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人的“捆绑式思维” (五)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人的“捆绑式思维” (五)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中国人的“捆绑式思维” (五) (1412 reads)      时间: 2008-6-14 周六, 下午12:55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五、分析法是人类认识客观外界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前文贴出后,小衲同志不同意,和我争论了一番,这争论很有助益,让我认识到自己没把话说清楚。另外,他的看法不仅颇有代表性,而且是本文可能遇到的水平最高的质疑与反驳,因此这争辩是非常及时的,是完全必要的,为此必须再阐发一下自己的主要观点。

我认为,分析法(analysis)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奇怪而且不幸的是,西学东渐前,中国人从未跨过这一步,代之以错乱思维。这种错乱思维的表现形式很多,诸如模糊思维,牵强附会,“强奸生子法”等等,捆绑思维不过是最常见的一种。王泓网友质疑道: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的确,光用这个词也不能全面总结国人的思维错乱,但我实在找不到更恰当的名称了,之所以最后选定它,是因为它比较准确地道破了国人至今引以为荣的“整体思维”的实质。

我觉得最丧气的是,不会分析法也罢了,国人还非要发明个好听名称来掩盖这种智力失败不可,好像咱们的老祖宗早在两千年前便高瞻远瞩,为今日科学发展指明了康庄大道。这幻觉若不打破,则咱们只怕要在浆糊桶里打滚打到天使加百列吹响号角,宣告末日审判到来的那一天。

如我理解不错,小衲同志对我的批驳主要是这么几点:

1、作为认识客观外界的手段,分析法是有限的,表现在:

A)光用分析法并不能得知事物全貌。即使把研究对象的所有组分的结构功能查明白,也未必能理解整体行为和功能。

这我毫不反对,但这只是对分析法的误解。分析法并不是认识的全过程。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步,要完成认识还必须使用综合法。小衲举的那些例子,说的其实是综合法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分析法的失败,更不能证明分析法不是必要过程。

当然,他有这种感觉也很自然,如路过网友指出的,如今科研已经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从事的都是具体的甚至trivial的分析,只有少数大师在干综合的活。我辈苦力干多了这种活(这其实就是我提前退休的原因),难免把由科研当成了只使用分析法,而这就是季大师闹出来的空前常识笑话。如果西方只分析不综合,只拆不装,则科学界早就成了瓦砾场了,哪来一个又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B)分析法在实施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到底分到何处为止?

我不知道,建议去问丁肇中老前辈:)我知道的就是,这和我谈的主题毫不相干。本文旨在证明掌握分析法乃是中国人学会“非正式逻辑思维”的前提。现代国人不学会这一招,就永远只能做古人式的蠢人,并不是讨论国家有无必要斥巨资建大型加速器。

2、分析法不能适用于某些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只能用黑箱理论研究,而据说中医乃至民间迷信就是黑箱理论(后者是zzzz网友的主张)。

分析法确实有它的局限,并不是万能的。小衲举出的经济现象就是例子:该怎么去分而析之?他还没说气象学。要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该怎么去分解之?人类目下可做的,无非也就是用卫星跟踪云的走向,分析气压变化等等,用计算机建立模型瞎猜一气罢了。地震就更是狗咬刺猬,从哪儿下嘴都不知道了。

这些困境我都知道,但它们和本文主题是两回事。我并没有鼓吹“理性万能”,遑论“分析法万能”。木猪网友已经指出,本人曾多次撰文指出理性的局限,认为人类是不可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的。尽管如此,人类也只有假设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否则就是defeatism。上面那些分析法的应用局限,我认为是理性的局限的表现之一。黑箱理论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乃是一种凑合对付。它是否会在未来成长为人类常规的(classical or conventional)认识途径之外的一条旁路(alternative pathway),老芦才疏学浅,实在说不上来,但哪怕真如此,这也并不是否定经典途径的理由。牛顿力学并不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就失去意义,只不过是适用领域不同而已。

最重要的还是,即使黑箱理论是认识论中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那也不能证明中医、《易经》、周文王神课乃至民间迷信等等是伟大的智慧灯塔,为人类认识活动指明了方向。中医确实可以视为一种黑箱操作,但它和黑箱理论的唯一相通之处,只在于“不想弄明白具体机制”这一点。它之所以具有实际用途,乃是因为使用了类似用活人去趟地雷的试错法。

至于《易经》、《推背图》之类,我已经说过了,那属于理性无法认识的怪力乱神,只能存而不论,因为不可能使用科学手段去研究它。个人当然可以把它当成研究课题,但在宏观范围内,它不可能也不应该介入形而下领域的科研活动,更不可能也不应该作为指引人类认识的智慧之灯。并不是所有持此种主张的人都是无神论者或科学教徒。本人是不可知论者,但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与他们并无二致。更何况把这些怪力乱神与黑箱理论、地震预测等等拉在一起,我个人认为是蓄意搞笑,旨在娱乐大众,一如我故意使用“荨麻擦屁股”的粗俗表达搞笑一般。

3、某些研究对象不能使用分析法,只能作整体分析

小衲举了鱼群行为作例子,说研究群体动物的行为时,使用分析法毫无用处,即使把个体查得清清楚楚,也不能据此预知群体行为,只能将整个鱼群作为研究对象。

这我完全知道,还曾经在纪念五一六通知的长文中特地剖析了个体行为心理与群体行为心理的差异,藉此说明群众运动的危害,但小衲在此混淆了几个概念:

第一,本文讨论的是人类整体认识活动的必经途径,不是个别具体研究领域中的方法难题。

第二,“整体分析”也是分析,所谓top down用的还是分析法,只是分解对象不同而已。小衲误以为分析就只是空间上的分析(这也是我那奇肱国飞车寓言可能具有的误导作用),其实还有时间上的分析。群体动物行为分析作的乃是时间上的分析,例如遇到什么情形鱼群会有什么反应,在排卵期,交配期的回游途径又如何等等,这些用的仍然是分析法,并不是什么与分析无关的纯粹的top down,世上没有不用分析的“整体研究”,无非是分解单元不同罢了。

第三,个体行为当然与群体行为不同,但这不等于可以不必研究个体心理。我早在纪念五一六通知的文章中指出,大规模暴民集群之所以会出现以攀比为突出特征(例如竞相比赛悲壮崇高,竞相比赛血腥残忍等等)的群体催眠现象,乃是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急于获得群体接纳乃是个体天性的一部分。在幽居独处时这种天性没有表现机会,但在群体集合时,个体就会本能地与群体“调谐”,以获得群体接纳。由此可见,所谓整体研究还是离不开个体分析。

第四,群体由个体集合在一起而形成,与单个动物由不同器官组成是两回事。医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群体而是个体。因此,即使“群体研究不能使用分析法”能成立,也不能用它来证明“中医使用‘整体思维’就是有理”。

总而言之,即使把群体行为分析看成是“整体思维”,那也与中国人传统的智力障碍毫不相干。我实在不知道令现代国人如此自豪的“整体思维传统习惯”到底是什么东西,还请精通这套思维方式的国学高手以实例示教。

以上乃是对网友质疑的答复,下面接着写正文。

为什么说分析法是人类认识活动必经的第一步,而西学东渐前中国人始终没有达到这一步,以致季羡林先生必须发明“西方人善于分析,中国人善于综合”,其他国学大师要发明“整体思维”、“本体论” 等常识笑话,以此向文明世界开展“自慰战争”呢?

这道理显而易见:人类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要么是“事”,也就是事件、现象等等,要么是“物”,也就是物质物体等等。“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表现是多侧面的,而“物”则多是大杂烩。如果你要用“整体思维方式”去认识它们,便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它们怎么一回事。

以梨子为例。在古人眼中,它似乎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但现代人都知道它是个非常复杂的大杂烩。要明白它的实质和功能,就必须使用各种手段去一步步分解之:梨皮和梨肉是由什么组成的,梨皮的颜色是从哪儿来的,梨子的味道又是怎么产生的?……这样一代代人接着分解下去,直到查明了那大杂烩的各种组分,将这些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后,才能明白产生那些表观性质的机制是什么:能充饥,是因为它含有淀粉和其他糖类;甜,是因为含有葡萄糖、果糖等等;酸,是因为含有有机酸;颜色则来自于甾体化合物;能治疗牙龈浮肿则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维生素……

这就是鬼子认识事物的方式:一点点拆开,一步步深入,不这么做,就绝无可能认识事物的实质,以及产生那些表象的原理。

中国人又是怎么做呢?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此乃文盲大老粗认识论的经典名言。不幸的是,几千年下来,中国人就是用这种大老粗方式认识客观事物的。老祖宗们想知道的就是梨子的滋味和它的用途,研究了几千年的结果就是:

“梨: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

[功效]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说明:本人未能查到《本草纲目》,引文来自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请注意这“求知活动”的醒目特点:

1、研究目的明确:对象的保健用途。

2、知识水平低下:感性层次(“味甘微酸”)。

3、体现了主观“变革”客观的粗暴行为,亦即将无从验证也不想验证的主观虚构的“归经”性质强加在研究对象之上。

4、通过“经验试错法”得出了功利性的“抽象”性质:“性凉”(亦即它可以用来治“热”症),以及在医疗保健上的具体用途(“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这当然也是认识活动,它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就是作“反面教材”生动演示,不去解剖研究对象,层层深入剖析之,代之以“整体思维”的“囫囵吞梨”,究竟能使得人类获得何等水平的认识。

此例的意义还在于,它提示了“整体思维”的发生机制,那就是古代中国人没有西式的“客观”、“主观”观念,只有“物我”之分,这就是他们为何没有西式的“真/非真”的观念。在古人眼中,世界分为“物”与“我”两部分,“我”是主,“物”是仆,“物”是为“我”服务的。此所谓“驱万物为我所用”,它的余绪就是鲁迅著名的“拿来主义”。

换言之,古代中国人使用的是主观主义的视角,也就是把自己当成坐标系的出发原点,用功利的眼光去打量周围的一切,用原始的经验试错法去研究万物的用途,决不放过任何一种潜在食物或药物。这就是中国式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

既然物我之间是仆主关系,当然古人也就不会产生西式“求真”观念,只需向仆人单向赏赐封号就行了。这就是不但中医方剂学有“君臣佐使”之分,而且无聊文人竟然在植物界分封群臣,将花草分成高贵的王侯和下贱的侍婢。后一例虽然只是无聊文人所为,但在认识论上,它与中医理论并无实质区别——两者都是先入为主,强加于人,而且从来没想到过要去验证。这种“主人翁心态”,与西方人把“是否为真”(亦即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当成中心问题完全是两回事。似乎可以说,在认识客观外界时,古人在下意识中流露了某种暴君心态,这才从来不会想到去“明察暗访”、“查明下情”,却认定“我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古代天文学研究也同样表现了这种主观暴君心态。我在旧作中介绍过,被今日中国人吹到天上去的“浑天仪”其实是个笑话。从“天圆地方”的“理论”出发,古人制作了一个能转动的金属圆球,很像西方用的地球仪,但那不是地球而是“天球”,上面刻了太阳、月亮和星星,以此来模拟肉眼见到的苍穹的旋转。这就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大地乃是平地,放在旋转着的空心“天球”中。换言之,我们是住在一个“皮球”中,看到的天空就是那“皮球”的内表面罢了。

这当然也没什么可笑,其他民族有的是比这更可笑的世界观。但令人震骇的是老祖宗的“主人翁心态”之顽固。我已在旧作中介绍过,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来到中国,参与制作了“浑天仪”和其他天文仪器。他们当然知道“天圆地方”的可笑,试图将当时欧洲争论的中心话题“日心说”介绍给中国同行,不料对方却漠不关心,觉得那争吵什么意思都没有——管它谁绕谁,只要能准确预报日食月食,测定二十四节气不就完了么?

过去我只用功利主义去解释这怪事,现在我才觉得,其实钦天监官员们的反应乃是标准反应。布鲁诺若来中国宣传日心说,我敢担保他嘛事没有,谁也不会有兴趣理睬他那些疯话。倒不光是因为大众觉得毫无用处,更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真/非真”的观念。世上竟然会有些国家为了某个理论是否违反客观真实吵到天昏地暗,甚至有人为此被活活烧死或坐牢,这种咄咄怪事完全超出了中国人的理解范围。“为真献身”(通译为“真理献身”)的事不可能发生在中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人只可能因冒犯权贵或违反圣人主观规定的道义掉脑袋,最近似于“为真献身”的事也就是为平反冤案而送命。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23208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