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哲学,是贫困还是富饶?(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哲学,是贫困还是富饶?(二)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哲学,是贫困还是富饶?(二) (868 reads)      时间: 2010-5-10 周一, 上午12:31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发现我的书为什么写不下去了:了无乐趣可言。而之所以没有乐趣,乃是因为觉得那是正二八经地写书,虽不敢说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至少要装出点书卷气,弄点“学术味”出来不是?于是便将平时在网上说惯的烂话统统收起,而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例如这篇文章本是我那《恩格斯辩证法批判》的最后一节,但我写到半途便觉得乏味,因为第一不能骂“恩老匹夫”,只能规规矩矩地称他为“恩格斯”(我出那两本书前,用word的替换功能把所有的“老毛子”换成“苏联人”,把毛的“父皇”换成“大老板”),第二不能写什么“咸肉同志”,更不能有“挑葱卖菜的鬼子”这种侮辱劳动人民的话语在内,遑论抒发自己不能做少年进士,娶≥5个老婆的“我心中永久的痛”。于是便越写越觉乏味,最后便是忧郁症大发作,学术话粗鄙话好话烂话统统没有了。

但昨天写本文(或曰“本烂话大全”)时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写得快乐之至,又找回了久违的写作的娱乐。其实,我的原意不过是想简单说一下唐好色同志触发的一个疑惑,就教于本区诸位大贤而已。但一说起烂话来,快感顿生,便索性把那最后一节用烂话写出来,再不装学究了,可见Lulopiff实在是上不得台盘的主。这也怨不得我,盖中国人乃至许多鬼子理解的“学术”便是“装逼”的同义语。Lulopiff虽是高蹈之士,为指望作品进入港台大学图书馆,却也不能不和光同尘,被褐怀玉。

烂话说够,谨答网友质疑。

小王以抛物线为例,说那是数学里的“量变引起质变”。我认为不是,数学是人脑的自由创造,毫无物质内涵,其与客观世界搭的界(“搭界”是阿拉伯上海话,意为“有相干”),是物理学家去“拉郎配”,生拉活扯拉上去的,与数学家们的原意本无相干。数学家们搞数学研究的初衷与自然科学家不一样,不是为了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而是跟Lulopiff说烂话一样,在他们本是一种娱乐,如同国手下棋一般,并无什么世俗目的(当然不是说应用数学家)。这事我下文还要说,其实就是老唐引起的我的困惑。

既然毫无物质内容,何来什么质变?所谓“质”,似乎是指物质的性质吧?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学一把小赤佬掉的古文)?你举的例子乃是数学里最普遍的“规律”,所有的函数都如此,那是“量变引出量变”,不但抛物线方程,而且所有的曲线方程的y的“质”,诸如曲率、斜率等等都随x而变,你说这些参数是量的改变涅,还是质的改变涅?

光是这个例子,便足以证明哲学只能在科学中制造毫无必要的混乱。上文已经说过了,哲学概念大而无当,毫无明确界定,一旦引入基本概念有着明确界定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必然引起荒唐比附,什么都好像能往上套,什么又都好像套不上去。即使能套上去,也对该学科的具体研究也毫无帮助。例如咱们就算函数关系统统是量变引起质变吧,那到底有何意思?而且,套上去并非毛泽东思想伟大胜利,反倒弄出更多麻烦来——最起码的,您得给咱们解释解释为何同是函数关系,y=kx+c时,为何x再增加也引不出y的质变来了涅?而y=c时,无论x如何变,y永远是原来那个数。此时数学家们便别无选择,必须阐明在哪些条件下“量变质变规律”有效,哪些无效,and why。不解决这些问题,数学就再没学术味了(这儿可不是中国文人的装逼活动,是真正的学术),而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到底有何意义?这难道不是阶级敌人文盲大老粗有意搞破坏?

总而言之,哲学介入科学和数学,起到的唯一作用便是“反奥卡姆剃刀”,或准确地说是“专门造出来去抵挡奥卡姆剃刀的盾牌”,人为制造混乱,而这就是我党干的事。我是80年代初上的硕士生,到那阵“自然辩证法”还是必修课(请老唐注意了,那可是49年以后中国大陆最宽松最开明的时期,所以侬最好不要外行领导内行,反复告诉我们后毛共与毛共是“新旧社会两重天”,我现在说的这些过时了。Try to remember,你这辈子也不可能弄懂大陆的事,咱们只在学术或装逼领域里有交流可能),您说这扯淡不扯淡?不但国内的青年小友写信来盛赞我批辩证法的文字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而且还有国内的社会科学家来信告诉我,有的大学哲学教师把我那些非装逼烂话写进了他们的讲义,在向学生讲授“量变质变规律”时也顺带介绍了Lulopiff的非装逼烂话。

行了,烂话够多了,接着答质疑。网友说物理学中确有“量变质变规律”的例子,我在整理该文时特地举出了原子核反应。那确实符合恩老匹夫的表述:铀235到了临界质量,便突然发生连锁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恰好,一位网友也来信谈了这问题:

“2、谈及“质变量变”时,你说:

[如果把铁块堆在一起,不管你堆多少,也绝对不会达到临界质量,引出核反应来。]

我觉得,‘质变量变定律’恰恰在这一点上被它蒙对了。不管是铁块还是铜块,堆积到一定程度是会引起物理性质变化的。星体演化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大量氢气汇聚堆积,达到临界点,引起 热核反应,产生了氦。这是太阳上正在发生的事儿。接着堆积又产生了更重的元素,最后可能会塌缩成一个白矮星。 如果把铁块堆积足够多,最后可能会坍缩成一个黑洞吧。”

但他说的那“度”可是天文数字的“度”,如果把铁堆积到太阳的质量,那巨大的引力或许会引发核反应吧,堆积到地球的质量恐怕都没戏。总而言之,我认为核反应确实是恩老匹夫瞎猫碰上的死老鼠,算是唯一成立的特例。但即使如此,它也毫无指导意义,研究者不可能把它运用到其他领域里去。而且,要那规律真成科学定律,只怕还得准确界定反应发生的前提,解释为何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像氘氚那样容易发生聚变,而像铀钚那样发生裂变,这到底是哲学领域里的事还是物理学的事?

师爷先生说的化学反应的过渡状态理论,也是我这次修改文章时的考虑重点之一。我虽然对化学略有所知,但不过是工科水平。师爷先生说的平均场理论我是丝毫不懂,知道的一点化学动力学玩意还是三十多年前学普通化学时学的,好像也就是师爷先生说的那套吧:

“该理论的要点是:反应物分子在互相接近的过程中,先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形成活化络合物,它位于 位能面的马鞍点上,极不稳定,既可分解为产物,也可再变为反应物。这个过渡状态与‘临界点’有现象学上的类似。只有当参加反应的物质的Gibbs自由能达 到‘过渡状态’所需的值时,化学反应才可能发生。”

如果我理解不错,在不同程度上,似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视为可逆反应,而决定反应方向的是反应物分子的吉布斯自由能,只有这能量到达一定阈值时,正向反应超过逆向反应,才能生成产物,否则反应不能发生。

这我倒不认为是“量变引起质变”,理由还是那个,这儿的“量”指的是分子的自由能,并非mass(质量)或是amount of substance(物质的量,中文真是无能,非得引入英文不可)。如果这算是量变引起质变,那钻木取火也是量变引起质变了——在常温下木柴并不会发生氧化反应,原始人把一身蛮力付出的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提高了木柴的温度,到了燃点,木柴便“量变引起质变”。现代人也在干这种事,无非是用打火机提供那“量变”。我是个大烟鬼,有时打火机用完了,便到厨房去用电炉点烟,可惜十有八九温度到不了“临界点”,量变引起质变的企图流产。这是不是也能看成是对那背时“规律”的证明?这种“哲学定律”,到底有什么确定性?

倒是“质量作用定律”颇劳我的神思。该定律的大致意思是,在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中,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由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浓度决定。亦即反应方向由局部的amount of substance决定,这似乎更跟“量变引起质变”拉扯得上:因为物质的量(这儿是摩尔浓度亦即局部参与反应的粒子数,与mass不同,but doesn’t matter)的改变,导致了反应物所谓“亲和力”的改变,而“亲和力”应该算化学性质。Therefore, 我们总算在化学反应里有了“量变引起质变”的伟大范例。

但这并不影响我原来的命题:哲学概念不能引入科学,否则只能起到“反奥卡姆剃刀”的破坏作用。反对我的同志们不明白以下常识:

第一、科学概念不能模糊混乱,语义多岐,模棱两可,可以任人解释,因此毫无与他人讨论交流,经过验证,最后达成共识的可能。而哲学概念恰是这种背时概念,它是游走不定的,在不同领域里的涵义可以完全不同,上述“质”和“量”就是绝佳例子——它没有任何确定性可言,什么都可以往上套,什么都似是而非。这个特点决定了它毫无指导作用,只有事后“画靶就箭”的用途,也就是只能拿去牵强附会地解释已知现象,绝无可能指导科学家们去发现未知现象。这道理哪怕姨爹都懂——你要在质量互变规律指引下去发现某个未知现象,先得知道那“质”和“量”在您那领域里到底具体指什么吧?到底是数学量,化学量,物理量,还是生物量(我也不知道有没生物量),如果是物理量,那又是哪一种?还是所有的都算?如上文演示的,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诚然,若干基础科学概念是无法作出准确定义来的。例如物理学中的“质量”(mass),恐怕只有上帝才能揭示它的实质。物理学中有所谓“引力质量”“惯性质量”之说,据说(据爱因斯坦自己说)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假设就是认为它俩是一回事,但那到底是何原因,连他都不知道,只能作为假设提出。于是有的勇敢分子便据此认为科学概念也和哲学概念一样。因此,哲学概念就是能拿去指导科学研究。

这些同志不知道,有的基础科学概念尽管无法作出定义,但它有两个特点:

(一)确定性与一致性,例如物理学中的能量,谁都说不出准确定义来。但谁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因为物理概念在每个具体领域里都有严谨的数学定义式,其理解与使用高度一致,绝不会出现我们在上头遇到的难题:这到底算不算能量?这到底算不算质量?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众说纷纭,为这些无聊问题争论到世界末日。

(二)可实证性与可测量性。例如各种形式的能量存在,都可以通过实验重复显示,有国际计量标准,可以用仪器定量测量。而除了科研勇士外,谁也没能耐去测量或实证“阴阳五行”。

第二、科学和哲学的规律都是归纳出来的。主张哲学可以并且应该指导科学的勇士们的基本认定(assumption)其实是,哲学阐明的是更大更广泛更普适的客观规律,把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网打尽,统统装在那乾坤一气袋里,凡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得遵从它那些规律。既然如此,勇士们就该知道,那是天下最结棍的归纳,决不能有任何例外,若有例外,就得像科学那样准确界定成立前提。因此,只有姨爹才会用“举例证明”的方式去证明“物理学中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而悍然不顾无数的反例与我在前文说的一系列难题,而这恰是恩老匹夫用过的惯技。“举例证明”只有一种用途——画靶就箭,在钉在墙上的箭头周围画上一圈圈同心圆,然后拍手赞曰:伟哉!阴阳五行!拨正了船头,指明了方向!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10-5-12 周三, 上午8:47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406993 seconds ] :: [ 3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