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笛: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一)(二)(三)(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笛: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一)(二)(三)(四)   
所跟贴 芦笛: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五)(六)(七)(八) -- 若迷 - (16002 Byte) 2009-8-14 周五, 上午8:35 (158 reads)
若迷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文章标题: 芦笛: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九)(十)(十一)(十二) (126 reads)      时间: 2009-8-14 周五, 上午8:38

作者:若迷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九)

──读萧峰文想到的


芦笛


这位间谍查明情况后,便立即向上级报告,一直报到国务院,他不但报告了满州的空虚,指出毫无邀请苏军入侵的必要,而且强调指出斯大林早就在打远东的主意,苏联出兵必定会改变战后远东政治格局,造成共党势力的急剧扩张。因此,他强烈建议不要邀请苏联出兵。

后来事态发展证明这些预言极为准确,可惜他的报告给淹没在国务院的官僚渠道中,没能送到总统手上。美国国务院不是第一次犯这种官僚主义错误。抗战初期,陈纳德在中国实地观察了日本飞机的卓越性能,而那是当时美国飞机根本不具备的。他赶快向国务院发了报告,结果被批复:专家认为该报告描述的性能根本就不可能。

雅尔塔会议不久,罗斯福就死在任上,接替的副总统杜鲁门不久就发现了北极熊的狼子野心。因为大战行将结束,丘吉尔一直忙着和苏联划分帝国主义势力范围。他曾给斯大林开了个臭名昭著的“脏名单”,把东欧和中欧那些小国开列其上。西边的小国注上“英国:100%”,东面的注上:“苏联:100%”,而中间的则是“英苏各50%”,那百分比指的是英苏在该国的影响力。斯大林看了那个名单什么话都没说。丘吉尔讪讪地问:或许我该把这名单毁了?斯大林说那是他的事,于是老丘只得悻悻地把名单收了起来。

老丘后来才痛苦地发现,经过大战,英国再不是过去那个外强中干的超级大国了,根本没有实力来影响世界,已经不可避免地沦落为二流国家,而苏联在大战中崛起为超级大国,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只有美国,世界就此变成美苏两极。斯大林志得意满,岂会把一个二流国家放在眼里,去和老丘分割百分比?可笑老丘不知道帝国主义有老牌与烂污两种,竟然指望老斯那痞子会尊重一纸协议。

苏军一占领了东欧,獠牙便露了出来,波兰就是第一个被屠宰对象。网友新大陆人的文字已经约略介绍了华沙起义的事,而这恰是欣赏苏联的萧大侠忽略了的。当时苏军在东线节节胜利,战线逼近华沙,波兰人民受到鼓舞,便在华沙举行起义响应苏军,解放了该城,但希特勒判明苏军只会袖手旁观,便调动党卫军部队反扑,包围了华沙,城内人民英勇抵抗,日夜盼望苏军来救,但近在咫尺的苏军就是故意按兵不动,抵抗战士终因死伤惨重,不得不投降,德军在受降后以重炮把该城夷为平地。这是斯大林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显示他借刀杀人的凶残面目。

等到苏军占领了东欧,便着手成立傀儡政权。波兰原有流亡政府,一直寄居在英国,流亡政府下属的自由波兰战士,和英国人一道参加了二战全程。按国际惯例,此时应该是流亡政府回去接管全国,如同后来科威特政府在傻大木撤退后回去复辟一般。

但斯大林根本不管这套,却去扶持共党政府。这对英国刺激很大──当初他们就是为了保卫波兰向德国宣战的,结果血战6年惨胜了,却连当初的波兰政府都没能保住,这让他们把脸往哪儿搁去?杜鲁门当然也看不下去,但又拿苏联无可奈何。他发现共党的扩张本性并不亚于纳粹,于是便开始担忧苏联会在远东也这么干,不想再请苏联出兵远东,但又不便推翻雅尔塔协议。这样,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他便向斯大林透露了美国已经拥有原子弹的消息,意在吓唬老斯,让他适可而止。

斯大林闻讯后脸上纹风不动,根本就没拿那当回事,只是淡淡地祝贺了杜鲁门一句。过后就谈别的话题去了,倒让杜鲁门暗自纳闷:只上了两年教会中学的准文盲“乔大叔”到底听懂了他的话没有?他太小看斯大林了:如果喜怒形于色,老斯早就在东方血腥政治里掉了几万次脑袋了。就连胡锦涛那种历史上绝对不会留名的小角色都有这本事,何况是杀人不眨眼的老斯?

据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中说,斯大林完全明白杜鲁门那信息的意思,因为苏联自己也早就在研制原子弹了。老斯下来后便让科研部门加紧苏联自己的研制工作。这完全是撒谎。根据《Stalin's Bomb》一书,苏联根本就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斯大林是闻讯后才下令间谍机构加紧工作的。他们不负领袖期望,短期内就把老美的绝密偷了出来。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召集了苏联的物理学家日夜会战,给他们下了军令状。那些人日以继夜地工作,深知到期交不了货就要给枪毙,因为斯大林早就安排了第二、第三梯队在后面等着接替。他的著名理论是“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当然,他自己是例外。

杜鲁门的那个消息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加速了斯大林入侵满州的准备。斯大林知道美国有了新式武器,很可能不用他帮忙了,等到原爆证实了这一点,苏联便顾不上和中国讨价还价,迫不及待地出了兵,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我转贴的论文已经介绍过,苏联出兵满州没遇到什么实质性抵抗,45年8月6日第一次原爆,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出兵,10日日本外相照会盟国,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投降大诏,同日关东军决定“谨依圣旨,立即停战”,17日正式向苏联远东军提出停战交涉,但苏军却拒绝停止前进,原地受降,却在18日至20日之间短短的两三天里,依靠空运部队和地面快速先遣部队相继抢占了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长春、沈阳、承德、旅顺、大连和平壤。在整个“战役”过程里,苏军仅消耗炮弹36.1万发和子弹102.37万发。俘虏日军59.4万人(也就是开不到两枪就能俘虏1人),击毙的只有8.3万人(日本资料统计约2.1万人),己方阵亡则仅仅8219人。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未见过如此便宜的“大战”。如果关东军真是日本爱国贼至今歌颂的“皇军精华”,则苏军应该是天兵天将才可能实现这种奇迹。

我那不成材的马弟弟今日再度出来奋勇搞笑,告诉我,如果苏联不出兵,那么满洲国至今还是独立国家。满州国军有40万之众,要知道该军队有多厉害,只需看看林彪的四野就行了,国军根本就打不过,云云。

老马的分工是娱乐大众,所以他才会忘记7年前我就把他的胡言乱语驳斥得一丝不挂了。白白教育了他7年,而且前两天咱们还在大讲特讲开罗会议,他居然也就不知道战后归还东北是该会议的决定,更连《我的前半生》都没看过。居然会以为“满洲国”乃是可以脱离日本而存在的一个独立国家。

那书上说得清清楚楚,天皇大诏一下,溥仪的“御用挂”便请他签发退位诏书,此后又想把他弄到日本去,还没来得及逃便被苏军俘获了。如果苏联没有出兵,则溥仪无非是走近路逃到东京法庭上去而已。当然他个人结局会好得多(光那些国宝就够他受用的,NND),不过只有胡话大师、大众笑柄才会以为在元首退位并上了法庭、政府逃散之后,那“满洲国”还会存在下去。

最搞笑的还是老马的家传“左右互搏术”。听他那意思,似乎苏军替中国人歼灭了伪满洲国军,扳倒了满洲国的武力支柱。既然如此,请问林彪的四野是哪儿来的阿?难道使用的是死魂灵,ghost troops?

老马这里暴露的,除了他个人特有的思维错乱之外,更是中国特色之一的直线思维。文革期间我看《美芹十论》,见辛弃疾花了很多篇幅去讨论所谓“势”,觉得很有意思。等琢磨明白了后才想起来老毛在毛选四卷里做的算术题有多可笑:记得他先给出了国军共有多少师,然后再给出共军每年能歼灭国军,最后算出需要多少年才能把国军全部消灭,“解放”全中国。

后来我发现这种直线思维在国人中非常普遍,他们只看到人员数字,看不见无形的“势”。不明白这点,就永远不会明白为何许多强大国家在仍然保有强大实力时会突然垮掉,例如德国在一战结束时军队并没有受到毁灭性打击,军队都驻扎在国外,战争根本就没有打到德国境内,但旦夕之间也就分崩离析。国府垮杆又何尝不是这样?后来共军根本也就用不着把最后一个国军士兵干了,国军衰弱到一定程度便会自动发生“山崩”。

用现代话语来破解,所谓“势”乃是许多因素的复合函数,它包括战略态势、兵力、国民经济、士气、军民耐受力等等。如果交战方战略态势、兵员、装备、国民经济、军民耐受力弱化到一定程度,便会到达士气的全面断裂点(breaking point)。一旦到达这点,哪怕你还拥有相当强大的武力,大局仍然要在短期内不可逆转的崩坏。只有马弟弟才会看不见这些,作出“战胜日本=打光日本全国人口”的惊人公式来。也只有他才会以为满洲国在大势已去之后尚能幸存下来,如同盼望大树倒了,鸟儿还能在其上的雀巢里平安孵卵。

总而言之,抗日盟国邀请苏联出兵,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后患无穷,因此改变了相当大比例的亚洲人民的命运。这错误是政治家的短视造成的。罗斯福对苏联烂污帝国主义本质缺乏认识,受了美国实用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更缺乏对俄国历史的认知,这才犯下了这千古大错。

罗斯福不知道,苏联之所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拒绝蒋介石的请求向日本宣战,是因为他在西线吃紧,朝不保夕。一旦解决了生存危机,消灭了德国之后,他必然会转而向东,去和日本算清日俄战争留下来的宿怨,改善苏联在东亚的战略态势,完成先辈遗志,向满州和朝鲜推进,为苏联海军谋取温水港。所以,即使想求苏联帮忙,也该让穆罕默德走向大山,而不是让大山走向穆罕默德,也就是故意装出不想让他染指的模样来,反倒刺激得他来求你,而这就是斯大林玩弄盟国特别是中国代表团的拿手好戏。其实谈过恋爱的同志都该知道这把戏,马克吐温早就在《汤姆沙耶历险记》里教唆过了。

杜鲁门的错误,乃是在察觉北极熊的狼子野心之后,应该毅然决然地毁约,该约的前提是必须中国同意,他可以以此为借口,告诉斯大林因为中国不同意,美国无法再维持雅尔塔协议的承诺。更不该用美国已经制成原子弹的消息去吓唬老斯,反倒刺激他加快了入侵准备工作。这样等到原子弹扔下去后,斯大林知道厉害,未经美国同意,便很可能不敢贸然兴兵。

作为仰承他人鼻息的弱国,中国政府倒没有多少选择。老蒋如果拒绝雅尔塔密约规定,势必要得罪美国,这是他不能承担的风险。在与美合作过程中,他唯一强项的一次就是要求罗斯福撤回史迪威,但那不仅是为了捍卫他的权位,也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中国军队岂能由一个鬼子指挥?而且国军只听蒋的话,岂会听老美的号令?如此胡来,势必造成大乱,比后来李宗仁取代蒋公造成的灾难还更严重。但这次毕竟只是牺牲外蒙以及东北的有限权益。他痛苦地权衡再三后决定吞下那苦果,其实是弱国之君必然经受的悲剧。命运待他还算仁慈的了──如果美国是英国那样的帝国主义国家,只怕美援的代价要沉重得让他变成又一个“卖国贼”。

尽管没有多少选择,我觉得,国府仍可使出由晚清外交官发明、由国府继承并熟练使用的弱国外交艺术──拖,换言之,在国力贫弱时绝不和强国谈判主权和领土问题,更不要签约,而是千方百计拖下去,并不放过任何一个国际场合宣称对争议领土拥有主权。从这个角度上看,老蒋本可以对美国阳奉阴违,迟迟不派出代表团,迟迟不签字画押,拖到杜鲁门心生悔意时,那就不会再有得罪美国之虞了。老蒋没这么干,说明他本人对关东军实力缺乏了解,对北极熊本性认识不足,内心还是希望得到人家相对慷慨的援助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也有错误。

但话再说回来,弱国无外交。哪怕老蒋使出拖字诀来,在谈判中不同意所有条款,无休无止地扯皮扯下去,那又便如何?正如后来事态发展表明的,斯大林根本不在乎是否获得中国人的批准。他照样会抢着出兵,照样会占领东北与北韩,照样会逼着中国政府签订城下之盟。爱你喂,弱国遇上了这种恶邻,也确实没有什么人为努力的余地。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未便苛责先贤。

【未完待续】

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十)

──读萧峰文想到的


芦笛


(二)斯大林挥师入侵满州是完成沙皇遗愿


我在前文强调指出过,帝国主义百年侵华史,基本上只能落实到两家烂污帝国主义头上,那就是俄国(苏联)和日本。现代史上的中国内战和骚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这两家烂污帝国主义搞的代理战争,如同阿富汗内乱是美苏两家的代理战争一般。这在我看来是个很重要的观点,以此观点来透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上可以得到验证。

鸦片战争后,中国变成了列强的侵夺对象,但英法胃口有限,主要目的还是想在中国做生意发财,俄国则完全不同,蓄意将版图向南扩张。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老毛子趁火打劫,威胁逼迫主政的“鬼子六”恭亲王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抢走了由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10万平方土地。老毛子由此获得了海参威,将其建为军港,由此在远东获得了一个重要港口。但该港口还是个半温水港,仍然有冰冻季节,不能完全满足北极熊的要求。他们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个终年不冻的温水港,以支持他们贪得无厌的扩张本性,东北全境自然成了他们的并吞对象。在这过程中,便和同样在打中国东北主意的日本迎面相撞。

1895年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结束,日本人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中国被迫同意,但老毛子早在打东北主意,岂能坐视?于是便拉上法国和德国,搞了个“三国干涉还辽”,逼迫倭人把辽东吐出来。倭人那阵还很弱,不敢强项,只好同意,另增“赎辽费”作为补偿。

倭人将此视为奇耻大辱,因为自己毫无发明创造能力,只好借用中国勾践的典故,朝野相约,发誓“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果然在十年后如愿以偿报了仇,这是后话,不题。

俄人不但带头加入“三国干涉还辽”,而且帮助中国偿还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由法俄两国银行借给中国4亿法郎,年息4%,帮中国偿清第一期赔款1亿两白银。

中国国难当头,忽得此“伸张正义”的强援,自然朝野上下心怀感激。李中堂虽知毛子心怀叵测,一直在窥测中国东北,但他深引马关条约为奇耻大辱,又深知中国腐败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光靠一己之力无法对付虎视眈眈的日本人。于是便借1896年赴莫斯科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大典之机,和俄国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中俄密约》,主要条文如下:

一、日本如侵略俄国亚洲土地,或中国土地,或韩国土地,中俄两国联合军事行动,共同抵御。

二、中俄两国如与日本发生战争,则两国中任何一国不得单独与日本议和。

三、中俄如与日本作战,则中国所有口岸,必要时得许俄国军队或兵舰入驻。

四、为俄国将来运输便利,允许俄国在中国境内建筑铁路,得穿过黑龙江与吉林地方以连接海参威(时俄国之西伯利亚铁路方建至外贝加尔,有此横纵铁路可缩短五百俄里)。为避免俄国政府侵犯中国土地主权,此项铁路,由中国交由中俄两国合组之银行代理建筑。

五、条约以十五年为限。

此后中国又与俄国在1898年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拱手将自己斥巨资建造的第一流军事港口旅顺港和大连市“租借”给俄国,为期25年,该约还规定俄国获得延伸中东铁路到旅顺的权利。

这“中东铁路”就是上述中俄密约第四条规定的产物,又称东省铁路、东清铁路,中长铁路等等。密约签订后,中俄合资成立“华俄道胜银行”,中方出资5百万两白银,约占1/3股份,但主权全部操于俄人。更出奇的是,该银行有代中国征收税收、经营国库有关事业、铸造货币、布设内地铁道电线之权。在东清铁路开始修筑后,中国政府又和道胜银行联合成立所谓“东清铁道会社”,订立了“东清铁道会社条约”,规定东清铁道的建筑经营与管理之权利,注明东清铁道自筑成开车之日起,八十年内由会社管理,一切利益归会社所有,八十年后则无条件交还中国政府。

1887年至1903年期间,俄国根据上述条约,先后修建了由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与俄国境内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旅大租地条约》订立后,又修筑了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即现在的滨满线(哈尔滨─满洲里)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长春以北的中东铁路后来又改称“中长铁路”,而以南的铁路(长春-沈阳-大连)又称为“南满铁路”。

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中东铁路全长2437公里,经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俄国人享有沿线两旁几十里的地区的行政权、司法权和一系列经济特权,致使这铁路成了特殊的国中之国。俄国人不但借此控制了整个北满,控制了纵贯东北的大动脉,而且将这柄一杆子插到底、直逼关内的利剑变成了具有几十里宽度的俄国“飞地”。一旦有事,则俄国既可从西伯利亚铁路运兵直抵旅顺港,也可同时从海参威从海上运兵到旅顺,正是所谓“水陆并进”。整个关外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这种巧妙侵略中国的高招,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未使过。

平心而论,在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中,老毛子乃是最狡猾的,花的代价最小,斩获最丰。光在勘定国界时,他们的花招就是一套又一套层出不穷,包括贿赂朝廷大员,欺中国官员没文化,画假地图欺骗他们。烂小说《孽海花》上就讲过这事:赛二爷赛老板的先生状元公在新疆伊梨(下为牛,NND,新版南极星真烂)和毛子勘界订约时就吃了这哑巴亏,全靠曾文正公之子曾纪泽去折冲樽俎,改约成功,才收回了一点点被老毛子不费一枪一弹骗去的土地。过往一个多世纪,中国人从来是被老毛子玩弄于股掌之上,当真是愚不可及还要以为聪明才智天下第一。

到了这地步还不够。1900年拳匪作乱,祸国殃民,慈禧太后误听谎言,以为列强要逼迫她归政于光绪,竟尔向万国宣战,并践踏国际公法,出动暴民和正规军攻打东交民巷使馆区,连对中国从无帝国主义野心的老美都不能不出兵解救本国外交官员。老毛子趁机加入八国联军,出动大军占据了全东北,在庚子条约签订后还赖在东北不走,并派兵向朝鲜推进,企图把朝鲜也吞并了。

这触怒了早就对沙俄扩张不满的日本,“日露战争”(此乃日本爱国贼使用的倭语)就此爆发。日人偷袭了旅顺港,使用沉船把俄国太平洋舰队困在港口里,又从陆路夺取了旅顺港的制高点,并在海上重创从欧洲远道赶来增援的俄国舰队,使之投降,获得“完胜”(这也是日本爱国贼在中文论坛上使用的倭语)

此后日露双方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条约将旅顺、大连地区和中东铁路长春以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划为日本势力范围,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地区割让给日本。俄国势力从此退居中国东北北部。从此,露倭双方在中国东北获得均势,长春以北姓露,以南姓倭。

有趣的是,上引中俄密约第一条规定“日本如侵略俄国亚洲土地,或中国土地,或韩国土地,中俄两国联合军事行动,共同抵御”,可日露战争就在中国境内爆发,日本人不但侵略中国土地,而且侵略韩国土地,按理中国应该和俄国联合采取军事行动,但中国政府却非常明智地宣布中立,毛子也没有计较,这说明他们根本也就没指望中国的军事合作,那密约只有一条是真的,就是修建中东铁路。

待到露斯爆发十月革命,俄共政府在革命初期的纯洁的革命热情驱使下,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和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赢得轻信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感激涕零。

可惜革命党很快就变成了执政党,纯洁的意识形态迅即为国家利益考虑取代。毛子很快就发现中国处于内乱之中,要充当 “为被压迫民族打抱不平”的国际大侠,什么好处都没有,不如趁乱为自己捞取好处,不拿白不拿。

外蒙发生的事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时俄国内战,被红军在远东击败的白“匪”逃入外蒙,从那儿不断出击,骚扰破坏西伯利亚大铁路,该线是俄国维持远东生存的战略铁路。因为不便越境追击,苏俄政府便照会中国政府,请求派兵清剿。

北洋政府于是派兵去清剿,却被白军打得大败。毛子一看不行,干脆撕下外交面具,直接挥师进入外蒙,在剿灭了白军之后,顺手便建立了傀儡政权,在原始游牧社会里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来。

这事或许给斯大林留下了深刻印象。1945年他在和中国谈判签约之时,蒋经国和他有这么一段对话:

【我(蒋经国)也就开门见山地问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出产。』

他干脆地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

他并把地图拿出来,指著说:『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 】

没有什么比这段对话,更能暴露俄国从革命意识形态外交走向出自国家利益的强权外交的过程了。

总而言之,在掠取外蒙后,老毛子从此改用“革命两手策略”,即一方面与中国政府打交道,不管它是北洋还是国府,尽可能利用实力外交榨取“合法利润”,一方面扶植在野革命党,以此威胁政府。

这一套手法在抗战行将结束、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时使得最为炉火纯青。斯大林竟然在谈判中打“中共牌”,威胁中国代表团说,如果不乖乖屈服,他就要支持中共推翻国府,吓得国府代表终于签了字。这是后话,不题。

1924年,苏联和北洋政府(其时似乎是吴大帅当家,该同志虽是军阀,却远比后来的国共两党爱国,而且人家实行的是学者治国,任用职业外交官办理外交,这一点倒是为国府继承了,可惜后来中共则完全是搞痞子外交,到现在也没到北洋水平),签订了《中苏协定》。

中国先后和苏联订立过4个条约(江泽民政府和俄罗斯签订的密约至今不知内容,这里不讨论),即北洋政府在1924年签订的《中苏协定》,国府在1937年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及中共在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四个条约全是不平等条约,但比起来,北洋政府签订的《中苏协定》是丧权辱国程度最轻微的一个。我已经在前文介绍过,该条约第五条规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这一条,继任政府无论是国是共,统统没有做到。

关于中东铁路,北京政府签订的《中俄协定》规定是,该线由中俄两国共同经营,算是为中国争回了点权益。可协定签订不久,苏俄代表加拉罕又与张作霖密订奉俄协定,使得苏方全部控制了人事权和财政权。

此前苏联斥重资扶持国民党,意在打代理战争,用来抗衡他们认为是日本代理人的奉系军阀,但老蒋羽翼丰满后便过河拆桥,清党抗俄,驱逐了俄国顾问,使俄国投注在国民党身上的几百万金卢布统统扔进了水里。不仅如此,老蒋北伐统一中国后,张少匪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东北全境挂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老毛子本来就对此怀恨在心,少匪还不顾实力去刺激赤色帝国主义,1929年,他下令收回东北中东铁路,解除了中东铁路所有俄籍人员职务,并下令搜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苏联领事馆,查获大量苏俄颠覆中国政府的罪证。

1929年7月13日,苏联向少匪和南京国民政府同时下了最后通牒,要求立刻会商解决有关中东铁路的一切问题包括俄籍人员复职问题,并废除中国所发布有关中东铁路的一切法令。7月17日,在中方拒绝苏联最后通牒后,苏联宣布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7月20日,中国政府宣布与苏联断交。10月12日,苏军大举进攻黑龙江省的同江,扎兰诺尔和满洲里相继失陷。11月26日,张少匪不得不接受苏联条件,战事结束,中东铁路再度回到苏联手中。

此后便是918事变,日露战争制造出来的露倭均势,亦即北满姓露,南满姓倭的南北朝局面就此打破,东北从此全境姓倭。老毛子正值欧洲有事,无暇东顾,终于于1941年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索性把中东铁路的北段(也就是后来说的中长铁路)的大部分卖给了倭人。

由上叙述可知,俄国(苏联)一直是日本瓜分中国的竞争对手。先是俄人得手,不战而掠人之土,囊括了东北,霸占了旅顺口,还修建了从满州里直达大连的中东铁路。此后日本人以血战虎口夺食,从老毛子手里抢去了中东铁路南段(即长春以南的铁路,后称南满铁路)和旅顺口。此后又从事杀父大仇如父的孝顺的张少匪手中“和平接管”了东北全境,成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导致中长铁路变成了被日本势力全面包围的“一线天”。

须知日本人可不比中国人,当初成了插入中国心脏的利剑的中东铁路,如今却变成了虎口中随时可能被吞下的肥肉。形格势禁之下,毛子不得不忍痛把中长铁路的大部分卖给了倭人。

露人两次栽在倭人手下,这在俄国扩张史上,还是少见的重大挫败。俄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这一奇耻大辱,于是在国力强盛之时,他们便要报仇雪耻了。对这动机,国内学者写的那篇论文分析得清清楚楚(芦按: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自作主张地将原来整段文字分成几段,但毫未改动原文):

【……苏维埃俄国对于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中遭受的“耻辱”却一直刻骨铭心,而且渴望通过战争收回俄国在远东失去的一切。对于这一点,斯大林几乎是直言不讳的。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斯大林曾几次或明或暗地对美国提起沙俄在远东的权益,并表示苏联对远东是有“政治要求”的。苏联国内的舆论工具也开始配合运作:一本回忆日俄战争的小说《旅顺口》在1944年10月,即雅尔塔会议前夕,成了苏联的畅销书。“所有读了这本大部头小说的人,都有身临其境参与了40多年前的事件之感”。[5]

随著战局的明朗化,在决定远东未来命运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在谈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时,便明确地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这些曾是沙俄的权益。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甚至堂而皇之地写明:“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益”。[6] 尽管这个协定是一年以后才公布的,但对于苏联所提的政治要求的实质问题,人们在当时也不乏认识。捷克斯洛伐克驻英使馆的一位官员就曾指出:“苏联的愿望是要一雪日俄战争中所受的屈辱,收回被日本夺去的在满洲的一切权力和利益。”

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和驻英大使顾维均也都认识到苏联在雅尔塔要求的实质问题是“由苏俄恢复帝俄在满洲的权益”,“而这些权益都是由于1904年的日俄战争而丧失了的。”[7]

日本投降以后,苏联更是理直气壮地把对日宣战和日俄战争联系在一起,不仅苏联报刊反复强调这一点,[8] 而且斯大林在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当天的演说中也特别提到日俄战争的问题。斯大林说:1904年的失败是俄国的污点,而为了清洗这个污点,“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9]

斯大林演说之后,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还率领第一远东方面军司令梅列茨科夫、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一级空军元帅诺维科夫、空军元帅符加科夫、炮兵元帅切斯哈科夫等于9月6日特意前往旅顺,拜谒了日俄战争中在旅顺要塞战死的帝俄官兵公墓,在墓前敬礼并献花圈。[10] 这次意味深长的举动进一步表明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真实目的。 】

基于这些证据,作者作出了不可辩驳的结论:

【以上情况显而易见地说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战略目标不是摧毁日本的军事力量,甚至也不仅仅是如日本研究者所说的报复心理,而是要恢复沙皇俄国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11] 虽然这一目的只有在打败日本,而且必须通过苏联自身参战打败日本以后才能实现。正因为如此,出兵东北参加对日作战可以被认为是苏联远东战略的既定方针。 】

我个人对此可以补充的是:作者在此提到的“大部头小说”《旅顺口》,曾在50年代翻译成中文,我在少年时代看过,确实是民族主义煽情之作。我至今尚能记得,该书封底是苏联国旗高高飘扬在旅顺口,下面是手持冲锋枪的苏联哨兵,象征着40年之后,俄国人终于尽雪“国耻”,旅顺口再度回到苏联人民手中。

不仅如此,当时连中国人都跟着苏联人唱“爱国主义进行曲”。我本人在50年代读过某本劣等国产长篇小说(记不住名字了,似乎是《烈火金刚》,似乎又不是)。那上面竟然虚构了一个无耻情节:日露战争期间,东北某贫农家庭救护了一位受伤的露军士兵,那士兵告诉他们,是沙皇和无能的将军导致勇敢的俄国军队打了败仗,他临走前向那家贫农高呼:记住,俄国人是永远不会屈服的!我们一定要报仇雪恨!

综上所述,苏联出兵完全是为了洗雪国耻,实现沙皇遗愿,把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远东。当然,思云、老马或许对此不服,认为这是“假相而非真相”,那就请两位同志停止喊口号搞大批判,拿出实在的材料来,推翻上述论据、特别是国内学者提供的证据。


【未完待续】

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十一)

──读萧峰文想到的


芦笛


(三)苏联借出兵对中国肆无忌惮地敲诈勒索


前文已经说过,太平洋战争一爆发,蒋介石就向苏联建议对日宣战,但此时苏联正陷在对德战争危机中,自顾不暇,岂敢两线作战?斯大林乃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老蒋的请求:“我再一次真诚地希望阁下不要强求苏联立即对日宣战。”

但转危为安之后,斯大林就把眼光投向远东了,1943年10月,斯大林向访问莫斯科的美国国务卿表示:“苏联政府研究了远东的局势,并通过了决议,一旦同盟国打败希特勒德国,欧洲战争一结束,苏联立即对日宣战。请赫尔把这一段话作为我们的正式立场转告罗斯福总统。”

这是苏联政府第一次正式主动表示愿意参战。相比之下,老蒋只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请求过一次苏联参战,美国则从未主动请求过,尽管他们非常盼望苏联参战。

因为苏联主动请战,丘吉尔便在1943年11月召开的德黑兰会议期间,试探了斯大林的参战条件。老奸巨猾的斯大林只是说苏联到时自然会提出条件来,但还是暗示了旅顺口,诉说了老毛子的“不冻港”梦,说苏联在远东没有一个完全不冻的港口,海参崴只是一个部分不冻港,而且处在日本控制的海峡包围中。罗斯福生怕苏联不参战,于是便代中国作主,提出大连可以改为自由港,而中国人会喜欢这主意。

待到1944年11月,苏联便背着中国,开始向老美提条件。次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条件终于在大国之间敲定,雅尔塔密约于11日由英美苏三国签订,条约如下:

“三强领袖──苏俄、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获致协议,在德国投降后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之二或三个月内,在下列条件下,苏俄应即参与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

一、外蒙古现状(蒙古人民共和国)应予保持。

二、因日本在一九○四年之后,而被攫夺之俄国原享权益应予恢复,其中包括:

1、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将交与苏俄。

2、大连商业港,列为国际港,苏俄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护。苏俄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

3、中东铁路以及通往大连之南满铁路,将由中国及苏俄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三国同意,苏俄之特别权益,应予保障。中国继续保持在东北之完整主权。

三、千岛群岛将割让交苏俄。

三国并确认对上列外蒙古、海港及铁路之各项协议,须征求蒋介石主席之同意。罗斯福总统在斯大林元帅之建议下,将设法获取蒋主席之同意。三强领袖获致协议,在击溃日本之后,苏俄上项之要求,将毫无疑议地得以达成。

苏俄表示乐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协定,俾得以武力协助中国自日本压迫下求解放。”

第一条说的是“维持外蒙现状”,那“现状”是什么呢?根据1924年签订的《中苏协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自从该协定签订之后,外蒙的状况从未改变过,所以,那所谓“现状”也就只能是1924年的原状,亦即由苏联驻军控制,但中国在理论上享有主权。

第二条开宗明义就说明,苏联出兵是为了抢回因日露战争而丧失的在华特权,可以看成是日露战争的继续,那当然只能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掠夺落后国家引起的狗咬狗,而苏联据说乃是世界上第一个废除了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国家。

该条与中国有关的两款特别出奇:旅大乃是中国城市,先失于俄,后失于倭。但当初满清和毛子在1898年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旅顺港和大连市“租借”给俄国为期仅25年,就算你要收回沙俄帝国主义在中国获得的特殊权益,那租借也就早过期22年了牙?还有脸提那碴?

那中东铁路更是扯淡。前文已经介绍过,长春以北的中东铁路大部分都让老毛子卖给日本人了,以南的所谓南满铁路则在日露战争后被倭人抢去。两者都算日本人的财产。如今日本战败,当然理应由中国收回,老毛子怎么能把已经卖出的东西再收回一次?

日本战败,中国是主要参战国,血战八年,牺牲无比惨重,反倒无法收回失土,要将其奉送给最后几天才参战的老毛子。这不是比一次大战结束后中国受到的不公对待更屈辱万倍么?

一战中国虽名义参战,其实毫无贡献,只不过是向劳力紧缺的欧洲输送了点劳工而已。战后本该收回德国人占领的青岛,凡尔赛和约却将其转送给日本,因此在中国激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但和二战结束中国蒙受的领土牺牲比起来,那事根本就无足挂齿。更屈辱的是,一战时中国代表好歹还参加了巴黎和会,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而雅尔塔会议中国根本就不得与闻,全是大国在背后作的交易,以致老蒋不能不命令驻英、驻美大使去打听,当真是丢脸之至。

因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公布后,全国自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苏抗议和示威。这爱国运动和五四毫无区别,却又为何从未见诸中共出版的教科书?中共无耻“默杀”这场范围、规模和声势远远超过五四运动的爱国运动,还有什么资格冒充“民族英雄”?

与苏联坚持帝国主义行径形成鲜明对比的,乃是二次大战后,西方列强纷纷宣布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将租界退还给中国,并由老美带头与中国签订了平等条约。就连最顽固的大英,也在口头上同意归还香港,尽管后来未成事实,但人家毕竟还不敢像苏联那“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明目张胆,把恢复已经丧失的沙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要求,公开写在国际条约中!

不仅如此,虽然斯大林在中苏会谈开始时就提出只能按雅尔塔密约谈,但他们连那密约都不尊重。我已经在旧作里引用了沈志华的文字:

【而实际上苏联重新提出的条件与雅尔塔协议有很大差别:(1)关于维持外蒙古的现状,苏联的理解是承认外蒙古独立,而中国的理解是外蒙古虽然当时实际上是独立的,而且那里只有苏联军队,而没有中国军队,但在法律上中国还是宗主国;(2)关于旅顺和大连,不只是港口的问题,还加上了“陆地和邻近海域”的内容,旅顺、大连周围地区虽由中国的民政部门管理,但管理人员的挑选却要由苏联批准;(3)大连城市由中苏共管,大连港口要成为中苏专用的海军基地,而且由苏联管理;(4)旅顺港虽由中苏共同使用,但苏联想获得行政管辖权;(5)中国必须同意建立一个为期40年的中苏联合委员会管理满洲铁路,而且委员会负责人、经理以及董事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必须是苏联人。[24] 】

自从美国开始大量援助中国后,老蒋便对苏联敬而远之。这原因是两重的:第一是他从亲身经验里知道苏联乃不折不扣的赤色帝国主义,对中国怀有领土野心。第二当然就是共党问题。当时华北都已经基本沦共,共党势力空前壮大,他就算再笨也看得出来,战后共党必然成为最大的灾难。

因为这考虑,他根本不愿意苏联插进来。但自史迪威事件后,中美关系一落千丈。美国对国府的战斗意愿和能力基本失去了信心,巴不得把苏联拉进来。雅尔塔会议刚开过,老蒋便命令驻英美大使打听,从驻美大使魏道明那儿获得了罗斯福本人透露的消息。老罗并且还说,虽然这事得由中国作主,但他本人倾向于满足俄国人的要求。

既然如此,老蒋也就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决定放弃外蒙,但在东北问题上力争。可惜他有个七寸捏在斯大林手上,那便是“中共牌”。

斯大林与其他老布尔什维克如列宁、托洛茨基等人的一个重大区别是,那些人还是革命家,“国际主义”的马克思教条还对之有影响。而长期执政早就消磨了斯大林可能有的革命家情怀,使他彻底变成了新沙皇。各国共产党不过是他用来维护苏联国家利益的工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点都不含糊。过去在被西方围困时,他不遗余力地支持西方国家的共党捣乱,随着二战导致的苏联和西方的和解,他的态度也改变了。1943年,他应西方要求解散了共产国际,战争临近结束时,他曾亲口向丘吉尔保证,此后绝不会再支持欧洲共党闹革命。但后来冷战爆发,他又恢复了原来的政策,成立了“共产党情报局”来代替解散了的第三国际,再度输出革命。

但只有在中国,他搞的这一套才最成功。世界历史上大概再没有使用第五纵队如此成功的第二例,靠代理工具运作,竟能全然拨转外国政府甚至全民运行的大方向。

抗战爆发前,他急于摆脱两面受敌的困境,利用中共先制造了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后又迫使国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与日本开战,使得苏联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逃脱了战祸,把祸水引到了中国人民头上。血战八年后,他又再度利用中共向国府施压,把我党当成了他强迫中国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的有力讹诈手段。

正当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和斯大林苦争之际,波茨坦会议召开,会谈只能停下来,为之让路。此时杜鲁门当了总统,原子弹实验成功,不再想让苏联染指远东,但又不好变卦,于是便告诉中国,雅尔塔会议说的是大连可以建为自由港,并没有说让它变成苏联的军事区或海军基地,要中国据理力争。有了美国支持,中国代表团便在恢复会谈后据理力争下去。

可惜老奸巨猾的斯大林一看事情有变,日本马上就要投降了,便立即从原来的“让你来求我出兵,以此迫使你接受我的条件”迅速改为“我先出兵占据东北,再以此讹诈你,逼迫你签订城下之盟”的战略,不等双方达成协议,更不待中国邀请,立即就在原子弹爆炸后两天出兵,迅速占据了东北全境。

此时国府手上就再也没牌了:苏联150万大军占领了东北,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不迅速签约,限定苏军撤军期限,并对其行为加以约束,只怕东北要让他们永久盘踞下去。更严重的是,华北已经沦共,如果苏联把中共放进去,那后果不堪设想,很可能东北和华北会联在一起,再度打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招牌来,使整个北中国“外蒙化”。

斯大林看穿了国府立场的虚弱,在8月10日干脆对宋子文把窗户纸挑破了:“中国最好快些达成协议,不然的话中国共产党将要进入满洲。”

就这样,蒋介石万般无奈地批准签约,换来了苏方“只将东北交给国府接收”的金口玉言。斯大林还对国府代表信誓旦旦地保证:“至于中共,我们不支持他们,不帮助他们,我们不打算这么做。众所周知,以前我们向蒋介石提供了援助。今后还将是这样。如果有必要援助中国的话,那么这种援助将提供给蒋介石政府。这种情况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清楚的。”他还答应不向中共提供武器,并认为国民党政府力求合并军队和建立国家统一的政权,是“完全合法的愿望,因为国家应有一支军队和一个政府”。

1945年8月14日,中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规定:缔约双方担任协同其他联合国家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在此次对日作战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缔约双方下与日本单独谈判或签订协定、和约;缔约双方之一方不参加任何反对对方之同盟和集团;等等。

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在签约同一天,日本已经决定投降,而该约还空谈什么“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

对于外蒙古,中方被迫宣告:“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

对于中东铁路,中方被迫同意:“日本军队驱出东三省以后,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由满洲里至绥芬河及由哈尔滨至大连、旅顺之干线合并成为一铁路,定名为中国长春铁路,应归中华民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共同所有,并共同经营。”

对于旅大问题,中方被迫接受:“大连为一自由港,但该自由港所有港口工事及设备之半,及指定码头与仓库,无偿租与苏方,租期定为三十年;苏联有权在除大连市以外的旅顺港区域内驻扎陆海空军,并以其为海军根据地,期限定为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上,还从未见过如此耻辱的不平等条约。比这更严苛的不平等条约多的是,但那都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弱肉强食高潮之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的,而这条约却是在世界已经进入后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血战八年成了战胜国,西方列强为了尊重承认中国的功绩,纷纷宣布废除在华特权的同时签订的!不知道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何不把这国耻列入宣传内容?

对这条约的本质,斯大林心中雪亮。在中共行将夺取全国政权之际,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亲口承认,那是“不平等条约”。他没说的是,他 之所以能强迫中国政府接受这不平等条约,靠的不光是中国的外患,更是内忧,而后面这点才是真正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心碎的。

【未完待续】

从“皇军天下第一” 说到中苏恩仇(十二)

──读萧峰文想到的


芦笛


(四)东北被抢空了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根本没有什么工业,有的无非是“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而已。事变后,日本人从少匪手中和平接管了东北,便对这帝国大后方投注了大量心血,把它建成了帝国的重工业基地。客观地说,倭人对这半殖民地花的心血和注入的资本,似乎远远超过了殖民地台湾和朝鲜,以致即使到了今日,东北也是全国铁路网最密集的例外地区。不仅如此,鞍钢、抚顺煤矿和小丰满水电站都是当时在东亚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为支持帝国的战争努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老毛子早就对此垂涎三尺了。在全面占领了东北后,立刻便开始抢劫,把工厂矿山的设备拆卸下来,运回国去。其时国府派去接收的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等人发现了这问题,便让老蒋派去专门和毛子打交道的蒋经国去跟毛子交涉。蒋找到苏军统帅马利诺夫司机元帅,马却说,那是战利品,谁出钱,谁点菜,把战利品抢回国去乃是天经地义,狼吃羊是应该的,有利于羊的生存。云云(芦按,马帅还没学会狼羊-点菜律,那是我代阿随解释他的行动的合理性的)。

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之前,斯大林曾对中国代表团含混不清地提了一句“战利品”,但宋子文请他澄清那是什么意思时,斯大林又支吾过去了。国府中谁也没想到,世上竟然会有人把盟国的财产当成“战利品”,光明正大、理所当然、星夜加班抢回国去!

蒋经国等人于是多次向马帅抗议,但羊的抗议能对狼有什么影响?不管蒋等人说什么,马都坚持获得战利品乃是天经地义。于是,日本人惨淡经营了14年的东北重工业基地便遭到全面系统的抢劫。据蒋的随员发表在《全国文史资料选辑》上的回忆录,当时丰满水电站有六套大型发电机组,发电量在东亚首屈一指。据管理的日本工程师介绍,那发电机日本人自己都没本事制造,是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进口的。老毛子连发电机都有本事抢去四套,只留下两套维持供应东北全境的照明用电。那倒不是他们发善心,而是如果把那两套也拆卸了,则东北全境必然陷入黑暗,连他们自己也要受影响。

不会直接影响民生的工矿企业就没这种好事了。鞍钢当时是东亚首屈一指的钢铁企业,毛子把那儿所有的机器、甚至连平炉、高炉都拆卸下来运走了。毛子走后,中国人最后去接收时,日本工程师对中国人说,鞍钢以后只能用来种高梁了。

我党执政后,竟然无耻篡改历史,把这说成是日本人的破坏。那“鞍钢以后只能用来种高梁”的日本人语录,被用来作为日本人破坏的证据,反复出现在50年代的宣传物中。就连小学教科书吹捧“劳动英雄老孟泰”的课文里都有。以致我一直以为日本人在投降后进行了大规模破坏,直到80年代在王府井书店站读《全国文史资料选辑》才明白了真相,其间被欺骗竟长达30多年之久!

苏联到底从东北抢走了多少“战利品”?沈志华的论文给出了不同数字:

【后来,虽然在国际干预和中国舆论的压力下,苏联军队于1946年5
月撤出中国东北,但在这个期间,苏联还是运走了大批的工业设备和
其它资产。对于这批资产的估计,有很不相同的统计数字。

据当时国民党接收官员尚传道回忆,1946年3月国民党当局曾编制了
一份统计材料交给联合国调查团,该材料估计苏军运走的全部资产
总值约100亿美元。[21] 但1947年初苏联《消息报》声称,苏联从满
洲运走的设备价值仅有0.97亿美元。统计数字相差如此之大,恐怕
是双方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在设备估价、汇率计算、统计范围等方
面存在极大的差别。比较可信的是联合国调查团1946年12月报告的
估计:苏联占领期间满洲的经济损失达8.58亿美元,而恢复和重建
这些企业的费用则达20亿美元。[22]

或许可以用一些更形像的材料说明问题。据蒋介石得到的报告,苏
联运走的资产,占东北电力设备的65%和钢铁工业设备的80%,而
抚顺、本溪、阜新、北票的煤矿则“都被劫掠”。[23] 】

我个人也认为联合国调查团的报告给出的数字比较可靠。毕竟,那不是两造的话,而是第三方的客观调查,苏联自己就是联合国成员,在该组织内拥有三票(苏联、白俄罗斯、立陶宛都是联合国成员国)。

请注意,当时中国非常之穷,20亿美元对中国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那还不是现在的美元。据说在那个时代,千多美元就能在美国买现在需要几十万美元才买得下来的房子。就算是“谁出钱,谁点菜”,难道抢走了外蒙、中东铁路和旅大还不够,明抢犹嫌不足,还要暗偷,抢走条约上根本没有提及的“战利品”?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毛子居然没有正常人都有的羞耻心,竟然在官方报纸上公开承认自己的抢劫行为。我党的“爱国主义宣传”动不动就是火烧圆明园。为何偏偏忘记了老大哥的英雄事迹?我早在旧作中指出过,英法鬼子其实不过是抢了点细软后,放了把火,真正把圆明园偷盗一空,夷为平地的还是中国人。那毕竟还是让自己人偷了,“肉烂在锅里”,就算是杀富济贫吧,跟异族抢劫可完全是两回事。

苏联为何要这么干出文明国家、包括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内都干不出的下流事来,把盟国当成战败国肆意蹂躏?据沈志华的论文,那是为了苏联开始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我个人的感觉并非如此。据中共官方文字透露,苏联人把中国的工厂矿山设备抢回国去后并未安装使用,而是让其闲置生锈。后来中共当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苏联给中国一笔贷款,斯大林便把那些抢走的设备当成贷款,作为“援助”卖给中国。

如果这些情况是真的,则我认为,系统抢劫东北乃是斯大林的最高指示,其着眼点不是经济而是政治的。斯大林乃是地缘政治大师,早就预见到中苏两国不两立,并在与蒋经国的谈话中,透露了他对中国统一后可能会对苏联造成威胁的担心。因此,他始终把东北看成是突入苏联领土的一个楔子。该区域的重工业越发达,对苏联就越不利。必须使东北变成无工业区,这才能满足他在苏联周边地域建立缓冲地带的战略构想。

这一套其实不是斯大林发明的。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首脑就曾谈论过剥夺德国的工业,使她失去发动战争的能力;二战结束前,盟国首脑又重新谈起这一话题,再度考虑使德国去工业化。但这两次都只是谈论而未付诸行动。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结束后,占领德国的西方盟国都没有对德国进行过旨在使其丧失工业生产能力的系统抢劫掠夺。在人类历史上干出这种事的,也就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已,一个是老大哥,一个是中国自己──70年代末期咱们“教训越南”,就在占领区中干了老大哥30多年前对咱们干的事。

苏军不但抢空了东北,而且淫遍了东北,以致他们撤走后,在本地留下了许多“二毛子”。对这一点,所有的东北老人都有口皆碑。他们对日本人反倒没多少憎恨,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军那坏得出奇的军纪,以致“抢劫(或偷盗)民财”与“强奸妇女”成了他们最突出的特点。

这一点,现在连中共高干回忆录都承认了。据他们解释说,那是因为苏军中有许多罪犯。为了打仗,斯大林不得不把刑事犯从劳改营里放出来,所以苏军军纪才会那么糟糕。

这其实是胡说八道。斯大林的确使用犯人特别是政治犯充当敢死队冲锋,后退者一律枪决,但苏军的军纪之差乃是全世界共同的证词。前段老猴子转贴了个资料,谓苏军在德国强奸了200多万妇女,包括总理科尔的夫人在内,那时她才12岁,和母亲一道被苏军强奸了,云云。

我不知道那统计数字是否可靠,我知道的就是,并不是只有德国人民才遭受这种蹂躏,凡是苏军所到之处无不如此,德国只不过是遭难最严重之地罢了。当初南斯拉夫之所以和斯大林闹翻,就是铁托和其他忍气吞声的共党头目不同,对苏军在南斯拉夫境内抢劫强奸、无恶不作的罪行,向斯大林多次提出强烈抗议,使得斯大林龙颜大怒。他不仅矢口否认此事,还指控铁托诬蔑伟大的无产阶级军队。这事南共某党魁(记不住名字了,似乎是德热拉斯写的,似乎又是其他人,反正那是大陆出版的)曾经在其回忆录里详细写过,还曾在《文摘周报》上连载过。

斯大林根本不是不知道他的士兵的表现,苏军军纪如此之糟,也不是我党说的“罪犯败坏了军纪”。解密后的苏联档案显示,军方对官兵抢劫强奸罪行完全心中有数,并保留了详细记录,只是他们并不加以惩处而已。斯大林对士兵的士气要求严苛到了残酷无情的地步,专门使用格伯乌的特种部队作督战队,如有后退者一律射杀。如果你是充当敢死队的政治犯,哪怕负了轻伤下了战场也会掉脑袋。如果他成心整肃军纪,以如此残酷铁腕整军,哪怕苏军全由前强奸犯组成,也绝对只会变成南京路上好八连。

问题是斯大林本人乃至各级军官对此都眼开眼闭。在一部报导二战的电视文献片上,一位胸部挂满勋章的老战士老英雄承认,当时大家都年轻,把强奸妇女当成了一种英雄业绩,男子汉气慨的表现,过后还互相夸耀攀比,云云。

对政治异议人士一向无情镇压的斯大林,为何会容忍刑事犯罪?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学研究课题。

斯大林本人在十月革命前就是个刑事老犯,多次组织主持过在巴库等地公路上的武装抢劫和银行抢劫。在流放到西伯利亚时,他和奥尔忠尼启则(后来任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同住一屋,但两人从来不说一句话,斯大林也从不和政治犯来往,而是去和刑事犯一道喝酒聊天。因此,他的价值观大概和其他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家不同,更认同江湖好汉。或许,他自己也认为抢劫强奸不但符合狼羊律的“宇宙运行规律”,而且的确是男子汉的英雄气慨表现吧?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苏军给养太差,以致军方竟然提供兑水的工业酒精,为战士御寒。在这种情况下,放纵官兵强奸占领国妇女,省得自己去为部队提供“慰安妇”,似乎可以作为补偿军需不足的替代措施。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本来规定,苏军在日本投降以后三个星期内开始撤退,最多在三个月内撤退完毕,但斯大林根本就没有把条约当回事,找出各种借口赖在东北,忽而提出要和中国联合经营东北重工业,忽而提出要享有51%的中国企业的股权,直到他们的兽行不但在中国各地激起了反苏示威风暴,而且引来国际社会侧目特别是美国的干涉,这才于1946年5月撤走,带走了大部分日本人经营14年创下的家当,让东北复归“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历史常常给人留下意味深长的讽刺:中国抗战,以九一八事变为初始原因,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这就是中国人民至今还仇恨日本的最根本原因。

但以东北一地来看,日本人乃是“和平接管”东北的。因此,无论是在九一八事变期间还是后来抗战期间,东北都没有经历过战祸,反而被日本人建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重工业基地,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地域。反倒是在光复之后,东北人民才开始经历“解放”的苦难,先是老毛子抢劫奸淫,对普通人民犯下皇军从未在那儿干过的兽行,接著又把所有的工矿企业抢空,使得人民失去就业机会,在饥寒中苦苦挣扎。最后更是国共两党大打出手,光长春围城就饿死无数无辜生灵。

如此看来,无论是光复还是“解放”,对普通百姓而言究竟有什么具体意义?兴许,思云是对的,领导全国抗战的蒋公其实是国贼,而为他无限崇拜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忠诚的汪主席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这其实就是我当年去东北出差时,站在巍峨的“苏军解放东北纪念碑”前,心头涌上的万千思绪。我还记得,沈阳火车站广场那个纪念碑碑顶上,放了一部T-34坦克。它给我带来的全身心震撼,至今难以忘怀。的确,没有什么比那钢铁怪物更能象征一个强国对束手待毙的弱国的鄙视和侮慢了。它逼真忠实地记录了征服者把东北大好河山无情地踩在脚下的历史一瞬间,而那征服者的铁蹄,竟然是由被征服者们心甘情愿捧上宝座的!

【未完待续】

作者:若迷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若迷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9995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