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3日星期三,中午打算小睡时随手拿起《文汇报》,看到头版《欲挽江水救马骅》的报道,惊得跳起来。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马骅,是我常去的当今最好的中文文学网站之一的“诗生活”的“新诗论坛”的一个版主,诗人,复旦毕业生,常用ID“小马”。其另一ID“侯官马二”,应是福建人。去年3月去了云南德钦梅里雪山脚下的一个藏族村庄明永村“支教”,自愿担任该村小学没有报酬的教师。最初在“诗生活”看到这个消息,我还只当他是一时浪漫,故作惊人之举,因此也没有特别注意,只是因为他一直以来在网上的活跃,记住了这个名字。不料却突然从“主流媒体”的显著位置读到了关于他的新闻,说的是两天前,马骅在从德钦县城回明永村的路上遭遇车祸,连人带车翻进澜沧江,逢汛期,他和同车的七十多岁老太与车一起沉入江水无影无踪,仅司机摔出车外重伤幸存。马骅在网上的姿态比较夸张,一个签名做“我本是普天下 风流天子 盖世界 浪子班头”,下午在震撼中搜读了他的诗文,才知道是一个内心非常老实和敏感的孩子,像复旦好学生的通常模样。其到雪山脚下生活一年之后的诗作,风格简朴恬淡而内涵丰富,已明显从文字编组的虚拟生活中跨出,进入坚硬结实的实生活获得滋养,预示着一重写作前景。他于本月发表在刚刚从原“北大新青年”网站迁移到“诗生活”的友情论坛“文学自由坛”上的6首《雪山短歌》,每首仅有5行,其中5首另带百字左右的“附记”,却是首首澄澈、字字惊警,惹得诗友们歆羡不已。其中发表于2004.06.07 21:34的第一首《春眠》,用国诗旧境,写当代孤寂,诗曰: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夜里,今年的新雪化成山泉,叩打木门。
噼里啪啦,比白天牛马的喧哗
更让人昏溃。我做了个梦
梦见破烂的木门就是我自己
被透明的积雪和新月来回敲打。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附记”曰: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村子分为上、中、下三块,学校在中村。学校只有一座木楼,坐东南望西北,前后都是山。从雪山上化下来的一条溪流从学校西侧门外流过,将学校和农田分开,是村里的主要用水。水算不上清澈,一遇到下雨或天气热,积雪、冰川化得厉害时水就一片灰黑。学校里准备了几个大塑料桶,把水沉淀一天后才能喝。去年年底,县里国债项目落实下来,村里在山上建了个蓄水池,总算把水的问题解决了。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刚来时,山上都是雪,白灿灿的,山顶常常和云脚混为一谈。脑子里总出现韦应物的句子: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当真是好诗。诗人臧棣的评价是:“读着,不仅仅有感动……对这些诗,我想到一个短语——因罕见的朴素而异常优秀。”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他的复旦密友、诗人韩博向我们透露,截至去年年底,他寄来的《雪山短歌》,“号称‘选章’,却已有22首”,“不难看出一位诗人情感的变化,从最初的自怜自艾,逐渐变得内心空旷”,“几个月过去,他的心向着更大的空间敞开了,‘自我’这个曾经在马骅的诗里不可或缺的主体随着辞藻的雕饰一起淡然、消退,世界开始呈现出本来的质朴面貌。”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一个这样的“被透明的积雪和新月来回敲打”着,正在静听“有时候,桃花的坠落带着巨大的轰响,/宛如惊蛰的霹雳”(《之三:桃花》),“索性回屋拿出另一把伞,在虚无里冒雨赶路”,想着“山里下雨的时候,我很象Bob Dylan的歌”(《之六:山雨》及“附记”)的诗人此际突然罹祸,令人痛惜不已。诗生活网友都不能接受这个消息,诗人桑克固执而徒劳地要删掉所有关于马骅出事的帖子,试图掩盖和抹杀它的真实性,阻止它像谎言一样因迅速传播而坐实。我从报上看到消息后立即转贴过去,题为《马骅同学万福金安!!!》,短时间大量被读、跟帖,都在桑克的请求下删了。桑克等昨天即已获得消息,仍在冀望他只是短时失踪,还会回来。而上海的报纸却在大面积制作“当代杰出青年”和“上海好男儿”的宣传稿,把他塑造成复旦的“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冯艾之后的另一个“西部支教”先进典型。《文汇报》之外,《新民晚报》、《劳动报》也有大幅报道,讲当地藏民如何全县动员沿江搜寻、为马骅无私奉献、首次把英语和“现代文明”带进该地的行为而感动。另据消息,此前《读者》也已有文章记述马骅在明永的事迹。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又一个令许多人焦灼的二十四小时过去了,上海纸媒之外,电视台也加入了宣传马骅事迹的大合唱,并宣布了“证实死亡”的消息。诗人桑克,诗生活网站,和所有马骅的朋友们,仍在固执地拒绝着这种可能、固执地期待着“小马”带着他一贯的夸张而喧嚣的论坛姿势,从某个时刻突如其来地回到他们的虚拟家园,任由他们向着他的ID挥洒痛骂和吹捧,眼泪和欢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小马从来都是这么炫惑、这么不安分、深谙用各种戏剧性的姿势“赚取”他们的关心和注意;他们列举各种例子,证明云南那个地方充满神奇,常常会有人失踪若干天之后安然生还;他们举证着如何亲见马骅有着一身好水性;他们轮番拨打着马骅在明永的住处电话和手机;他们不断提醒马骅还有着多少多少他们之间的未了之事等着他赶快处理;他们猛烈抨击所有带有“遗作”字样的建议;他们要求永久保留“马骅”ID在“新诗论坛”的第一版主的位置……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马骅,这位正在成为“主流媒体”版面上的“支教英雄”的我们的朋友,他是一位诗人,带着集体的困难与梦想,为着一个“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马骅同题文)的隐秘信念,在“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撒谎说要去周游世界”(韩博语)的低调状态下,经过长达一年的准备,带着自己大学毕业之后所有的积蓄和储存着他所有的作品的笔记本电脑,去到我们国家不为人知的角落开始了他的诗歌修行。他作为诗人的优秀程度,已经不需要任何诗歌之外的证明。他的所有的文字,已建构起一个足以令当代文坛长久缅怀的形象。如果,我是说如果,马骅果真不幸罹难,那么,这次的诗人之丧,为当代诗歌和文学带来的,应是比海子和顾城更为欣幸的消息。他昭示的是诗的生路而不是死路,因为他以自己的实践,找到了使虚拟世界与实生活联结的路,使诗和文学发现了世界的广阔和生活的宽度。对于长期在苦闷中坚持和挣扎的诗心来说,他把自己的生命化作了一道雪域光芒,照亮着城市街道和酒吧中昏暗而模糊的面影身形,同时也催生了我们广大的国家的每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的明丽花朵的落英缤纷。这位还是那样年轻、甚至没有来得及好好谈一次恋爱的“浪子”,这位刚刚由复旦狭小挤逼的小剧场话剧舞台上走下来,沉入当代中国生活的最边缘和最具原始生命力的区域的“文青”,我的从来不曾直接对话的“网友”和校友,值得此后所有的复旦的孩子永久纪念,也值得当代所有的文学从业人员向他致敬。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
于2004年6月24日深夜,25日略改。 (海纳百川 www.hjclub.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