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艺术欣赏是否需要学习和训练?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艺术欣赏是否需要学习和训练?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5

经验值: 519217


文章标题: 艺术欣赏是否需要学习和训练? (664 reads)      时间: 2009-4-17 周五, 上午3:23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艺术欣赏是否需要学习和训练?


芦笛


土土写了篇文字,将艺术感受完全说成是后天学习训练的结果,举了孩子不知道欣赏自然风景为论据,我觉得这似乎缺乏说服力:孩子也尿床,您能说大人不尿床是训练出来的么?我小时最没本事对付鼻涕,似乎鼻腔里的分泌物产量要远比成年后高得多,因此胸前照例是用别针别了块手绢。但长大后自然也就不会尿床和流鼻涕了。这是发育使然,不需学习训练,您能说艺术欣赏不是智能自然发育完善的结果么?

当然,艺术欣赏不是流鼻涕那种简单事体而是智能活动,既然如此,就必然涉及到后天学习与训练,土土也举出了论据:农民不会到野外风景区去旅游,说明他们没有城里人的美学感受。确乎如此,世上就是有不知风景为何物的同志。

我某次去某海滨城市开会,饭后和国内来的一位博士生到海滨散步。其时雨后初霁,海天一色,我觉得心怀大畅,不由得叹道:真美!他诧问:什么美?我说,海景啊!他纳闷地问我,我常常听说谁谁说风景怎么怎么好,这“风景”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大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追问:你不是开玩笑吧?你不知道风景是什么意思?他说,当然不是开玩笑,我就是不知道风景是什么意思。我说,那你为何还去旅游?他说,我去旅游都是去大城市,去逛商店。我更加吃惊到说不出话来的地步。他仍然非常诚恳地请教我:说了半天你还没告诉我“风景美”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来的。我沉吟半响,答曰,一般人说风景美,就跟说女人美一样,就是看了心里觉得舒服。他更加堕入五里雾中,问我风景和女人到底有何关系,女人长得漂亮是五官端正,风景也有五官端正一说么?我至此便智穷力竭,再也无法解释了。

这故事千真万确,绝非我信口开河。连风景那种具体的形态上的美,有人都天生缺乏感受力,何况是音乐那种比较抽象的艺术?遗憾的是我忘记问他是否会觉得某音乐好听。不过既然连对风景都毫无感受,对音乐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感受了。

那位同志确实是农村来的,而我本人在接受再教育期间,的确没有听到过哪位工农说什么风景美。相反,他们都觉得我这人不正常。记得有次车间去厂办农场劳动,大伙儿在操场上等车来拉咱们。适逢喇叭里播放刚刚修改过的《海港》,我仔细琢磨《细读了全会的公报》的前奏的配器(唯技术论啊),听得出了神。有位老娘们见我呆呆地凝视虚空,便看着手表计时,过后便通知大家那“大傻”坐在行李卷上呆了足足七八分钟,其间连眼珠都不曾转动过一下!

因此,土土说的似乎也不完全错,看来工农大众确实不知道什么是风景,这是后天教育训练出来的。

然而若发挥“线性思维”,将这结论外推到底,立即就要出现个问题:如果审美不是人类的先天官能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那么它就完全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究竟又是怎么发生的?审美体系非常复杂,以致人类还建立了“美学”这专门学科,研究分析什么是美,莫非这一切都是毫无客观生物基础的空中楼阁,这全套学问完全是人造的?

确有线索提示这一点。我在旧作中说过,我到西方后,曾经将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意境逐一与鬼子验证过,人家非但没有咱们那种反应定式,而且觉得非常奇怪:为何看见月缺就会想起人间多缺憾,看到花谢花落就会伤感人事不永?这些自然变化怎么会跟人事联系在一起?在英国时有一次和某鬼佬去约克郡玩(也就是纽约的老祖宗,纽约是新约克,那儿是老约克,不过两地丝毫不相像。美东的地名基本抄自英国,然而跟对应物毫无共通处),见到古罗马人留下来的城墙。我便突然感到惆怅,叹曰:

“Very sad, isn’t it?”

“What? What’s sad?”那家伙吃了一惊。

“The Roman City Wall. Can’t you see?It’s still there, but the Romans have long gone…”

“So?”他更困惑了,等着我解释。

“Can’t you see it?The Romans must have walked on this road, under the very sun, just like us now. But where are they now ? Where are their glories, fames, victories, and all other sorts of achievements? Everything is gone! Everything is so hollow, so false, so empty that makes you want to weep! …”

“I see what you mean. But that’s life, isn’t it?”他似懂非懂,我知道他其实什么也没看见。

“Iknow,and that’s exactly why it’s so sad! Life sucks! As you say in this country: Life is a bitch, then you die! Life is the worst joke God has ever made!”

他大概再没想到会引出我的这番感慨来,礼貌地沉默了。那一瞬间,我想起了球场上坐在铺盖卷上的那老娘们,大概他也认为我不大正常吧。我知道若不是英国人特别彬彬有礼,他一定会建议我去看心理大夫。其实能治我的心理大夫还没怀上涅——打小我就浸泡在千年酸梅汤里,早就糟透了,再浸泡在西方文化中也不可能将那些凄凉悱恻的诗赋分子稀释出来。

所以,这些艺术感受不但工农兵没有,鬼子的知识分子也没有,这只能用后天人为来解释。老祖宗的这些消极颓废情怀,当然只能归结于道家和释家,至于庄子和佛陀又会有这些想法,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然而却又不然。先母毫未受过教育,但天生富于美学感受。事实上,我身上的艺术细胞大约来自于她老人家,是她老人家给了我最初的美学熏陶,教会我怎么欣赏大自然之美。当初她带孩子们去郊游,不是指着山上的绿树,告诉孩子们注意那“一丛浅淡一丛深”的色彩层次,就是指着天上的云彩,教会我们如何欣赏那瑰丽的形态与色彩,要不就指着海水让我们看光影的神奇。这完全是天赋而非后天习得。她老人家也酷爱旅游,曾在70年代只身游遍全国名山大川。虽然也购物,但绝非以逛商场为目的。

我在舅父身上也同样注意到这点。某次我带他老人家去某景点旅游,他对风景的凝注,绝非一般游客可比。我由此发现这是母亲家人的天赋,而我顶多遗传了一半,盖先父似乎毫无艺术细胞,虽然受过教育,与先母完全是两回事。

很明显,这事实不能由后天训练来解释。不仅如此,虽然审美欣赏有精粗敏钝之别,随民族与阶级而变,但毕竟人类还是有共通之处。例如哪些声音是乐音,哪些声音是噪音,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又如和风丽日使人心情舒畅,而阴雨绵绵则使人抑郁,这也是“普世价值观”。据说北欧的自杀率相当高,因为那地方纬度高,一年有半年是黑夜,没法不压抑。这些共同的生理基础并不难用生物学原因解释:对于猿人来说,和风丽日代表着食物与安全,而雷鸣电闪象征着生存危机。对这些现象较敏感而建立了合适的情绪反应的动物被筛选出来,于是后代自然也就有了这种类似的反应。

总而言之,我认为,审美的感受当然完全是主观感受,是人类特有的智能活动。但它也有生物学的发生基础。在此,“天赋审美”与“后天习得”的因素都存在。人类的审美天赋不均一,少数天才对美的感受非常敏感细腻,于是创作出了经典作品,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审美体系,庸人辈则通过后天学习大师们的作品,跟随着建立了类似的鉴赏能力。

天才也有不同定向,有的有美术天才,有的有音乐天才。即使是本行的天才,不经过学习和训练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天赋。庸人辈就更不用说了,不经学习和训练,绝对无法理解和欣赏大师的作品。正如不懂古汉语的人绝无可能理解旧体诗赋之美一般。小衲的迷误,主要是他不知道世上有“艺术语言”这种东西,却以为所谓语言就是文学语言,不知道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不懂那语言,只凭天赋去感受,哪怕是天才也没门儿。

随着逐代的累积,这语言体系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奥。中国的艺术始终停留在原始幼稚水平,我看就是缺乏这种累积机制。但西方的累积也不是无限的,等到复杂深奥到庸人辈再也无法承受之时,便出现逆反心理,既有体系被大规模颠覆。这最后的结果,便是制造出了如今西方的“卡通青年”,其鉴赏力就只在卡通水平。据小芦说,他做学生时,周末去画廊都要瞒着同伴,否则便会如同当年坐在铺盖卷上发呆长达七八分钟的他爹一样,在同侪心目中变成怪物。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88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