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wm,你这“专业人士”怎么半年多了还无法反驳芦文:《WM揭出三峡水库又一问题——防洪库容不足 》 |
 |
若迷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
|
|
作者:若迷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WM揭出三峡水库又一问题——防洪库容不足
芦笛
刚才看见WM的《三峡移民红线崩溃了吗》的搞笑文章,再一次凸显了政府的猫腻。
他这帖子还是那个调调:175米不是正常蓄水位,而是千年一遇的洪水时才能达到的最高水位,因此,若按老非的斜率计算,便得出了以下结论:
“如果20年一遇的洪水,坝前水位是157.5,如果按着老非提供的坡度
计算美百公里3.5 (BTW,老非那个数据本来就是估算,只能当个参考,
而且,这个算法我有保留),那么600公里的水面上升21米,估算寸滩
的水位(寸滩到大坝不到600 公里),大概在178.5米。
同理,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坝前水位是166.7,加上21米是187.7,实
际上,长江寸滩最高水位是191.41米,都没有高过寸滩的最高水位,虽
然没有估算下游的具体水位,看来是相当安全,政府的红线在寸滩周围
、是怎么划的,或者政府怎么规划对方百年一遇的洪水,我不清楚,但
是移民250万基本是不可以,人生都没有百年,在其中一年的几天往山
上多跑几步,避避风头吗。美国飓风来的时候大家都跑了几百公里。
(请注意,重庆周围都是山地,这跟平原无处可跑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剩下就是千年一遇的洪水,嘿嘿,从防灾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是
不考虑千年一遇的灾难,无他,得不偿失,这是任何政府制定政策都要
考虑的标准,人生有各种风险,生老病死,政府规划的移民红线如果还
是考虑千年一遇的灾难,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他到死也不明白那洪水水位是什么意思。如此说来,那水库的正常水位175只能在枯水季节或平水季节达到,等到洪水来反而达不到了,只有等到千年洪水到来时才能达到那个水位,请问是不是这个意思哪?
如若你就是这意思,那您这水库不是倒着来么?洪水来时放水,不敢到达175的正常水位,而只有在枯水和平水季节才可以蓄水到该水位,这岂不是“损不足以奉有余”,水多时不敢蓄水,水少时偏要蓄水,这不是阶级敌人搞破坏么?是谁派你来的?我昨天已经大笑过了,你怎么还要坚持上这弱智帖?
然而believe it or not,根据他提供的那份表,20年、百年、千年一遇的水灾时,大坝的最高水位分别为157.5米、166.7米以及175.0米。所以,不管看来是何等难以置信,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就是混进了阶级敌人,修了烂污水库,其“正常水位”只能在枯水或平水期间到达,只要来洪水,除非是千年一遇的,否则哪怕在洪水最高潮都不敢到达,与正常水库完全是反着来。
这人蠢就蠢在只会照搬政府宣传资料上,其实他提供的那份表来自于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我一眼就看穿了其中是什么猫腻,已经在前作中给大家解释过了。再重复一遍吧:
三峡水库若是设计不出毛病,则应该是洪水期间到达最高水位(不知是多少,反正要高于正常水位175),而在枯水期间降到最低水位,并一直保持到汛期到来。在风调雨顺的年月,汛前水位已经自然降到最低值,根本不必放水。洪水来后若超过平年水平,又为库容无法容纳,那就只能在两次洪峰之间加大放水,腾出库容,接纳下一次洪峰。这就叫“削峰”,目的是在防止垮坝或溢坝的前提下,减少下游流量波动幅度,防止洪峰突破下游堤坝。
明白了这一点,则立刻可以看出三峡办公室的人捣了什么鬼:若三峡水库是个正常水库,则157.5米、166.7米以及175.0米根本就不该是20年、百年和千年一遇洪水的最高水位,而应该是削峰达到的最低水位才对。我上篇文章就是这么解释的。
然而三峡办公室的人就是有本事把它说成是最高水位。这是怎么回事?鱼丈人转来的张光斗已经坦白了:
“三峡的防洪库容问题可能你们知道了,没有那么大。这个研究是清华作的,钱副主席 知道后,把长江水利委员会找来问,他们也承认了。这也可以解决,无非把水位降到 135米,影响几天航运。但这件事在社会上公开是不行的。”
这就是说,三峡水库还真是WM说的那种反常水库:只有在枯水或平水季节才敢蓄水到175,到汛期为了防止垮坝或溢坝,只好把水放到135,留下库容来接纳洪水。按他们的计算,如此即可保证哪怕千年一遇的洪水都不至于因防洪库容太小而溢坝或垮坝。换言之,他们牺牲了一部分原定有效库容,用它来代替防洪库容,于是原设计的“正常蓄水位”就变成了“最高水位”。
这175米的意义只有两点:第一,在枯水季节11月份胆战心惊地达标一次,以此证明王维洛等反坝阶级敌人是骗子。第二,谢天谢地,在一般情况下,三峡水库的水位都不会到达那极值,所以,王维洛说的因水力坡度而造成的库尾水位高于移民红线的情况也就不至于发生了。这其实也就是我的建议:不要再移动移民线了,达不到原设计库容也就算了,半个水库也能发电不是?
那么,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怎么会少算了?这又是个令人无从置信的白痴名堂:水库的形状限制了它的面积。据新华社资料,水库平均宽 1.576公里,长662.9公里、水面面积1045平方公里。只要具备初中数学知识,立即就能看出这种无比狭长的长方形“用料”是最废的,库宽只需增加到3.2公里,则长度就能锐减到327公里左右,还能保持原面积。正因为它太过于狭长,因此尽管它长到663公里,然而面积有限,因此极大地减小了它的防洪库容。例如若是库宽为6.4公里,长度是327公里,面积就能增加到2112平方公里,是原面积的两倍多,防洪库容也就增加了两倍,洪峰到来时水位的增加也就降低为1/2,用不着还没来洪水就先得忙着腾库容,致使航运中断好几天了。
当然,水库的宽度由地形决定,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但问题就在这里:那种狭长的峡谷,根本就不适合修水库,否则只能以增加长度来扩充库容。但这么一来就引出了无数毛病,一是库尾与大坝的水位落差必然要高于具有同等面积的正方形或圆形的水库的落差,二是这落差随季节变动乃至受潮汐、风暴影响的幅度要远比其他形状的水库大。更混账的是,三峡论证组的那群白痴没有拿到20年、百年、千年洪水增加量的数据,就盲目认定水库有足够的防洪库容,因此便建起了个以枯水或平水期为蓄水期、以洪水期为排水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库。
当然,我想政府也不会有WM那么傻,那三峡办公室的烂文章已经说清楚了,175乃是千年一遇洪水来时才能达到的最高水位,所以平时那水库就只能空着半截,剩下的那半永远不敢灌满,哪怕是风调雨顺的汛期也如此,以免上游突降暴雨,排水不及,出现溢坝垮坝事故。说起来,这应该算是损失最小的“交学费”的方式吧。
作者:芦笛 在 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767145#2767145
作者:若迷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