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人称谓的半知半解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人称谓的半知半解
所跟贴
中国人称谓的半知半解
--
老礁
- (906 Byte) 2015-5-11 周一, 下午2:26
(682 reads)
钟会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6/05
文章: 2149
经验值: 61917
标题:
你这帖子是“称谓学”的科普级教授,还是有一些细微格涩的问题没解释明白。
(208 reads)
时间:
2015-5-11 周一, 下午8:48
作者:
钟会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你说的“夷三族”,在我看来,古代那三族表面上或许指得是“父子孙”。比如秦朝李斯或是到被“诛十族”的方孝孺,都是以这个框架被皇帝老儿灭族的。但那是以“夷三族”作为计算公式的。一旦到了“株连九族”的大规模行动,如果真的简单定义为《三字经》里所谓的“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的话,别的不讲,这史上有哪个家族的父亲系可以直线型九代并存的?
所以最靠谱的,基础的“三族”定义还是你假定的“父母妻”,否则你提到的“五服”制度里,“妻”可披一等“斩榱”的说法就不成立了。而四等“小功”,五等“缌麻”连存在的意义都没有。并且各自有一个辈分跨度计算,凑合添加在一起,称为“九族”,比如史学研究中所谓的“父四、母三、妻二。”
但同样的问题来了,在鲁迅看破中国历史红尘的“启蒙教科书”《立斋闲录》里就说过,除了父系的女性不论,方孝孺母妻家的女性,不是自杀,便是一律被发到“教坊司浣衣局”,根本无一姓名被列在了满门抄斩的名单里。
所以我觉得方孝孺那起个案,其实根本没有“诛十族”那么夸张,甚至连“夷三族”都算不上。无非牵连了一些他的同窗世兄弟以及学生,和上那句“便十族奈何?”简直是忠臣典型迂腐的屁话,被后人顺水推舟夸张出来的。
我对称谓最大的困惑不解,混乱不堪。来自于少时见到爷爷的“二弟弟”,我要叫“尼(二字的发音)爹啊”;见到我爷爷二妹妹的老公,我要叫“尼爹啊”;甚至连父亲的二妹妹的老公(二姨夫),我还要叫“尼爹啊”。如果不是文字的“孙”与“甥”的区别,但在上海发音里的相同,使得外婆和舅舅领我出去时,对别人介绍小钟时的称呼完全一样。我脑袋里的浆糊还得更稠。
原来你九外婆是你“外公”的妹妹,从字面意思来讲,我一直以为是你“外婆”的妹妹。我觉得“独生子女”制度的产生,不仅消亡了众多的称谓。最作孽的,就是迟早把很多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特定风俗,踢进历史长河的不归路而不复存在。那比拆了再多的文化建筑和遗址都“祸害无穷”。
那“舅老爷”我知道,把外婆的姐妹叫做“姨外婆”,我到从未听说过。那外婆姐妹的老公,外婆兄弟的老婆,又如何称呼?(哈哈,这属于没事找事的问题。)
作者:
钟会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一点解释
--
老礁
- (303 Byte) 2015-5-12 周二, 下午1:13
(16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916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