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贫富差距外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贫富差距外论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贫富差距外论 (830 reads)      时间: 2014-9-06 周六, 上午12:39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贫富差距外论

大约6~7年前,某日和朋友在中国东南部的一座中等城市的街头漫步,除了感叹20多年带来的一片繁荣景象,也为物价在这20多年里的飙升惊咂不已。不由想到凡是经济发达后的国家,没有不是物价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大涨的。我于是问学过经济学的朋友,是否经济的发展一定会伴随通货膨胀。朋友回答说未必。我于是再问,那何以经济发达国家的物价都比未发达前要高很多。朋友想了一下,说自己未曾仔细注意过这个现象,得想一想。

话题虽然搁下了,但我却一直对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因为懒于翻书,我自己作了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假设:货币需求和经济规模成比例,但此比例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经济规模的增长上升。即经济规模愈大,此比例愈高。由于这个原因,经济愈发达,物价就随着经济规模的上升而上扬更多。如果个人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比超过货币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比,个人生活水品就上升,反之就下降,或者持平。究竟对不对,我也没再多想,就这样糊涂过去了。

后来结合对“外商投资之谜”的思考,我于是觉得上面的想法不无道理。既然纸币同时是经济润滑剂,当然经济规模越大,纸币需求越多;经济运转越快,纸币需求越多。不过除了当作润滑剂,恐怕还有“刹车剂”作用。如果太多了,机器会转疯了,结果会翻车,太少了机器就转不动了。当然这不是计划经济下的情况。我这说法纯属外行的说法,还望内行指教!

这个想法让我回忆起一个关于“解放牌”卡车的故事。我曾经买过一两Toyota Tercel 二手车,该车是一部只有约65马力的小车,但是很结实耐用,在我手上跑了十多万英里,从未抛锚过。我那时认识一位在长春一汽当过工程师的同学,说起我的车,我说这车的马力要再大点就好了。该同学说,“马力其实不算小了,要不高速上也跑不了这样快。咱‘解放’卡车也就40马力。”我听了不敢相信,原来那个看上去个头生猛的家伙竟然如此软塌!

可是,“解放”在改革开放前可是抢手货,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的。我于是问我的同学,问什么一汽不多生产一点。他说,他也不清楚,也许是其他的材料没有供货吧。那个年代今天看来是个不可理喻的年代,那么多可以赚钱致富的机会,却又同时全民缺吃少穿,可是大多数人似乎也未必就不如今天活得开心。就算是饿死了3000万人,也不过是当时人口的5%,而且几乎都是死在乡下,又有几个城里人见过? 乡下人穷,在那样落后的生产方式下,完全是因为政府逼迫农民不得自由经营自己的土地的结果―――包括极端到有的地方连每家可以饲养的家禽数都有限制;城里工人穷,像一汽那样的企业是因为没法扩大经营并根据需求给产品定价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弄不好生产越多越亏。

所以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前的贫穷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改革就是“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可是一旦富裕了,争论就来了,有说富裕的由来不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结果,而是“专制”的结果;有说是“人为压低成本”的结果。其实改革开放前不就是专制?计划经济不就是处处人为压低成本?如此简单的逻辑为何一下子变得成为一个“世纪课题”倒是难以理解的。

工业革命发生以前,生产效率普遍低下,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是极少数有不等统治权力的人可以吃穿无虑,其他的人都是穷人。等到工业化发生后,大量技术的发明使得贫富差别即刻在人群中显现出来。通过使用技术造成的不同的生产效益是贫富差别的根源。马克思愣说是资本造成了贫富差别,果真那样的话,现在的富人就都该是国王和皇帝的后人才对。

技术的发明到了今天已经不仅指工程技术,还包括管理技术、金融技术、娱乐技术、服务技术、等等。简言之,能够转化为消费产品的技术、能够提高消费产品的生产效益的技术、能够降低消费产品的最后价格的技术,都是技术,都有可能变为财富。

我家的空调器昨天不转了,检修后发现是移相电容器坏了。上网查了一下,Grainger有货,我因为急用,所以打电话给当地一家分店询问,他们那里货架上就有,可以交货。到了那里,发现店面和多年前留在我印象中的完全不同:大约不到30平米的店堂只有两个人站在两个独立的“讲台”后,办好购货手续后,售货员去到后面仓库拿来货品。商品的展示部分已经全部没有了,只在墙上贴了一些广告和几样商品,看的出来是装饰性的。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增加效率不是。

发达国家里的工作除了基本的如政府工作、医疗保健(包括制药)、教育、餐饮和旅店等传统行业,新的工作当然首推上面提到的和技术创新有关的工作,以及为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所创造的工作,再加上新的服务于这些搞技术的忙人的工作。例如为人家溜狗,在San Francisco 的服务价格是半小时$25元。一个人如果干得好,一次溜四条狗,一小时可以挣100元不成问题,问题是是否有稳定的客源。谁能说这样的工作不是服务技术创新?

如果只是看到制造业大量移出美国就断定美国完蛋了,那恐怕还太早了点。不过,在美国这样的自由国家,总有人会选择啥都不干,至少有社会保险顶在那里。不过,经济运行的效率越高,润滑剂需要的越多,生活水平(物价)会越高,所以在自由的保证下一定会有的贫富差别不仅存在,并且可能还会继续扩大,但愿不会无限扩大吧。盼望高手指教!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80016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