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分享]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解读苏联的斯大林道路(1)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分享]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解读苏联的斯大林道路(1)   
所跟贴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解读苏联的斯大林道路(4) -- 布朗运动 - (2907 Byte) 2014-4-28 周一, 上午4:01 (308 reads)
布朗运动






加入时间: 2009/05/17
文章: 1780

经验值: 59339


文章标题: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解读苏联的斯大林道路(5) (329 reads)      时间: 2014-4-28 周一, 上午4:02

作者:布朗运动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960年大家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说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邓小平主张,纪念列宁诞辰九十周年写几篇文章,毛一听,好,好主意。苏联也写。中国和苏联就开始在报纸上各自表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各自表述。然后,布加勒斯特会议也是各自表述。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现象,要说理论争论,苏联马上就矮了半截儿。为什么呢?因为马列主义原本就是在革命和战争年代的产物,而中共认为现在还继续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年代,所以他们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和引用是它的原义,比如说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武装斗争等等——所有这些,那说的是振振有辞,马克思就是这么说的,什么哪一卷哪一页。苏联就非常的尴尬,因为它想说的这些,马列主义里面没有,但是又不敢说我这个不是马克思主义,还得说我这个也是马克思主义,它就老去找点边缘的词句来解释。那让中国一驳,你想中国这帮人都是搞理论搞了这么多年的,一下就抓住他们的软肋了,结果弄得苏联是非常的尴尬。特别是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一辩论,中国这边激昂慷慨,振振有辞,那边就理屈词穷,对不上话。所以问题就是,要不然你就说我这个已经超越马克思主义——又不敢讲;说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修正——那更不敢讲了,本来就骂你修正主义了,他哪敢承认这个?


  所以这个理论上的对垒苏联从根儿上就站不住,再加上赫鲁晓夫这个人头脑又发热,回去生闷气,说也说不过人家,死说活说毛泽东就不承认他是错的。明摆着就是你的错嘛,你说你现在搞什么共产主义嘛,你能搞吗?但是说不过他呀,赫鲁晓夫就采取了意识形态以外的办法——撤出苏联专家,我看你服不服。没想到,他太不了解毛这个人了!毛当时在北戴河开会,苏联突然通知,苏联全部专家撤走,毛一听:好啊,太好了!他不就觉得老子欠他的债嘛,撤走债就一笔勾销!这真是毛的心情,他不愿意欠人的债,没有吧又不行,可是老是一天到晚在人家的帮助下行吗?一撤他非常高兴。过两个月赫鲁晓夫醒过梦了,想缓和,提出把专家送回来,毛说不要了,别来了。这个时候毛是越来越看不上赫鲁晓夫了,你看毛说那个话,说赫鲁晓夫这个人幼稚,马列主义没学好,不懂辩证法,很容易上当受骗,他还去和美国谈判,不就是上当受骗嘛,他没这个资本,没这个本事嘛,对中国一点不了解,听风就是雨,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以为真,照他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年一定倒台(八年)。——还真是,没到八年赫鲁晓夫就下台了。


  所以这个时候,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来看,苏联的改革是很不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反对。苏联真正搞(改革)实际上是和中国闹翻了以后,62年苏联才开始引进市场经济,叫利别尔曼计划,包括利润挂帅等等这些,开始有这个苗头。原来的苏共二十大的改革方针完全是在计划体制内,这个很像中国最开始的计划内改革,因为中国也是一步步走的,先是在体制内,计划内改革,然后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然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步一步,最后才搞的现在的这种状态。62年苏联改革正好就处在双方进行理论辩论的时候,这一下就让中国抓住把柄了:马克思主义哪有一条要搞商品?你这个就是修正主义嘛!我记得我们那会儿看过有本书叫《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里面举的例子全是这个,什么苏联的自留地呀,自己背着商品的小商贩(“背小口袋者”)呀,全作为资本主义现象,就跟咱们文革讲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其实一样。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外部的压力,而这种外部的压力和苏联党内的保守力量一结合,赫鲁晓夫下台了。此后,虽然柯西金试图要把改革延续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几年,根本就搞不下去,因为政治上没人支持。柯西金是很想搞改革的,可惜孤掌难鸣。所以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是最好的机会,可惜中断了,而这个中断和中苏分裂,和中国当时比较激进的立场有很大关系——批判修正主义。


  其实现在咱们敞开了说,现在我们做的哪一条不是当时赫鲁晓夫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他没走到那一步。他为什么没有走到?一个是党内有人反对,一个是你中国在外边骂他是修正主义,他怎么往前走?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一个是基础不一样,这个和毛有关系。毛从来就看不上周恩来和国家计委的那套四平八稳的按计划行事,所以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本质上来说,从来就没有建立起来,跟苏联把计划经济法律化、凝固化的那种状态根本就没法比。苏联一个计划指标下来那就是法律,完不成你进监狱呀。中国,从一五计划你开始数,永远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五计划什么时候指标拿出来的?是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这期间一直在改呀。二五也一样,二五计划根本就没指标,三五计划过了这么长时间,人家李富春、陈云他们好不容易弄出来了,到了63年被毛一句话给否了,吃穿用嘛,屁股坐错了,你基础弄得不对。搞什么呀,搞三线建设,继续搞军工用品什么的,要准备打仗。跟着就是文化大革命,四五计划、五五计划。你想哪有计划呀?毛自己连国家计委都扔一边,自己搞个小计委,那你说这个计划还怎么搞呀,就是因为这个,所以他没有把这个计划经济完全的制度化,完全的凝固化,所以要打破它,比较容易。我觉得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二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你回过头来想,凡是专制的国家,要想改变,如果上面没有一个人——这个人有资历,说话有人听,能镇得住的话,是不可能的。赫鲁晓夫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在党内的资历不够,他说话没人听,不仅是没人听呀,是人家敢起来反对。中国要不是邓小平、要不是九二南巡,也走回头路了。因为从传统力量和理念上来讲,人们一直觉得搞计划经济、搞公有制是正常的——我就是这么做,你说不出我什么来,但是你要是稍微搞点什么不同的东西,自己就总觉得是个短儿。这就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影响造成的,老觉得那玩艺不符合马列主义——心虚呀。赫鲁晓夫就是这样,干的时候,心里觉得是干了好事,又不敢和别人讲,真的是心虚呀。真的是修正马列主义,但是又不敢说,又不敢承认。共产党很大的毛病就在这里,自己陷入了自己构造的虚假的理论外壳里。其实怕什么呢?我觉得邓小平最聪明的就是这点,马列主义大旗高高举起,你就别管上面写的是什么了,该怎么走就怎么走。问题是他有这个资历呀,他在党内有这个威望啊,要不是他,根本不可能。你再看看别的例子,其实也是这样,台湾怎么从一党制变成多党制,蒋经国,要不是蒋经国在弄,谁敢呀?你弄也没有人听呀。苏联改革之所以无法成功,很大的原因,就是赫鲁晓夫,包括后来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这个资历,在共产党这样一种体制内,他说话,人家想反对就反对。


  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来讲,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已经走上绝路,再加上勃列日涅夫那么长寿,执政16年,所以到了他死的时候,其实苏联领导,这个苏共已经病入膏肓了。问题不是没有看到,你像安德罗波夫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但是他太老了,精力不行了,结果一年多就去世了,跟着契尔年科也是一年。戈尔巴乔夫是在苏共二十大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接受赫鲁晓夫那套东西,接受新的观念比如民主观念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你在党内没威望也不行,最后引起苏联的革命,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


  大体上是这么一个思路。总结起来就是说,苏联那个时候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有历史的合理性的,但是你应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去调整、改变。即使到现在我也不认为唯有资本主义那一条路,现在全面都学西方,但是你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很多完全是不一样的,应该是有自己的一条路,但是你这个路怎么个走法,这个是靠你本国人民的智慧去选择的。

作者:布朗运动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布朗运动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13875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