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错在哪里?(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错在哪里?(一)   
observer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错在哪里?(一) (1089 reads)      时间: 2002-10-29 周二, 上午5:5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目录



0、导言

1、斯密的鹿与海狸

2、生产可能性和无差异曲线

3、比较优势与价值

4、“最蠢还是马克思!”

5、劳动价值论失效的其他情形







鹿与海狸的故事:劳动价值论错在哪里?(一)



·云儿·





O、导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是一种关于世界究竟为何的实证描述,又是一种

关于世界应当如何的价值判断。实证方面,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之前的斯密、李

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都观察到,市场价格虽然经常波动,有时波动还挺剧烈,

以致价格会大大偏离长期平均值,然而却似乎总有种力量将其拉回中心,使得

价格不会就此漂移走远,一去不返。



  这个价格围绕其波动的长期平均值或曰中心点,古典经济学家称之为价值,

而现代经济学则一般称其为长期均衡价格。在实证描述上,劳动价值论试图回

答的问题就是:作为价格波动中心点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经过马克思严格表述的劳动价值论似乎是这样的:商品的价值量完全由生

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与供求无关;但其价格则会由于供求变动而

围绕着这个价值量作上下波动。



  这种劳动价值论,且不说无法解释稀缺自然物的价格,就算我们假定劳动

是唯一稀缺的生产要素,它通常也不能成立。为什么?我在本文中要提出的原

因,可能会令马克思的崇拜者们感到万分惊讶,----劳动价值论的死穴,竟然

是他们通常认为马克思已经用哲学思辨漂亮地解决了的问题,即异质的具体劳

动,如何化约为同质的抽象劳动的问题。



  此是何故?请听我细细道来。让我们首先追溯到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

的源头,就从斯密关于鹿与海狸的故事说起吧。





一、斯密的鹿与海狸



  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有其悠久的思想源流,早在古希腊罗马就有

此思想了。到了现代经济学始祖亚当斯密手中,劳动价值论自然成了他在《国

富论》中加以论述的第一个价值理论。



  但是斯密本人似乎对这个理论不怎么重视,仅仅只给了它一小页纸的篇幅,

主要是用一个小故事略作阐述。这就是《国富论》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

部分”的第一节,斯密讲了一个鹿与海狸的故事:



  在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

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

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例如,一般地说,狩猎民族捕杀

海狸一头所需要的劳动,若二倍于捕杀鹿一头所需要的劳

动,那末,海狸一头当然换鹿二头。所以,一般地说,二

日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日劳动的生产物,两点钟

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点钟劳动的生产物,这是很

自然的。



  斯密时代,经济学还没有数学化,讲故事举例子,往往是经济学家简化问

题,构筑模型的一个常用手段。这个鹿与海狸的故事,实际上相当于提出一个

简化模型,它极为明确揭示了古典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论的典型看法:假如劳

动是唯一稀缺的生产要素,则交换价值必定与花费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比例。



  这个结论正确吗?当然没有全错。但是它仅仅只在一些严格限制的条件下

才算正确。这些限制条件,有些是斯密提到了的,有些他没有提及。在本文中,

我们准备利用现代一般均衡理论,详细分析斯密的故事,因此有必要先将我们

分析中用到的限制条件明确列举出来:



  第一,我们假定总的劳动供给量是固定的,比如为70个人年,不考虑闲暇

时间与劳动时间的权衡分配问题。这主要只是个技术性假定。职业偏好不同的

场合,我们将在另外的假设中考虑。



  第二、猎鹿捕海狸所牵涉到的一切土地、森林、水域等等,相对与社会总

的捕猎能力来说,都是丰裕的,用之不竭的,无人占有的,可以自由出入的。

猎鹿捕海狸用到的唯一稀缺生产要素,就是劳动。



  这个条件是斯密的故事中清楚叙明了的,我们且不去动它。



  第三、生产过程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也无须等待。每投入一份劳动,必定

可以立即得到相应一份产品。打一天猎,必定可以得到两头鹿,既不多,也不

少。绝对不会出现有时候收获多,有时候收获少,有时候没收获等等情形。



  请注意,这个假定防止了时间偏好、不确定性和风险等因素影响价格,十

分必要。否则,产品的长期均衡价格将会包含风险补偿等因素,而不会与其劳

动量成比例。



  第四、所有劳动者猎鹿和捕海狸的效率完全相同,毫无差别。因此,猎鹿

和捕海狸等等马克思所称的不同种类的具体劳动,在数量上可以直接等同于抽

象劳动,而无需经过任何数量上的化约程序。



  此条件的必要性,很少有人清楚。后面我们将说明,只要稍微放宽这个条

件,劳动价值论立刻崩溃。



  第五、劳动者毫无任何职业偏好:对猎鹿和捕海狸两种活动,他们均无任

何偏向哪一方的的爱好或厌恶。



  这个条件的必要性却是明显的。假如劳动者相对偏好或厌恶某一种活动,

则此种爱好或厌恶的差别,势必要求从两种商品的长期均衡价格中得到补偿,

于是作为价格波动中心的价值,将不再与劳动量成比例。



  第六、两种商品的生产,既不存在任何规模经济,又没有规模不经济。捕

猎所得产量,严格地与所投入的劳动量成线性比例。这个假定排除了垄断价格

出现以及边际劳动成本与平均劳动成本的偏离,否则斯密的结论将不成立。



  第七、商品的交换,不存在任何交易费用。猎鹿捕海狸也不会导致任何的

外在经济或外在不经济。



  第八、我们假定鹿(D)与海狸(B)是两种质量均一的产品。为此,坚决认为

鹿角与鹿尾巴毫无区别,海狸皮与海狸完全一样,等等。否则,我们将不得不

处理多种产品联合生产的问题。而这个联合生产问题,被公认是现代西方的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大为头痛的致命难题,我们且不去碰它。



  第九、我们不想处理与离散变量有关的复杂问题,故而坚决地武断地假定,

劳动量以及鹿与海狸两种产品的数量,都是无穷可分的。



  第十、最后我们引入现代的需求理论:居民户对鹿(D)与海狸(B)的需求,

乃是个人在其预算约束下,通过极大化他的序数效用函数 U(D,B) 而产生的。

为了便于用图形分析,避免复杂数学,我们假设不同居民户都有相同的效用函

数 U(D,B),且此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因此可以方便地用一条共同的无差异曲

线来反映需求方的性质。



  有了以上十大限定条件,下面我们将运用一般均衡理论,替斯密的结论作

出一个严格证明。然后我们将放宽以上第四个假定,考察一下各人之劳动效率

互异,特别是比较优势各不相同的情形,看看劳动价值论在这种情况下是如何

彻底崩溃的。



(未完待续)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8821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