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讨论] 重实帝国 (中华名不正 - 中空虚弱 D 民族) 实现复兴应该恢复和倡导“鑫世鸡D二奶文明” |
 |
所跟贴 |
[讨论] 重实帝国 (中华名不正 - 中空虚弱 D 民族) 实现复兴应该恢复和倡导“鑫世鸡D二奶文明” -- 邢国鑫 - (740 Byte) 2009-12-05 周六, 下午1:13 (1676 reads) |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
|
|
作者: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纳妾文化:中国人“包二奶”的文化寻根和历史渊源
http://home.thatsmetro.com/space.php?uid=2&do=blog&id=23037
标签: 渊源 纳妾 寻根 包二奶 二奶 2009-04-26 09:59
有人做了“包二奶”的研究,写了《中国男人为何“包二奶”的理论分析》,我也写几句。
旧时官宦和豪富之家妻妾成群。男子纳妾视为荣耀,所谓“大丈夫三妻四妾”。然而,当今中国政客、商人和艺人阶层为何流行“包二奶”呢?我看着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纳妾文化”;二是“计划生育政策”;三是“媒体不开放,做不到舆论监督的平等”。顺便插一句:纪委一领导找某高官“谈话”,高官说,我如实说,“我对党是忠诚的,就是有一些喜欢女人的小毛病”。纪委领导说,“只是喜欢女人,我找你干什么”?
先说一下香港社会的事实:成龙是包一堆二奶的,但是他被尊为“龙的传人”;谭咏麟“谭校长”是包二奶,校长都包了,学员包不包?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赌王、澳门首富何鸿燊是包四个奶的,这么一个道德模范,居然一直是全国政协常委,说明大家可以“学习”;刚去世不久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玩女人是超级楷模;《蒙代尔》(The Mundell)曾经独家披露过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很早就有二奶;《亚洲教父》作者披露超级富豪李兆基女人无数……
我朋友曾经对我说,办份杂志,专门披露鲜为人知的“富豪+二奶”、“高官+二奶”的故事,发行量一定会奇高。我觉得,研究社会现象得先从历史和文化中寻找依据。先问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古代佛教徒可以纳妾吗?大家肯定会说“不可能”、“不允许”?但是恰恰任何一种戒律本都没有规定,因为这是在家居士的世俗问题,佛陀是不会理会的。因为纳妾在当代属于合法的行为,并且会经过父母的同意以及见证仪式,所以纳妾不在戒律的规定范围。
如果说“新文化旗手”鲁迅也“包二奶”许广平,你是不是已经瞪大了眼睛?是的,许广平就是二奶,去年国家在线(NationOnline.com)上有过这个争论,98%的网民认为鲁迅纳妾了!再看看史料记载,那些追求共产主义的领导人,不是一个个都是交叉娶了5房以上老婆?难道都是封建时期的牺牲品?
在全球化时代,“包二奶”其实也是全球化的,在一些国家甚至是合法的。譬如我去过非洲国家塞内加尔,这是一个被西方看作民主实行较好的国家,但却是个一夫多妻制比较顽固的国家。《一夫多妻制的历史,以及在各个国家和宗教的合法性》一文中披露,塞内加尔总统瓦德2000年在通过新宪法之前虽然提出了许多有关妇女解放的条款,但拒绝取消一夫多妻制,并认为它是“不能禁止”的“古老传统”。
更有甚之,在非洲,还有公开为一夫多妻制辩护的国家元首。比如,当联合国200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斯威士兰艾滋病毒携带者太多的原因之一是一夫多妻制时,该国的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竟然公开在电视台出来唱反调。
如果我们对“道德模范”们的“包二奶”、“包三奶”、“包N奶”现象采取歌功颂德的态度,中国的纳妾文化还得持续。不过,我悲观地说,这种纳妾文化已经言传身教了5000年,再延续5000年是毫无问题的。因此,我们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不是讨论要不要“包二奶”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包二奶”的问题,特别是如何用科学地“包二奶”的问题。
小调查:你觉得“包二奶”文化还会流传5000年吗?
关于“包二奶”的现实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和“媒体不开放”,以后再说。大都会网站
分享
举报|
7826 次阅读 | 13 个评论
不爱官、不爱财、不爱色:王安石终生不纳妾
不过,王安石只有一个,同时据说生理上还有疾病。。。。晕
•
回复
godmanbj 2009-04-26 10:30
真正包二奶的是 孙中山 蒋介石。鲁迅不算。
1949年之后,女性地位提高了,至少1949到1976年之间,包二奶近乎绝迹。但改革开放之后,总体上女性地位有倒退了。
•
回复
MissMet 2009-04-26 10:37
godmanbj: 真正包二奶的是 孙中山 蒋介石。鲁迅不算。 1949年之后,女性地位提高了,至少1949到1976年之间,包二奶近乎绝迹。但改革开放之后,总体上女性地位有倒退
孙中山、蒋介石、老毛。。。都是包二奶的,当今干部没有理由不包
•
回复
godmanbj 2009-04-26 11:00
1919年7月至8月,毛主席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就妇女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对当时中国妇女的悲惨处境描绘道,“我们是女子,我们更沉沦在苦海!我们都是人,为什么不许我们参政?我们都是人,为什么不许我们交际,我们一窟一窟的聚着,连大门都不敢出。无耻的男子,无赖的男子,拿着我们做玩具,教我们对他长期卖淫,破坏恋爱自由的恶魔!破坏恋爱神圣的恶魔!整天的围着我们,用什么‘贞操’却限于我们女子!‘烈女祠’遍天下,‘贞洁庙’又在哪里?……苦!苦!自由之神!你在哪里!快救我们!”这是痛苦绝望的呐喊,但毛泽东对妇女解放抱以必胜信心,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革命洪流中。
•
回复
ViVi 2009-04-26 11:02
回复二楼:鲁迅的“二奶”的确是许广平,大奶是朱安。见回忆文章
《鲁迅母亲:鲁迅和原配朱安相处多年,就是“好不起来” 》
http://home.thatsmetro.com/space.php?uid=36&do=thread&id=12320
鲁迅不但和原配朱安结了婚,上了床,朱安也是守了他一辈子。
中国的舆论工具太害人!
•
回复
godmanbj 2009-04-26 11:02
论毛主席的妇女观
http://home.thatsmetro.com/space.php?uid=195&do=blog&id=23044
•
回复
Oscar 2009-04-26 11:37
godmanbj: 论毛主席的妇女观 http://home.thatsmetro.com/space.php?uid=195&do=blog&id=23044
毛主席的妇女观,就是三个字:玩女人!
•
回复
山崖间 2009-04-26 11:51
两个问题:既然这样,那合法化如何,真小人比伪君子好。
不合法化,那透明化如何,坐观法律面前如何人人平等。
•
回复
godmanbj 2009-04-26 11:57
头发长见识短,看来妇女真不能解放,否则好坏不分
•
回复
北京欢迎你 2009-04-26 13:02
以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男女还是不平等的也是短时间内无法平等的,旧观念无法在短时间内驱除,毕竟这是中华5000年的文化了,改之谈何容易,口头风也许还行,实际很难很难!有钱有权的男人大多数都会玩女人,特别是基层官员最可恶!占势玩女人是他们的第一手段!
•
回复
jooo 2009-04-26 13:40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再看吓一跳!人性的需要
•
回复
quasimodo 2009-04-27 22:04
除了违法,包二奶错在哪里?
•
回复
白面书生 2009-04-30 10:01
其实包二奶只要女方同意就可以不犯法.
http://www.ccmedu.com/bbs12_79945.html
ZT 中国人为什么包二奶
2009-1-9 阅读941次 本站网友 苗笑雨 发表 苗笑雨专栏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篇<<>>下一篇
中国当然不是世界上唯一包二奶的国家,但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包二奶最出名的。 亚洲国家普遍有妻妾制度的文化传统,虽然社会发展到现代形态,顽固的传统文化基因并没有因为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完全更替,更别说现在还有很多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都已经很发达的阿拉伯国家仍然保留着妻妾制度。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个男人除去妻子以外,在外面还养着一个甚至几个的现象同样存在。不过二奶现象被社会普遍关注普遍接受、妇孺皆知,作为妻妾文化在现代的一个畸变,以至于甚嚣尘上空前绝后,中国人可算上独占魁首了。 二奶在中国是有钱人的时尚消遣,是“大奶”们的仇视对象社会不安定因素,是商家眼中的二奶经济,是律师眼中的维权对象,是老百姓饭前酒后的谈资,嬉笑怒骂的话柄。哈哈,看看我们,有哪个国家的二奶能担负这么多的社会责任。这还不包括在社会潜层暗流中的影响,诸如权色交易和钱色交易,绑架勒索刑事案件等等。更不包括家庭内部关起门后的纠葛与明争暗斗。说来说去,中国人为什么要包二奶呢? 一, 男人的梦想——妻妾成群。 中国从倡导一夫一妻制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了,从法律上维护一夫一妻制杜绝多妻制度到现在也五十多年了。为什么这种观念还是无法改变呢。 记得作家苏童在《妻妾成群》中有一句让很多男人都津津乐道的话——男人都有一个梦想,妻妾成群。这种根植于农耕社会小农经济男权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文化形态中,性别对立被根本削平了,不是用性别平等的方式,而是用取消女性性别权利的方式。 这是维护男权形象的最高表达。“你是我养着的”是这种表达的世俗化写照,但这种话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是我的。人的权利和性别的权利由于物化的结果而被取消了。 在西方社会,女性的自我表达首先拥有明确的个体表达权利和明确的性别表达权利。对于是否要和一个人在一起的选择权是前面两种权利的具体表现。个人意愿是基于一种性别前提下的表达。因为我是女人,我喜欢这样作。但在中国社会中很难培养起一种完全的独立的个体意识和性别意识,表面上很多女性行为也是自我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其中潜在的思维方式却是——因为我是男人的女人,所以我要这样作。 很多女人总喜欢说一句话“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但我们有没有细细品味过这句话?这显然不是东方式的思维模式。这句话中隐含的性别对立和性别冲突是中国传统思维中所没有的。东西方都有过诬蔑女性的历史,但中国的女性评价中没有夏娃引诱亚当偷吃禁果的智慧因素;有的只是妲姬引诱纣王的色情因素。红颜祸水也是传统中关于女性的主流评价。对智慧与色相两种完全不同的指向背后,从两种文化的源头就已经看到了男女性别之间平等意识的巨大差异。西方诬蔑女性是因为恐惧和仇视,东方诬蔑女性是因为轻视和忽略。 色是什么?显然是男人拥有绝对权力后对女性的肤浅定位,可悲的是由于这种权力的硕大无比,使这种肤浅定位的价值观念不单单通行无阻而且也自然而然的被女性坦然的接受着。“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也许现在很少被女性引用了,但它的现代翻版依然颇为时髦“女人学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用,长的好嫁个好老公比什么都强”。因此“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的背后是“女为悦己者容”的传统思维方式。因为征服的手段也就剩下一个可怜的色相了,而这个东西还是男人为女人设定好了的。 所以,当我们引进西方的词语时就能看到有趣的变迁,“性感”在西方是一个中性词,男女都可指称,到了中国就主要用于女性了,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性感的观念而只有色的观念,而色是没有男性称谓的。 女性这种在文化潜意识里对男性的依从表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贞操观的建立。 香港电影《大丈夫》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味道的伦理片,在其续集中有一句台词是片中女主人公说的“女人又有谁想出来滚呢”(其中的滚是粤语的发音,就是在外面“乱搞”的意思)这句话除了影片劝善(很有意思,中国的劝善这这种事情上表现的尤其多)的主题外,也确实道出许多女人的心声。 我们抛开道德审视,但看一个现象就颇值得玩味——在一个社会中,男人和女人同样面对道德审判的前提下,行为却是截然不同。更有意思的是女人在此表现的态度不是对不平等的愤怒,而是对道德的恪守。这和西方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女性主义的强力介入而形成的“性泛滥”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此我当然没有鼓励“性泛滥”的意思,只是从中看到男女不平等的深层社会意识。问题在于,女性在面对这种不平等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态度。前面所提到的妻妾文化在现在观念中的传承不单单是男性一个角色能独立完成的。 二,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这是一句流行语,言下之意是强调有钱和道德的不可融合。然而如果我们对这种话较真的分析一下,如果我们按照这种世俗逻辑的视角来看待社会问题,如何解释有些当官的人包二奶的问题呢?为什么不说男人有权就变坏呢? 其实钱也好权也好,其本质的共同性都是表现在对于权力的占有上。之所以没有“男人有权就变坏”这句话,无非是因为我们民族性中的“官本位”思想,对于当官的人莫名的敬畏,从意识中就没敢把不好的词语与这种形象联系起来。 当然这里不是讨论权钱关系,而是经过内在逻辑关联后的本质上。简单说按照某种世俗逻辑,男人要有了权力后有了占有的能力后才能乱来。如此,所谓乱来就变成了对某种东西的占有,而且这种东西可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姑且不论这句话的卫道士意味和生硬的道德评价方式,就从这句话的内在逻辑关系看,女性在这里自然被处理成某种东西或者说某种商品,人性的含义荡然无存了。有趣的是持这样说法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非常之高,也就是说当女人用这句话责难男性的时候,也把自己放在了非人的地位上。 这也是让许多来中国的老外对中国的二奶现象大惑不解的地方。干吗非是保养呢?如果我没有钱,但我幽默风趣或者仪表堂堂就不能有情人吗?反过来你再有钱,凭什么能包养我,我又不是你的一件东西,或者你养的宠物。如此看来,在这种关系里所谓的男女情爱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前提已经变成了买卖关系了。如果人可以这样定价的话,这就是一种商业行为,如果没有违背商业操守的话就没有道德问题了,哈哈。 这只是一个逻辑上的玩笑,这种事情不能这样简单的评价。但开这个玩笑的目的确实也是为了证明这种世俗价值观内在的荒谬性。按照这种逻辑,女人变坏才有钱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三, 我想有个家。 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国家这个称谓上可以发现民族心理结构对家这个概念的强烈认同感。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和伦理道德基础上的国家观念使家的概念和国的概念具有了同构的性质。在家讲孝悌,在国则将忠义。 我们也非常习惯这种泛化的血缘关系制约和伦理道德评价。很欣赏一种把时候关系等同于家庭关系的处理方式——例如把某种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比拟为父子关系等等。因此在中国的官僚体制中裙带关系扮演着重要角色。 同时,与西方社会人不同的对应是,我们其实很少有明晰的社会人角色,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社会家”的角色,也就是说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内外有别很大程度是不是个体和社会的对比,而是家和社会的对比。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内部似乎是很少有秘密可言的,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把家最为私密的最小单位,而不是人。中国传统中以集体主义为行为方式的价值观形成我们更多是以小集体内部的统一和谐为最大价值诉求,这种情况下个体的绝对自由和完全的隐私就变的很不和谐。 我们在西方影片中看到的一些情节在中国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诸如当某个人遭受了巨大痛苦的时候,当事人面对亲友的悉心关爱和陪伴拒不领情,非要求一个绝对独处的情境。这种行为在中国会被认为是不通人情世故。在传统夫妻之间,如果一方要求自己的独立空间会被看成是别有用心。 两种价值观的差别决定了不同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相对于西方强调特立独行,中国人更依赖于小集体的和谐相处和互帮互助。 实际情况确实也证明了这种行为模式对平衡个体心理的良性作用。家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完全是在现实生存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同时,要满足这些意义,家就必须有个形式的表达。比如固定的居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夫唱妇随的家庭作风。关键是女性方对男性方的忠贞和顺从,同时女性的生活范围仅限于家庭范围和与此相关的环境,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社交场所。按男人的讲法,这叫做放心。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如果单从生理性要求和情感补偿的角度来讲,情人似乎更适合这个角色。显然二奶是和情人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所以在中国二奶现象大行其道,男性一方决不单单是生理性要求和情感补偿。 因为和一个情人在一起组成的并不是家庭,无法得到中国传统家庭给个体的心理平衡与隐私的释放。由于传统家庭中对女性的极大限制使男性在家庭中处理自己的私密事件是可以减少很多顾虑和隐忧。同时家和社会的对立也使个体面对社会的焦虑被家庭成员分摊了,这些是对于有独立自主性质的情人角色所无法承担的。 最后,一种形式化的家庭生活对于个体心理稳定也有极大的促成作用。 四,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这是目前台湾地区的流行语,源于一个“巴士阿叔”的口头语。在这里借用过来是对现在社会状况的形象描述。 压力现在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都市人的强烈的心理体验。 在中国,很多人把压力单纯归结为社会结构变化后竞争加剧所导致,用节奏快变动多这些模糊的体验式语言来描述。如果单从社会竞争角度讲,中国目前比起许多发达国家,这种竞争压力还并不算大。 这种压力更多的来源于社会转型过渡期精神力模糊所带来的困惑。即社会形态的改变必然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当现代生活观念和传统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带给个体精神层面尤其是道德层面抉择的巨大难度。 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经济模式的社会形态把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作为社会结构的核心,这种个体——社会模式和以往中国传统的家庭——社会模式有极大的不同。与此相伴随的是完全不同的社会认同和社会人际交往方式。个体直接对社会负责,社会反过来维护个体的利益。这和中国传统一家、族群、小集体等等作为个体旅游保护者的社会责任观完全不同。 按照马克思的社会结构论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模式下个体的利益已经很难用凭借感情纽带微细的小集体来维护。这样的工作必须是全社会的视角,针对每个社会人的利益保障体制。同时,相应的社会交往方式也要有相应的改变,从熟人交际变为社会交际。 只有这样宏观(社会保障体系)和微观(社会交际方式)的结合才可能为身处其中的个体创造相对平衡的心理感受。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具体情况在这些方面都不能尽如人意。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的长期性使我们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建设工作,另一方面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社会交际模式在中国人中培养的难度更大。现在还很难让许多国人明白,自己最应负责任的对象是社会,这一点从现在的社会公益心的反映可见一斑。 既然传统观念的惯性力量强大,而现代社会的结构模式和传统有必然的冲突,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人在精神世界的迷惑就很容易理解了。对安全感的要求是人基本的生存要求,当人们不能顺利的适应现代化社会方式的时候,心理惯性自然会对传统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家是给予中国人安全感的最佳场所,而二奶作为家的代偿品就至关重要了。 本文不是一篇道德评判文章,单纯的批判对社会建构的意义不大。笔者尽量想站在一个中性的立场上对二奶现象的发生做些社会文化宏观角度的探讨,请道德维护者不要对号入座。
• 香港二奶文化
• 包二奶现象并不是香港独有的现象,但港人包二奶的普遍和公开程度,在华人地区可算首屈一指。“从80年代开始,‘全民’包二奶的风气一直伤害香港女性至深。”
1998年,香港发生了一宗极为轰动的伦常惨案,被看作是包二奶引发严重社会后果的标志性事件。
是年,香港男子陈健康的妻子,因不满丈夫长期在内地包养二奶,并将微薄的薪水全部花在二奶身上,某日在香港天平邨天明楼将10岁及6岁的两个儿子从14楼抛下,继而跳楼自杀身亡。惨剧发生后,陈健康对妻儿的死丝毫不感到悲伤,不但拒绝为他们安排后事,还继续前往内地寻欢,并在媒体上大肆发表性爱言论,引来香港社会一片哗然,并被媒体称为“现代陈世美”。
“这是一起典型事件,从中你会发现,在香港包二奶并不是少部分有钱人的特权。而是包括陈健康这种普通工薪族,甚至收入更低微的泥水工、货柜车司机等都全民参与的。”
一般来说,要在长期生活的城市另筑一巢包养二房,颇有财力门槛。说白了,“包二奶”,有钱人才有资本干,不可能占社会家庭总数的绝大比例。但香港是一个例外。
由于早年香港与内地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极大。如货柜车司机、泥水工等,经济景气时月入约二三万港元,在香港属于收入和地位都比较低的群体;但在深圳的打工妹眼里,他们却已是富有的“金主”。工薪族只要花4000~8000元左右,就可以在深圳郊区包养一个年轻内地女孩。
凤凰卫视曾作过一个不完全统计,深圳其中一个“二奶村”皇岗社区里,被香港人包养的“二奶”就有5万人之多。
“他们(泥水工)一下班,经常连澡都不洗就赶上深圳,身上臭得很!”林依丽说,在罗湖关口,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正匆忙赶去会二奶的香港男人。
往来深港两地坐享齐人之福,使很多处在香港社会底层的男人在“二奶”处获得了和富商权贵等同的地位和享受。
•
名流“纳妾”显风流
的确,说到男性“包二奶”的公开和坦然程度,华人各地难出香港其右。
一贯以来,香港富商名流包养二奶、三奶的风流韵事,即使曝光于天下,都从不成其为丑闻,反而是新闻界趋之若鹜的娱乐新闻,以及市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而当中,最高调“包二奶”之翘楚,莫过于赌王何鸿燊。
众所周知何鸿燊共有四房妻妾,原配黎婉华是葡萄牙人,何鸿燊自己也加入了葡籍,二人本应随葡萄牙人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后来因黎长期卧病在床,何鸿燊又借《大清律例》为由,另纳妾室蓝琼缨。
一妻一妾后,何鸿燊并没有停下风流的脚步,在香港政府1972年宣布华人男子一夫一妻制后,他又相继把三姨太陈婉珍和四姨太梁安琪迎入何家。也就是说,何家三姨太和四姨太与何鸿燊的夫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一边是商界名流带头“纳妾”、“包二奶”,风光无限;另一面是普通市民见怪不怪,纷纷效仿。
“香港男人根本不觉得自己‘包二奶’是一件羞耻的事,反而理直气壮。”正在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接受辅导的周女士对记者诉说,丈夫5年前开始在深圳“包二奶”,一开始还有点遮遮掩掩,后来干脆天天公开上深圳。有一次,二奶不知因何事来到香港,丈夫居然将其带回家中,在隔壁房间大被同眠。
“他甚至还想过让二奶和我们住在一起,可以省点钱。”当下周女士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几次意图自杀,幸得社工及时救助,才没有酿成另一宗人伦惨案。
• -------------------------------------------------------
•“姨太”当总理
女性弱势群体的境遇,与法律纵容下“包二奶”群体的张扬,形成强烈对比。
尤其一些名流从来不忌讳利用权势财力将自己的“二奶”捧上“神坛”,继续冲击香港社会所剩无几的道德观念。
2005年,何家四姨太梁安琪在何鸿燊的支持下获选为香港著名的慈善机构“保良局”总理,2007年成为保良局节目统筹主席;三姨太陈婉珍则于2006年出任香港最大的慈善机构“东华三院”总理,并在2008年获授担任第五副主席。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不但带头纳妾,而且让这些姨太高调进入政商界、慈善界,这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影响何等恶劣。”曾任保良局总理的林依丽又忍不住出言抨击,“保良局的宗旨是‘保赤安良’,是因要求政府立例禁止逼良为娼,保护妇女而得名的。如果让一个姨太当保良局总理,这就不是‘保赤安良’,而是‘保赤安妾’了。甚至保良局旗下学校的小朋友都会认为做二奶是没问题的,可以风风光光当总理,我长大也应该去包二奶当二奶。”
她自称有话直说,从来不怕得罪何鸿燊。但在她说出以上这番话时,在香港因太“敢言”而被称为“癫狗”的立法会议员黄毓民立即从旁警告:“哇!你自己说的话要自己负责任!”
“我说话当然负责任。几年前我推荐加州红卡拉OK的老板进保良局,结果被否决,因为卡拉OK的社会形象不够正面。难道姨太的形象就正面了?根本个个都怕何鸿燊,他要姨太入保良局,没人敢反对他。”
林依丽认为,现在四姨太身兼澳门立法会议员,将来何鸿燊一定会扶持她做保良局主席,任期满后她就可以获颁象征极高荣誉的“金紫荆勋章”——“届时中央是不是真的给这个全国政协委员的姨太颁发勋章?全国民众会怎么看?”
为反对四姨太入主保良局,年前林依丽再度致信特首曾荫权,但曾荫权交由民政事务局局长给她回信,答:根据香港法例,保良局有权自己选择收什么总理。
她越来越觉得,一股强大的显贵势力正横亘在她为之奔走的道路上。
• -------------------------------------------------------
••
前路难行
很明显一个异状是,香港在外界眼里是一个言论极其自由的地方,但这个女性市民意愿呼声如此高的立法诉求,在法律界、政界的讨论一直少得令人惊讶。
“香港没什么人敢公开反对‘包二奶’,曾有一位女性议员参选时私下跟我说她也反‘包二奶’,但她平时只在社区内做一些活动,从不敢公然站出来说话。”
因为每个在香港政界打拼过的人都清楚,假如立例惩治“包二奶”,首当其冲撞在枪口上的,就是那些私生活已经肆无忌惮地公开化的社会名流。而他们当中大不乏有钱有权者,试问港府又敢拿谁开刀?
何鸿燊和四姨太似乎也认定林依丽在这件事上折腾不出什么名堂来。何甚至公开在媒体面前嘲讽她:“谁能够我‘威’?省港我最‘威’!我有4个老婆。你这个100年前来的人,时代已经进步了,思想怎么还如此落后。”这一来,更多人知道她与何家结下“梁子”了,以后的路显然更为难行。
在反“包二奶”****发起前,她曾致电多个香港女性团体,但是在以民主自由著称的香港,居然没有一个NGO愿意与她共同组织这次活动。也许她们也不是不想,只是不敢。
尽管最后****还是进行顺利,但是由于媒体的集体失语,却使其影响力大打折扣。林依丽有点闷闷不乐。“当天与我们同时还有一个很小型的****,关于油价抗议的,所有电视报纸大肆报道,唯独对我们只字不提。”
记者搜索香港新闻,在****的筹备阶段,曾有不少港媒追访过林依丽,问长问短,但到了“正日”反而无人理会;再结合到最近经常有人跟踪她的行动,她很难不联想到,这些可能都是“某人”正在给她“警告”。
“不过我不怕的,前段时间我去信给胡锦涛和温家宝了。为什么一个全国政协委员可以说‘我有4个老婆,我最威’这样的话,难道政协有这样的特权?”林依丽说,现在她正准备再次入禀特首、民政事务局局长、劳工局局长和律政司司长。同时就四姨太一事入禀保良局主席。
“只要我一天不死,就要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作者: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