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冰冷的火、你是错的、以及英雄爱美人的故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冰冷的火、你是错的、以及英雄爱美人的故事   
金枪鱼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9/08/21
文章: 744

经验值: 23330


文章标题: 冰冷的火、你是错的、以及英雄爱美人的故事 (587 reads)      时间: 2012-2-28 周二, 下午11:50

作者:金枪鱼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要注册”网友做了一个偏方传播模型的论文(见: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07801)。他对自己在论文中得出的结论有充分的信心,宣布“如果你是脑残的方粉,看了我这两篇文章仍然坚持民间偏方根本不可信,那么请你绕道而行,不要在本文后面跟帖留言。”

本坛某位据说在美国某科研机构高就的青年才俊也认为注网的论文“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开启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再深入一些,扩展一些,完全可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是一个很好的idea,完全可以接着做下去,如果有条件的话,是一个硕士甚至博士的课题。”“……申请基金”,“有潜力可以开启一个新思路,甚至一个新领域。其实很多作传播学的,很多模型的思路和老注的有些象,甚至还不如他的。”……云云。

抛开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参数量化问题不谈,我在这里集中讨论一下论文“思路”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冰冷的火

原文标题用的是“民间验方真的有用——用传播模型模拟结果驳斥方舟子及其信徒们的荒谬言论”。我查了一下,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定义:“验方是指临床反复使用而有效的方剂。”既然已经临床反复证明是有效的了,似乎没有必要专门写论文证明其“真的有用”。另外,什么叫“有用”呢?当燃料也算是有用,当毒药也算是有用,所以应该是“有疗效”吧?你看,连个论文标题都起得夹杂不清,却并不妨碍注网说别人是“傻X”、“脑残”、“思维混乱”。其实,我明白注网在这里的问题还真不是概念混乱,而是使用了忽悠大法,力图先声夺人,把那些定力不强的糊涂蛋引入一个不假思索地接受注网结论的催眠状态。当然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有机会可以另文讨论。

从论文内容来看,注网讨论的其实是“民间偏方”。那么民间偏方的定义是什么呢?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民间偏方’,顾名思义是指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上市出售,或不是正统的药方,其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只是在民间流传。”互动百科说:“偏方一般指散落民间,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行医方法,多为祖传。”

注网说:“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偏方、验方是可靠的:
(1)流传时间长
(2)流传范围广
(3)自愈率低”

很明显,前两个条件与偏方的定义存在冲突。

首先,如果“偏方的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如何判定偏方的流传时间?

其次,如果“偏方是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行医方法,多为祖传”,如何可能 “流传范围广”?

“偏”者,“偏僻”、“偏门”之谓也,“偏”却又“长”、又“广”,当真高深莫测。“流传时间长的偏方”和“流传范围广的偏方”这种相互矛盾的词语连用的修辞方式在英文里叫做xoymoron,比如“冰冷的火”,这当俏皮话说说可以,用在科研论文里面,恐怕有失严肃。敢请注网从概念出发,对该论文的有效性(validity)做一番说明,否则读者很难相信你研究的不是一个伪问题。

2. 你是错的,所以你是错的!

注网开宗明义,亮出了所要批驳的靶子,那就是方舟子的话:“没有经过科学检验的经验未必可靠,可能只是以讹传讹。……”方舟子的论点的关键词是“以讹传讹”。什么是“以讹传讹”呢?我查了一下词典:“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也就是说,方舟子认为“偏方有可能明明没有疗效,却还要被人们传来传去”。

注网在文中的第二个假设是:“(2)如果某人得病,使用了别人告知的验方后疾病没有痊愈,那么他不会再把这个“验方”告诉别人。”在我看来,两军对垒,仗还没开打,注网已经赢了。歪?因为注网的这个前提假设就已经把方舟子挑翻马下了。假设“如果某人得病,使用了别人告知的验方后疾病没有痊愈,那么他不会再把这个“验方”告诉别人。”和假设“不存在以讹传讹的情况”是等价的。注网在这篇论文中做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假设方舟子是错的,然后天灵灵、地灵灵、妈咪妈咪哄……,砰,你们看,方舟子果然是错的。这就是所谓的循环论证。

根据定义,“前提假设”就是指广为接受无需证明的陈述。注网肯定是先让方舟子接受了他是错的,然后再用数学模型证明他是错的,对吗?注网高人呐,怪不得总把“方粉脑残”挂在嘴上呢。我如果有你的这个忽悠本事,我也敢像你那样傲视天下。

3,英雄爱美人,我爱美人,所以我是英雄

假如一个人说“英雄爱美人,我爱美人,所以我是英雄”,他如果不是在开玩笑的话,我们可以认定他非痴即傻。因为,“不是只有英雄才爱美人”,这是男人都知道的真理。也就是说如果A不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就不能根据“A能够推出B”,而得到“B能够推出A”的结论。

换句话说,只有以下两个前提同时成立:

1, “只有英雄才爱美人”
2, “我爱美人”

才能得出结论:

“我是英雄”。

注网在本文中的那个被本坛那位青年留美学者推崇备至的所谓“开拓性”思路说白了就是用一个所谓的传播模型证明:"有效偏方能够稳定传播",然后得出结论说:"目前稳定传播的偏方是有效的"。

这一基本思路在注网论文中的结论部分表现得很清楚: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仅仅通过病人的自我验证,并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而没有使用方舟子所坚持的 “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当发病率和病人亲友人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一种有效的疗法一旦无意间被发现之后,就有可能得到扩散和传播,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传 播之后,这种有效疗法能够成为传播“验方”的主流,而那些“以讹传讹”的东西,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被淘汰。

因此,那些用于治疗某些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的,且长期广泛流传的民间验方,即便没有经过所谓“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我们也可以很高的概率肯定它具有实质性的治疗作用。”


请大家注意在模型的结论和文章最终的结论之间的跳跃,其逻辑漏洞同上边的“英雄爱美人”的例子相似,都是根据“A能够推出B”,而得到“B能够推出A”的结论,却没有论证“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
只有以下两个前提同时成立:

1,“只有经过验错法发现的有效的验方才能传播”
2,“X偏方是广泛传播的”

才能得出结论:

“X偏方是有效的”

那么是不是“只有经过验错法发现的有效的验方才能传播”呢?或者说,“试错法发现验方”是否穷尽了导致目前广泛传播的偏方(先不管“偏方”与“广泛传播”之间的概念矛盾)的所有来源呢?论证的责任在注网,我们只需要说“根据常识,有理由怀疑其是否成立”就足够了。我们也可以列举一些提出某些可能性,比如:诈骗或迷信是否可能导致偏方传播呢?否则如何解释“风水”或“相面”之类的流行呢?

总之,注网的偏方模型论文是建立在错误概念的基础上,从虚假的前提出发,用错误的逻辑得出了荒唐的结论。我说注网的论文是“烂文章”,这基本符合事实。


作者:金枪鱼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金枪鱼于2012-2-29 周三, 上午12:34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金枪鱼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7671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