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再说《史记》是否信史 |
 |
信天翁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再说《史记》是否信史
信天翁
前些天推出《透明的历史》和《再谈小说和信史的区别》,述说了青年时代读史的疑惑。此乃小芦20来岁时的浅薄感慨,不意30多年后公开说出,拘儒仍无法理解,若闻晴天霹雳,于是纷效带鱼嘲鲍鱼之诗“不惭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可叹也欤!可悲也欤!
其实我讲述的浅显道理,任何一个没有偏见、具有正常智力的同志都该能理解:史记记载的许多历史事件情节透明,对话生动,且前后呼应,决不会浪费伏笔,稍微有点文学修养和生活常识的人都能判断,那只可能是文学创作,决不可能是混沌的历史。
我已经在旧作中指出过,911事件时,林副仓皇去国,秘书李文普挨了一枪留了下来,被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擒获。到底那枪是谁打的,是李自伤还是林公子打伤,至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那还是昨天的历史,而况史迁于秦皇焚书、楚汉战乱之后,回溯百年甚至数百年前之历史乎?如此大的历史跨距还能看得如此清晰透明,当真是“晴川历历汉阳树”,不亦怪哉?
有道是一不做,二不休,既然闲极无聊,便再来揭穿马迁的马脚,是谓“马迁脚”。
马迁第一脚,便是专门捏造死无对证、第三者无法听到、更无法记录的对话。
例一、秦二世胡亥的临终遗言:
“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
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
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
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
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
「贼入此,何不止?」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
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
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
右皆惶扰不_。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
不蚤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
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
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
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
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
「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
兵进。二世自杀。”
这段文字记述了赵高发动政变、杀害二世胡亥的经过。其中记录了四段对话:政变前赵高和他弟弟赵成、女婿阎乐的密谋之言;阎乐进攻皇宫时与卫队司令的对话;二世死前和宦官的对话以及与阎乐的讨价还价。
请注意,赵高虽然杀害了二世,但政变并未成功,子婴迅速发动反政变,“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把赵家灭了族。不仅如此,子婴才作了46天皇帝,刘邦就打到了咸阳,他只好投降,“居月余,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再过了一个多月,项羽也来了,把子婴和贵族们统统杀了,还屠了咸阳城,一把火烧为白地。
所以,从赵高发动政变到子婴被杀,这其间也就只有三个月的光景。这么短的时间内,许多重大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不但普通百姓给蒙在鼓里,就是当事人也只可能知道自己这边的事,绝无可能知道对方的密谋。可所有的当事人全TMD死光了:赵家给灭了三族,这其中自然包括密谋者阎乐和赵成,杀他的子婴后来也给干了。那么,此前赵高和阎乐、赵成的密谋之语是谁记录下来的?
须知子婴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他在发动反政变、刺杀赵高之后,根本就不可能去循常规审问同犯,只会使用霹雳手段,把赵的所有同党迅速干了,以免对方反扑。就算他真的审问了阎乐与赵成,并将供词记录在案,那也不可能立即进入《秦记》一类官方史书,而且两个多月后他自己也给杀了,咸阳先遭屠城,后被火烧,哪还会有什么记录留下来?
此文贴出后,网友none引《史记。萧相国世家》驳斥上面的论述: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