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错在哪里?(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错在哪里?(一)   
所跟贴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错在哪里?(一) -- Anonymous - (5552 Byte) 2002-10-29 周二, 上午5:50 (1090 reads)
observer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的死穴(二) (783 reads)      时间: 2002-10-29 周二, 上午11:3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错在哪里?(二)



二、生产可能性和无差异曲线



  在前述简化条件下,一般均衡价格的求解很容易用图形来表示。我们只须

先画出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反映生产方的条件;再画出一系列无差异曲线,

以反映需求方的条件;然后求出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此即我

们所求的一般均衡解。



  让我们先来画生产可能性曲线。假设社会劳动总供给为70个单位;每投入

一单位劳动于猎鹿,可得鹿二头;每投入一单位劳动于捕海狸,可得海狸一只。

这时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一所示。



 

鹿

图一 均质劳动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此图横轴表示猎取鹿的数量,纵轴捕获海狸的数量。A点表示当全部70个单位

劳动都用于猎鹿的情形,此时可得鹿140头,但海狸产量为0。由此点出发,每

将一单位劳动从猎鹿抽出,转而用于向捕捉海狸,将会减少捕鹿二头,增加海

狸一头,因此两种产品之产量数将沿着斜线AB向左上移动。到得B点,相当

于全部社会劳动都用于抓海狸,此时鹿产量为零,海狸为70头。不难看出,斜

线AB反映社会所能生产出的最大可能产量组合,因此取名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需求方面的条件,可以用一条条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如以下图二所示。这

玩艺儿之所以叫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每条曲线都表示一个固定的效用水平。曲

线位置越高,表示效用水平越高。沿着一条固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一种产品

消费量减少所导致的效用损失,可由另一种产品消费量增加来补偿,因而总效

用水平维持不变。



 

鹿

图二 无差异曲线



  在经济学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又叫做边际替代率。请注意所有无差异

曲线都向原点凸出,这反映了著名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律:当着一种产品的消费

量越来越少,由于减少该产品消费所导致的效用损失,必须消费越来越多的其

他产品才能充分补偿。



  生产与消费的一般均衡点,发生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如图三所示。



 

鹿

图三 生产与消费的一般均衡点



这个切点,至少有三大性质值得注意:第一,社会发挥了最大可能的生产水平;

第二、效用水平达到了生产可能性所许可的最高水准;第三,两种商品的均衡

交换价格比,等于该切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



  以上三点,在一般经济学教科书里都有叙述,聪明的读者也不难通过图三

悟出其中道理,这里就不详述了。



  从图三可以看出,不管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如何,也无论其与生产可

能性曲线相交于何点,它在切点上的斜率总是固定不变,总等于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斜率,即鹿与海狸之比为2:1。



  结论:均衡的交换比例完全由单位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与需求

条件无关。



  由此我们证明了斯密的论点。





三、比较优势与价值



  这一节我们放宽前述第四大条件,考虑劳动效率不等的场合。为简便计,

我们假设有两类猎人。第一类,普通猎人,每投入一单位劳动,可得鹿二头,

或得海狸一只。第二类,天才猎人,每投入一单位劳动,可得鹿三头,而且

他在捕捉海狸上更为擅长,每单位劳动可抓海狸六头。我们假定社会劳动总

供给仍为70个人年,其中60个人年由普通猎人提供,10个人年由天才猎人提

供。



  这些假定可总结如下:



  ============================================

          每单位劳动可    劳动

         捕鹿  抓海狸   供给量

  --------------------------------------------

   普通猎人   2    1      60

   天才猎人   3    6      10

  ============================================



  此一假定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四所示。不了解比较优势原理的朋友,

可能会觉得此图有些莫名其妙,且让我们对此略加说明。



 

鹿

图四 异质劳动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四中的A点,是全部社会劳动都用于猎鹿的情形,这时鹿产量为 150,而海

狸产量为 0。从此点出发,假如社会需要抽调一部分猎人去抓海狸,它应当先

抽普通猎人呢,还是先抽天才猎人?



  答案是:应当先抽天才猎人,因为天才猎人的抓海狸方面有比较优势。为

看清此点,假设社会需要多抓海狸6只。若是抽普通猎人去干这活儿,需要6个

人,机会成本是减少捕鹿12头;倘若抽天才猎人干此活,需要1个人,其机会

成本只是减少捕鹿3头。因此,自然应先抽机会成本较小的那个,即天才猎人。



  这样,由A点出发往上走,每增加6只海狸,需要减少3头鹿,曲线的斜率

是 6:3 = 2:1。移动到达B点,达到了完全专业化,----所有天才猎人去抓海

狸,而所有普通猎人都在捕鹿,鹿与海狸的产量分别是 120 和 20。



  在B点,假如社会需要生产更多的海狸,就只有抽调机会成本较大的普通

猎人了。因此B点以上直至C点,曲线的斜率变成 1:2。C点是全部社会劳动

都用于抓海狸的场合。



  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鹿与海狸的均衡交换比例应当是多少?



  答案:它可以是 1:2 与 2:1 之间的任何数值!究竟取值多少,完全由需

求条件即无差异曲线的性质决定。假如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A

B段,则交换比例为 1:2(一头鹿换二只海狸);倘若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

曲线相切于BC段,则交换比例为 2:1(二头鹿换一只海狸)。



  然而这还不是更常见的情形。更常见的情形是完全专业化:无差异曲线与

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折点B。此时,交换比例既不是 1:2,又不是 2:1,而

可以是两者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完全由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决定,与所谓的劳动

耗费量无关。例如图五中,就画出了三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它们决定了三种

不同的均衡交换比例。



 

鹿

图五 异质劳动下的一般均衡



  以上分析,可以推广到有多种不同比较优势类型的场合,结论不变。



       *        *        *



  至此,我们已经证明,一旦出现劳动效率的差异,特别是出现不同个人之

间比较优势的不同,劳动价值论就彻底崩溃了:这时候,不存在任何与需求无

关,仅仅由所谓抽象劳动耗费量所决定的所谓价值;作为价格波动中心点的均

衡价格,不能脱离需求来决定。



  对于劳动价值论的这一缺陷,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看来都有所了解。但

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却大不相同。



  斯密对劳动价值论是满不在乎的,仅仅把它当做叙述起点略作阐释之后,

便脱离了这个理论,转而去讨论土地、资本、风险、劳动技能、专业化等等在

价值决定中的作用了。



  李嘉图贯彻劳动价值论较多,但是这位首先发现并阐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

济学家,知道劳动价值论有太多的例外,故而从未把这个理论看作是分析上有

效的理论,仅仅只把它看作是一阶经验近似。用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

勒(George Stigler)的话说,他的理论,至多只算93%的劳动价值论。



  谁是100%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这位德国思辨哲学的及门弟子,缺乏斯

密、李嘉图那样的英国经验主义素养,而且还自负得不得了,以为靠他那个从

黑格尔哪里学来的辩证哲学,玩一通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之类的名词游戏,就可

以所向披靡,结果闹出科学上的大笑话。



  下面一节,我们将去巡视一番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及其内

在局限性的看法。



(未完待续)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8004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