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借钱 |
 |
所跟贴 |
借钱 -- 河边 - (3799 Byte) 2016-1-12 周二, 上午2:11 (717 reads) |
鹰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11/11/28 文章: 928
经验值: 35819
|
|
|
作者:鹰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這理論基礎是什麼呢?我想美式經濟學裡對市場定價的研究是最清晰的例子:如果我們假設市場的參與者是同等完全理性、遵守公平規則的獨立個人(Homo Economicus),能以零代價進行買賣,那麼市場經濟就決定了最合理而公平的價錢(Fair Value),因為自然會有一半的人願意出更高的價,而另一半人則願意受更少的錢。這是純粹邏輯的分析結果,沒有什麼爭議;問題在於實際的市場參與者並不是Homo Economicus而是Homo Sapiens。美式經濟學喜歡自誇的一個成就,是可以放鬆“同等”和“理性”兩個假設,而仍舊證明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初看之下,這是很奇怪的:如果買方和賣方有人是無知的或是瘋狂的,另一方當然可以佔他的便宜,市場價格應該會受影響而偏離公平值啊。這個常識性的觀察是正確的,但是只限於小規模的市場;如果市場的規模是無限大,那麼即使無知或瘋狂的參與者所佔的比率很高,市場的平衡仍將會落在那個公平合理的價格上。這其實最終靠的是統計學裡的中央極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CLT),但是經濟學畢竟是一項社會學,統計學雖然被普遍應用,在根本的學理上,還是靠文字討論為主(我並沒有貶抑社會學的意思;不同的研究對象自然需要不同的手段)。一般教科書上的論述是另一個相關的機制(也就是CLT成了隱性的假設):如果無知和瘋狂的市場參與者把價格炒得太高或太低了,那麼有知識並且理性的人即使是少數,也可以藉機套利(Arbitrage),而其結果則是價格會因此而回歸到公平值。這聽來很有道理,但是其實做了一些新的假設,其中最重要的是套利的利潤必須足夠補償費用和風險;在現實裡,很多市場的流動性很低(例如房地產),理性套利是不切實際的;即使是流動性高的市場(如股市),也受人類心理的天然偏見影響,使無知和瘋狂的錯誤定價有固定而持久的偏見,而中央極限定理要求偏見必須是隨機產生的短暫現象;換個觀點來說,在這種情形下,套利者會因為被套牢而破產(亦即我愛說的一句話:The market can stay irrational longer than you can stay solvent.),那麼市場機制就完全失靈了,我們把這個現象叫做泡沫。
不止是“可套利性”假設常常失效,前面提到的另外三個假設:“遵守公平規則”、“獨立思考能力”和“零交易代價”在現實裡都是失靈的時候多、實現的時候少;美式經濟學卻因為被財閥綁架,而完全無視這些問題,反而全力鼓吹絶對自由主義,實際上是打破規則或者讓強豪來制定規則,很諷刺地剛好違反了“遵守公平規則”的假設。“獨立思考能力”則是中央極限定理的前提之一,否則人云亦云,一窩蜂的Herd Mentality(畜群心態)當然會讓泡沫經濟成為常態(所以股票分析師其實不只是自欺欺人的騙子,而且是有害市場運作的罪犯);至於大公司體制強制性地把許多人的經濟利益捆綁在一起,剝奪了他們的獨立參與能力,卻又是在高科技環境下獲得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更是資本主義裡內建的一大矛盾(所以大企業部分掌握在國家手裡,並不像美國人所說的那樣是洪水猛獸,而是有其道理的)。而“交易代價”並不只限於買賣股票的佣金,也包括了內線交易和經營團隊從投資人榨取的金額(這是亜洲經濟體的普遍問題),所以一個越誠實越可互相信任的市場,其運作的效率越高。中共如果是認真要減輕經濟對銀行融資的依賴,建立健全繁榮的股市,提高企業對投資人的誠實態度是當務之急。
民主政治其實就是一種自由市場,只不過參與者所定的“公平價格”是候選人的政策偏向,所以一個民主體制要能成功運作,就和市場經濟一樣,要看同樣那些基本假設是否被滿足了。我們只須要稍作思考,就會發現民主政治很明顯地比自由市場還要難以成功:首先,政治上沒有所謂的理性套利,無知和瘋狂的錯誤定價是不能靠少數人來扭轉的,因此“可套利性”完全不成立,必須回歸到“同等”和“理性”兩個假設。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只有北歐和瑞士有真正成功的民主政府,正因為只有他們才有大致平等和基本理性的社會,並且滿足了後面提到的幾項條件。“遵守公平規則”在政治上主要反映在一個公平有效率的司法系統、能強力執行公權力的警察單位和不在街頭做非法暴力訴求的民眾;新興民主政體在這方面的匱乏是它們普遍失敗的主因。“獨立思考能力”不但對民眾的素質要求很高,在過去一百年受到新科技的影響而不斷受到腐蝕;先是收音機、後來是電視、接下來是有線電視、最近則是網絡,使得煽動性的偏見得以廣為流傳,客觀持平的論述可以被輕易忽視;歐美在過去70多年裡,民主政府的品質逐步下降,到現在已經從體制上不再可能出現如林肯或羅斯福這樣雄才大略的領袖,這是主要因素。至於政黨黨同伐異的天然傾向,更是民主制度裡內建的一個大矛盾,與大公司在自由市場經濟的角色一模一樣。而“零交易代價”,也是政治裡不可能滿足的條件:政府輪換和政策改動的代價必然是很大的,比房地產市場的流通性還低,這是民主制度先天上的弱點,在台灣(指行政院長)、日本和意大利這樣一屆政府平均做不到兩年的政體,禍害最為明顯。
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都不是萬靈丹,必須靠國家、社會和民眾來滿足一些先決條件才能確保它們的成功運作。
作者:鹰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