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提上來就脈象問題答陳大夫 |
 |
所跟贴 |
关于脉象的讨论,以前好像进行过一次的 -- 陈皮 - (896 Byte) 2010-1-30 周六, 下午4:14 (246 reads) |
陈皮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7/12/01 文章: 3235
经验值: 118330
|
|
|
作者:陈皮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评脉是如何诊断疾病的?例如:有人通过评脉,能说出病人的大体情况,如怕凉、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等,这都属于正常的诊断范围;其实她是根据不同的脉象来推测阴阳是否平衡、协调,从而了解身体是否倾向于健康,摸清疾病的部位、性质和进退等等情况。大体说来,又分正常脉象和不正常脉象,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正常脉象,也就无所谓反常脉象。
诊脉的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的脉象信息。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以指目按脉脊,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单诊等。常用指法介绍于下:
1.举法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动的部位,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2.按法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
3.寻法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
4.总按即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5.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此外,儿童切脉时往往一指定三关。
正常脉象即是指:在平静状态下,脉搏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快不慢、往来和缓而有力。另外,又有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如春弦(柔中略带刚劲)、夏洪(浮大有力)、秋毛(浮而弱)、冬实(沉而有力)。地有南北,南方地处炎热,外周血管扩张,故脉管大而浮,北方寒冷,外周血管收缩,故脉搏沉而细。人有胖瘦,体胖者,体内容积密度大,血管受压迫,故脉管细;体瘦者,体内容积密度相对减小,血管相对松弛,故脉浮大。
那么,什么样的是病脉呢?除了上述的正常脉象之外,均是反常脉象,或者就是病脉。之所以称正常脉象,是因为她是在阴阳平衡状态下所表现出的脉象;之所以称反常脉象,是因为她是阴阳不平衡状态下而表现出来的脉象。可以认为,反常脉象,轻者可称不正常脉象,重者就是病脉,因为这也符合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规律。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得出结论:中医疾病的概念,就是阴阳不平衡。也可以认为,一般地说,当人体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身体就不会发生病变;反之,当人体打破了这种动态平衡,疾病也就随之发生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的道理。其中说的是,阴阳平衡就会身体健康;阴阳分离,生命就会终结;介乎平衡与分离两者之间,就是病态。
那么,具体地病脉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就从这正常脉象“不上不下、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往来和缓而有力”为参照。任何事物的适度,就应该是“无太过不及”,通俗地说,就是既不要超出、也不要达不到这个适宜的范围。
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脉的搏动以倾向于内外而分为浮沉。轻按于肌肉之上脉搏清析、重按于肌肉之下即变得小、无力、甚至触不到,这就是浮脉;反之,就是沉脉。出现浮脉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外感时,病人“调动有生力量到边防前线抵御外侮”,故脉浮;身体因病虚弱,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故脉浮;沉脉,则是气血虚少、或肥胖压迫脉管、或水湿停留、精神萎糜等导致脉管变细。
根据“不快不慢”来分析:
正常脉象是正常人的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四至五次,低于这个范围就是脉搏慢,也就是心率慢,经常四次叫缓脉,三次就叫迟脉。迟脉,一般指热量不够,或是因为体内缺乏动力如阳气虚(即有凉)等,无力剌激心脏的正常搏动,或由于一些病因导致心脏的搏动功能受到抑制,这时往往伴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腹泻等症。反之,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六次,就叫数脉。或因为体内热量过剩、或外有病邪、或阴虚已极阳气相对偏盛时,均可引起心率和脉搏的加快。并伴有阳盛的口渴、头痛、牙痛、便秘、溲黄、脉数而有力等证,或伴有阴虚的口干而不欲饮、目涩、耳鸣、五心烦热、便秘、脉数而无力等证。
根据“不大不小”来比较:
脉搏过大,分两种情况:大而有力为实证,或身体强壮、营养过剩,致使体内壅塞不能;或体质强壮而与病邪剧烈抗争,因而出现脉搏亢进的情况,可伴有头痛、胸腹胀满、便秘等证。大而无力为虚证,为外强中干之象,大多为身体虚衰,阴虚无以敛阳,而出现的阳气浮越的情况,可伴有面红如醉、头晕目眩、口干不渴、心慌气短等证。脉搏过小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管所致,一种由于病因造成脉管受压迫而成,前者多为虚证,后者则多为实证。
根据“往来和缓而有力”来对比:
“往来”是指脉搏一起一落的前后时间,“和缓有力”是指脉搏柔和、不急不躁而又不虚弱。也就是脉搏节律一致、柔和而不软弱、有力而无倔犟之意。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腹诊。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在3分钟左右为宜。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现弦脉。
诊脉不是只诊出一个脉,从一个脉就定病。诊脉必须诊出脉的病位、虚实、寒热、表里、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这全在脉中诊出。譬如表有病不论风寒风热,脉的部位一定在浮位。温病的卫分证也在表,所以脉也在浮位。又如浮紧风寒、脉缓风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等。凭一个浮脉不能断定是什么病,必须再诊出八纲脉来断其表里、寒热、虚实与气血,如浮滑是风痰、浮弦是风邪挟郁、浮数是风热等。但是要想诊断一个完整的疾病,还必须再诊出第三个脉来,如浮滑数是风痰热,浮紧弦是风寒而体痛。这样还不够,要想进一步看清病人的疾病,弄清病人的体质与疾病的转机,就要再找出第四个脉来,如浮滑数而按之弦细,这就清楚多了,弦则肝郁,细为血虚,脉象告诉你,该人素来血虚肝郁,目前是风火痰热,你在开方治风火痰热时,要照顾到血虚肝郁方面。也就是说,在治风火痰热时不可以过凉,也不可以过于祛风.因为病人体质是血虚肝郁,不能多散风,多清热而忘了病人是血虚之体了。
看脉必须看出五个脉才能诊断清楚,也只能是比较清楚,一定还要望舌、观色、看形体、问病情及治疗经过,才能初步诊出病机,决定治疗方案,再通过试验治疗,才能进一步决定确诊与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诊脉达到理想的要求是比较难的,但我们可以结合望、闻、问诊进行分析,不断积累经验。
比如大家都感兴趣的“喜脉”,中医里叫“滑脉”,滑脉在医理中是主痰饮,食积,实热.邪气壅盛,气实血涌等的,它的“象”是指人体内有了或者说多了一些“实体”,这些“实体”的性质是偏湿的,并且它是可以反映在不同的脏腑的,因此,喜脉呈“滑”象,但“滑脉”就绝不仅仅是有喜这么简单。
诊脉完全依赖医生指端感觉的灵敏度,要掌握切脉的技术,必须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经常作切脉的锻炼,以保‘准’字。”要达到指下清楚,判断准确,确实要下一定工夫。
诊脉必须五十动以上,才能诊出有病之脉,张仲景曾说;“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说明诊脉需有五十动的时间,才能辨出几种脉形,辨出主脉兼脉,在诊清病情的基础上才能立法、处方,这是临床必须遵守的。
体会:诊脉不能简单、机械,必须分清浮、中、按、沉四部,上面的浮中两部反映功能方面的疾患;下面的按、沉两部才反映疾病实质的病变。正象舌苔与舌质的关系一样。凡属舌苔变化多端,归根结底是反映功能方面的问题;舌质的变化虽少,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说明本质的情况。所谓功能方面的病变,是指在表位、浅层、卫分、气分阶段,如气郁不舒、木土不和、肝郁气滞、停疾、停饮、胃肠消化欠佳等所导致的疾病。用疏调解郁即可改善这些功能性疾病。所谓本质性病变.是指本质阳虚、命门火衰或阴虚阳亢等,或病在营分、血分以及陈痰久郁阻于络脉、癥瘕积聚、肿瘤等一类疾病。另外,久病邪深入于肝肾,下元久虚,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用滋补、培元等方法者,皆可以认为是本质性疾病。
作者:陈皮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陈大夫好,请教一个私人问题 -- 看客101 - (27 Byte) 2010-1-30 周六, 下午8:37 (220 reads)
- 请进 -- 陈皮 - (118 Byte) 2010-1-31 周日, 上午12:58 (204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