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就金丹等问题答诸位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就金丹等问题答诸位网友   
我要注册






加入时间: 2009/10/04
文章: 764

经验值: 36499


文章标题: 就金丹等问题答诸位网友 (236 reads)      时间: 2012-3-03 周六, 上午9:00

作者:我要注册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是不是循环论证?

大家仔细读一读某鱼的原文:

注网说:“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偏方、验方是可靠的:
(1)流传时间长
(2)流传范围广
(3)自愈率低”
很明显,前两个条件与偏方的定义存在冲突。 首先,如果“偏方的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如何判定偏方的流传时间? 其次,如果“偏方是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行医方法,多为祖传”,如何可能 “流传范围广”?


先答第一个问题,“偏方......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偏方是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行医方法,多为祖传”,

未必,讲两个故事:

(1)
话说文革时期我爸在城里当司机,我妈在农村教书,我爸经常要往返于两地(到我妈那里的木材站收木材)。奶奶家邻居发低烧,几个星期了一直不退,然后就听别人说,听说糯米根煮水喝可以退热,但去哪里找糯米根呢?就想起我爸,说如果去农村能不能跟农民要些糯米根?我爸就去要了回来,病人煮水喝了之后,很快低热就退了。

这个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后来开始学中医,《中药学》就有糯稻根这味药,我仔细翻了一下,果然退虚热是其功效之一。

(2)
我在关于熊胆那篇文章中提过这个事,就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用熊油退小儿高热的做法,后来我查《神农本草》,里面有熊脂这味药,而且说了它可以治高热、惊厥。

我在《中医为什么有用》(http://ibeidou.net/?p=11895)一文的一开头,讲了我老丈人亲历的两个故事,一个是鱼休子,一个是腰椎间盘突出。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我不再重复,老芦说别人喜欢叫他轱辘笛,我不喜欢当轱辘注册。

其实往前推20年的城市,或者现在的农村,人生病时,会收到来自三亲六戚、左邻右舍的各种各样的偏方信息,我记得我奶奶说过一句话,很有意思:有钱要藏、有病要(款)“,”款“是方言吧,不知道要用哪个字表达,意思就是摆龙门阵,同时带有炫耀的意思。

为什么有病要到处去说,到处去”炫耀“能?我奶奶的解释是,这样如果别人知道什么好的方子、好的医生,可能正好就对上你这个病了。

这说明在传统的生存环境中,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数量庞大的偏方、验方,这是一种社会常态,而且人们生病时也有意识的去寻找偏方验方。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某鱼对偏方、验方给出的定义:
“偏方的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偏方是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行医方法,多为祖传”

是不是完全脱离了偏方、验方存在的活生生的社会形态?某鱼对偏方、验方下的定义是不是与真实的情况失之千里?

老芦昨天有一段评价方舟子的话,读罢不由拍案叫绝:

”他非但不懂逻辑思维,而且智力构型是所谓“聚敛型”而不是“发散型”的,只看得见一种可能性,于是就如蜘蛛一般,围绕着那个焦点编织经纬,把自己缠在里面无从自拔。而所谓“发散型”的人则能想到多种可能性,并逐一探索审视其概率高低。方舟子这种智力构型在国人中很常见,乃是搞科研或刑侦的大忌。他科研搞不下去,不得不改行去做文贼,而不是去干刑侦,说起来还真是百姓的造化“。

我总结了一下,方舟子的思维方式就是”小心猜测,大胆求证“,老芦这段话用来形容本坛某鱼也甚为贴切。某鱼之所以对”偏方、验方“的定义如此脱离实际,是因为他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生活环境,只能坐在电脑前靠想象来理解几十年前人们最普遍的生存状态,只能给出“偏方......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偏方是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行医方法,多为祖传”这样贫乏的、干巴巴的定义。奇怪的是竟还有一帮网友随声附和。

突然想起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领袖就是无脑的鱼》,大意是这样:

   洛伦兹描述过一种叫鲦鱼的行为,这种鱼总是群聚在一起,规模越大,鱼坚决离群的行为也就越少,分子游离于群体的距离也就越小,因此紧密的大鱼群的行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犹豫不决的可悲景象。但当把一条普通鲦鱼的前脑──神经中枢去除后,这条鲦鱼就不在乎离群后是否有同伴会跟随它。它不会有正常鱼所具有的犹豫不决的性格。正常鱼纵然想往某一个方向游去,但在做出这第一个动作时,它便会看看是否有其它鱼尾随,再决定是否继续,而那条无脑鱼却“毅然”地朝一个方向游去,于是整个鱼群都跟着他走。这个无脑鱼反而成了发令者。

我看方舟子的邪教体系,就是由方舟子这条无脑的鱼领着一帮小鱼,其中某条小鱼不慎混到本坛,似乎也能煽起一群鱼跟着跑。

二、模型的纳入标准

上面文字的要点是,某鱼给”偏方、验方“下了一个远离实际的定义,然后,用此远离实际的定义来证明我是循环论证,所以我在前面说他的那些论述全是废话。

其次,某鱼说: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如何判定偏方的流传时间?偏方是不为外人所知道的行医方法,多为祖传,如何可能“流传范围广”?

我的回答是:
祖传的一般叫“秘方”吧,应该用另外一种传播模型研究,不适用本模型。

至于如何判定偏方流传时间,那就应该是“考古学”要解决的问题了吧?不在本模型研究范围内,我的模型只是要验证,如果流传时间长,那么可能有效,不负责解决如何测量流传时间的问题。

当然,在本模型中“流传时间长”不是必须的,关键在于“流传范围广”,因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如果是口口相传,并且要经过病人验证后才继续向他人传播,那么流传范围广必然意味着流传时间长。

但之所以要加入这个条件,是要和在非自然状态下的传播相区别。

如whopper_junio网友举了睡眠辅助药物Melatonine的例子,这个例子流传范围广,但这种广泛性主要依赖于医药产商的广泛宣传,就有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样的宣传,加之对于睡眠而言,自愈率应该很高,所以不属于本模型讨论的情况。

再如文革时期打鸡血针,那时依靠政府公信力,借助了报纸传媒进行传播的,加之打鸡血针后确有使人精神亢奋的作用,于是就传开了。这个例子也不属于本模型讨论的情况。

举上述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流传时间长“并非本模型结论成立的必须条件,但加入这个条件后可以有效的将自然传播和非自然传播情况区分开。


那么可能有网友会问,那么你的模型纳入条件是什么?你说金枪鱼给出的定义不对,你能不能给出一个”偏方、验方“的定义?


关于偏方、验方的定义,我只能回答你我需要深思熟虑,草率给出定义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只能告诉你纳入我的模型研究范围的对象应满足什么条件:(见拙文《民间验方真的有用——用传播模型模拟结果驳斥方舟子及其信徒们的荒谬言论》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07801&highlight=#2807801)

(1)某人得某种病,如果他使用某种药物(包括别人告知的或偶遇的药物)后该病痊愈了(包括因自愈和安慰剂效应治愈),那么此人就认为这种药物是治疗该病的验方。

(2)如果某人得病,使用了别人告知的验方后疾病没有痊愈,那么他不会再把这个“验方”告诉别人。

(3)某人患上某种疾病,就会向周围的N个亲友打听治疗这种疾病的验方。

(4)某个人掌握的验方很快会被遗忘。 (主要是因掌握验方的人因死亡而遗忘)

三、关于金丹
用上述标准来衡量金丹,那么:

金丹能否使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是无法验证的,通常情况是服了金丹的人会像打了鸡血针一样,出现短时效应:精神亢奋,阳事常举不衰,然后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甚至可能像吸毒一样产生欣快感和幻觉。根据这些状态,金丹使用者就会相信金丹可以令人得道成仙。

因为服用金丹后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于是通过服食丹药的方法就传开了,从这个角度看,金丹的传播仍然符合本模型描述的机制,但得到传播的其实是”金丹“可以令人精神亢奋、阳常举不衰、产生欣快感等等,能让人得道成仙只是基于上述现象之上的推想。但由于没有人真正通过服食金丹成仙得道,并且长时间服用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独副作用,所以服食金丹的方法在魏晋时期盛行一时,到隋唐时期就被内丹术替代了。

作者:我要注册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我要注册于2012-3-04 周日, 下午2:03修改,总共修改了3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我要注册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80428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