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骆驼夜话五]中国农业和土地所有制—兼回893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骆驼夜话五]中国农业和土地所有制—兼回893网友   
五骆驼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6
文章: 1267

经验值: 2413


文章标题: [骆驼夜话五]中国农业和土地所有制—兼回893网友 (549 reads)      时间: 2004-7-09 周五, 下午1:59

作者:五骆驼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土地私有化以后的土地兼并是必然发生的。我觉得这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现代农业从几百年前的精耕细作变成了一项科技产业,所以过多的劳动力投入并不能带来产量的提高。因为产量的提高已经主要依靠技术的推广应用了。日本的经验是非常值得中国农业借鉴的,他们的小型化农机具实现了土地狭小空间的高效率。中国的确劳动力过剩,经常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但并不能证明机械化和高技术不能普及。否则无法回答同样人口过剩的日本为何可以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大家所担心的土地兼并的不合理是有道理的,这其实是一个法制问题。就是土地私有化一定要等法制化基本完成后再进行。现在如果盲目推行的话,只能给官僚资本添一条暴富之路。当年台湾的土地私有化进程也是考虑到了类似问题的。一旦国家法制化完成,贪污腐败不再是全局的和普遍的行为,土地私有化就有了公平合理的有力保障。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世界工厂的作用名副其实。将来可能会为全世界提供各种产品,尤其是重工业的复兴,将成为国际产业链的一端。这里我推荐草庵居士的相关文章,国家目前的东北西北计划,说白了就是重工业复兴计划。那时会产生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就象现在东部沿海消化了几千万劳动力一样,东北西北也会消化掉更多的劳力。农业生产会集中在少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身上,借助高科技和机械化的力量用少数人满足全国对农业的需求,这是任何发达国家都走过的老路。

私有化和公有化谁更有利于科技的推广,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很难一句话说清。但是就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一样,前者具有均衡和自我调节的特性,后者具有推广迅速反映缓慢的特点。连你也承认公有制下把深耕这种伪技术广泛推广反而损害了农业发展,可见公有制的麻木和调节失灵的弊端。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科学研究的后劲,也是调节科研成果市场的必须条件,甚至从短期效益来讲都不能说知识产权的保护阻碍了农业发展,这也是法制社会的特点之一。

其实推广高科技的是高科技本身,they just sell themselves.无论私有公有都要靠科技本身对农业的促进作用。从这点来看,私有制的市场调节更能保证科技的迅速应用和均衡发展。你讲了那麽多“事实”,难道忘了前些年中国政府几乎天天抱怨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难题了?忘了那躺在文件柜里十几年的“新技术”,因为科研和生产严重脱节而无法应用的公有制的顽疾了吗?

再说农业机械化,这其实是个过时的课题了,现在讲的是运用生物和遗传等最新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化工程化的大农业观点。机械化的弊端早在70年代就暴露无遗了。而未来农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就是健康化和环保化,一味的追求产量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了。中国农业当然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这些发展趋势也同样决定着中国农业的前途。

中国土地公有制束缚着农民的人身自由,无法造成大量劳动力的真正解放。土地合理兼并的被抑制,制约着土地作为劳动资料的合理集中,无法发挥规模优势。农民由此而总是徘徊在贫穷状态,无法保证生产发展和提高的应有投资,中国农业就也总是徘徊在维持温饱的低水平上。这是典型的制度制约生产力的发展的例子。国内广泛报道的农民负担沉重,无法扩大投资的情况就是这个根本原因产生的。

说实话对农业问题我是个门外汉,看到的其实是大家全都知道的。奇怪的是土地制度问题怎麽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其实这是解决如今严重的中国农村问题的总纲。当然,土地私有化是应该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法制化的完成,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说过了。


作者:五骆驼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五骆驼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7880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