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再谈“告别‘如何救中国’”-----兼答诸网友 |
 |
所跟贴 |
再谈“告别‘如何救中国’”-----兼答诸网友 -- 河边 - (6452 Byte) 2015-6-23 周二, 上午2:33 (625 reads) |
潜水多年
加入时间: 2010/04/21 文章: 255
经验值: 10849
|
|
|
作者:潜水多年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看法可能改变的原因将列举如下。为此我将尽力区分观点与事实;对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和自己认为不正确的观点,都要尽可能多地举出事实为证。很可能会我没达到对自能己的要求,请读者发现后务必指正赐教。
1.首先我注意到河网的《非说不可》系列的宗旨有过如下变化(按时间前后次序列出):
1.1. 河网的第一篇开门见山:“我以为《马批》虽有精彩之处,但是就《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旨意来说,全书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方面都有‘不得要旨’的问题,有的章节甚至存在概念不清,史实错误,不能不加以澄清”『见《非说不可(1)》第一段』 可见河边网友最初的目的是要指正芦笛《马批》中不得要旨,概念不清,和史实错误,给予澄清和纠正;
1.2. 而河网第六篇的文风要点双突变,如其结束语所突出的要点是:“如果作者没有这样的‘疗愚’意识的话,文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见《非说不可(6):“疗愚”是个大陷阱―――告别“如何救中国” 》的最后一段】。可见在这里,河网已把问题归结为芦笛的 “疗愚意识”了。
1.3. 然而河网在此篇回复中,为逃避网友对其"诛心之嫌"的质疑,他再次以如下之词改变了他的论点和论据,有如下事实为证:
1.3.1. 河网说“芦笛的动机我不知道,我也没有推测.... 我说芦笛的错误是大脑形成的固定看法的影响,不是意识问题” 【见其中 三、答潜水多年 之(2)】 这里河网又把他在1.2中对芦笛的“疗愚意识”判定,又改称为"芦笛的错误是大脑形成的固定看法的影响,不是意识问题",这无疑与1.2中他的话是自相矛盾的。
1.3.2. 依据1.3.1中他判定芦笛的疗愚"不是意识问题",河网继续推理澄清自己的判定"当然也就和动机无关,因为动机是意识的产物",从而自证自己不曾有诛心动机;
1.3.3. Unfortunately, 把1.2中河网的话改成其等价的逆否命题,可见河网的判定无非是:"《马批》没取得更好的效果,说明芦笛的确有这样的疗愚意识",再据他的1.3.2中的判断"动机是意识的产物",可见这与河网在1.3.1中想论证的“芦笛的动机我不知道,我也没有推测”的论点再次自相矛盾了。
2. 河网这里质问芦笛:"你自己在《马批》里说,自己文革中读完了康德后从此成为他的信徒;你自小记忆出色,政治总是考高分;你为了写《二律背反》,去查了康德的说道等。可你现在又说自己靠得是70年代阅读残留下的心得,等等,你说这问题是不是够复杂的?" 我认为他这一提问是个伪问题。而且我认为他其实不是在问"是否复杂",而是在问芦笛"是否撒谎"。以下事实可以证明我的这两个观点:
2.1. 用他自己的话:“我们不知道记忆是如何实现的,多年忘却的记忆又是如何唤醒的”【见原文 一、3】,他已经自证这里的提问是个伪问题;
2.2. 他把老芦不同时期在不同语境下说过的几句似乎相互矛盾的话拼凑在一起的提问,其实是在用反证法来论证"芦笛撒谎";他的反证逻辑是:如果老芦说的"靠得是70年代阅读残留下的心得"不是撒谎,那他的"读完了康德后从此成为他的信徒", "自小记忆出色,政治总是考高分", 或"为了写《二律背反》去查了康德" 其中就至少有一句话是在撒谎。然而他这里的反证逻辑中有如下错误:
2.2.1. 以上2.1中河网的论断已经解释了为何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的回忆是可能不同的;况且"自小记忆出色"和"老年痴呆前兆"就一定矛盾吗?"为了写《二律背反》查了康德"就一定是查的原著吗?即便是原著又是否通读全了集呢?即便通读了康德全集就不会会淡忘一些吗?由此可见河网挑的那几句话听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事实上并非如此。
2.2.2. 所以这"复杂"化不是芦笛《不得不答》中造成的,而是河网东拼西凑的几句话不一定相互矛盾的话造成的,而河网制造的复杂化来自他精心挑选断章取义的几句似乎相互矛盾的话, 显然不可能是无意识的巧合;还可见他制造的"复杂"化是有混淆视听功效的:其功效就蕴含了他想说而又不敢明说的结论:"芦笛在撒谎"。此外还有啥其他的合理解释呢?
2.2.3. 对以上2.2.2推理的两个结论"有意识"制造的的复杂化+有"混淆视听"的功效。如果没有非议,那么与1.3.2中河网“动机是意识的产物”的认知理论综合考虑,应可作为判断他自己是有诛心动机的证据之一。
2.2.4. 由2.2.3的证据就可以推翻河网在1.3.2中“自证自己不曾有诛心动机”的观点。
以上都是河网有"诛心之嫌"这一观点的依据和推理。至于是否"有意识"和"有动机",我虽有证据但尚无定论;只是河网的这篇答复不仅无法让人满意,而且的确给人质疑其"有诛心动机"的依据了。
3. 河网说:"我认为'疗愚'是个大陷阱,他让作者丧失明晰―――尽管会说要'无我'地思考;它让也相信'疗愚'的读者失去判断,只希望自己不'愚昧'。而不愚昧的最好证明就是能够批判别人的愚昧。"【见《非说不可(6)》之段三最后一句】 我作为"相信疗愚的读者"不敢苟同这一观点,试阐明如下:
3.1. 我的自我疗愚是在读芦文之前至少十多年,那时与芦笛无关;
3.2. 我的自我疗愚也与"救中国"毫无干系,我现在连国内的新闻或丑闻都懒的看 --- who cares china;
3.3. 我不迷信芦笛。即便我不懂河边介绍的康德理论,也坚信河边正确而《魔咒》有误。这倒也不是因为我迷信河边,而是我了解(或误解?)二位的写作风格之差异:河边博览群书引经据典滴水不漏(不引经据典时可能要加?了);芦文则视急就章,要问哪些是他读过的,哪些是他自己想出的,他根本说不清(信不信由你,反之我信)。所以我不认为他会为了疗愚而有意识地编织出康德或黑格尔的语录, 更不可能会撒谎。
3.4. 对于我"疗愚是个大陷阱"与"启蒙是个大陷阱"是等价命题,都是中国帽子文化的产物;而我认为扣帽子不是说理,有理也不必扣帽;不妥的帽子就有诛心之嫌,应尽量避免使用;
3.5. 我认为"陷阱"一词表达了相当严重的危害性:即便不是致人于死地,至少是致人于困之难逃的处境。芦笛是否自己入陷阱我不清楚,但我清楚自己20多年的疗愈不仅没受害,反而还打赢了不少官司;
3.6. 最后请问河边网友,让你来比较芦笛的《马克思主义批判》与毛泽东的哲学专著《两论》,
3.6.1. 就哲学思想而言,请问哪个更接近现代哲学成果?
3.6.2. 就其致读者于陷阱的危害而言,请问哪个害处更大?
3.6.3. 对于我等只读过毛的《两论》和艾思奇的识字分子来说,读《马克思主义批判》是有益呢,还是会被芦笛拖入陷阱呢?
河网历来都是思路清晰推理严谨,以上列出诸多的自相矛盾与我过去的印象差异甚大。其原因我和读者都不得而知,河网本人恐怕也不一定清楚。学了河网的“陷阱论”,我想知道河网是否最近糊涂一时,陷入了某个无意识或下意识的陷阱所致;是否也是“意识管不了大脑”的结果。
除了用河网“意识管不了大脑”的陷阱理论解释外,恐怕也可能如同老芦会犯错一样,老河再严谨的文字也不可能滴水不漏。那么我就不该抓住一点(或几点)就不及其余。如果的确是这后一个原因,那么是否河网也不该抓住芦笛的几点失误就非要扣上“大陷阱”的帽子不可呢?是否更不该不相信老芦具备平常人都该有的诚实吧?
我真诚希望我以上对"有诛心之嫌"的论证是错的,对"有意识,有动机”的论断更是错的。但我目前查不出推导论证过程有误,但愿有河边或其他网友能为我纠错赐教。
作者:潜水多年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