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华邮记者为个人解读误导而道歉〔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华邮记者为个人解读误导而道歉〔ZT)   
鬼谷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华邮记者为个人解读误导而道歉〔ZT) (290 reads)      时间: 2004-3-31 周三, 下午8:1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台总统府:错误解读一事 华邮记者道歉

--------------------------------------------------------------------------------

【大纪元3月31日讯】昨日(30)中国国务院本已第二次取消三月份台湾事务例行记者,但因《华盛顿邮报》刊出廿九日专访陈水扁总统一文中,以「…中国大陆阻挠香港人民要求的民主改革,使得台湾人民更坚定决心拒绝统一,并且继绩建立自己的独立主权国家,即使面临战争威胁亦然。」为文章导言,晚间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即召开记者会批评陈水扁「再次放肆地鼓吹『台独』分裂言论,清楚无误地表明其继续推动『台独』」。今日台湾总统府已与记者潘公凯(Philip Pan;驻北京特派员)连络,表达解读错误一事,据总统府表示,该名记者已为解读错误予以致歉。
《华盛顿邮报》解读不正确 引发中国批评

据中央社报导指出,陈水扁总统相关发言为「…台湾绝对不希望跟中共进行军备竞赛,避免战争和维持台海永久和平是我们的希望…」总统府公共事务室主任黄志芳表示,《华盛顿邮报》网路版导言部分是不正确解读。

黄志芳表示,陈水扁总统一再强调未来四年的责任和使命重点是「推动成立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小组。」他认为中国国务院只根据《华盛顿邮报》网路版对陈水扁总统指名道姓的批评,是不尊重的表现。

台湾总统府表示,潘公凯已向府方解释,个人解读却被误以为陈水扁总统说法,他向陈总统表示歉意。



台湾总统府表示已与《华盛顿邮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潘公凯联络错误解读一事,对方已表示道歉,标题改为「台湾领导人维持强硬路线」。(图□唐虹盈)
< /center>
陈水扁总统接受华邮访问全文

采访时间:台湾时间三月廿九日
采访记者:美国《华盛顿邮报》外交新闻主编David Hoffman、驻北京特派员Philip Pan

总统先生,在您的第一个任期中,中国政府始终因为您不接受所谓一个中国原则,而拒绝与您接触,最近您又提出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但是中国还是予以否定,您在第二任的任期中,计画采取怎样新的方法来进行两岸的政策?

答:不是我个人不接受,而是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都没办法接受,因为所谓一个中国的原则,最主要的是一国两制,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显然都没办法接受一国两制,把台湾香港化,变成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或者是地方政府,关键在这个地方。

在台湾社会,愿意接受所谓一国两制的一中原则,是少数中的少数,这一点北京当局应该要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既然他们寄望于台湾人民,而台湾人民都是没办法接受一国两制,没办法同意一中原则,今天是不是还要强压二千三百万的台湾人民全部来接受。

这次的大选,本人之所以能够从四年前的39.3%的得票率,成长到今天的50.1%,我相信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台湾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抬头,这样的一个现象与事实,北京当局应该要正视,而不能够装聋作哑。

我在二○○○年五二○的就职演说里特别提到,希望两岸的领导人能够拿出智慧与诚意,来共同处理未来一个中国的问题,但是今天如果说两岸要坐下来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台湾人民或著台湾的政府,一定要接受所谓的一中原则,相信这绝对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因为如果把它当作原则,当作前提,那可能两岸永远都没办法真正坐下来,这也是为什么个人提出来,应该要来推动并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秉持一个和平的原则,来针对四大议题有所协商,才是两岸人民之福。

总统先生,您刚回答里头比较少提到第二任的任期来进行怎样的两岸政策,我想了解一下您是否会采取新的行动,是不是会去改变到目前的现状?

第一,我已经说过,在选后,未来的四年,团结台湾、稳定两岸、安定社会、繁荣经济是我的使命与责任,其中有关稳定两岸,绝对是未来施政的重点,所以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筹组推动两岸小组,由中央研究院李远哲院长来共同召集,希望能够积极有效推动,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

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原则、四大议题之下,推动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所谓一个原则,就是和平的原则,因为如果还要一再强调所谓的一中原则,那台湾又有相对性的其他不同诉求,好比说,我们主张一边一国,那我相信两岸永远都充满歧见,这是很难坐下来的,我们心里明白,所以不提一中原则,不提一边一国,而代之以和平的原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交集才对。

第二,我们希望能针对四大议题,包括建立两岸的协商机制,对等互惠往来,以及建构两岸的政治关系,还有最重要的防止军事冲突。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四大议题方向,当然,中间也包括大家所关心的两岸三通直航经贸议题。

另外,在稳定两岸来讲,我们一定会做到,维持台海的和平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所以当我们在推动各项大改革的时候,我们绝对会以维持现状,不改变现状为一个基础。

所以,大家所关心的公民投票,我们在三二○所举行的和平公投,再一次的证明我们的信诺是坚定的,是勿庸置疑的。三二○的和平公投,很清楚的这并不是统独公投,也没有违背二○○○年五二○个人就职演说中,所特别强调保证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

所以,二○○六年我们要催生新宪,希望在二○○八年能够正式实施一部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这是整个台湾民主改革、宪政改革的时间表,而不是台独的时间表。

换句话讲,我们未来所要推动宪政改革工程,一定会在维持目前台湾现状,以及不改变台湾目前现状作为基础,来进行宪改的改造工程。

也就是说,我们是为了整个台湾政府能够有效来治理,我们会针对到底采取像美国的总统制,或者像日本的内阁制,我们必须要作一选择;我们到底是要继续维持目前的五权宪法,还是像美日一样改采三权分立的宪法,我们也必须作一决定;我们希望进行国会的改造,立委席次减半及采单一选区两票制,这样一个选举制度,我们也希望作一抉择,当然也包括政府的体制,希能走向二级制,而不是三级制,特别是在冻省之后,我们必须作一善后,不能把问题永远搁著。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希望公民权能从二十岁降低到十八岁,而且逐步采取募兵制,这些也都要动到宪法的修改。

尤其有关基本人权方面更为重要,和平权必须能够入宪,特别是劳动三法,包括团结权、争议权及协商权,希望在新宪里入宪。

另外,我们希望在新宪里有原住民专章,因为政府与原住民的新伙伴关系,是一准国与国的关系,是一国内有国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也须在新宪内有所规范。这些无涉统独,也不违背四不一没有。

总统先生,您能否用任何方式来定义一中内容,使这样的定义为台湾人民所接受,例如:把台湾和中国视为一个联邦关系,而台湾与中国在关系中是对等的,如此台湾人民可否接受呢?又或有其他方式可让台湾人民所接受?

由于对岸北京当局把一中原则定义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其重点在于统一后的一国两制,特别是一国两制中的一国,而非两制,所谓的一国是指一个中国,而一个中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唯一的代表,所以一国就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此原则,台湾自然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份。北京当局把这次台湾的总统大选,视为是中国内部的地方选举,这就是为何二千三百万绝大多数的台湾人民,无法接受北京当局对一中原则的定义及他们的实际作为,也是为什么在二○○○年五二○的就职演说中,我特别提到要共同来面对处理,未来一个中国的问题。

换句话说,一中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可以讨论的,但绝对不是现在,也许是未来,未来的一中问题,大家应该可以坐下来共同面对,可是在短时间之内很难有答案;对于二千三百万的台湾人民来说,不管叫作台湾或中华民国,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非地方政府,我们现状是一个国家,要维持这样的一个现状,所以不希望目前台湾现状被片面改变。

我相信台湾或中华民国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包括连先生和宋先生在这次选举中,也不敢否认,而在台湾内部几乎一致认为,我们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唯独北京当局无法接受台湾或中华民国是一个国家的事实,这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不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但又不乐见中华民国这个国号被正名或改变,这是相当矛盾的。

总统阁下方才一直谈及一国两制,依近来北京当局对香港的措施,可有值得参考的经验与教训?

最近几年,香港所发生的现象,让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更坚定地拒绝一国两制,因为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引发了严重的问题,例如: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条,不仅引发五十万的香港人民走上街头,更让香港的民主自由走回头路。台湾已经有充份的民主自由,不可能像香港一样,让民主自由被剥夺、被限制,从享有自由变成没有自由,从享有民主变成没有民主。

可以直接选出国家的领导人,香港人民不可能直接民选特首。三二○台湾人民历史上第一次行使公民投票,香港人是不可能享有这基本人权跟普世价值,台湾能,香港不能。当香港人在争取特首直选、立法局议员普选,北京当局显然无法同意,甚至说再等三十年,这是相当可笑的。北京当局要香港人民了解,所谓一国两制,重点不在两制而在一国,至此香港人民终于恍然大悟,所谓五十年不变,结果一过五年就变了。

这对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而言是最大的警讯,也是最大的彻悟,一国两制对台湾人民没有吸引力,香港是一个失败的范例。所以,香港一国两制的失败一方面让台湾的主体意识抬头与觉醒,另一方面,让本人在二○○○年有机会当选国家领导人,并且在今年连任成功。

总统阁下方才提到中国不断扩张武力的问题,未来中国可能减缓军备扩张吗?在总统阁下的第二个任期内,是否有计划地因应中国的武力威胁?台湾在财政上能够支撑与中国的军备竞赛吗?

答:台湾绝对不会跟对岸展开军事竞赛,避免战争与维持台海永久和平是我们的希望,这也是为何个人一再强调,未来四年的使命跟责任,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稳定两岸与推动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面对中国提高军费、扩充军备与部署飞弹,我们无法期待在短时间内状况会有所改善,所以海峡两岸军力的失衡,是可以预见的。为了台海的和平,为了避免战争,我们必须强化台湾的国防与防卫能力,希望作到有效反制、防卫固守的国防战略目标。一个民主的台湾仍然是对抗中国武力威胁最强而有力的武器;民主也绝对是台湾面对中国武力威胁最好的TMD。

我们延续刚才的问题,您认为台湾需要发展攻击性的军事能力,来吓阻中国的武力威胁吗?

与对岸展开军备竞赛,绝对不是我们的策略目标,也不是我们的施政方向,这也是本人所不赞成的,也不可能的,更□有必要。深化台湾的民主即是最好的TMD。但是如同方才我所说的,为了避免战争,为了追求和平,为了深化民主,我们必需要有能力来防卫自己。所以有效反制、防卫固守能力的强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不赞成所谓强化攻击的能力,而是要强化我们的反制能力,反制能力必需有效。台湾能够做好有效反制、防卫固守,才能确保我们得来不易的民主成果。

总统先生您曾说过,有关三二○和平公投如果失败,那就会是中国那边的胜利,这次和平公投没有过关,您从中学到了什么样的教训?您认为之前所采取的方式太过激烈了吗?未来是否有意再进行公投?

其实,整体来看,历史上第一次的公民投票,并不能算是失败,我们顺利地踏出第一步。

能够有超过七百四十万的台湾人民出来投公投的票,远远超过本人所得到的六百四十七万票,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是相当程度的获得人民的回响与支持。

最主要是《公投法》的高门槛,必须要有投票权的人一半以上出来投票,公投才算有效,但如果像选总统一样的方式来计算的话,其实这次公投是过关的。所以出来公投的人,比本人的得票数还要多,甚至比本人得票数还要多的人支持此次的公投两大议题。

因此,我们是看整体实质的表现,而非看形式的门槛。更何况就公投的二大议题而言,今年二月,在立法院朝野也一致决议来支持这二大议题,所以这二大议题基本上在我们内部是有重大歧见的。之所以发生一些争议,是因为在野党的杯葛,是因为中国的恫吓。

另外在选务方面,我们采取分开领票,分开投票,U字型的投票所,所以很多人在投完总统的选票后,就忘记领公投的票。当然「台湾第一次,世界都在看」,过去从没有过的公投经验,能够顺利举行,顺利完成开票,中间有冲突。

投票到开票,本来大家还有很多的疑虑与担心,但整个公投的投开票过程,算是顺利、圆满、成功的,这点我们非常的欣慰。当然,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家未必非常的了解,又因为碰到总统大选,大家把公投泛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但这是第一次,也因为这一次,接下来如有机会再举行公投,就不会再重蹈覆辙,也不可能再有杯葛公投的情事发生。我们对台湾人民享有公投的权利能够顺利举办,感到非常骄傲。

您这次以极小的差距赢得大选,对手甚至指控您作票甚至在枪击案作假,台湾的社会似乎陷于分裂的状态,您作为总统如何化解这样的指控及社会分裂的现象?

我们理解输的一方他们的心情感受,个人在从政的生涯中,亦曾失败过二次,输的感觉是不好受。特别是这一次他们信心满满,四年前他们二位落选的候选人,这次能够结合在一起,采取合作,他们一直相信最后会赢,结果不是,自然会有一些不平,这是正常的。我们没有作票,也有作假,对手有权利质疑,但一切静待司法的调查。

三二○的选举投票已经结束,我们不可能将时间永远停留在三二○那天,或三二○之前。我们必须要往前看,选举总要结束,再怎样的不平,再怎么样的不能接受,民主的选举,赢一票就是赢,输一票也是输。对我而言,我一生最后的一次选举已经结束,而且选前又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回,对我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影响。我的人生观及我政治生涯的座标,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不会被击倒,纵使我被击倒,二千三百万的台湾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信仰也不会被击倒,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所团结起来的力量,更不可能被击倒。

个人是脆弱的,就像一棵树的树枝,随时可能被击断,但是人民的力量就像森林的力量一样广大,不会因为一棵树的倒下而受到影响。

不要因为选举而输掉台湾,当然个人赢得选举,最后也不可能输掉台湾;输的一方,更不可以输掉台湾。我相信经过此次的选战,纷纷扰扰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对台湾的民主有信心,对台湾的人民有信心。在我的办公室有一幅对联「慈悲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我知道我的智慧不可能是最高的,但我希望未来的四年可以做到心中□有敌人。

总统先生您刚刚提到新宪法,那您在新宪法中要如何重新界定中华民国的领土?另一个问题是,投票支持您的选民从四年前的39%提高至今年的50%,您视为这是支持您进行两岸关系的改变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您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吗?

第一,我已经说过,未来宪政的改造工程,我们一定会在维持现状、不改变现状的基础来进行。

我相信有关宪法领土的条文,绝对不是未来宪改的重点,宪法第四条的规范,条文本身不是问题,那是认定的问题,是解释的问题。此次选举让我们有机会从四年前39.32%的得票率,能在四年后的今天首度超过50%,尽管所赢不多,但有它一定的意义。短短的四年,能够增加一百五十万票,这样的演变,值得北京当局及全世界正视。

如同某个媒体杂志所说的,在选前他们所观察到的,台湾主体意识的抬头与觉醒,确实不能够轻忽。

这次我们赢在我们站在台湾历史正确的这一边,台湾主流价值的这一边。这次的选举,可说是爱与恨的选举,如同二八八那天,我们手牵手,充满了爱,充满对这块土地的爱,对别人的爱,我们是团结台湾,是团结台湾二千三百万的人民,跟对手在三一三把恨作为出发点,要分裂台湾,要分裂台湾人民,这种制造对立,引发矛盾,充满愤怒,最后使他们变成少数。所以这是值得观察与注意的现象。

当然,我们不会以此为自满,我们仍会非常谦卑,我们仍会继续学习、反省,我们希望能够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9179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