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非说不可(4) |
 |
所跟贴 |
非说不可(4) -- 河边 - (5066 Byte) 2015-5-28 周四, 上午12:32 (863 reads) |
潜水多年
加入时间: 2010/04/21 文章: 255
经验值: 10849
|
|
|
作者:潜水多年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后面那段中,对比“《魔咒》对于认识过程的理解”与 "康德对知识产生的解读" 的区别,我又有点看不明白了。
提问前,先把“《魔咒》那一段原文抄录如下:
“康老则认为不然。在他看来,人类认识外界客观存在乃是通过两个层次进行的,第一个是通过人类主观具有的各种“感知形式”,由此获得感性经验,然后再通过人类固有的抽象的概念和范畴,去思索理解外界事物。“空间”、“时间”等观念就是这类先于经验存在的固有观念。因为事物只能以我们固有的感知形式去感受,以我们固有的智能去理解,所以我们只能以按其在感知中出现的那样去认识它们,但不可能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什么样。既往哲学家们,不管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其实都弄颠倒了,不是感知迁就(conform)外界,而是外界迁就感知。”
我的疑问有以下几点:
A)老芦说“人类认识外界客观存在乃是通过两个层次进行的”,
A1) 第一层是“感知形式”由此获得感性经验,似乎就是老河的认知模型里由A,通过OS,得到的N感性直观杂多的“感性”阶段;
A2) 第二层是“再通过人类固有的抽象的概念和范畴去思索理解外界事物”,似乎就是老河模型里的S加工为K的“知性”阶段;
A3) 老芦说的"空间时间等观念就是这类先于经验存在的固有观念", 也似乎就是老河引述的“康德说,人的认识装置(apparatus)有着关于时间的内感官T,时间只是内感官的能力,但人能够同时先天性地也是经验性地认识空间,时空的认识不是如同范畴那样的高级概念,而是独立的认知能力,其中时间最为重要”。
我以上的3个“似乎是”,不知是否都正确(或都不正确)?另外还有:
B) 老河引述的《魔咒》那句:“既往哲学家们,不管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其实都弄颠倒了,不是感知迁就(confirm)外界,而是外界迁就感知”,则尤其令我犯晕。不得已只好去查原文(见最前面的引述),才发现了一个微细的差异:confirm (确认) vs. conform (迁就)。
最初我还是不懂为何老芦把conform(符合)译为"迁就",对比再前一段才或许明白了。谈我的理解前,先抄录老芦前一段的原文如下:
“在康老之前,著名的唯心主义学者贝克莱大主教认为,‘存在即被感知’。唯物论者虽然反对此说,其实在本质上认同它。唯物论者特别是无神论者的基本假定就是‘不能被感知的必然不存在’。无论是上帝,是天堂,是地狱,都无法为人类感知证明,所以它们统统不存在。有趣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句话若变换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就成了‘凡存在的就能被感知’,和他们反对的贝克莱如出一辙。在两者看来,所谓客观世界,其实也就是人类的感知范围。”
不知各位是否读出,老芦之后说的:“既往哲学家们,不管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其实都弄颠倒了,不是感知迁就(conform)外界,而是外界迁就感知” 的确是与“存在即被感知”和 "凡存在的就能被感知" 都有所不同的。我理解老芦把Conform译为“迁就”,是说“存在不完全是感知”,而是不得已“迁就感知”。BTW,如果我猜对了,那我实在佩服这一译法,但不知是否出自老芦还是他引述另有高人的译作。当然首先该确认是哪个英文词(confirm vs. conforn)才是康德的原意。
如果“存在不完全是感知,而是不得已迁就感知”是对芦文的正确理解,那么也就似乎与老河说的“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产生对于观察对象的逼近,尽管永远不会达到彼岸”似乎就没啥区别了。
作者:潜水多年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