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 次贷危机的由来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 次贷危机的由来   
captain nino






加入时间: 2012/07/01
文章: 892

经验值: 38697


文章标题: (原创) 次贷危机的由来 (840 reads)      时间: 2012-9-23 周日, 上午7:47

作者:captain nino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既然几个网友包括佳佳对次贷危机由来有疑问, 那我这里就写一下简史, 阐述一下这危机到底如何发生.

次贷危机, 其实是政府管制导致, 而非缺乏监管. 那政府为什么会创造次贷, 其实是美国左派 (所谓的 "liberal", 力博儒) 的压力与游说下的结果. 要是看具体法案, 那有大约3个相关的法案, 直接埋下了次贷危机的伏笔. 分别是 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 Fair Housing Act,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当年, 左派人士通过"调查", 分析数据, 发现白人相比黑人来说, 更容易得到各大银行的房屋贷款. 左派于是就认为银行一定存在种族歧视, 歧视黑人. 其实银行本来就是逐利的, 根本不管申请房贷的是黑人还是白人还是亚洲人, 只要银行觉得有偿还能力, 谁申请就借给谁. 黑人之所以被拒绝的机会高于白人, 无非就是美国社会黑人的穷人比例高而已, 而穷人坏账的风险高, 自然被拒绝的几率高, 与种族根本无关.

而且讽刺的是, 这些银行, 在工作人员审核是否应该予以放贷的时候, 申请人的栏目是根本没有种族这一项目的, 审核人员根本不知道申请人的种族, 又谈何歧视! 种族恰恰是这些左派人士从银行的其他数据加入自己的分析的, 审核人员在工作时, 根本都看不到这个数据, 他们只看申请人的经济情况, 经济差就不过, 经济好就过. 黑人的经济差的多, 于是就正好通过率小. 还有一个有趣的一点, 那就是亚裔申请人, 被银行予以贷款的比率比白人还高. 按左派的逻辑, 莫非这些银行歧视白人, 亚裔成为"高等种族"?

但左派管不了这些, 在他们眼里, 人人都说一样的, 不存在差别. 所以黑人被拒率高, 一定是歧视, 不可能是别的因素. 你跟他们讲逻辑, 说黑人被拒率高, 只是因为穷人比例高, 那些人根本不知道申请人种族, 只看经济情况, 黑人的穷人多, 于是就正好被拒率高, 他们会跟你说, 黑人穷人多那也是种族歧视导致的. 总之, 黑人总体性的失败, 不可能是其自身原因 (你敢这么说你就是种族主义者, 把你一棍子打死!), 肯定是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什么呢, 那就是剥削, 殖民历史, 种族歧视. 黑人穷, 只能是这些原因. 你要是敢说是其他原因, PC (政治正确) 的大棒马上打来.

左派的逻辑, 说到底非常简单. 黑人被拒率高, 肯定有阴谋, 是歧视, 他们不会去分析其他因素. 最近西方还闹出另一事件, 一个左派 liberal 人士声称世界地图是白人种族歧视的产物, 引发激烈讨论. 为什么他这么认为, 因为我们一般用的世界地图中, 非洲的大小与实际大小不符, 非洲的实际大小比地图上表示的大小要大得多. 而欧洲则不成比例的大. 所以肯定是阴谋, 凭什么把欧洲的比例放大, 非洲的放小? 其实他根本是对世界地图一无所知.
详情情况经济学人杂志对这个事件的新闻.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dailychart/2010/11/cartography

左派 liberal 其实非常像共产党人, 非常的 paranoid, 能从最小的细节, 看出阴谋来. 芦笛说国人大多 paranoid, 其实西方那些极度敏感, 能从几乎任何事物看出什么种族歧视, 性别歧视等等的人士, 比大多数国人还要 paranoid. 而这些人, 在西方并非只占少数, 更可怕的是, 这些人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与话语权, 主导西方的政治与经济.

回到次贷危机上. 当年这个子虚乌有的 "种族主义" 的 "证据" 被左派 "发现" 后, 当然免不了对银行口诛笔伐. 根据 Fair Housing Act 和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银行不得已种族, 性别或任何其他个人因素区别对待申请人. 而根据左派的理解, 黑人被拒绝贷款的几率高, 那肯定是种族歧视 (而事实上银行的审核人员根本不知道申请人的种族!). 政府在这些压力下, 最终通过了 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 以行政手段 "鼓励" 银行对穷人和少数族裔放贷.
详情: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munity_Reinvestment_Act

从上面的维基百科的链接, 我摘录几小段对法案目的的解释:
"Congress passed the Act in 1977 to reduce discriminatory credit practices against low-income neighborhoods, a practice known as redlining"

这段是说国会在1977年通过了这个法案, 以降低银行对低收入群体的歧视性行为

"The CRA was passed as a result of national pressure to address the deteriorating conditions of American cities—particularly lower-income and minority neighborhoods.[4] Community activists, such as Gale Cincotta of National People's Action in Chicago, had led the national fight to pass, and later to enforce the Act.[39]"

这个是在说, 这个法案的通过, 是为了应对低收入群体与少数族裔 (其实就是黑人) 在住房上的不良境遇.

"The CRA followed similar laws passed to reduce discrimination in the credit and housing markets including the Fair Housing Act of 1968, the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of 1974 and the Home Mortgage Disclosure Act of 1975 (HMDA). The Fair Housing Act and the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prohibit 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race, sex, or othe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

这段是说, CRA 这个法案的动机, 与 Fair Housing Act 以及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等法案一样, 都是用来降低房产界的 "歧视".



继续我的分析. 既然银行被 "鼓励" 借贷给偿还能力低下, 极有可能还不出贷款的人, 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所谓千做万做, 亏本生意不做, 这笔肯定是亏损的买卖, 银行肯定要规避风险. 一方面政府许诺以纳税人的钱去弥补部分亏空, 另一方面银行则在金融市场上把这些高风险的贷款做成所谓的 "次级贷", 分散风险, 但风险在怎么切割并分散, 其本身总是客观存在的. 打个比方, 假设我们把风险量化, 就说 10个风险值, 银行所做的, 无非就是切割成多个风险, 比如说分割成 5个风险, 每个拥有2风险值, 投放到金融市场上, 这样一看, 每个产品, 只有2个风险值, 比一个拥有10风险值的金融产品, 貌似安全得多, 值得投资者投资. 其实把这5个单元加起来, 还是 10风险值. 风险值只是被分散了, 而不是消失了. 最终结果还是一样的, 只是这个"次级贷" 的操作, 把风险 "看似" 降低了, 生命周期大大增长, 所以泡沫破裂的时间就大大延长了, 延迟到2008才爆发. 还不起房贷的, 不会因为银行给房贷, 能够住进本身没能力承受的房屋里, 就突然有支付能力了. 银行的这些坏账, 会越积越多, 次贷也会越割越细, 以掩饰其本身是高风险的低劣的金融投资品这一事实, 但总有一天, 坏账会多到不可承受的地步, 而次级贷也会到无法再继续分割下去的地步, 而投资者也会慢慢察觉次级贷的真正质量而导致投资降低以致无人问津. 这就是泡沫破裂的过程, 次级贷危机, 就是这么来的.

讽刺的是, 这些广场上抗议的人士, 什么 "占领华尔街" 的这些无业混混, 以及美国左派 liberal, 还认为是金融缺乏监管, 要政府进一步加强监管. 而黑人是次级贷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这个事实, 也被很多良心泛滥的人士利用, 竟然仍然指责歧视, 而这一危机恰恰是他们自己当年支持的政策所导致的. 造成这一次贷危机的人士, 不光不认为自己有责任, 还觉得政府做的还不够, 要政府实行监管, 最好再来个 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 这样的法案, 扭曲自发的市场经济秩序, 继续其所谓的 "对弱者倾斜", 继续搞垮经济. 这就是哈耶克笔下的 "走向奴役之路" 的现实写照.

作者:captain nino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aptain nino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81418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