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借钱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借钱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借钱 (716 reads)      时间: 2016-1-12 周二, 上午2:11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借钱

又是老话:汉语有时表达不严格。例如“借钱”与“借债”这两个词,当人们说“不能靠借债过日子”时,它的意思与“不能靠借钱过日子”相同。可是钱可以借,债却如何借?我猜想,或许是汉人自古怕欠债,想到借钱就想到了欠债,所以把借钱说成借债,意在强调“借钱的后果很严重”。

其实不仅古代汉人怕借钱,洋人也怕借钱,或者怕借出钱。汉文化里一向有“父债子还”一说,强调欠债的严重性,洋人则专门有欠债人监狱,将未能如约还债的欠债人关进牢房。据研究,英国18~19世纪间每年因为欠债入狱者平均有一万人。美国的法律系统开始照抄英国,也是将欠债不能归还的人关进牢里。不过美国的商业文化发展快,比英国更早意识到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地一概将欠债人丢进大牢的害处,于1833年正式立法禁止了欠钱违约入狱的做法。

汉人至今至少在认识上还是认定“父债子还”理所当然,不过现实生活里好像是父母替子女还债的多,尽管法律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中国法律虽然没有规定个人的欠债可以发生血缘连带责任,但是政府自古就管制借贷。据《中国法制史》(张明等)的研究,西周就有债(即责)的规定,分为侵权与不当得利、违反契约两种。契约又分为买卖契约与借贷契约,发生借贷纠纷的找到官府解决就一定要凭借贷契约官府才受理。

可见古往今来不论在哪里,借钱都不是一件小事。像今天美国这样几乎人人欠债的情形是过去一百来年金融创新的结果,没有它,就不会有今天的富裕。这话听来奇怪,难道富裕生活不是劳动而是借钱弄出来的?说清这中间的道理,又得从市场的故事说起。

市场是人们交换劳动的地方,有了这一交换才有所谓的“劳动分工”,即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才有高效率,大家取长补短,最终实现财富的更快积累。但是劳动的交换尽管是当下的事,但交换的东西却是过去产生的。例如甲与乙谈好每小时10元由甲为乙油漆外墙,时间共3小时,总计30元。看来这当下的谈判是说的尚未发生的事,但甲的油漆技能却是他过去的投资,乙的30元也是他过去的劳动,大家不过将储蓄拿出来交换,变成各自想要的东西。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再来看借钱,事情就不同了。如果上面的例子是通过双方立约甲向乙借30元,这个发生于市场里的行为就变得蹊跷,因为这里面乙付出了自己的劳动积累,甲则只有一个承诺。这个承诺取信于乙的前提是乙查看了甲的各项条件,认为乙未来可以兑现承诺。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承诺都能兑现,所以借贷才一直有人干。但未来的事情是否发生永远是一个未知数,总有借贷违约的事发生,所以借贷的事也一直有人不愿干,也才会一旦发生了承诺不兑现时要打官司。

研究金融的人后来发现,原来正常的借贷在经济活动里属于“远期交换”,即交换双方的一方是在用自己的潜力(尚未形成财富的能力)与对方交换。例如上面甲向乙借钱,如果甲有修理汽车的本事,用借来的30元买套合适的工具就能开始给人修车,于是一周后还了乙的30元还剩30元,这个结果无论对甲本人和市场都是好事。如前所述,正因为大多数借贷都能兑现,所以借贷活动才一直存在。少数借贷不能兑现,虽然是坏事,但总体来说对于社会还是利大于弊,因此社会应当鼓励借贷才对。这样一来,那就不应当把少数还不了钱的人关进牢里,因为很多人会吓得不敢借钱,吃亏的是大家。这就是美国制定法律取消欠钱违约坐牢的理由。

不仅如此,美国还是最早实行“有限公司责任”的国家,规定借钱办公司的人一旦公司破产,借钱的人的偿债责任止于公司财产,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不受债权人追讨。结果美国人公开办公司,经济活力很快超过欧洲,仅凭这个设计就把欧洲拉下了一截,所以欧洲后来纷纷效仿,现代有限责任企业的概念才传遍全球。

在这样的概念下,欧美的会计方法因此和中国人习惯用的方法不同。后者是基于“进出平衡”的原则,前者是基于“资产债务平衡”的原则。在前一种原则下,财富的积累是在“进大于出”的条件下实现的,所以中国人说“财主都是抠出来的”,省吃俭用是国人的传统致富之道。

而在欧美的致富原则下,致富的秘诀在于善用个人的资产。因为有一个市场,个人可以交换的资产就是他人的需求,所以一个人的资产就包括所有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换的有形与无形的他人需求。他人也是通过市场来评估一个人的价值,决定如何与一个个体进行交换。例如学生贷款、房屋贷款、信用卡发放、等等,后面的道理都是借贷,所基于的原则就是上面说的“资产债务平衡”原则。例如一个人成功地发表了一部作品,出版商可能与作者签约买下他的尚未动笔的作品,作家也因此可以早早享受他的潜在资产,他的消费当然有益于社会。这样做的人多了,社会需求增加,经济自然繁荣。

所以一个人的经济状态(贫与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由个人的资产负债状况决定的,不是单看进出是否平衡。放大到社会,一个社会的贫富也是由资产负债状态决定的。例如美国的债务非常高,但与美国的总社会财富相比却只有5%(有不同的估计,我随便选一种),所以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话虽这么说,实际的社会生活却远不是这么简单。例如美国的总资产不论如何测算都是一个天量数字,但是还债要用货币,如何把资产变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所有的资产都有主,都受法律的保护,不是政府可以随便将其变现来还债的。用“资产负债”概念来计算的人能够通过结果得到安慰,但解决不了实际的还债问题。政府要有钱来还债,还是只有税收一门,这就引起了税收该如何分摊的社会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是美国独有,欧洲也有,其他的发达国家都有,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正在紧紧跟上,债务究竟有多大众说纷纭,因为是秘密,但不会是小数字。民众担心之余,看见政府掌握着印刷钞票的权力,看见物价上涨了,就想到国家在印票子。一说到印票子,国人就立刻吵个没完,因为一来这事属于国家秘密,国人多半搞不懂是咋回事;二来总有人拉着美国人印钞说事,因为美元是国际通货,中国手上有上万亿美金,美国人如何有不想赖帐的道理。

欠了钱最好能不还----如果这事能做到又没有风险又不受惩罚的话,我想它是所有债务人都想干的事。所以假定美国人不想还债并非没有道理,再进一步假定美国人要利用美元的国际通货地位滥印钞票来赖帐也不是不合逻辑。不过前提应当是上面说的第一句话:如果这事能做到又没有风险又不受惩罚。

能做到吗?----当然能,美联储有这个权力。

没有风险吗?----美国债务20%在外国人手上,80%在本国人手上,如果算上地方债务,本国人占比就更高。这样算来,通过印钞来赖帐,如果外国人损失1美元,美国人就要至少损失4美元,其中还不谈对于经济的损害,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等。这个风险美联储承担的起吗?

不受惩罚吗?----美国法律规定广义货币M2不能超过GDP,美联储的头头不怕坐牢?也许,如果你相信美国的最高法院与金融界早就串通了一起作案的话。

下面引杨连宁一段博文:你知道印钞=发债,滥印钞=滥发债。本国广义货币M2余额136万亿,早已是GDP的2倍了,债务余额也是GDP的2倍(“我国金融机构债务、政府债务、居民家庭债务与非金融的企业债务合计,总债务规模高达130万亿以上。仅2012年的国内企业债务已高达GDP的2.21倍”(刘煜辉语)),世界各国的M2/GDP都在1倍以内,债务余额/GDP也都未超1倍,独有中国在翻倍地印钞。为什么我国印钞翻了番?还不是由于人民币独创成了“双发货币”?(见杨连宁:李克强说出了货币双发的秘密)(见链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2726718.html

其实我倾向于怀疑杨的数据,不过中国目前实行的以大力赶超为目标的举国体制一直在以投资而不是创新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导致了在解决就业压力的同时又加上了追求GDP压力,这的确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它使得中国经济对于滥发钞票有难以抑制的需求。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国门,加入世界经济体系,过去30多年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得益最多是一个事实,世界因为中国的发展而得益也是一个事实。但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自外于世界其他地方都要遵循的规律,尽管它有自己的例外的地方。一切都还需要时间,成年人的学习逃不过一个unlearn的痛苦过程。

美联储最近宣布了将利率向上微调,它的意思就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减少向市场投放润滑剂。美联储用的记账方式是“资产负债平衡”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政府印出的钞票不能算作资产,只能是借债,所以一定是要还的。借的钱要还,所以借的债永远不会成为财富,财富只能来自劳动。不过对于用“进出平衡”原则思考的人来说,如果他的企业得到政府印出的钱是可以不还的,那“借”钱就是致富的机会了。

货币在市场经济里不只是金钱,更是润滑剂,一旦缺失市场就会垮台,比扔一个原子弹还厉害。经济学所基于的假设是“人是理性的”,所以个人都会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算账,市场因此才可以运作;但市场缺钱的时候,人又都因为恐惧而不愿意投钱,所以人在整体的行为上是非理性的,这时市场就不灵了,要靠政府。借钱就是这整个游戏里的一环,因为在政治经济生活里,人恐怕永远是理性的个体,非理性的整体。

修改一次,见红字。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191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