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老梁说金庸上下集,下集重点,新闻评论的原则:背后有事实,眼底有乾坤,胸中有正气,心头有温暖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老梁说金庸上下集,下集重点,新闻评论的原则:背后有事实,眼底有乾坤,胸中有正气,心头有温暖   
所跟贴 老梁说金庸上下集,下集重点,新闻评论的原则:背后有事实,眼底有乾坤,胸中有正气,心头有温暖 -- 邑水寒 - (166 Byte) 2018-11-11 周日, 下午9:08 (323 reads)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11/11/28
文章: 928

经验值: 35819


文章标题: 你是没琢磨清楚金庸的写作差劲在哪里。两点,没有现代性,文字“秀下限”。举个栗子。 (142 reads)      时间: 2018-11-12 周一, 上午7:23

作者: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919年7月28日《湘江评论》第3号,一位署名为泽东的作者写道,“两星期前,长沙城里的大雷,电触死了数人。岳麓山的老树下一个屋子里面,也被电触死了数人。……这点科学常识,谁也应该晓得。长沙城里的警察,长沙城里三十余万的住民,没一人有闲工夫注意他。有些还说是“五百蛮雷,上天降罚。”死了还不知死因。可怜!”
最后他总结,“不信科学便死”。什么是现代性,这就是现代性!不信科学便死。

假如你是一位警察,看到一帮和尚老道围殴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你本该上前制止,但是这些和尚自称是武林正派,说这是邪教妖女,善于下蛊害人。你要信了这一套,不仅不制止暴力,还帮着和尚道士打死少女。然后你以为正义得到伸张,法律得以维系,那么你就失去现代性。而这,就是金庸小说通篇灌输的理念。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把一个又一个人放到火堆上烤熟,芦笛称谓的士大夫时代,无数被乡绅认定为狐狸精妖女的女孩子被沉塘,他们信仰的就是金庸小说的逻辑。这种为封建旧秩序服务的愚民思想本该是现代作家要首要批判的。一般的旧小说,如水浒,西游,尚且对这种逻辑进行辛辣地讽刺。比如水浒,开篇明白告诉读者,梁山泊替天行道拯救大宋的好汉是龙虎山逃出来的妖魔。

神仙妖怪的故事虽然光怪陆离,但是背后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感情,“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但是不信科学,通篇充斥着“左脚点右脚,拔高二三十丈”、“自打胸口几拳,激发全身功力”的大猩猩智慧,实际把读者拉入了一个愚蠢蒙昧的境地。

不仅如此,对比正常的文学作品,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low”得让人发指。(下面是引用)

“一些朋友认为,金庸的小说情节曲折离奇,体现了其艺术水准高。其实恰恰相反,文艺作品对于情节的要求就是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简单质朴越好。相反,越是曲折离奇,脱离现实的情节,则往往是越差的。出现曲折离奇的情节,往往说明了作者的笔力不济。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因为简单质朴,贴近生活的情节人们都见过,所以不好写。如果写的不好,很容易被人发现问题,因而需要作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相反,胡编乱造的情节反正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想怎么写都可以,所以不需要什么艺术才能。这就像韩非子所指出的,画犬马难画鬼易。

“比如说,鲁迅有一篇小说叫《祝福》。写的什么事儿呢?其实无非就是祥林嫂改嫁以后生了个孩子,后来丈夫病死了,孩子又被狼叼走死了,最后她也死了。这种事情在当时的社会中是经常发生的,但是一般的人往往见了以后感慨一番就丢到一边,就是想写也无从下笔。鲁迅却是把这些事情细致入微的写出来了,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就成了文艺经典。

“相反,假如《祝福》写祥林嫂改嫁以后有小三儿想上位,结果经过一番智斗之后成功的毒死了小三儿,气死了出轨的丈夫,得到了夫家的财产。没有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孩子被一只狼精叼走了。于是祥林嫂拜到仙门学艺,后来又和害死自己孩子的狼精相爱相杀,最后两人同归于尽……这种情节的小说就算政治底色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也还是一文不值。因为其一眼看上去就是胡编乱造的,一个初中生学两个月写作套路就能写,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

“当然,如果要是鲁迅写一个宅斗加修仙版的祥林嫂,销量肯定会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民国时期最流行的也是这种靠离奇的情节招揽读者的仙侠加言情,甚至仅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当中就占了七课之多。但是过了才不到一百年,那些在当时影响力毫不下于今天金庸和网络小说的畅销书就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甚至专门研究通俗文学的专家也搞不清楚那些被选入教材的仙侠加言情小说是什么。

“而金庸小说也和那些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作品大同小异。像《天龙八部》当中,不管是段誉遇到的多个女孩都是段正淳的女儿这种故事框架,还是北冥神功,六脉神剑这种所谓武功,人为编造的痕迹实在过于明显,即使在同类作品当中也算是脱离生活比较严重的。”

“比如说,托尔斯泰有两部著名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前者写的是19世纪初期的俄国,后者写的是19世纪后期的俄国。只要读过这两部小说的人都知道,其书写的这两个时代的各种人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以及社会整体的政治经济关系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如果要是认真研读一下俄罗斯的历史,就会发现托尔斯泰的相关描写和这两个时代都极为契合。

“而金庸的小说呢?有的是以宋代为背景,有的是以元代为背景,有的是以明代为背景,还有的是以清代为背景。可我们能看出这些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吗?这就是典型的历史知识贫乏和环境描写能力不高的表现。

“比如说,金庸有一部小说叫《神雕侠侣》,写的是小龙女和杨过因为师生恋被世人所不容,小龙女又因为失贞而自暴自弃,并且宣称这个事件发生在宋代。

“然而事实上,我们在中学里都学过,程朱理学是在宋代才产生的。那时即使是士大夫当中,理学和反理学的势力也是旗鼓相当的。像梁红玉出身妓女,贾似道的母亲三次改嫁,都没有被当时的世人所不容。至于民间社会,更是对于所谓礼教不屑一顾。礼教真正被全面奉行是到明代以后,特别是清代的事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整个宋代表彰的节妇一共才200多人,而清代很多县里边儿表彰的节妇都达几千人,总数则多到无法统计。

“今天有不少网络小说当中动不动就胡乱抄袭一些著名古诗词,显得非常突兀,经常出现朝代的错讹,甚至有的还为了和上下文衔接而胡乱改动。这就是典型的矫揉造作,明明自己语言功底差还硬要装“文艺”的表现。这种无病呻吟也是文学作品中语言运用最大的禁忌,连白开水一样的小白文都不如。

“而金庸小说当中的语言运用也就和今天的这些假装“文艺”的网络小说水平不相上下,梁羽生就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过这一点:

【金庸的小说最闹笑话的还是诗词方面,例如在《射雕英雄传》中,就出现了“宋代才女唱元曲”的妙事。……还有一点,根据中国旧小说的传统,书中人物所作的诗词或联语之类,如果不是注明“集句”或引自前人,则定然是作者代书中人物作的。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薛宝钗的怀古诗,史湘云的柳絮词等等,都是作者曹雪芹的手笔。曹雪芹决不能叫林黛玉抄一首李清照词或贾宝玉抄一首李白的诗以显示才华,其理明甚。】

“金庸也知道梁羽生的这个点评打到了自己的要害,于是在70年代末修订的时候极力为自己辩解。一方面回避了胡乱抄袭的问题,另一方面强调自己不是不知道《山坡羊》是元曲,只不过是故事情节需要:

【散曲发源于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宋金时即已流行民间。惟本回樵子及黄蓉所唱“山坡羊”为元人散曲,系属晚出。】
而到了新世纪,由于大陆多年的宣传导致金庸进一步自我膨胀,宣称90年代以来敦煌等地的考古证明《山坡羊》本身就“有可能”唐朝时就是有的,所以自己让宋人唱元曲,并不是低级错误而是先见之明:

【我国诗文源流悠久,非一朝定有一朝之诗文,如李白作《菩萨蛮》词,后人于敦煌石窟中发现不少唐人所抄写之“宋词”。此《山坡羊》诸曲或真出自唐人手笔,流传后世,元人张养浩闻而善之,加诸笔录,后人遂讹以为张所自作,亦非无可能。】

说句实在话,语言运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用生活化的语言写出诗意在一代人中也没几个能做到。因此金庸语言艺术性差,胡乱抄袭也很正常,但强行辩解只会更令人生厌:难道这些辩解能体现金庸的语言功底很牛吗?恐怕只能体现其脸皮的厚度很不一般吧?”

作者: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鹰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25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