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体制内改良与道家和法家思想-兼答藏獒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体制内改良与道家和法家思想-兼答藏獒   
西乡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体制内改良与道家和法家思想-兼答藏獒 (272 reads)      时间: 2003-8-09 周六, 上午7:4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体制内改良与道家和法家思想-兼答藏獒





体制内改良说起来容易,但实践起来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作为一个受体制外思想影响的异端分子,你首先要融入体制内,这样你就不得不首先把自己真实的思想隐藏起来,让体制内的人相信你和他们是一伙的。你需要克服金钱、美女等糖衣炮弹的诱惑,还得时刻注意,不要酒后吐真言,敬爱的林副主席教导我们:“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其次,你要尽力提高你自己在体制内的地位,否则人微言轻,说话没人听,不顶用,和在体制外没什么区别。要达到这个目的,你要走的无非只有两条路:一是拍马屁,二是显能力。一般说来,想搞体制内改良的人都很难修炼成合格的马屁精,绝大多数还得靠自己超强的工作能力出人头地。你是否具备这样的工作能力,要划上个问号。如果这一关你也通过了(起码要达到正部级职称吧),那就可以考虑实质性的工作了。在中国搞改良,一般都是先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的。这第一个“下”就是你自己(别看你已经是正部级干部了)和体制内一小撮志同道合的人(有肯定是有,但想知道是谁却很难,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你们要有“通天”的关系,并试图用自己的言论影响“天”的思想。但是“天”往往没有时间听你们这些正部级干部长篇大论的倾诉,那你就得去找“地”和“天”的中间人-“天”的秘书、家庭成员、老朋友……对了,别忘了先意思意思,一二十万你总拿不出手吧?“天”自己一般不摸钱,但中间人为你特地跑上跑下的,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钱从哪儿来?别问我,反正人人都知道,你这种人“工资基本不花”,需要的费用“组织基本不查”……什么?你感觉昧良心了?背叛你的原意了?对不起劳苦大众了?谁让你迷恋于“体制内”改良的?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以不仁取天下,以仁义治天下”!明白了吧?先得“取天下”,然后你才配“治天下”!经过了多次艰苦卓绝的思想斗争和物质斗争以后,你的意见终于被传达上去了,可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天”会怎么想呢?“天何言哉,天何言哉……?”请极其谨慎地使用每一个词语,不要让“天”觉得你试图触犯他和他亲友的切身利益。否则的话,你就只能跪倒在潮湿阴暗的禁闭室里,一边如捣蒜般地磕头,一边在口中念念有词:“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天王圣明!”但一切都太晚了,这个Game已经over了,而且你没有第二条政治生命可用了。体制内改良?下辈子再实践吧,你现在这个名字将遗臭万年。就算你的意见真的被采纳了,也难保在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这是中国国情。



上述这些问题,不仅现代有,古代也一样有。在中国古代的几大思想体系中,儒家一般是主张维护旧有体制的,认为一切都是古代比现代好,所以对于改良不太感兴趣;墨家是主张不和统治阶级合作的,讲“兼爱”、“非攻”,他们企图颠覆一切旧习俗和旧制度,只对体制外革命感兴趣;只有道家和法家常常满足于现有的体制大框架,主张只进行一些相对微小的改良。但他们对于体制内改良的态度,又有明显的区别。



道家在原则上是不反对,甚至支持体制内改良的,但对于他们来说,个人永远被摆在第一位。按照他们的说法,只有道德完美的个人才有资格倡导体制内改良,否则不仅害人,而且害己,这听上去宗教色彩就很浓。它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让素质低的政治家注意提高个人水准,不要为所欲为。但在实践上,则变成了太平道(其实也算是道家的一个支派)教主张角的“治病法”:“你的病好了?好!说明你已经真正信了我们的教义!你的病没好?那你肯定还没有认真信我们的教义!还不快忏悔?否则你必死无疑!”具体到“体制内改良”来说,就是:“你的改良成功了?好!说明你的道德水准已经圆满了!你的改良失败了?那你的道德水准肯定还是太低!还不快辞职回来修炼?否则你必死无疑!”几千年来,没有一个持纯道家思想的政客试图在中国推行过什么真正的改良,这确实毫不奇怪。如果执政者都按道家思想办事的话,那么必然汤武不可兴,桀纣不可灭,这难道是中国的福气吗?(当然,桀纣的形象是被后人故意严重地丑化过的,这另当别论。)应该说,这种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可能非常有用,但对于想要尽快富国强兵的现代中国人来说,并没有很多积极的价值。



法家对待体制内改良的态度则要比道家积极得多。他们相信人性肯定是有缺憾的,所以有必要用“法”来加以制约,这样社会的运转效率才能被发挥到最大限度;与道家相反,他们积极地投身到体制内改良中去。当时的所谓“体制内改良”,就是讲保持国君的权威性不变,甚至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打压世袭的贵族阶层,使各个阶层中有能力的人都能够在政府内发挥其聪明才智。之所以要维护甚至扩大君权,和他们获得权力的过程有很大关系。在专制社会中,单一独裁者往往比几个联合执政的寡头更容易听取改良意见,并且在推行改良的过程中表现得也更坚定。这不是什么偶然现象,因为无论什么改良,都不可能代表所有社会集团的利益。为以国君为代表的一个社会集团谋利益,当然比以几个联合执政的寡头代表的几个社会集团要来得容易。因此,六卿联合执政的晋国,三桓联合执政的鲁国都没有搞成功过什么象样的改革,而传统君权最大,贵族集团数量最少的秦国则能够持续地进行多次改良。晋国分裂之后,赵、魏、韩三国都没有什么大贵族集团的包袱,所以搞成功了几次改良;但过了几十年,当几个大贵族家族逐渐形成势力后,改良的阻力就大得使它无法再推行了。有人说法家是由道家演变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战国初期的吴起改良,就是明显的法家改良,当时道家还没有真正形成。道家自称起源于黄帝,但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开始于战国中期。老子本人是春秋末期的人,但他没有著作留下来,只有一些著名的言论。现存的《老子》是战国中期的学者关令尹喜综合了流传下来的老子言论,再加上自己的理论而编成的,道家在这时才算真正形成。在中国历史上,法家思想一直是唯一一个积极地,而且成功地推动体制内改良的学术思想。很多法家门徒都在改良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甚至曾因此后悔,但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中国恐怕现在还会停留在八百诸侯各自为政的原始封建社会中。



最后再讲讲庄子和韩非的差异。庄子是个平民,“朝里无人莫做官”,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隐居不出,也没什么包袱。但韩非则不同,他天生就是王子,韩王最亲近的人。当时的韩国正处于即将亡国的形势,他不能无动于衷。东方五国尔虞我诈,不值得信任,这也很明显了。所以他的最后希望就寄托在韩国能和秦国结盟上,其次就是让双方尽快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减少伤亡。他在秦国的努力失败了,原因不在于他的理论或实践错误,而是因为他的韩国王子背景,这是他个人不可避免的悲剧,与其法家思想无关。没有法家思想的话,我们就没有汉唐盛世,这也是当时执政的皇帝们亲口所说的,它的历史地位绝对不可低估。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996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