都不是,贩卖的还是些从侯宝林先生的相声里听来的干货。我们是真没文化,写点东西连中国话都还没理通顺呢!谈个脐下三寸,全80后估计是礼“炮”齐鸣!你说让咱们这些后辈看点正经玩意儿,长点学问吧!别介,翻一页就得“裤裆子里阮”。这其实也不是咱们的错!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咱们,有太多的娱乐大餐可以享用,读书这种对于前辈们来说,属于高级的精神食粮,在游戏、电影、动画等玩意儿面前,只会变得枯燥乏味,而让人不愿浅尝。
所以“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前辈们肚子里博大精深的学问真是夸不完啊夸不完!只要看看你们写得一手漂亮的,那些个少时在农村成长时的见闻逸事,当真是美不胜收。其实我的祖上老家也在农村,但少时寒暑假每次回乡探亲,完全成了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根本没法体验到那种农村独有的生活。所以我看待到年光将尽,回首往事之时,咱们这类成长于城市钢筋水泥包围之中的80后畸形儿,才会真正觉得白白虚度了大把光阴。
当然这话说得有点“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意思,我知道老一辈们农村生活在过着机械化生活的现代城市人看来,别有一番“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闲适天地,但真的要亲身下乡去接受生活改造,估计大部分人三天就得大喊救命,溜回来吐苦水,就跟冯小刚的某部电影作品里的那个富豪一般。不过我是真羡慕农村的同志,别的不说,我要是有那么一段艰苦中带着多姿多彩的生活经历,如今上网也就不会只能耍耍嘴皮子。
当然这也不一定,我若是在农村接受教育,现在或许连油嘴滑舌的水平都没有,这到不是看不起农村的学生,只不过咱们的教育也长势利眼!似乎在农村摆张课桌,弄个小黑板,都已经算“希望工程,造福孩子”了!我这后辈当初就读于市内的第一流重点中学,只要看看那师资力量和校园设施,所需花费或许足以装备几百个乡村的中学。而且教育局还三天两头地下达红头文件,声称要对学校进行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改造翻新软硬设施。当真“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本人离校后没一年,本校便向教育局诉苦,嫌原校面积太小,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教育局主动拉来资金赞助,在市郊又买了一大块土地兴建新校区。后来去新校区搞同学会,一进校门,我便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还误以为自己上森林公园旅游来了,旋即奇怪这帮学生是不是还要配备指南针跟地图上学。万一在操场上耍玩想要方便,那最好还是在场边树丛里解决了,否则操场离教学大楼厕所之远,可能半道上就得“黄”河裤里流了。
所以改革开放后的幸福生活,虽然同时让我自觉戴上了“文化贫困户”的帽子,但也十分庆幸自己早生了几年,赶在21世纪初便满师了,没沾上这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光,否则这么一折腾,分配给大脑的血液也迟早都流在腿上了。咱们的教育机构当真是没治了!专门在这种门面上下工夫。咱们的应试教育祸害新中国整整几代学生,但对于这种当务之急需要进行改造的里子工程,便从来只会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屁话来搪塞。我当然知道这样一次改革的难度所在,可从咱们小学那会儿一直“寒”到现在,好歹20年过去了,愣是也没寒出半条冰棍来。
当然在我求学的时候,一路以来,老师们,尤其女老师们都倒还挺放纵我的,犯个错啥的,都没怎么罚过我,可能长的可爱帅气的缘故吧,哎哎,谢谢我爸我妈!现在90后流行什么非主流,其实1999年就开始有这调调了,我就是那第一批非主流中的一员!NBA篮球服,七寸牛仔裤,棒球帽,耳钉,挂饰,戒指一通装备,屁颠屁颠上学堂,见人就“What's up, ya!”开始咱们的教导主任还挺老封建的,这些另类的装扮作派很不受他待见。可是多次训斥劝阻无效后,也就放任自流了。倒是咱们那漂亮的女班主任打一开始就一句话,“很新潮嘛,不过别影响成绩就行!否则让你升旗仪式穿中山装。”当时她和我现在的年纪正好,也不知那么多年了,她嫁人了没!真是漂亮!当然咱们那时的hiphop风格如今是稀松平常了,跟如今非主流喜欢cosplay,穿着日本动漫里的什么女仆装,护士装上学真是没法比!
所以教育制度虽烂,有那么些个老师们“保驾护航”,我虽然文化水平不咋的,但至少没被弄成唯唯诺诺,毫无个性的窝囊废。记得我上高中后特别的调皮捣蛋,虽然平时同学们都特喜欢粘我,但我只要一咧嘴坏笑,便立马成了别人眼里“一见大吉”的白无常。
记得咱们那时的语文课代表特有文才,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犯酸,但这小子因为经常被我恶作剧,肚子里对我总暗气暗恼的,以至每逢语文阅读课上,我这语文后进生一跑出来夸口弄舌,指点江山(=胡说八道),这小子必然要仗着班上第一大才子的身份,站出来高唱反调。
有一次讨论到鲁迅与梁实秋之争,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基本都是一边倒的倾向老鲁,作惯非主流的我,自然大显风骚,坚决地作起了保梁派,挑明鲁迅的那篇<<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乃是败笔之作,而且贬损鲁迅虽为国学大家,但同梁实秋摆一起,也就会骂人,云云。还没等我说完,这小子便以浩浩江河,百川归海之势,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大喝:“钟会,你小子真是一派胡言,鲁迅先生的此篇文章向来被人所赞誉,你竟然还要指手划脚一番......”好家伙,这小子“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引了一大通史料,以为就此可以一步将死我。
待他说完,我便一反常态静静地说道:“那既然老鲁主张的‘硬译’是王道,为何他所翻译的那些苏联文学书籍如此之烂。”
“哪里烂了,你的依据在哪里?”
“你看,当初梁实秋笑说看老鲁的硬译,必须跟看地图似的,要用手加以指点,这老鲁不知是计,竟然陷入圈套,回答说会看地图的人,不需用手指点,话说到这一步,不等于主动缴械投降了?”说到这里,我的嘴角,一丝转瞬即逝的诡诈的笑容。
“又在玩你的文字游戏了吧,我怎么看不出那是鲁迅先生主动缴械投降啊?而且这跟他的硬译观点是对是错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那他为何不就事论事,理屈词穷便要大骂梁实秋为乏资本家的丧家之犬呢?完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嘛!开口骂人不就是心虚了嘛!”
“这不过是反击梁实秋影射他领卢布的诽谤之言而已,再说那文章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敢于抛出投枪与匕首的战斗精神,言辞虽激烈,但有理有据,骂得精彩!”
我仍旧一反常态地用缓和的语气答道:“我不怀疑老鲁的骨头硬度,但有时写作还是得心平气和,用词正经一点,否则这样的交流和辩论毫无意义,是伐?”
“你懂什么,这就是鲁迅先生独特的个人风格,你想模仿都模仿不来呢?”
“但我觉得这还是过份了点,记得有人说过:写作一定要端正心态,文字不要偏激,写作毕竟不是斗气,要独树一帜,一鸣惊人,不是靠挖苦讽刺的语言来表现的,那不过是一种年少轻狂的叛逆。”
那语文课代表似乎被我异于寻常的冷静弄得火冒三丈,激动地几乎丧失理智。
“这是哪个白痴说的?竟然敢说讽刺挖苦的语言是年少轻狂?这人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吗?也配评价鲁迅先生吗?鲁迅先生的文字或许有时偏激一点,但话糙理不糙,所要表现的意思是完全正确的。你引的那个人的话看似客观,又大道理一通,但这种废话谁不会说上两句。”
我终于忍不住地放声笑了起来,正当全班同学惊异万分地看着我时,我便从书包里摸出了自己的作文本,怪腔怪调但严肃无比地读到:“程老师对钟会作文的评语:钟会,写作一定要端正心态,文字不要偏激,写作毕竟不是斗气......”
全班原本一片死寂,待我还未读完,一阵哄堂大笑响彻,几个女同学更是笑至流泪,趴在了课桌之上,只留下讲台前老师涨红而迅即铁青的脸和语文课代表尴尬窘迫的表情。原本这小子一心想搬倒我,不想弄巧成拙,最后还是钻进了我的套子里来。
“现在知道鲁迅与梁实秋之争的赢家是谁了吧?同学们,经过咱俩精彩的事件重演,辩题收官。”末了一句,我得意洋洋地坐下,笑声仍是一片......
当然事后语文老师深知我一贯的异类性格,也就随便说了几句,还笑骂我真是“一肚子坏水”的机灵虫,同时也没把语文课代表的话放在心上,找他促膝谈心。只是这小子确实老实了一阵子,后来连续几堂阅读课上,都没有就任何话题主动起身发言过。
回忆起往事,我当时或许玩得过份了点,也一度心生歉意,但这却绝不出自任何恶意。而且善虐之人,岂又备虐之理?谁若是能“以彼之道,还至彼身”,我绝对只会愿赌服输。而且就算我讨得嘴皮子的便宜了又如何,他还是个大才子,我不过还是个文盲,如果他从一开始就能把这道理揣兜里,也就不必跟我如此计较,还屡次吃上大亏。就跟这次咱们这些老中青吵架一般。
但无论怎么说,那时的学生确实单纯无比,那语文课代表后来跟我仍是一对欢喜冤家。如果换在网上,你小小的一句玩笑之辞,就或许已经被淹没在一片唾液之下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年齿愈长,幽默感就愈差,久而久之便丧失了那种能从穷开心中获得满足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咱们以后还是取消70后,80后这些称谓,中国人真没出息,文革结束都30多年了,还在搞这种划线站队的把戏。原本几代人相安无事,这么一折腾,迟早也得被划出阶级仇恨和对立了。如今我虽然总是拿老一辈们在文中开涮,但目的不过是没事找事,为了活跃气氛而已,也希望此举能引起骨牌效应,让更多的老一辈们能放下架子,不要因为文化水准的悬殊差距,也加入到玩弄小辈们活动中来,让坛子能严肃与轻松齐飞,力作与灌水一色,将那些多余的辱骂、骚扰和争斗排除在论坛之外。不至于各代自扫门前雪,楼下尽是点叫好,问好的场面虚话。哪怕闲聊都要扯政治、扯人生、扯道德来大煞风景。我经常就此发小孩脾气,以至许多老网友都以为我心眼贼小,让我成了景阳岗上的老虎,没人敢来摸屁股。
我很喜欢古人那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矫情大话,确实,原本十三亿神州,偏偏轮到咱们这几十上百个老中青有缘人萍水相逢一场,却因为那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所形成的代沟,而不能相容、相融、相荣,越待越形同陌路,岂不令人惜哉?
作者:钟会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