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分析一下注册网友民间验方传播模型模拟结果,但结论却有相当大的差异。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分析一下注册网友民间验方传播模型模拟结果,但结论却有相当大的差异。   
所跟贴 分析一下注册网友民间验方传播模型模拟结果,但结论却有相当大的差异。 -- 越南人 - (843 Byte) 2012-3-05 周一, 上午8:02 (327 reads)
我要注册






加入时间: 2009/10/04
文章: 764

经验值: 36499


文章标题:(210 reads)      时间: 2012-3-05 周一, 上午9:07

作者:我要注册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首先感谢越南人一直以来的支持。下面对你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从注册网友的模拟结果,无法区分自愈效应,安慰剂效应及实际药效, 这对研究实际药效,分析实际药理来讲是致命的。甚至可以解释为中医没有自发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我这个模型是为了研究传统中医经验形成的过程,揭示“偏方、验方”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医学形态,它存在的合理性。

“偏方、验方”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偏方、验方”的传播过程是一个熵减过程,虽然有大量噪音干扰,但试错信息仍然能够得到稳定的传递,并且信息量不断增加。如果把千百年来大范围试错经验全部抛弃,无疑是一笔巨大损失。

当然,传统经验中也夹杂着大量“噪音”,如何把噪音滤去,这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我这个模型至少提出了过滤噪音的三条标准:长时间、大范围、低自愈率。当然,我不认为这是“金标准”,可能还可以构建出别的模型,找到筛选经验的其它方法。

有这三条标准,对于我自己学习医学就很有用,比如讨论熊胆问题,唐代有记载、历代在临床上都广泛使用、小儿高热或角膜炎或痔疮姑且认为自愈率不高,我根据三条标准就可以相信这个药的功效是可靠的,对于临床而言,如果没有记载更早且使用更广泛的药物,那么我可能会首选熊胆(我只是举例,实际情况是熊胆在临床上并没有牛黄、羚羊角广泛),作为科研来说,要做熊胆治疗小儿高热或角膜炎或痔疮的相关研究,方向肯定不会错,所以这三条标准对于临床、科研都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相反,有临床报道熊胆可以降血脂,这样的经验显然不符合“时间长”的标准,中医临床上也很少有人会这样用(不广泛),因此对待这样的经验,无论临床还是科研都应该报以谨慎态度。

另外,在现代医学大举进入、传媒极度发达、现代医疗制度已经确立的背景下,这种民间经验不可能再如模型所描述的那样发展演化,我在《中医为什么有用》一文中详细论述过,中医药体系扎根于民间经验体系,是在民间经验基础发展起来的更精细的医学体系,因此中医不可能再按原来的方式发展。

中医的要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是总结传统经验,也就是前面所说剔除噪音。二是将中医理论中长期使用的可靠的医学概念进行客观化研究,诸如“火热”“阴虚”“湿气”等等,这种客观化的研究未必要弄清其微观本质,但要建立较为客观的诊断标准及用药标准。

当然,中医行业的行医模式目前还遵循着了一种“不断试错,优胜劣汰”的发展模式(我在《中医为什么有用》一文中详细论述过),我认为这是中医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这也是“中医体制”优于现代医疗体制之处,如果中医完全纳入现代医疗制度之后会完全失去其发展的源动力,失去自己的优势。

这个问题太大,如果有机会再撰文细述,那天看一篇美国人写的讨论美国医疗制度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关于现代医学与传统疗法关系的讨论,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摘录如下:

对于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应当允许更多的竞争。太过严格的许可制度限制了可以提供医疗服务的人数。这里面的问题要追溯到1910年由卡内基基金会资助,并得到美国医学协会大力支持的Flexner报告。许多医学院此后被关闭,医生数量急剧减少。其动机在于关闭那些满足女性、少数族群需要的医学院,特别是倡导顺势疗法的学院。我们现在还在承受其带来的改变,那就是传统西医压倒了其他自然疗法,医生因竞争的减少获得厚利。

这里的要点是,政府不要在医疗领域确立一种官方的医学理论,消费者的自由选择,以及由市场接管的优胜劣汰是才我们所需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应该阻止人们选择现有医疗系统以外的替代品。我们必须排除制药公司为了限制它们的竞争对手而施加的要求增加监管的威吓。医疗服务需要的是真正的竞争,而不是政府更多的瞎指挥。

2)注册网友的第二张图说明:即便只有安慰剂效应,传播也是稳定的,也有网友给出这方面的接近的实际例子。虽然传播没有增强趋势, 但原假设中后代并不知前代的治愈率,更不知存在这条曲线, 故后代无法根据这样曲线来判定是否有实际药效。 如果用这样的结论去批判方舟子,给人的感觉是有点...。

我前面说过,传统经验中肯定是有效信息与噪音并存的,你说的这种情况就属于噪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想办法过滤噪音,当然“过滤噪音”只是一厢情愿的设想,是否真能实现(肯定能实现,关键是能过滤到什么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你提及模型改进的问题,我觉得改进的方向是如何让模型更加符合偏方验方传播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噪音过滤”提供参考,这个模型不可能直接应用的临床研究,这个模型只能为医疗政策、科研方针的制定提供参考,加入“捣蛋的方舟子”其实使得模型偏离了真实状况,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

作者:我要注册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我要注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972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