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宣言 | 论坛 | 博客 | 个人文集 | 专题文集 | 期刊  
搜索: 购买芦笛文选  
海纳百川2005年10月号

主编: 湘君

 
一首70年代的名曲 -- 哀乐
老秃笔

您现在听到的这首哀乐在1970年代很是红火了一阵。  如果您的年纪跟老秃差不多的话,这首哀乐对您应该是非常熟悉。说不定再次听到这首哀乐,能唤起您的什么生动回忆呐。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早年跟毛爷一起出生入死高举红旗打江山的一批将帅相臣陆续老去。 想想这些人,从执迷红色邪教,占山割据为王,到利用国家内忧外患,自肥壮大,最后燃起三年内战,终于建立起一代新王朝。这番辛苦搏斗,也真的是惊天地,涕鬼神,艰苦无比,气干斗牛。其间,神州河山破碎,人间生灵涂炭。 历史上,每有改朝换代,倒霉的不只是旧朝的皇帝和文武百官,更有不计其数的无名百姓家破人亡,枉送了性命。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故事由此发生。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当然,按红朝正面的说法,这也是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可歌可叹的英雄历程。只是后来的30年光阴,早已证明,中国人民推翻了大山,又套上了沉重枷锁。人民为改朝换代所付出的代价更高更糁。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由此说起,人生活在世上,原有各种等级之分,有高低贵贱的差异。可是上天在造物造人时,也还是公平,考虑周到。不论你贵为人世君王,不论你坐拥家财万贯,不论你美貌如玉,也不论你贫困至家徒四壁,还是丑若无盐,谁都不能长命永生,谁的寿命也不会差太多。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唐朝有人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生命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东去,哪有些庚停留。再有钱的人,也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霜。“  这几句唐诗把人生苦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说得不能再清楚了。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毛爷和他的将帅相臣们,早年也是指点江山,呵斥风云,将生死置之度外。毛爷的豪气溢于言表,更化身在他的诗词中。文革后期,电台播放了毛爷的一首诗,其中这样写道,“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单只这句话,就把毛爷雄睨人世,视天地鬼神如无物的大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教我们后人仰观叹止。只是,上天并没因此予他格外的寿命。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1976年,当我们在那个时候听到毛爷驾崩的时候,几乎人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意识反应时,毛主席“万寿无疆,“  怎会“死”呵。 可是,现实让我们的头脑清醒过来:这首令人悲戚的乐曲一遍遍地在电台里播出,回荡在神州大地,千真万切。 毛爷真是驾崩了。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这首哀乐在1976年热到了极点。中共的几大领袖,董必武(1975),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均卒于1976),相继去世。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隔几个月就要播放这首曲子。所以,这首哀乐,居然也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这种文革中的名曲一样, 在七十年代成了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名曲。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第一次听这首乐曲时,把我吓了一大跳。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真没想到那悲切沉痛的感情居然可以被这首旋律近乎逼真完美地表现出来。要是有人嚎出他的无限悲痛,我不会惊讶。偏偏有人用简单的七个音符表现出哀痛的心情。这本事真是神了。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真没想到有人把这首乐曲配器的这样巧妙,各个声部和乐器的特点被最大可能地调动起来, 恰如其分地加重了这首旋律的表达力。曲中间那声大锣的出现恰到好处把出葬的悲哀凄凉烘托出来。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真没想到这首曲子作的有如一篇政治宣言,在曲子结尾前,一反全曲沉重压抑的风格,居然挑高变强出现坚强有力的激昂旋律。其所表达的效果,还真就如党报,电台上常说的套话,“继承先烈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一句话,这曲子可是作绝了。有时我就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没说过一句人话,真话,这大概是他们所放出来的最真实的声音了。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在中共的官方序列里,这首哀乐只限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譬如党主席,国家主席,总理,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这些中央和国家的头面人物。只有他们这几个人死后,电台才能播放这首哀乐。其他的高级将领,官员们,只能在葬礼上才能放这首哀乐。所以,这首哀乐也代表着生前的级别。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我们那个年代尚在高中,被毛爷的文化大革命搞得不正经上学。幸亏我们那时玩乐器,在中学乐队里合奏,也还没学坏。中学生十几岁这个年纪,也是见什么玩什么,专门惹人嫌的时候。这首曲子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就不只代表着沉痛哀悼,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好玩儿的乐曲来演奏了。 课余排练前,乐队的高年级指挥就吆喝一声,大家先定音。之后就开始演奏这首哀乐。反正这首哀乐的旋律简单,极慢的速度, 对于我们这些小玩闹儿来说,不存在技巧不够的问题。只要憋足了气吹响就行了。后面还有人打鼓打锣的增加气氛。 演奏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半天, 觉得很好玩。 于是,这哀乐就时不时地在我们那个中学的楼里飘荡,搞得其他老师和同学们都有点心惊胆战,以为谁又死了,我们在准备追悼会上吹哀乐。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前些日子在北京的时候, 我看到一本书,提到这首哀乐是解放军军乐团的作曲和演奏。 这使我很感兴趣。前几天,我用古狗找了找,发现这首哀乐是已故的著名红色音乐家马可在1936年为纪念刘志丹牺牲所作的。这位马可就是许多首著名历史革命歌曲的作者。那首流畅欢快的《南泥湾》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这下,我更是大吃一惊。这么好的作品居然在1936年就有了。可惜,犹如养在深闺无人识,居然没听过演播。不过,我现在也明白过来了。中共的头面领袖人物在建国后,直到文革前,还没几个提前见马克思的。就是有的话,也只有寥寥数人,还到不了全国奏哀乐的级别。这样,这首哀乐当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直到七十年代开始,头面人物大限来临,我们百姓才有耳福听到这么好的哀乐。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虽然死者听不到了哀乐,可是后人们还是很在意的。那个时候,一般百姓们的葬事上,还不能播放这首哀乐。不是官方管制的问题,而是买不到这首哀乐的唱片, 也还没有兴起放哀乐的习惯。至于现在嘛,这首哀乐被滥用到扰民的地步了。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这首哀乐。音量还故以扭大,让街坊四邻全都不得安生。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不论这首哀乐的原意如何,它本身是个成功之作,一首感人的乐曲, 一首寄托哀思的乐诗。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多听几遍,谁还能还不掉泪号啕大哭?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网站首页 | 论坛规则 | 董事会章程 | 法庭规则 | 接受捐款 | 版主信箱
Copyright © 2004-2010, HJclub,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