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帖]我所见到的朝鲜人和朝鲜这个国家 |
 |
所跟贴 |
[转帖]我所见到的朝鲜人和朝鲜这个国家 -- 锦瑟华年 - (2389 Byte) 2013-12-12 周四, 下午10:04 (937 reads) |
锦瑟华年
加入时间: 2009/03/20 文章: 507
经验值: 19118
|
|
|
作者:锦瑟华年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咱们接着说朝鲜。
都说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对此存有疑问。社会主义国家我去过不少:越南、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人家比起来,朝鲜算哪门子社会主义?与其说朝鲜是社会主义,还不如说是金氏王朝-- 老子传儿子,儿子传孙子,三代领导的照片往墙上一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全家福”。要我说,朝鲜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天下,标准的封建世袭。
但你也不能说朝鲜不是社会主义,首先他是公有制,其所有制决定了他就是社会主义。其结果就是大锅饭导致的全民族的效率低下,做事拖沓,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像极了我们文革10年中的各行各业。
朝鲜南浦港的员工,都是白天干活,傍晚下班,不像我们的码头工人三班倒。他们的政治学习抓的相当紧,到处都是金日成画像,到处都是金日成语录牌和大字标语。
记得第一次去南浦港,距离我轮100多米远的地方,有一座二层楼,楼下是个会议室。每天清晨,他们的员工们都要在那里开会。
那天我早餐后遛弯经过那里,想看看他们在搞啥名堂。这一瞅不要紧,立时让我产生了时光倒流的感觉,只见他们人人手捧红宝书(许是金日成语录?),时不时的将红宝书举过头顶,口中还念念有词。我呆住了-- 这不是我们当年的“天天读”吗?这不是我们的“早请示、晚汇报”吗?不过人家的像章戴的极规范,只在左胸佩一枚硬币大小的金日成像章,不像我们那时候左右胸都挂的滴里啷当,帽子上也顶个像章,甚至弄个盘子大的像章挂脖子上。
我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回船发布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好消息。这一宣布不要紧,顿时全船大哗。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船一多半的人马,前去围观人家政治学习。年轻的去看新鲜,年老的似去怀旧。
你悄悄的去观望倒也罢了,谁知这帮哥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年老的被眼前的一幕所感染,激情澎湃的话说当年,年轻的小弟则捧腹大笑。结果第二天朝鲜员工便转移了阵地,不知去了哪里“天天读”。
朝鲜的政治学习,丝毫没作用在生产力上。我们那船也就是3万多吨,装了近一个月,愣是没给装满。装装停停,停停装装,一会儿开仓,一会儿关仓,有时一关仓就是一星期。青岛总部很着急,我们更是烦躁,便前去打探消息。朝鲜的回答很是轻松 “我们停电了,来了电就开装”“我们这几天检修机器呢”“厂里没原料了,你们先等等吧”。要客户坐等他开工生产?这谱摆的也忒大了吧?
如果按照2007年的波罗地海指数计算,我们这条3.5万吨的船,一天能创造33万元的产值。也就是说,每耽误一天船期,就损失33万元。
看清楚了,是每天33万啊!同胞们。我们的一个农家一辈子也挣不了这多钱吧?
当然,他们也不是对每条船都这般对待。有那现金交易的国家船舶,他们都是优先装货。他不给人家装货,人家就不给他划款。他耽误人家一天的船期,人家就按合同加倍的罚钱。而我们就不同了,我们是去要债的。按理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没啥可说的。可朝鲜却不这样想,谁让你是老大呢?我就不还你又能怎样?
当今的中国社会,欠债的杨白劳趾高气昂,债主黄世仁反倒低三下四,这事如果细细追究起来,其始作俑者应当是朝鲜。
朝鲜欠中国的债由来已久。早先的我不知道,待我1971年入伍时,便听说此事了。
众所周知,文革初期朝鲜和中国闹翻。当时《北京有个金太阳》歌曲盛行,两国都出了个金太阳,这可犯了金家的大忌。俗语说山无二虎,天无二日,于是那边的金太阳便挖了志愿军的坟撒气,和中国彻底的翻了脸,一边倒的投靠了苏联。这边也不客气,大标语和高音喇叭架在鸭绿江畔,一个劲的骂朝鲜修正主义。到了1971年,也许是中美和解刺激了金胖,也许是觉得脚踏两只船更稳当,那边的太阳又开始向这边的太阳示好。人家那边刚把志愿军的坟坑填平,咱这边的毛伟人就发话了“站错了队再站过来就是了”(当年的中央文件的原话)。毛主席的大度鼓励了金胖子,人家便狮子大开口,开除了长长的一份武器清单,从潜水艇到鱼雷艇,从歼击机到高射炮,他就没个不要的。那边的金太阳还紧敲边鼓“苏联人的债我们还得清,中国人的血我们还不起”。咱这边的太阳一时激动,立马大笔一挥“我们不做军火商”,于是大批的军事装备,便免费的送给了朝鲜。
毛伟人这一激动不要紧,朝鲜可抓到尚方宝剑了,赶紧的派了大批的考察团,来琢磨中国的军事装备。
“考察团”毫不客气,逮着什么要什么,反正你不做军火商,白给的东西谁不要?下面的三大舰队受不了这等敲诈,一听说“考察团”要来,便赶紧将像点样的舰艇都开出军港,躲瘟神一样的躲着“考察团”。海军可以躲“瘟神”,舰队出去漂上半拉月也没关系,可空军怎么办呢?总不能在天上藏着不下来吧?
记得是1972年,朝鲜向我们要了可装备一个飞行团的歼6战机。军委赶紧的从沈阳112厂,抽调了30多架刚出厂的歼6飞往朝鲜。谁知还没飞过鸭绿江,就有一架出了故障,导致全体返航检修。这下可捅了大漏子了,朝鲜一个劲的追问“我们的雷达都看见飞机了,你们怎么又飞回去了?”(当年文件的原话),空军便手忙脚乱的从各飞行师抽调战机,紧急组队飞往朝鲜。记得我们空31师还被抽调了两架,条件很苛刻:刚出厂的不要,旧的也不要,就要刚过磨合期的新歼6。
那时的一架歼6价值80万元,现在看来似乎不贵,但别忘了那是1972年。那时我的月津贴7元,工人月薪不到40元,我们的农民更惨,好的农家一年也就二三十元。一架歼6可顶3万农户的现金年收入,如果一户按5口人计算...下面的帐各位自己算吧。
80年代初,中国的远洋队伍中,有一半是部队退役的官兵,他们对朝鲜大多没有好感,可看到朝鲜的现状又觉得可怜。那种即鄙视又怜悯的心绪,很难用语言述说。
咱就说说朝鲜的船舶代理吧。什么是船舶代理人?这事很复杂很专业,不好在博客里细说。简言之,就是外国的船只靠泊进来后,该轮的大小事物都交给他办了。象联系安排船舶进出港口、装卸货载、洽订舱位、代签提单、运输合同、货物报关、代收代付各种费用....我国是1953年才有了外轮代理公司,之前都是由洋人操办这一切。船舶代理人是一种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在国外都称其为官员“Office-”。
朝鲜的船舶代理人是个什么形象呢?说来大家不信:要烟要酒要饮料,铅笔橡皮圆珠笔,奶粉糖果打火机,油盐酱醋干辣椒。这么说吧,除了空气他是没有不要的。不过有一样他不要,他不要茶叶,不但不要茶,而且拒绝喝茶。他说肚里无油水,喝茶胃难受。
他最让人反感的地方就是蹭吃蹭喝,每到我们午餐时,他就上来办“公事”。我们一开始还好酒好菜的招待他,但架不住日久天长。
有时他是真有事,但办完事后他就坐我们餐厅里不走,瞅着大伙吃饭,你说你能拿他怎么办?有时候我们的大厨佯装看不见,让他干坐冷板凳。不过这雕虫小技难不倒人家,这哥们会主动出击:“不要太麻烦了,煮一碗面条,放俩鸡蛋,加一勺麻油即可”。人家那中文极流利,尤其是餐饮方面。人都到了这境界了,你还有何高招?有时大厨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干脆就扔给他两包日本的“出前一丁”,就像打发乞丐一样。这哥们赶紧的将泡面塞进公文包,面条也不要你做了,颠颠的下了船。
朝鲜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他们的政府讨要飞机大炮,民众则讨要民生用品,从上到下养成了一种寄生文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致命的缺陷。
不过他们比非洲人要好一些,在这一点上,要还朝鲜人一个公道。朝鲜人你不给他,他也不会刻意强求。而非洲人更不可救药,你昨天给他一支烟,今天忘了给,他们会理直气壮的追问:为什么不给?你今天欠我一支烟!
到了90年代,朝鲜一些部门学会了敲诈勒索,不过非洲更出现了武装海盗。所以朝鲜还是比非洲体面一些。
我们返航的路上,有时对面会驶来一条中国船。我们就用无线“高频”联络:
“哥们,你们去哪里啊?”
“朝鲜南浦装煤炭”
“当心啊,那个代理刀枪不入”
“多谢提醒,我们早就领教了”
(待续)
作者:锦瑟华年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