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帖]赵世龙:高峡蓄水出斜湖 |
 |
豆腐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882
经验值: 70769
|
|
|
作者:豆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高峡蓄水出斜湖(1)
赵世龙
连载:调查中国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作者:赵世龙
多年来,从民间到三峡工程的技术部门,流行“水库基本是没有比降的,也就是说水位是平的,只是在库尾及其上游才有比降”的说认识和说法,这个观点在中国流传相当广。但要较起真来,“高峡平湖”也只是一种艺术想象,与事实不相符。三峡成库后库头到库尾的水面,其实并不是水平的,按照重力形成水流的原理,完全形成平面的水流是不会流动的,三峡成库后的水流仍然将保持流动,因此肯定是一个斜面。科学的提法应该是“高峡出斜湖”。
这个问题学术上名称叫做“水力坡度”。因为即算三峡成库后,长江水仍然是在长达一千多里的狭长峡谷里向前流淌,如果是平面的湖泊,根据产生水流的重力原理,就不会有坡度比降。“比降”就是上游水位减去下游水位的差,再除以两点间的距离。比降越大,水位落差越大。关于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目前有五种说法:(1)水力坡度为零( 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2)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七( 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3)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六到万分之零点七(长江水利委员会汪总工)(4)水力坡度为千分之一点九到千分之三点(长江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寥志丹)。(5)三峡论证泥沙组负责人林炳南在“工程泥沙”篇中详细论述了三峡建库前后的坡度问题。“川江是山区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约为万分之二,是下游平原河道上荆江坡降的3倍。”
对于未来可发生的这种可能,根据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报告以及重庆市移民局提供的《三峡初步设计阶段干流各断面土地征用线和分期移民迁移线水位表》:当三峡水库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75米;坝尾涪陵李渡镇:1754米。按照这个数据,三峡水库的蓄水面基本是个平面,从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到涪陵李渡镇的4939公里的距离内,只有04米的水位差。移民红线从距坝址5144公里的涪陵石沱开始上调至1772米,最末端距坝址5796公里的弹子坝为186米。事实已经证明了这是个严重错误。
关于三峡成库后是平湖还是斜湖,一直都是本糊涂账。有人说它是湖泊型河道(是河道就必然有水位落差比降),也有人说它是河道型湖泊,这两个名词前后放置位置的不同,却有着天大的干系!因为它关系到:第一,水库防洪库容能否达到宣传的2215亿立方米,也就是2009年水库建成以后能蓄多少洪水?能否实现主要的工程目标——防洪?第二,水库的淹没损失和移民人数的增加, 本来以为不会淹的地区将被淹没,本来以为不用迁移的居民必须搬迁;第三,回水位会上升,本来以为不会淹到的重庆市老市区会部分被淹;第四,沿库岸新建的移民城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厂矿会被淹没。而这些地区,因为没有被列入淹没范围内,所以没有做任何相关准备。
据中新网2003年6月4日的报道,中国水利界权威、清华大学的张光斗教授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成库后的坝前到坝后的回水面始终存在一定坡度(落差)。他承认这一坡度要受水库水深的影响,水越深坡度越小,水越浅坡度越大。因此,三峡水库的水面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平的。他说:“即使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坝前水位达到175米,库区水面的坡度也依然存在,只是会比现在要小一些(一般计算水力坡度,在自然状态下为万分之二,即每一百公里降低2米)。如果大坝无限高,这个坡度就会无限小。”张光斗说:“这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平湖。”三峡水库不是无限高,所以必然存在水力坡度。
关于三峡蓄水后是否存在水力坡度,目前已有事实、数据为证。在三峡二期工程蓄水135米后,三峡总公司向新闻界发布和重庆市移民局提供的各地水位分别是: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35米。
秭归老县城:1361米,水位上升1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
巴东县城:1377米,水位上升2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
巫山县城:1432米,水位上升82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
奉节县城:1467米,水位上升11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
云阳老县城:1484米,水位上升13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
万州:1501米,水位上升1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
忠县:1548米,水位上升198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
丰都县城:1578米,水位上升228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
涪陵:1661米,水位上升31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
末端涪陵李渡镇:1697米,水位上升34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
二期蓄水后坝前到库尾的落差即水力坡度为347米。
《中国青年报》的卢跃刚在三峡蓄水后(2003年)的7月份,采访了三峡工程权威专家潘家铮。卢问:“目前二期蓄水后坝前到库尾的落差即水力坡度为347米。如果按照这样的平均水力坡度和水位落差,当蓄水达到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有人计算,每100公里水位上升7米,库尾的水位就要达到海拔2212米。177米移民迁移调查线不是被淹没了吗?如果移民红线被淹没,原来核定的113万移民数以及工厂、城市淹没,这样后靠(李鹏任三建委主任时,采取的是就地后靠的移民政策)的规划会不会有问题?三峡海拔175米蓄水,大坝上游水位到底是多少,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大坝上游水位大幅度抬升,移民红线是否要做相应调整?”
---------------------------------------------------------------------------------------------------------
高峡蓄水出斜湖(2)
赵世龙
连载:调查中国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作者:赵世龙
潘的答复是:“现在蓄水仅到135米,离坝近一点的地方,水位上升得多一些,距离愈远,影响愈小,甚至没有影响。真正影响库尾水位的因素,还是在冲淤平衡后,由于库尾淤积引起水位上升,这问题在论证时已反复研究过了。”卢跃刚此文是经潘家铮审稿了的,但卢说:“他只能回避和修改他自己的说法,但不能改动我问话的部分。”潘事实上是巧妙地回避了或者说没有正面回答“坝前到库尾的水力坡度对177米多民红线之间冲突”的要害问题。
虽然当三期水位达到175米时,水力坡度会因重力作用和高度作用会有所下降,但上升水位只有40米,远达不到张光斗说的“接近或等于无限高”,水力坡度肯定存在,而且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显然不可能达到只上涨04米的水位差。核心要害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既然三峡蓄水135米时库区水力坡度这么大,何以蓄水175米时的水力坡度会这么小?因此潘家铮的说法也很牵强含糊。
这个问题的成立,那现在的划177米蓄水移民红线的做法,就大错特错了。很多没有计入移民迁建的城镇村舍都要重新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最早还是由国外的学者公开提出来的。可惜一直到最近才得到重视。在1997年我们那组《美丽的三峡我的家》报道发出后,旅居德国的王维洛博士写信到《南方周末》编辑部,向我们提出了这一观点,沈颢拿到信后,专门和我商讨了很久。
后来我专门到长江委找专家追问此事,很多专家都还在坚持是河道型湖泊,没有水力坡度一说,说即或有,也可忽略不计。理由是“多年来中国搞了很多水库工程,都没出过这方面的问题,都是按湖泊平面来计算的。”三峡蓄水期间,长江水利网的BBS上面展开了一次针锋相对的辩论,网友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是:三峡水库究竟有没有水力坡度?有的坚持说有,有的反驳说没有,有的说这个坡度很大,有的说有是有但并不大。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蓄水成库后的事实,已证明没有水力坡度的说法的错误。以中国此前还没有搞过任何一个坝头到坝尾长达一千多里的湖泊型洪道的超大型水库,所以出现这种失误,这不是推脱的理由。事实上,如果当初三峡工程上马的论证(以上马派为主导)态度更科学、更民主一点,这从技术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三峡库区,已经在静悄悄地纠正这一错误了。在万州,蓄水移民线被大大往上提了。这说明,在三峡工程上马前,相关论证工作做得远远不够,或者说根本就在排斥反对意见,这又从另一层面说明民主的制度与尊重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作者:豆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这篇文章啥目的,纯粹忽悠我。自己不好好看看文章,抓到篮子里面都是菜? -- wm - (0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10:40 (122 reads)
- 此文的水利数据,我知道是从那里找来的,根本不是实际数据,他从王维洛 -- wm - (4313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4:56 (178 reads)
- 卢跃刚的问题是三峡蓄水135m,库尾还是170(135+34.7),得出 -- wm - (477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4:49 (143 reads)
- 张光斗算术不灵光? -- 芦笛 - (193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4:42 (162 reads)
- 节选王维洛文章中两段片段,省的让他大段的文字忽悠大家,让大家抓不住重点。 -- wm - (907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3:55 (159 reads)
- 算了吧,他那个数据根本就不是蓄水后的数据。至于长江水文网的讨论,无非 -- wm - (167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3:38 (139 reads)
- 我看达不到预定库容就算了,不要再往后挪动移民线了,真TND扯淡,这个鸟国家鸟人真TMD多! -- 芦笛 - (0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2:24 (102 reads)
- 国人都是三拍水平的 -- 豆腐 - (34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3:21 (148 reads)
- 豆腐的三拍说得绝好! -- 若迷 - (0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10:29 (94 reads)
- 哈哈哈哈哈。多谢豆腐兄。多谢多谢。 -- 小小衲 - (0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2:18 (112 reads)
- 恩,看来这张光斗,潘家铮都是骗子 -- 芦笛 - (0 Byte) 2009-4-08 周三, 上午2:15 (123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