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鲁迅批梁实秋的逻辑是通的,云儿不通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鲁迅批梁实秋的逻辑是通的,云儿不通   
所跟贴 鲁迅批梁实秋的逻辑是通的,云儿不通 -- 马悲鸣 - (4888 Byte) 2004-11-18 周四, 下午2:57 (534 reads)
山贼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到目前为止,老马、云儿双方的逻辑叙述都不正确 (135 reads)      时间: 2004-11-19 周五, 上午7:5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到目前为止,老马、云儿双方的逻辑叙述都不正确

无论老马还是云儿都承认梁实秋的命题是:

A:“凡长久广泛流传的作品 ,都是 描写普遍的人性的作品”

为简单起见,我们用符号来代替命题:
甲 =“长久广泛流传的作品”
乙 =“是 描写普遍的人性的作品”

于是命题A的描述变为:
甲真,则必有乙真。(用符号表示为:甲=>乙)

关于逆命题云儿概念出错,云儿所谓的逆命题:非乙=>非甲,其实是与命题A等价的统一命题。也就是说:
“甲=>乙”与“ 非乙=>非甲”是一回事。

“甲=>乙”的逆命题是“乙=>甲”,也就是说,A的逆命题是:
B:凡描写普遍人性的作品,则能够长久广泛流传。

显然,这个逆命题是不成立的(例如,某人如我者虽然也写人性,但手法太臭,无可读性,也没法流传:))。

用逻辑的术语来描述应该是:
A命题成立,但是A的逆命题 B不一定成立。
换一种逻辑术语描述就是:
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这里老马逻辑出错。

用老马的集合论来描述应该是:
所有的描写普遍人性的文学作品是一个集合A,而所有广泛长久流传的文学作品则是集合B。梁实秋是只说,B是A 的子集。梁没有说B就是A。老马擅自用“是且仅是”是不对的。

不明白的是这么简单一个事儿,云儿何以绕那么大个圈子,要先举两个例子,殊不知,那两个例子与鲁迅梁实秋是等价的问题,读者如果不理解鲁迅梁实秋,就也不会理解那两个例子。所以是添乱。

其实,仔细看看鲁迅原文,就明白如老马所说,鲁迅的关键要点是:
“照你的意思,没有流传下来的就是没写永久不变的人性。而既然没流传下来,你怎么知道的?”

鲁迅是利用梁的描述含混,故意把水搅浑,以便刻薄梁实秋。这是文人的常用的伎俩,往逻辑上扯,有点牵强。

同意贝网,鲁梁二人之争不是逻辑之争,用这么一个逻辑问题来贬一个褒一个, 不make sense。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578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