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向老河请教《非说不可》系列中的若干问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向老河请教《非说不可》系列中的若干问题   
齐飞






加入时间: 2006/03/22
文章: 1213

经验值: 36009


文章标题: 向老河请教《非说不可》系列中的若干问题 (456 reads)      时间: 2015-6-01 周一, 上午6:03

作者:齐飞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很佩服老河,能在如此短的篇幅中,用如此清晰简练的语言将康德的部分思想讲明白,这绝对要大赞一声。
在看过老河的《非说不可》系列后,文中对老芦《魔咒》的部分点评让我有些困惑,这些困惑在于我对芦文的理解与老河不同,故而提出来,请老河指教。同时,也请读过老芦《马批》系列的朋友谈谈自己对芦文的理解,一同交流。

顺便吐个槽,老河严谨到非要我引用原文,各位看官若觉得本帖比较乱,莫怪我。

问题:
1、老芦认为“形式逻辑和数学等同且不可分”吗?
老河说:“作者在上面以及后来的论述里认为形式逻辑和数学等同且不可分,并将此观点说成来自康德
按老河引用的芦文“形式逻辑乃是思维本身的规律,是大脑固有的属性,并不是如伟大领袖或一切朴素的大老粗认为的那样,‘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形式逻辑与数学相伴生,都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学科。后者是前者在数量上的表达,两者都是人脑的自由创造,不依外界而存在”、“数学不过是主观产物,其对错根本就不可能用客观手段去验证,只能用思维的规律本身亦即逻辑学规律去验证。”等几段话,我不认为有“等同”、“不可分”的含义,更没有将“形式逻辑与数学等同且不可分”的观点说成来自康德。反复读老芦这几句话,若说其中有值得商榷之处,是“它(指形式逻辑)就是老康说的人类头脑固有的抽象概念和范畴”、“后者(指数学)是前者(指形式逻辑)在数量上的表达”两处。
第一处倒是可以从“就是”一词理解为“形式逻辑等同于抽象概念和范畴”;第二处过于简化,未能就“数学是形式逻辑在数量上的表达”这一观点展开来谈。

2、老芦为什么不提“认识论”,反而提“唯物论”与“唯心论”?
按我的理解,老芦撰文的受众是在中国接受教育的人,这些人学完中学的政治课后,对一切哲学的认识是:哲学是由世界观和方法论构成的。脑子里只有“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这4个名词,所以世界上只存在4种哲学。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派别、他们观点差异为何,who care?只要一说起某家哲学,第一反应就是他那个学说的世界观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方法论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既然如此,老芦就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就可以了。否则,谁有兴趣去看从笛卡尔一直到休谟的陈年旧账?更何况要详解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起源,恐怕还得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位讲起。

3、对“两个层次”和“外界迁就感知”的理解
老河在回复潜水多年的帖子中说“老芦认为是人用诸如形式逻辑和数学等主观工具去穿凿人接受的经验,这是他的两层的认识的分法”,但老芦原文谈到两个层次之处,并无“形式逻辑和数学等主观工具”之类的字样,从原文看其第二层乃是“通过人类固有的抽象概念和范畴,去思索理解外界事物”,所以他说的这“抽象概念和范畴”等,可理解为康德的知性。
如果结合老河的这个例子:“假定某人看见一只动物(经验对象),这只动物的直观形成时,知性同时介入,首先根据看见的动物的运动,确定为一只会动的动物(质范畴的肯定判断),再对于该动物的直观加以“一只”(量范畴的单称判断),然后根据动物看见人靠近它就发出警觉的低声怒吼,就认为这动物不喜欢人(关系范畴的假言判断),如果再根据以往只间过狼没见过的其他狗但听说过狗的经验,断言这可能是一条狗(模式范畴的或然判断)。于是,就有“我(肯定)看见了一只不喜欢人的会跑的可能是狗的动物”这一判断。如果运用更多的范畴,判断就会内容更为丰富,这些判断并且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康德认为,他的12范畴囊括了所有的概念的建立。”,显然也是两个层次:直观是底层,知性是上层,而且有先后之分:“首先根据看见的动物的运动,确定为一只会动的动物(质范畴的肯定判断),再对于该动物的直观加以“一只”(量范畴的单称判断)”——你看,有“首先”,有“再”,当然是有先有后,只不过,无论先后,无论几层,都可认为是连续过程,可认为是“一次形成”。比如你乘电梯从1楼到18楼,可描述如下:“你首先抵达2楼,然后3楼,再后4楼……最终18楼”,可整个过程就是你乘电梯从1楼到18楼,一气呵成。
老河原文“康德还认为,理性(不是那种“人是理性动物”的理性,也不是上面模型里的知性)还要对于通过感性+知性获得的知识进行系统化,例如上面的狗的概念,结果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产生对于观察对象的逼近,尽管永远不会达到彼岸。”——显然,康德也认为系统化的知识需要理性多次处理,老芦说科学就是用“数学等主观工具”去穿凿,不就是指用理性去处理一般知识吗?康德在写《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时,恐怕他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理性反复处理一般性知识的结果。
至于“外界迁就感知”,单纯就这一句来说,我以为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对这个世界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我们的感知能力——这是我对老芦“外界迁就感知”的理解。比如,对于色盲来说,他无法理解色彩;失聪者的世界是寂静的。而我们在物理学上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我们的实验能力。

4、老芦将老毛的“思想”理解为形式逻辑?
老河说“读过《毛选》的人都知道,毛的“思想”在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即问“正确的知识从哪来”,然后才会有后面的“从实践中来”的自答。《魔咒》作者在这里将其说成是“形式逻辑”,显然是错的,也就是说,作者将关于K如何产生的问题作了另类理解。
然而,无论我如何读,也不认为老芦认为毛原话中的“思想”就是“形式逻辑”,他的意思是说形式逻辑是大脑的固有属性,并非来源于实践。引用老毛的话,无非是要强调老毛那句话不完全正确——还有不是从实践得来的“思想”。
还有,得出“凡有两只耳朵的都是兔子”结论的人,往往并不只见过兔子,犯这类逻辑错误的人并不少数。老芦所说“不会逻辑思维”指的就是这类人。正是“不会逻辑思维”,才会犯这种主、谓项周延不清的错误。一句简单的“不是推理错误”并不能证明这些人会逻辑思维。

5、辩证法的例子
老河说“买股票的人要看证卷指数,知道指数升高太多了必然会下跌,所以必须小心,此为量变质变。可是量变质变的拐点究竟在那里却搞不定,这是头痛的事,但还是不能不看指数。
我实在看不出质变在哪里,莫非上升是量变,下跌是质变?那质变到一定程度又要开始量变?与其说股指的涨跌是量变引起质变,不如说是“否定之否定”——上涨是对下跌的否定,下跌是对上涨的否定,股市就在这否定之否定中螺旋上升;也可以用“多空双方之对立统一”来解释——多方将股指推向高点必然走向它的反面,因此下跌,而空方使股指跌到尽头也必然走向它的反面,于是股指再度上涨,股市就在这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前进,而多空的矛盾就对立统一在股市之中。
一个股指,就将辩证法三大定律一网打尽,而这三大定律对股指变化给出的解释,只能让人呵呵了。

作者:齐飞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心若行云流水,不滞于物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齐飞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0740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