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成败之鉴·军事逆转与国军转进 1 】 异域孤军: 李弥与转战滇缅泰的国军余部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成败之鉴·军事逆转与国军转进 1 】 异域孤军: 李弥与转战滇缅泰的国军余部   
所跟贴 【成败之鉴·军事逆转与国军转进 1 】 异域孤军: 李弥与转战滇缅泰的国军余部 -- Anonymous - (34165 Byte) 2004-10-09 周六, 下午2:24 (1312 reads)
花田八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成败之鉴·军事逆转与国军转进 1 】孙碧奇:一位外交官的泰缅交涉回忆(外一种) (567 reads)      时间: 2004-10-09 周六, 下午2:4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孙碧奇:一位外交官的泰缅交涉回忆


十二、曼谷之三

泰国因军人的派系斗争而导致政变,又因民间财富不均而形成共产党渗透颠覆的温床。泰国原系反共的国家,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与苏俄达成一项秘密交易,泰国取消反共条例并与苏俄建交换使,而苏俄则默许不用否决权阻止泰国进入联合国。苏俄驻泰使馆设在曼谷沙吞路,终日大门紧闭。其唯一的贸易行也不像有何买卖,但是苏俄人员在幕后甚为活动,无疑地,中共份子在泰一切活动包括他们「全民报」的经费来源,都由苏俄使馆支持。

民国三十八年中共席卷大陆,三十九年海南岛沦陷,中共份子日益猖獗,在泰制造谣言,使泰国三百五十万华侨华裔误信中共并吞台湾不过是时间问题。后来韩战发生,美国杜鲁门总统遗派第七舰队保护台湾海峡,情况稍得稳定,但未能全部消除华侨畏惧中共的心理。

我初到曼谷时,「全民报」赐给我一个「蒋帮残余份子」的封号,在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开会的时候苏俄代表也用同一名词对我侮辱。我去拜访侨领,多避而不见,好似我是染有淋疯病症的人。我的接触仅限若干忠贞侨领与中国国民党的党员。后来接触渐广,但是侨领们仍有戒心。我奉命为大陆灾胞救济总会筹募捐款,许多侨领解囊相助,要求不发表他们的姓名。客属会馆主席刘汉华先生对我坦白的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共产党痛深恶绝,但是我的家人在匪区,我的财产在泰国。泰国的情况不可预测,一旦共产党得势,美国人立刻坐飞机轮船撤退,你们也回台湾去了,我为身家财产计,不能不隐蔽一点。」这是刘先生由衷之言,也代表若干侨领当时的想法。

中泰两国人民感情素洽,不过犹如亚洲其它地区一样,在经济竞争方面,由于华侨的克苦耐劳,事业成功,泰国人也经常使用立法和政治的权力来抵消华侨的优势。泰国,政府原已实施保留职业法案,其保留的范围颇为特殊,例如:制告佛像,供应佛事器材、制造泰式银器漆器、种稻、踏三轮车、开公共汽车、理发、秦文排字等业,不准外国人参加,而新的法案也时在酝酿中。

民国四十年泰政府颁布一项新的法令,将外侨随身证规费由每年泰币二十铢增加到四百铢,使华侨负担增加二十倍,使馆当即提出交涉,而泰国政府坚不让步,中共份子乃乘机挑离间,鼓动华侨反抗泰国政府,并要打倒中国大使馆。

本案在交涉中时,值泰国国会开幕,我得到情报,共党要策动十万华侨到国会示威,我去见警察总监乃炮上将,告知他情况的严重性,并说明示威是由共党在幕后策动而华侨群众都是良民,倘若警察不慎伤害他们,我将提出严重抗议,乃炮说他自有办法。示威的前夕他出动了全市的救火车,灌满沟渠中的脏水,并且公开操练镇压暴动的部队。次日果然数万群众集国会广场,警察命他们都坐下来,不准移动,群众只能嚷叫一番,而未发生暴乱。

共党计不得逞,乃怪我事前向警方「告密」,全民报肆意漫骂,我又接到许多恐吓信,此时共党在侨区散发传单,叫全体华侨造反,说是官逼民反。

共党一切作为的目标在鼓动暴乱,同时打击使馆,讵料他们不曾造成暴乱,反而增强了使馆交涉随身证费的立场。泰国政要也渐渐明了华侨的真正痛苦与共党颠覆的阴谋,决定酌予让步,豁免外侨中老幼残废与无业妇女的例费,作为本案的解决方案。对于泰境的共党则逐渐采取取缔的步骤,最后封闭了「全民报」。

此后华侨畏惧共党的心理转变了,我们为振奋人心鼓励侨众支持政府起见,特于民国四十二年三月一日总统复行视事三周年纪念日在大使馆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会,自早至晚安排了一连串的游艺节目如歌唱舞蹈戏剧等项,到会的华侨总共有十万人之多,使馆的草坪都被踏平了。从此华侨不再畏惧匪谍的威胁而衷诚拥护政府。

泰国的情况虽然渐趋稳定,但是印度支那半岛的情势则日渐恶化,法国在奠边府吃了败仗,北越和越共的军队长驱南下,一面占领越南若干地区,一面威胁寮国故都銮拍拉邦,此时匪共在滇南「十二版纳」即车厘、南矫、佛海地区成立了泰族自治区,控制人口五十万,并设立泰语广播电台,扬言那里才是泰国民族的真正政府,曼谷王朝不过是美国帝国主义的走狗而已。该处与泰国并不接壤,中间还隔开缅甸的景栋地带,由于匪帮的扩大宣传,逐引起国际人士对于滇缅边区的广泛注意。

匪军进入云南广西之后,部分国军分别越界进入缅越,预备整编后打回祖国,到越境的黄杰部队被法军遣往富国岛,被困数年才被运回台湾,进入缅境的国军原属第八军和二十六军,由李弥将军编成中国反共救国军,迂回于景栋地带,并曾一度打回耿马,嗣因后援不济,复被迫转入缅境。李部原与驻地的民族相安无事,但是缅甸政府要李部缴械投降,李部不从,就在缅泰边境大其力地方打了一仗,缅军大败,于是老羞成怒,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控诉。我政府坚持李部以前是我国正规军,现在仅是反共武力不受政府控制,犹如历史上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尔第Garibaldi暂假外国地方,整军经武,以图收复国土。唯我政府为表示诚意合作解决国际争端起见,愿以道义的力量去劝说李部撤回台湾,安全理事会旋即组成美国、泰国、缅甸,中华民国四国委员会,讨论撤兵问题,并派衣复得上校赴曼谷出席,商谈历时数月,才决定一切手续,最后于民国四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开始撤兵,一共撤出八千六百六十八人,我也曾偕同美国驻泰国大使唐诺文同往缅泰边境去监督此项行动。

我与李弥将军及其高级将军在曼谷多次会晤,深深佩服他们冒险犯难的英勇精神,可惜他们的壮志未酬,否则他们会写下一段反共复国的光荣历史。

我在曼谷担任代办,工作虽然艰苦,生活到也愉快,长女丽华已进入美国加省密尔斯女子大学,以成绩优异被选为PBK荣誉会员,次女丽美仍在曼谷国际学校读书,三女丽英则于岳母来泰访问时,带往美和她居住,小儿常一已启蒙课读。我在泰国几达七年之久,渐有倦意,适值外交部长叶公超博士以特使身份赴泰作亲善访问,我乘机请求调部,蒙他恩准,逐于民国四十五年十月调回台北。

[以上内容全文摘自《传记文学》总第131号刊孙碧奇《沧海浮生记(五)》,发布标题为发布者所拟。]

————————————————————————————-
(外一种)

游击英雄丁作韶

丁作韶兄,早岁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来台后,久居台南,任国立成功大学训导长、教授,恂恂儒者,瘦削身材,而干劲十足。夫人胡庆蓉女士,国学有根底,执教省立台南女中。我在南市时,以彼此订交逾四十载,久别重逢,时有过从。局势嬗变,人事沧桑,相处四十年以上的老友,已寥若晨星了。从外表看,丁兄似无缚鸡之力,丁夫人虽逾中年,而温婉贤淑,都不似能吃得苦中苦的人。一门桃李仅知他俩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是两位好老师,初不知他是戡乱初期的大西南游击英雄。我也以此为老友傲。

这桩伟大光荣的事迹,要从民国三十七年说起。那时共党到处作乱,华北各地相继沦陷,丁兄以任卓宣先生之介,由平津辗转到了云南,主持卢汉创设的干部训练班。卢汉突然役共后,李弥部队伤亡甚重,余程万的第二十六军,大部又已降敌,残部退到越南及滇边。后来入越部队困于富国岛,(后由黄达云将军率领,返回祖国,这是后话)退入滇边的军队,亦多溃散。在流徙之初,部队首长有两派意见,一派主张入越,他们的理由是,越南不属我国版图,共军无法追击;──派主张退入滇边,理由是,滇边山岭纵横,地区广大,地非贫瘠,可以屯垦,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丁兄就是极力主张进入滇边的一人。

在滇边行军,说来简单,实亦至难。因为滇边山峦起伏,到处都是原始森林,毒蛇猛兽,随处出没,还要不时预防土共的追击。可说是寸步难行。但丁兄喊的口号是:「以大西南为根据,向扭转大局迈进,」壮哉此言!就凭这一个信念,他率领田乐天的部份团队,深入蛮荒,最后到了景栋,猛撒。这些地方位于泰、寮、缅的交界,缅甸政府终将丁兄扣留了一年多,始得获释。此时的我国游击队已由千余人扩成了数万人的强大队伍。编组民众,设立学校,渐具规摸。

可是韩战结束后,局势又有突变,缅泰政府经过美国折冲,终于迫使游击队撤退来台。丁兄夫妇不得不挥泪离开了惨淡经营数年的游击根据地。此中艰苦辛酸的经历,由丁夫人写成「滇边游击史话」,于民国五十六年出版,用不着我详加叙述。

丁兄夫妇非常好客,尤其对我这一个老友,时邀到东宁路成大宿合欢聚。我在台南四年半的时光中,不知叨光作了丁家座上客多少次。每次总是由丁夫人亲自下厨,包饺子,另做几样可口的菜肴,席间上下古今无所不谈。此情此景,至今犹感念不能忘。

还有一琐事可记的:丁兄籍隶河南,至今说话仍有浓重的乡音,对豫剧尤特别欣赏。成大校庆,例有庆祝活动,他每坚邀豫剧社参加晚会演出。我对河南戏没有多大兴趣,他总是留了好位子,「强迫」我前往观看。他说:「河南戏和平剧差不多,做工相似,唱词亦易懂,且有『妙不可言』之处!」我对接受豫剧的「强迫教育」以至对它渐有兴趣,这也要归功于丁兄的绍介。

如今南北睽违,又已数载,每念及昔日欢聚,尚有深刻的愉快的印象。

[以上内容全文摘自《传记文选》总第132号所刊赵效沂《海隅人物记趣》之《游击英雄丁作韶》一节。]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75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