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什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什么?   
gzsums






加入时间: 2009/11/13
文章: 49

经验值: 2938


文章标题: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什么? (578 reads)      时间: 2009-12-10 周四, 上午12:16

作者:gzsums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作为网络发展的一个结果,造就了很多“业余写手”。所谓业余写手,就是其写作不为了将其作为商品出售,只为了写出来给人看到而已。那些在网络上写作品出售,或者待售的人不在此列。

从我上网至今有10年了。在国内外各大论坛里瞎逛了10年。不仅仅眼界跟以前不同,观点和立场也和以前非常不同了。这种改变,没有这么多网络写手的“功劳”,也有“苦劳”,至少也有“疲劳”。

1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跟以前的状态也完全不同了。像天涯社区这样的公共论坛不再是所谓知识分子坐而论道的论坛了,而是变成了很多很复杂的成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关天茶舍的“沦落”和天涯杂谈的“兴盛”。关天茶舍是个什么样的版块呢?就是 一群知识分子在那里讨论各种“形而上”的问题的地方。天涯杂谈反而像茶馆一样主要以家长里短,“形而下”(相对于形而上而言)为主。比如,现在天涯杂谈就取代了中国古代衙门口那个“鸣冤鼓”的功能。

这种变化,除了因为网络参与者从过去的那些知识分子为主要群体,变成了以更多普通人群为主的变化;更重要的原因是知识分子们不再聚集起来互相辩论了。
10年前,知识分子们互相辩论,除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批评对方的观点外,还有两个因素促成这种知识分子“扎堆”的现象。一、没有那么严重的外部干扰。至少那个时候,政府舆论主管部门还没发现那些整天“云里来,雾里去”的讲“自由主义”的人都在暗中宣传反党反政府。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外界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几乎每一次辩论都能给参与者带来一些从未想过,从未见过的观点和问题。辩论,有时候变成了“互相在批判,甚至谩骂中学习”的过程。

现在,这些知识分子到哪里去了?到了各个博客和私人论坛里去了。比如这个芦笛自治区,就是类似一个私人论坛的性质。像和菜头的“槽边往事”就是一个博客类型的舆论场所。这种变化,外界的原因还有一个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私人论坛和博客的成立变得非常容易。不仅仅经济成本很低,技术成本也不高。这种成本和技术上的变化,伴随着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觉得“天下大事不过如此”的想法,促成了整个变化的发展。

世界上的思想和观念固然很多,其实如果粗略划分和归类,也不过几种。甚至极端一点,不过是两种————“左”和“右”而已。(把复杂的东西归类,也属于知识分子的强项吧?)这么一分类,正确和错误立即就明确了。并且,毫无疑问,每一个人肯定认为自己是站在正确的一边。既然自己是正确的,对待错误的一方要做的就是“分析、批评”的过程了。芦笛自治区是比较“右翼”的舆论集中地,甚至按照整个中国思想界的划分来说,属于“右派中的右派”。^_^。各位去那个“左派中的左派”集中地——乌有之乡网站去的时候,是不是觉得那里的人不仅仅观点错误,甚至脑筋都“生锈”了,或者说脑残了?

人类有一个群聚而居的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是因为降低信息交流成本的需要。你能知道你的邻居究竟是何种样的人,他将会进行何种的行动并进而影响你;这样的状况,会降低你们共同行动时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成本。简要来说就是你不用不停地分析对方的思想进而做出预测。某种情况下,互相观点类似的人,会采取类似的行动,其受益或者受损的机会与结果也类似。这样,在某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一种“利益类似群体”的集成。我想,这也许也是人类社会之所以群聚而居的原因之一了。这种状况,也在思想领域有类似的体现——想法类似的人聚集在一起。

人类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喜欢受到赞美,讨厌受到批评。赞美,在某种状况下是“安全”的表示;讨厌,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危险、威胁”。于是,也促成了人类在寻找安全的目的下聚集在可以获得更多赞美,更少批评的地方。

这两种心理上的特质和需要,伴随着技术和成本的可能,令网络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按照年初几位网络达人的分析,可以概括成“比特海与网络孤岛”现象。所谓比特海,指互联网的程度广泛;所谓网络孤岛指类似观点的人群聚集起来。网络孤岛就是这些以博客和私人论坛为基础的舆论集中地。身处“孤岛”的人,不再将“辩论和学习”作为主要的言论目的;而转变成“表达和获得赞美”作为最大的享受。比特海里的状况,在身处孤岛的人看来,不过是一大群“不明真相的群众”而已。如果这些群众上岛学习一下,他们是很欢迎的;不过,他们不大肯“下顾”去弄湿自己的脚了。

不知再过10年,网络的世界又是如何呢?

作者:gzsums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gzsums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2445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