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帖]我所见到的朝鲜人和朝鲜这个国家 |
 |
所跟贴 |
转个好玩的存档: 我所见到的朝鲜人和朝鲜这个国家(续) -- 锦瑟华年 - (2927 Byte) 2013-12-12 周四, 下午10:07 (358 reads) |
锦瑟华年
加入时间: 2009/03/20 文章: 507
经验值: 19118
|
|
|
作者:锦瑟华年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这人打小做事就不专心,注意力极易转移。这些日子我的兴趣又转去“五代机”,整日里泡在“超大”“铁血”“飞扬”等军事论坛里,和那些年轻的军迷们狂欢,庆祝我们也有了隐形5代战机。兴奋之余,又将博客头像换成了我们的5代战机J-20,大家感觉如何?造型科幻吧?表情邪恶吧?像不像变形金刚?我们有了歼20,老美的F22锐气顿减,F35也许卖不出去。昨日又闻我们的“神龙”空天机试飞成功,和老美的X-37B只有前后脚的距离。
论坛里有小军迷兴奋的要去裸奔,老夫有那心没那胆。小孩子裸奔人家只当笑话看,俺个胖老头也去效仿,路人会打120,再说窗外还飘着雪花呢。
莫怪老夫狂放,我的战机情结由来已久。40年前入伍时,我就伺弄了3年战机。那时都是歼5歼6第一代战机,要高度没高度,要速度没速度。有时候台湾空飘过来一个大气球,气球高度2万米,歼5上天愣是够不着,打着加力也冲不上去。只好眼睁睁的望着气球飘去,弄得飞行员灰头土脸。
我老爸那一代就更惨了,入朝参战时没有制空权,只好夜行军。有次老爸他们夜间奔袭,遇到了美军飞机。前面的美机投了一串照明弹,后面的美机从照明弹下掠过投了两颗炸弹,结果最后面那个连队没剩几个人。老爸那时是营长,赶紧打马回来查看,只见满地的尸体,连长蹲那里抱头哭泣。老爸抽出匣子枪怒斥:赶紧挖坑埋了,再哭老子毙了你!
说到这里,老夫无名火起,金家算个什么东西。志愿军当年的丰功伟绩只字不提,这还不说,还老拿志愿军烈士墓做文章,求着中国了就去修墓,用不着了就去挖坟。“无赖”一词用在金二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慷慨陈词到此为止,还是说说去平壤观光吧。
说起去平壤,就不得不提那个朝鲜代理,这事儿是由他一手操办的。记得那是我轮第三次去朝鲜,已是初春时节。这天代理又来船办事了,平时那代理来船大多是混吃喝要礼品,不过今天他确实是有正经事——邀请大家去平壤参观。
去观光当然是好事,可我们船长却作了难,因为我们经费里就没这么一笔开支,这钱从哪里出呢?
这区区小事难不住代理,这哥们不光在混吃混喝上心计多多,在其他方面也是智慧巨万。他便如此这般的帮船长策划了一番:我给你一张加淡水的空头单据,你在上面签个字,你如果有废机油再送我们几桶,这钱不就出来了吗?
三五吨废机油对几万吨的船舶算个毛?淡水就更不是问题了,航行期间造水机一开,一天造个20吨淡水小菜一碟。于是船长大笔一挥,此事就算解决了。
出发的那天,天气极好,一大早我们就动身了。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参观金日成故居、午餐、参观革命博物馆、乘坐平壤地铁、晚餐、杂技表演、返回南浦港。
交通工具是两辆中巴。我们是24个人,他们是3人:代理、翻译加司机。
我在第二回里说过了,朝鲜代理的中文极流利,又会开车,所以他身兼二职地坐在第一辆车上。第二辆车是翻译和朝方司机。我们船长又拿出了两条招待烟,每人甩给他们几包,那3个朝鲜哥们乐得屁颠屁颠,一路上兴高采烈,不停的说东道西。
南浦距平壤约70多公里,公路是水泥路面,不是很宽,但也足以能并行2辆大解放。沿路边两侧有绿化带,绿化带时断时续,还能看到簇簇鲜花,不知是不是金达莱。公路上几乎没有车,偶尔有那么几辆烧木炭的卡车,也很快被我们超越。有小年轻看到木炭车不知为何物,大惊小怪的问翻译:你们的司机就那么渴吗?怎么车上还备着茶炉?翻译尴尬的咧咧嘴,什么也没说。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船员发话了:别乱讲话,这是用木炭作动力的车,我们60年也这般光景。
金日成故居地处万景台,那真是块风水宝地。松柏葱葱、绿草茵茵,目力所及之处,皆是一片绿色。那空气没的说,深吸一口气,顿感浑身通泰满腹清香。那空气质量仅次于亚马逊热带雨林,可与巴拿马运河相媲美。
金日成故居是几间茅草房,门前排了几口大缸,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歪脖子缸。
讲解员是个黑瘦的丫头,她一边讲解,翻译在一旁做着解说:
——金的母亲很节俭,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回了这口歪脖子缸....
——早年间这里是一片墓地,那时候金日成家里很穷,其祖父祖母是给地主家看坟的,顺便种着几亩地....
——金日成童年很淘气,是个孩子王。经常领着一帮皮猴子,上树掏鸟下河摸鱼....
讲解员讲解了约半小时,面无表情,完全是一副例行公事的做派。
来故居参观的人不少,差不多有一半是军人。
大伙转悠了半天,有哥们尿急,看到一个厕所就往里冲,翻译一个箭步将他揪住。因为这是朝鲜人拉屎的地方,事关机密,所以不让我们进去。翻译将大伙领到了一处鸟语花香之地,那里有专供外国人使用的厕所。翻译掏出钥匙,将几个厕所门一一打开。厕所都是独立式的,一米半见方,里面飘着清新剂的味道。马桶设计的很巧妙,蹲坐皆宜。手纸、面巾纸、洗手盆样样俱全。
我们明白了,从此刻上厕所开始,直到平壤之行结束,我们将被彻底的隔离了。再也不会像在南浦那样,可以和朝鲜民众几乎零距离接触。
午餐去的一家酒店。酒店是个4层建筑,也说不出那是个什么建筑风格,墙体由花岗石铺面,飞檐斗拱的中式大屋顶,搭眼一瞅还算壮观。
宽敞的餐厅里只有我们20几个人,分了3桌就座,朝鲜那仨哥们每桌一个。我记得是12个菜,那个鱼做的不错,其他的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那碗小馄饨,馄饨只有4个,个头不大,硬邦邦的,咬开一个满口的臭气,弄得我咽也不是吐也不是。代理就坐我身边,周围有好几个美女服务员围着桌子转。怎么办呢?还是照顾人家的面子吧,于是我心一横,像儿时吃药一样,将馄饨吞了下去。代理看出了我的窘态,赶忙解释“这是朝鲜的一道风味,就像中国的臭豆腐”。我是彻底的服了,这代理真是个中国通,连臭豆腐他都知道。
下一个节目是参观革命博物馆,宽阔的展厅里实物、照片、模型琳琅满目,声光电也还凑合。我挨张照片细端详,想找出老爸的26军。结果令人极度失望,众多的展品中竟没有一样提到志愿军,他们对一百多万志愿军只字不提,全是金太阳打败了16国的侵略军。
后来我跟老爸提及此事时,老爸铁青着脸不说话,半晌才叹出一口气:“血白流了”。
怪不得朝鲜灾害连连,扯这种没良心的弥天大谎就该遭天谴。
当年麦克阿瑟仁川登陆,金日成兵败如山倒,退到鸭绿江边的时候,连军眷加起来只剩了2万6千人。金日成把儿子送去延边,他自己跑到矿井藏了起来。我们的志愿军过江后,彭老总怎么也找不到这位金太阳了,最后还是在一口煤井里发现了他。
五次战役时,金太阳顶不住美军攻势,擅自撤离阵地,致使防线被美军突破,我们损失了1个师,气的彭老总甩了他两耳光。这事在当年的志愿军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童年时就听说过此事。
当时的20军从福建紧急调往朝鲜,连棉衣都没配备,成片的官兵冻死在阵地上。
我老爸当年在志愿军9兵团的26军78师234团,他们那个军几乎打光。军长张仁初拒绝回国休整,坚持前线补充,愣是在朝鲜打了2年多。
进了平壤市区,感觉和南浦大不一样,建筑高大整齐了许多,人的面色、穿戴和精神面貌也大不相同。另一个感觉就是军人特别的多,街上行人中,十中有三是军人。也许这是我的错觉,因为我搞不清他们的各种制服。
参观平壤地铁还不如说参观我们自己的地铁,因为从电梯到车辆全是中国制造。中国1968年停建了北京地铁,派出施工人员和设备帮他们建了平壤地铁。长春援助了车厢,上海援助了电梯(手扶滚梯)。
地铁建的很深,乘滚梯时感觉就像下了一道斜斜的深井。那时他们的车厢还是老式的,中间开门,横排座椅。
从始发站就给我们预留了一节空车厢。等我们上车后,身后又涌上来一群朝鲜人。这时有4个神情严峻的大汉出现了,喝令朝鲜乘客下车。政委看不下去了,前去交涉讲情。还好,交涉的结果是以中间的车门为界,一头是我们20几人,另一头是朝鲜乘客,已坐到我身边的朝鲜人也给赶去那一侧。中间地带由那4个汉子组成人墙,这边的半个车厢稀稀落落的坐着中国人,那半个车厢是拥挤不堪的朝鲜人。政委这人是个婆婆心肠,又去和那4个汉子交涉,要朝鲜乘客来这边就坐。这次的交涉失败了,被4个汉子严肃拒绝。
我注意到车那头的朝鲜人投来的眼光很复杂,不知那是种什么目光——嫉恨?抱怨?
晚餐还是那家酒店,菜式比中午丰富多了。大家纷纷落座,只少了那3个朝鲜哥们,那仨人正躲在中巴车里吸烟呢。满满的三大桌子酒菜,我们根本吃不完,于是政委打发人去催翻译等人来就餐,结果一请不来,二请也不来。政委决定亲自出马,不一会政委自己回来了,把手一挥:咱们开始吧。
原来那仨哥们中午和我们一起吃饭,被人给告发了。政委边喝酒边唠叨: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起吃个饭吗?这也值得告密。。。。
晚餐后看杂技演出,这没什么好写的,全世界的杂技都大同小异。记得剧院一进门是个铺着红地毯的大厅,先是脱外套交给服务员,你会领到一个金属牌,散场时凭牌子取衣。朝鲜效仿了许多苏联文化,脱外套才可进剧场便是其中之一。
剧场的观众席是阶梯型的,中间的最佳位置已给我们预留。我们四周的一圈的座位都是空的,可以解释为“隔离带”。我当时偷着笑:你在这里搞隔离有意义吗?我们回到南浦港,还不是和你们朝鲜人密切交往?
不得不承认,人家观众的素质比我们强多了,演出结束后,没有一个观众离座,大家全体起立,掌声一阵接着一阵,观众纷纷上台给演员献花。直到演员多次谢幕后,观众才离席。不像我们,节目还没结束,就早早的跑去了门口,毫不顾及演员的感受。
我们的礼貌礼节在世界上可称倒数第一,也许和非州原始部落有一比。大家帮忙想一想,我们的恶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古时候我们应该是礼仪之邦才对。
回到南浦已是半夜,黑沉沉的夜幕笼罩了一切,没有半点城市的活力,隔老远才亮着一盏路灯,只有标语和那个什么塔才有亮化。
值得称道的是,朝鲜的社会治安极好,夜半三更的也有年轻女性独自赶路,这在纽约你想都不敢想,可说是天方夜谭。
(待续)
作者:锦瑟华年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