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帖]南明:共产主义何以席卷中国?(1)观点一:国府失败,是冷战初期对中国的影响。 |
 |
Namo
加入时间: 2009/09/21 文章: 749
经验值: 21928
|
|
|
作者:Namo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http://pop.6park.com/chan1/messages/75178.html
今年是CCP建政60周年,国内歌舞升平之时,作此文借以阐述心中观点,以正人心。向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革命历程“献礼”。
本文将作为笔者最后一篇有关国共内容的拙作,以后将以民国初年历史为主。
【原创】共产主义何以席卷中国
共产主义何以席卷中国?这是49年以来史学界最富有争议的话题,也是最能引发争议的话题。当年阎锡山一篇《共产党何以席卷中国大陆——对<美国对华政策白皮书>的观感》,颇具见解的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对史学界无疑是一枚震撼弹。对于一直以来普遍的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是一个有力的回击。
人类历史,是物质发展的历史,尤以近代以来,物质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导向作用。战争胜负、政权更迭,归根结底是物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在近代以来,已完全沦为技术政治的粉饰之词,更没有冷兵器战争时期的作用巨大。
即便是冷兵器占主导的时代,政权更迭,军事斗争的成败,也不是所谓“民心决定论”。蒙元、满清其为得民心者?怕是腰际上的马刀更具有“说服力”。近代以降纳粹德国几乎攻占了整个欧洲、法西斯日本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如若没有列强干涉,怕他们也要永远的“得民心”下去了。
所以,先得民心,再得天下的观点,可休矣。人类历史始终印证了一个真理:先得天下,而后得民心。
历史之所以为历史,因为其并非一人、一事、一物而成,而为世间万物,共同运作而成。所以笔者会就掌握的一点资料,提一点浅显的观点,与诸君共探讨,历史如何就为历史也?
观点一:国府失败,是冷战初期对中国的影响。
题语:近代以降,中国与世界的接触,世界在影响中国,中国也在影响世界,实力决定如何影响和影响大小。近代以降的中国政治势力,大凡脱离了国际列强,就玩不转了,看看那些民国初期的军阀,看看他们对外国际势力的抉择,就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失败。
虽然不情愿,但笔者还是认为,国共内战,是美苏,或者说是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在战后对抗的一个延续,无论国共都是国际势力在华的代理人或者说是棋子。国共内战时美苏战后代理人战争的第一次预演。至于后来中 共当政大陆扮演的角色如何,应该明白一句话:实力就是筹码,没有实力,只能成为别人的筹码,自己如果握有实力,那么就不用做筹码。近代以降的国人,最急切的就是要摆脱做棋子的尴尬。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泛滥着三种思潮,即: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自由主义为英、美等西方国家秉持的思维方式,以自由市场经济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共产主义则是以列宁苏联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寄望通过剥夺个人资产集中发展国家资产,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则奉行对外战争掠夺资源,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二战最大程度的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存在,但是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对立,也愈发尖锐。
二战后,自由世界几乎除美国外,都遭到了严重削弱,尤其是西、中欧都遭到的重创。而苏联虽然也遭到重创,但共产主义跨出了一国的界限,共产主义在中南欧、亚洲进行了全面的渗透。
战后的自由世界,虽然是美国一家独大,但是美国要担负供给整个西、中欧,还要应付局部武装冲突,加之美国的战时经济向平时经济转型,大量军队裁撤,都严重削弱了美国战后的总体军事实力。面对战后苏联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时,美国在战后的策略,还是延续二战时期的总战略,即“重欧轻亚”战略。美国战后的主要金援和军援目标就是西、中欧,其次是西亚之以色列。在西、中欧面对面对苏联挑衅,可以动员史庞大军力来与之对抗;在希腊、土耳其以及埃及,西方国家可以进行武装干涉。
美国Z.F“重欧轻亚”如何轻?
美国在二战后对亚洲的策略,最好的概括就是“大撒把”。因为战后军事实力的削弱,包括在中国问题的“中立”与不干涉,包括缩小盟国的远东势力范围,将韩国排除在外等(这也是诱发朝鲜战争的一个因素)。
在二战期间,通过《租借法案》,美国提供给英国总计290亿美元的援助,而提供给苏联为90亿,提供给国府却只有8亿6千万。美国原本预计提供给国府的60个美械轻装师装备,因为苏联出兵,二战迅速结束,只完成了第一期一共39个师的装备,而国府却用这39个师的装备,装备了64个师的部队!
除了驻印度的新一军、新六军为全美械师外,其他则为三分之二美械、半美械、四分之一等三类美械师。其中国军所谓王牌部队,如74军、5军、18军等五大主力部队,都是三个师分配两个师的美械;半美械部队,则是用国产82mm迫击炮代替了美械81mm迫击炮,用日制75mm野炮代替了美制105mm榴弹炮;最可笑的是青年军,用战防枪替代战防炮,用迫击炮替代山炮、榴弹炮,其火力甚至不如半美械师。
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74军,也是美、日、国械混装的部队。因为弹药、零部件等原因,其在赴孟良崮前,更是换装了国械“中正式”步枪。即便是号称全美械、三分之二美械的王牌部队,也只是美械轻装师,与真正的美械相比,缺少最关键的重装备——大编制的重榴弹炮和坦克部队。美国Z.F承诺在国共和谈结束后,提供给国府十个美械重装师的装备,那才是标准火力的美械师。这个也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以打国内美械师的经验,去打朝鲜的真正美械师,结果吃了大亏的原因。
美国Z.F在战后偿还了拖欠国府的战时垫付款五亿美元后,迫于苏联的压力,对国府实行了军事禁运。
美国对华的军事援助,究竟对国军战力有多大的提高?对比可以知晓,40年代的美械轻装师比30年代国军核心德械轻装师在重火力上,差距究竟有多少?美械轻装师师属炮兵为105榴弹炮一个营、75山炮一个营,而德械轻装师师属炮兵一个75山炮营。但是考,虑到30年代国军将原本德械师应该列装的150榴弹炮合并位若干的重型炮兵团,对比起来的重型火力差距并不巨大。那么对比可以发现,除了半自动轻武器的提升外,美械轻装师比德械轻装师的总体火力,没有显著的提升。
换一句话说,就是40年代盟国对国府的军援,对国军战力的提升,只能是有限的量变,而非重要的质变。
战后,苏联虽然遭到重创,但西方世界遭到的打击更重,战后共产主义开始了全球性的渗透,包括在欧洲、西亚、东亚。笔者认为,苏联在战后的策略是,在不触发全面战争的前提下,积极扩展战略空间,挤压西方的战略空间。例如:干涉土耳其、希腊东南欧,意大利、法国的政治问题,培植中、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集团。最突出的为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利用战后优势陆军和柏林的特殊地理位置,对西方盟国施加了巨大压力,美国能与之对抗的只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空军。
在亚洲,则以积极的共产主义渗透,对盟国施压,以期调动盟国的军事力量东移,其中中国内战、朝鲜战争就是例子,其后的越南战争也有此背景。
苏联对CCP的援助,是由来已久的,早期的CCP活动资金,完全来自苏联的共--产--国--际。这种单纯的资金为主的援助,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到了战后,因为CCP有了和苏联的路上直接联系的通道,才开启了大规模军事援助的序幕。
苏联的军援,主要以缴获日本关东军武器装备为主,兼以少量欧洲战场缴获之德国造武器。东北缴获日制武器,不能也不必提供给苏军,更不可能交还给战后的日本Z.F。处理方法就只有运货苏联,用熔炼成钢铁再供工业使用,但是运输成本却高于武器价值本身(美国在许多局部战争后都是就地处理部分武器,和运输成本有关),那么做顺水人情提供给“自己人”CCP同志就顺理成章了。日制武器对于CCP武装战力有什么影响?
苏联先后以各种渠道、各种名目向CCP提供过其在东北缴获的百万关东军武器装备,还有就是包括很大一部分原日本在北朝鲜的军火物资。四平溃败后,林彪给苏联方面开的第一个单子,张口就要100个团的装备,刘统的书中还提到,即便是1947年,有力交涉下,苏联又给予东野30个步兵团和2个山炮营的装备。这些武器,装备了林彪东北野战军近百万人,在辽沈战役发起前,就为林彪装备了炮兵纵队和若干独立炮兵部队,其数量与实力大体上和东北国军相当。其战斗力并不比半吊子美械、国械、日械混装的国军差,最重要的是成建制的列装火炮、少量坦克,让CCP武装在发起暴动后的近二十年后,第一次拥有大规模城市攻坚能力。
更重要的援助,是技术上的支持,CCP在东北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大连兵工厂。在苏联人的控制区,利用日本技术人员和遗留设备,CCP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兵工企业,大连兵工厂通过海路运输几乎提供了粟裕华野全部的炮弹需要。抗战中相当长的一段间,华北CCP武装对待日军据点,就是三发炮弹打上去,拿下就拿下,拿不下就只有撤退,这种实力不济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了。大连兵工厂的炮弹,在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只打碾庄黄百韬兵团的攻坚战中就发射了七万发炮弹,几乎是人均一发。
东北的大量武器装备,通过海路,绕道朝鲜,再往山东俚岛,一天一夜的航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几乎无法被破坏的军火运输通道。杨奎松的文章引用了1946年5月20日东北局曾致中央的电文,内说明苏军坚决支持东北野战军死守四平,并已经指示驻朝苏军立即提供弹药应急,并劝中 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为此希望中 共能够组. 织海上运输,从东北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说要多少给多少。随后驻朝苏军即向中 共东北野战军提供了第一批武器弹药。5月28日,第一批82挺轻机枪,32挺重机枪,43万发子弹和一万箱炸药及大量电器材料等即由海路运往山东。至6月下旬初即已运送三批。以后运送则更为频繁,数量也更大。到8月间,步枪已达数万支,机枪达上千挺,最多一次朝鲜苏军即提供了上百车皮武器弹药。
苏联的技术人员帮助修复的东北铁路网,对林彪百万大军的开进和后勤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日本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部队,保障了东北CCP武装的坦克可以正常运转,甚至战后第一批CCP飞行员也出自日本教官之手。还有就是东北CCP的后勤医院,林彪拥有全军最完善的野战医院,确实让其他野战军司令员羡慕不已。
可以说CCP的武装,因为苏联的大批军援,完全从量变而为质变。从江西时期革命暴动的小打小闹,变为了一支完全有能力夺取政权的武装力量。
国府的失败,是冷战初期对中国的切实影响。是战后盟国军事战略收缩,苏联共产主义全球渗透的表现。作为战后的第一场代理人战争,和以后的所有代理人战争一样。其后台老板的态度和投入的大小,对于前台的其代理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借用阎锡山向美国Z.F的两点声明:
第一、如果认共产主义是国际侵略性的,则凡CCP发动的战争,都是国际性的战争。凡艾其逊国务卿既认CCP革命是苏联策动,我们中国今天进行的战争,不是中国的内战,而是世界反侵略的前哨战。凡反侵略的国家,对我们反侵略的前哨战有利害一致的关系,应当有同情的表示。
第二、反侵略的国家凭工业与飞机为惟一的武器,CCP是以广大之土地与铁幕内组. 织之人民为他应付物质的方法。赤化了中国,一定会赤化东南亚及印度;赤化了东南亚及印度,则地球上二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民皆入共产主义之手,彼时欲再反攻,实无把握!
作者:Namo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Namo于2011-7-17 周日, 下午12:14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