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新自由主义与阿根廷危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新自由主义与阿根廷危机   
所跟贴 阿根廷: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与社会脱节(牛晋芳编译) -- 和合 - (14584 Byte) 2002-1-22 周二, 上午4:08 (206 reads)
和合
[个人文集]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912

经验值: 31018


文章标题: 阿根廷: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与社会脱节[下] (牛晋芳编写) (180 reads)      时间: 2002-1-22 周二, 上午4:09

作者:和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原载《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第11期

牛晋芳编写



一种新的积累制度



在阿根廷,两个关键性因素为新的积累制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一个是

1976年的军事政变,另一个是所谓的1989年的“经济政变”。



军事政变初期实际工资大幅下降,这种局面贯穿于80、90年代。为什么

实际工资会下降?首要的原因在于针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整政策和措施导致

名义工资下降,失业增加,工作不稳定。在军政府统治之下,工会活动被

禁止,劳工领袖被迫害或“失踪”。尽管恢复民主制度后,工会活动有所恢

复,但没能阻止政府采取使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化”和“不稳定化”的措

施。这些措施导致失业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梅内姆执政时期。它们与非工

业化和极端私有化方案一起造成实际工资下降。



可能是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率”,军政府也取消了一系列的经济调控措施

和政府补贴。关税下调,同时放开利率。新的汇率管理体制———事先宣

布汇率或者说实行有限浮动汇率致使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外汇汇率密切相

关。这种体制也使外国投资者确认当地的实际利率高于国际水平,从而确

保外汇市场交易的获利。这些措施导致非工业化和产业畸形,因为它们倾向于压制中小企业。

非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就是在这一阶段外债从1976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1983年的430

亿美元,大企业集团是主要的受益者。



1989年初的选举活动在经济形势的持续不稳定中进行。当时经济形势的特点是由通货膨胀快

速走向极度通货膨胀。这是由既存经济制度导致的大规模资本外流造成的。资本流向美元区使

汇率提高,加剧了货币贬值。



梅内姆在竞选时提出了一项典型的庇隆主义(即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纲领:他承诺将实现工资

大幅增长和发起“生产革命”。然而一旦上台,他把自己的“民粹主义”信仰抛在一边,实行了

一项广泛的结构调整方案,作为“休克疗法”战略的一部分。他的政府无法控制1989—1991年持

续爆发的通货膨胀。只有在多明戈·卡瓦洛就任新的经济部长,于1991年3月推行可兑换计划

后,才使梅内姆政府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一种新的完全可兑换的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制度建立起来。同时一切货币发行必须有中央银行

的外汇储备或从国外流入的资本支持,否则也将被法律禁止。新的兑换制度的目的显然是为了

消除政府在货币和外汇政策方面的决定权。它的效果等同于将阿根廷置于金本位或美元本位体

制之下,中央银行的作用仅仅是充当一名兑换经纪人。



这一苛刻的结构调整方案是“休克疗法”战略的一部分,它的实行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梅内姆希望别人了解,他并不打算实施典型的庇隆主义经济战略,尽管这是他的选举承诺。



梅内姆上台后,实行了极端的新自由主义方案,一切优惠政策都被停止。政府财政得到控

制,消费间接税增加,由此最受影响的是中间阶层和工人阶级。公共财政的剩余必须用于为涉

外领域提供费用,包括偿还外债。国际金融界的上层人物对阿根廷定期偿还外债感到很满意。

通过私有化而获得的大量财力使外债偿还成为可能。



对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既迅速又彻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多数国有企业被卖掉。私有化领域

涉及电信、民航、石油、化工、铁路、公路、天然气、电力、供水、钢铁、煤炭、军工以至电

视、旅馆、港口、仓库、赛马场等等。到1993年末私有化为阿根廷政府赢得150亿美元,尽管由

此转手的净价值要高得多。到1990年末进口方面一切数量限制都被取消。关税方面也发生了类

似的情况。1991年3月一种新的关税结构形成:原材料的关税率为0%,最终产品的关税率为

22%。平均关税率降低了10%。除对外贸易外,金融体制和外国投资体制也被自由化。其他领域

也继续解除管制:除卖掉公共服务部门和国有企业外,社会保障体系也部分私有化和解除管

制。农业不再受官方控制,撤销30年代成立的农业委员会。与其他撤销管制措施相比,更为严

重的是使劳动法规全面灵活化,使劳动力市场变得“不稳定”,这是刚刚出现的积累制度的明显

特征。它的重要性与对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相当。



受过哈佛训练的前经济部长多明戈·卡瓦洛受到国际经济界的广泛好评。阿根廷通货膨胀被

有效抑制,消费价格的上涨从1989年的5000%降到1994年不到6%。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复活,国

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1992—1994年这一阶段的数字是6.0%—8.9%之间。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

一度下降至4.6%。由于巴西危机的影响,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再次下滑。



“外资的投资环境”曾得到相当的改善,这主要归功于梅内姆统治时期执行的大规模的私有化

方案。然而,“墨西哥危机的影响”和在亚洲、俄罗斯和巴西接连爆发的危机又使“投资环境”

恶化。



除上述提到的指标外,税收和外国资本的流入也曾大量增加。这些资本的流入有助于抵消贸

易赤字,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投机资本为基础的,它们随时准备溜走。



新自由主义结构调整方案也付出了严重的“社会代价”。



1.不同形式的失业不断增加,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劳动力中登记在案的“公开失业”率

达18.6%。已往城市失业率相对较低,但是近几年来也大幅增长。不充分就业率也很高。



2.低收入阶层的实际工资和收入下降。当通货膨胀受到抑制时,工资最初曾出现上升。其

后,名义工资被固定住,而价格仍持续上涨。因此在“兑换计划”起作用的整个时期,尽管价格

上涨的幅度相对较小,实际工资仍在不断下降。



3.尽管经济增长了,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加大。1974年人口中最富的10%得到国民收入的

28.2%,最穷的10%只得到2.3%;到1997年,上述两个数字已变成37.1%和1.6%。



4.饥饿和贫穷成为普遍现象,退休者和领取养老金者的糟糕状况最为明显。



1974年约有7.7%的家庭处于“贫困”之列,1996年这一数字已变为20%。“调整公共开支”把

调整过程的重负转嫁给工薪阶层、非正式部门和大部分中产阶级,包括中小企业。医疗、教育

和其他服务被大量削减。



受高利率的诱惑。将资源投资于投机和金融活动:对世界经济不加选择地开放、比索对美元

的过高估价,所有这些因素都使投资于“生产”活动和出口导向产业化战略受阻。这也是工资下

降的原因。



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长期上涨也导致了实际工资的下降。这并非一个不重要的因素。在梅内姆

的“兑换计划”施行期间,食品、教育、医疗服务的价格和一些公共服务的价格都比“其他商

品”和总体消费价格指数的价格高出许多。



实际工资的下降,无法享受医疗、教育和其他基本设施的服务,资源转向国内外的投机和金

融活动,———这些因素都造成非工业化,造成农业、工业和商业领域中中小企业的困境。与

实际工资下降相对应的是资本在工业、服务业甚至农业中的集中和集权化。阿根廷的农业被认

为是拥有毋庸置疑的相对优势的领域,但是在梅内姆的方案之中,农业同样遭遇了严重的危

机,使大多数中小农户受到影响。





结论



40年代和50年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战略时,劳工在阿根廷社会中的权利不断提高。阿根廷

的劳工运动在拉美最为激烈。劳工的战斗性和他们与某些资产阶级派别,主要是新工业资产阶

级建立起来的联盟,使他们得到了一些福利待遇。然而,这种“民族欢迎”的联盟要面对强大的

土地所有者和外国资本利益结成的联盟,后者是60年代的政局不稳的原因之一。潘帕斯草原的

农业出口利益支持一种经济自由主义原则,强烈反对这种“民族欢迎”的模式。



1976年的政变可以被看做是限制这种“民族欢迎”的联盟方式的开始,对劳工与民族资产阶级

联盟不断发展的恐慌,促使金融利益集团和代表外国资本利益的经济集团全心全意地支持1976

年的军事政变。从那以后,支持政变的利益集团的政策得到发展,而以前的更加整合的经济和

相应的联盟都被抛在一边。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第三世界的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盛行一时,类似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黄金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之于第三世界就像福特主义、凯恩斯主义

之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在这种积累制度之下,工业化成为政策的重要目标。如果能够维

持利润率,新的投资将通过生产活动而实现。在此情况下,工资也能获得增长,工资上涨同样

显示出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阐明70年代后期的进口替代工业战略向结构调整战略的过渡,也需要考察战后世界经济的发

展趋势。帕特奈克曾指出,资本主义的战后繁荣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

人阶级的力量同资本家相比,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在资本家阶级里,金融资产阶级的力量已

有所减弱。



在进入全球化的新世纪的今天,跨国公司和金融投机活动获得了迄今为止前所未有的显著地

位。与这个过程相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70年代开始,全球化的金融资本日益重要。在第三世

界,特别是在阿根廷,正是金融资本的利益驱动了非工业化的进程,并用结构调整方案取代过

去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国际环境的支持是梅内姆的苛刻的结构调整方案得以发展的一个重

要条件,实质上这一方案是阿根廷能够继续偿还外债的有力保障,对此国内外金融资本家给予

了大量的支持。



在探讨该问题时,应当考虑到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为什么这一方案在阿根廷得以实施,这是

值得思考的。阿根廷表现出了一个中等国家的力量,使阿根廷非工业化和使其科学、教育、技

术等重要部门之间缺乏连结性,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向阿根廷提出行动建议的目的

所在。第一世界的强国就这样将中等国家压制下去,以使这些国家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无论

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没有力量同它们抗衡。■

作者:和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和合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1879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